【摘】红豆(赤小豆,非相思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34:23

归经

心;脾;肾;小肠经

药理作用

具抑菌,利尿作用。

主治

水肿;脚气;黄疸;淋病;便血;肿毒疮疡;癣疹


各家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下水,排痈肿脓血。
  2.《名医别录》:主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僻,下胀满。
  3.《药性论》: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治水肿皮肌胀满;捣薄涂痈肿上;主小儿急黄、烂疮,取汁令洗之;能令人美食;末与鸡子白调涂热毒痈肿;通气,健脾胃。
  4.《食疗本草》:和鲤鱼烂煮食之,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绿赤者,并可食。暴利后气满不能食,煮一顿服之。
  5.《蜀本草》:病酒热,饮汁。
  6.《食性本草》:坚筋骨,疗水气,解小麦热毒。
  7.《日华子本草》:赤豆粉,治烦,解热毒,排脓,补血脉。
  8.《本草纲目》:辟温疫,治产难,下胞衣,通乳汁。
  9.《本草再新》:清热和血,利水通经,宽肠理气。
  10.王好古:治水者唯知治水,而不知补胃,则失之壅滞。赤小豆消水通气而健脾胃,乃其药也。
  11.《本草纲目》:赤小豆,其性下行,通乎小肠,能入阴分,治有形之病。故行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止吐而治下痢肠僻,解酒病,除寒热痈肿,排脓散血而通乳汁,下胞衣产难,皆病之有形者。久服则降令太过,津液渗泄,所以令肌瘦身重也。其吹鼻瓜蒂散及辟瘟疫用之,亦取其通气除湿散热耳。
  12.《本草经疏》:凡水肿、胀满、泄泻,皆湿气伤脾所致,小豆健脾燥湿,故主下水肿胀满,止泄,利小便也。《十剂》云,燥可去湿,赤小豆之属是矣。陶弘景云,小豆逐津液,利小便,久服令人枯燥。凡水肿胀满,总属脾虚,当杂补脾胃药中用之,病己即去,勿过剂也。其治消渴,亦借其能逐胃中热从小便利去,若用之过多,则津液竭而渴愈甚,不可不戒也。
  13.《本草新编》:赤小豆,可暂用以利水,而不可久用以渗湿。湿症多属气虚,气虚利水,转利转虚而湿愈不能去矣,况赤小豆专利下身之水而不能利上身之湿。盖下身之湿,真湿也,用之而有效;上身之湿,虚湿也,用之而益甚,不可不辨。
  14.《本经疏证》:痈肿脓血,是血分病,水肿是气分病,何以赤小豆均能治之?盖气血皆源于脾,以是知血与水同源而异派,浚其源,其流未有不顺者矣。然凡物之于人,能抑其盛者,不必能起其衰,能起其衰者,不必能抑其盛,痈肿脓血为火之有余,水肿则火之不足,赤小豆两者兼治,既损其盛,又补其衰。

  

选方

1.赤小豆汤(《圣济总录》),用治脚气气喘,大小便涩,通身肿,两脚气胀,变成水者。2.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用治伤寒瘀热在里,身黄者。3.赤小豆散(《圣惠方》),用治急黄身如金色者。4.赤豆薏苡汤(《疡科捷径》),用治湿热气滞瘀凝所致大小肠痈。5.消疹汤(《本草纲目》),用治风瘙瘾疹。6.治消散(《备急千金要方》),用治痈疽疮毒。7.赤小豆当归散(《金匮要略》),治大便下血,先血后便。8.赤小豆散(《证治准绳·疡医》),治胃痛初起,中脘隐痛微肿,寒热如疟,身皮甲错,无咳嗽,咯吐脓血,脉洪数者。9.赤苓散(《千金翼方》),用治黑疸,皮肤,大便皆黑者。10.铁箍散(《北京中成药规范》),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各种痈肿疮疖早期,红肿坚硬瘀痛,及未溃乳疮,焮热瘀痛,若已成脓可使其破溃。

用药禁忌

陶弘景: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食性本草》:久食瘦人。《随息居饮食谱》:蛇咬者百日内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