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性5、孤立主义的国度 -吴扬文 -搜房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30:07
Page:GO  X
 

每个时代,只要一个民族还能保持其生态的健康正常,都会出现衰退和更新的两股势力。彼此角力,你来我往,便让这个民族和国家有了发展的动力,即便是历史倒退两步,也至少能让后来的人们看得清楚,以供新一轮的变革。


    19世纪20年代门罗主义兴起的时候,实际美国还没有开眼,因为刚刚得到一个国家,这种兴奋劲头尚未过去,早先的美国也如同中国的皇帝一样,很是想独享一下独立的滋味,所以让“世界别插手”。在门罗主义的前后一些年头,这种自我保护意识居上的观念因子,在中国的清末王朝身上也找得到,再向后看看,上个世纪30年代日本犯华时中国也施行了颇长一段的不抵抗政策,而与此同时,英国首相张伯伦也是采取了绥靖之策,纵容了国家社会主义纳粹在欧洲胡作非为,最后祸及自身。所有这种看似中立、谨慎的做法,其本质,皆是因为了自闭和不自信,以及保守和某种妄自尊大的心理虚荣。我在分析中国性的时候,不期然从历史的缝隙里找到了这些,也从现实的许多个体身上得到相似的印证。门罗主义也好,中立主张也好,“世界别插手”也好,终其于一,就是自卑所致之后的妄自尊大,它的另外一种称谓,就是孤立主义。
孤立主义,很有些意思吧,如果你还没听说过,那么就更需要了解一下,以期多一个了解中国性的维度,如果是中国人,那么则更适于吾日三省吾身。因为中国人的身上,都有着孤立主义的影子。


    在百科词典上,孤立主义被定义为一种外交政策。并解释为通常由防务和经济上的两方面政策组成。在防务上,孤立主义采取不干涉原则,即除自卫战争外从不主动卷入任何外部军事冲突,很是有门罗主义的风格,而在经济文化上,则通过立法最大程度地限制与国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看到这里,什么是孤立主义的常识,也就多少可以明白些了。


    中国先秦的庄周,在他那篇《逍遥游》里,曾有过这样的告诫:曲士不可以语于道,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其原因,皆是因为固习与时空的拘束,以今天的话来讲,是受了维度的限制,所以讲了也白讲。当然,庄子之语也不能那么绝对,曲士哪一天读上了EMBA,或者戴上一顶野鸡大学的博士帽,也还是可以谈一谈道的,不过这个道,仍然会有别于庄周之道。在此,我想说的,则是一定时空尺度中所有人都面临的一个挑战,那就是“局限性”,世界万维而多元,你一定要一维而单极,老子天下第一,也就背离了这个世界的客观规律,不敬重自然,一定要“人定胜天”,也就人为打破了自然生态的平衡,规律背离了,平衡破坏了,还不能自知,这样的“局限性”,也就导致我们陷入到一个“客观孤立”,这是孤立主义之所以产生的第一根源。


    倘若我们对这种“客观孤立”无有察知,反而大肆发挥想象,也就会陷入类似柏拉图所称的“洞窟”,看到的只不过是洞壁上飘动的自己的影子,这种日子久了,即便是有外面世界的信使到来,跟我们说起世界的精彩,我们无论如何也都会不相信的,这样的主观臆想,便是孤立主义的第二根源。前不久,刚刚卸任国家国资委主任的李融荣称若是没有央企垄断中国经济会不知道怎样云云,这样的话,大抵与洞窟的孤立主义差不多。而在中国,这种类似的话语很多很多,比如中国社会的发展有其自身特色,并不需要参照他国之经验。实际上,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们有哪一幢建筑、哪一座桥梁、哪一部商业电影甚至哪一只山寨手机不是参照和仿制来的?即便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两弹一星,更是参照和学习人家先进的经典样板。所以,孤立主义一方面主观,同时也无知。无知而无畏,所以就狂妄尊大了。


    孤立主义的深层次,还有一种不大好公诸于众的根性,就是自私。不公诸于众的东西其实有很多,也有很多优异的品质,比如内敛,比如自律和修养,这些品质之所以优异,与孤立主义者的根本不同就在于不孤立。所谓内敛,乃是因为已经站在了世界面前,以世界之大而观自我之小,故而内敛,不妄自尊大了。而所谓自律,更是因为一个人要参与公共社会,要穿衣吃饭,要过马路,谈生意,做买卖,既要拿到属于自己的,也要献出属于公共社会和上帝的,所以,特别需要自律精神,因此,此二者,皆高贵也。而孤立主义则不同了,因为孤立主义者不知道还有一个更大的世界,更不知还有一个公共社会,庶几,孤立主义者连公共两个字都没听说过,所以,但凡是自己想要的,便都已在意识中先占有了它,因此做起官来是为自己捞足油水,做起生意来当然是利益最大化。若是孤立主义占据了整个社会,那么,无论公共医疗也好,教育也好,政府也好,抑或房地产也好,幼儿园也好,还是学术也好,论文也好,都须归属于我自己,凡有两个人以上合作,则是必争它个天翻地覆,如果是名利,就更要你死我活了。孤立主义者的自私本质和本性,由此可见一斑。


    将孤立主义上升至更高的邦交与国是,则会显示极其有趣的一面。因为孤立主义的本质是虚,是不自信,是自私,所以,在面对一个纷纷芸芸的外面世界时,便也怀疑一切皆是危险与陷阱,总是睁大一双警惕的眼睛。也正因为所执的孤立主义,因此,本质的不自信总会流露出来,所以每每都免不了文过饰非,要表现出特别的大方、大度和铺张,希望自己的孤立通过虚荣和外表的掩饰得到一份世界的尊重。每每看到朝鲜十万人团体操,以及全套的朝版红楼梦,都有类似的感受。而偌大中国,亦莫不如此好大喜功,举一国之力来做一场大秀,秀一个特色中国给世界看。而岂不知世界所真正看到的,恰恰是我们拚命想掩盖的呢。因此,孤立主义在国际上,总是容易陷入被动。这是由于,孤立主义者从一开始就没有让自己站到一个平等的起点上。而与生俱来的自由与平等这一普世之理,恰恰又是孤立主义者们所千万百计不愿相信和承认的。


    不乐见普世之理,是源于孤立主义的私。孤立主义的私和我们常说的私并不相同。我们所讲的私,其本质是人人皆有,所以,有私即有公共。而孤立主义的私,是天下尽归一己之私,是没有公共这个东东的。因为私只有一个,所以孤立主义者也就很落寞,也就有了一种始终不去的心理弱势,生怕那个客观世界将它的私夺了去。在这一意义上,孤立主义的私还暗示了一种自虐的心理疾病,也是一种与大自然相悖离的自大狂妄,正是这种心理积弱与狂妄自大的混合,成为了中国奴性的培养基,也就酿造出了今天的中国性。一如孤立主义者看不到客观真世界一样,中国的奴性也都看不到自我之小,因为反正自己的下面总有可以施虐之物。所以,孤立主义者永不孤单,且自我感觉都极其良好。就象中国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谢亚龙,在他未被带走之前,他经常出席于主席台的样子,感觉有哪一点不好呢?而那些无数的观众,又是多么津津有味地看着一场又一场的假球呢?孤立主义的国度,一切皆虚,直到被击破自闭保护膜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