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陶渊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47:05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陶渊明 
   
   
   过完了让人满身疲惫的春节,世界仍然在按照它固有的轨迹继续向前——太阳依旧每天东升西落,城市依旧在日夜交替中繁华承接,而忙忙碌碌的人们依旧在为生活劳苦奔波,不曾有一刻停歇,就这样在不经意间让自己年华老去,让岁月蹉跎。 
   累!—— 不仅仅是身体,还有心智。人长大了,便习惯去回忆少年时的天真无邪、无忧无虑。两相对比中,便会去感叹长大成人之后所要面对的种种责任压力以及庸凡生活中的种种繁杂细琐。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考虑,太多的义务需要担当,太多的得失需要承受,太多的是非需要任人评说。人生天地间, 当我们 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庭,开始去承担属于丈夫和父亲的责任的时候,我真的能坦然的面对如上的种种太多太多吗? 
     一日饭桌上,闲聊中同学提到人生最大的理想就是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农场,种自己喜欢的庄稼,养自己喜欢的牛羊、猫狗。语罢,桌上众人皆笑。见此情状,他马上又加一句:咱也没啥追求,这样挺好。可是家里老爷子说我这辈子也没多大出息了!闻听此言,不禁与之心有戚戚。一句话突然闪现在脑海——原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陶渊明。 
   
   魏晋南北朝是个社会大动荡的年代,但就是这样的年代却造就出中国历史上最最生动的文人群像,阮籍、嵇康、谢灵运,当然还有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与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鸡鸣、狗吠,袅袅炊烟,如此一幅图景,就这样变成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它是如此的优美,又是那么的真纯。而这般田园美景的得来,却是五柳先生在“尘网”中挣扎“三十年”后的结果,殊为不易。而这,不就是同学所醉心的农场生活吗? 
   
   先生言“不戚戚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可是放眼我们的生活,又有谁不是在通往富贵、权力与金钱的道路上汲汲而求,而同时又为眼前的贫贱戚戚于心呢。在这条追求的道路上,充满了泥泞、坎坷,布满了陷阱、迷途,但是千千万万的人们依然在这条路上贪黑起早、顶风冒雨的奔忙着。面对“心为形役”的现实,彭泽先生能在“惆怅独悲”之后“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然后毅然决然的和尘世的樊笼潇洒的say“goodbye”。而反观我辈,虽然在内心中已经清晰的感受到这人生的“是与非”,却仍在人生这条迷途上,孜孜以求、无怨无悔。所谓“心为形役”,不正是马克思笔下那个被“异化”的人类现实吗? 
   
   静而思之,先生这样的生活我们真的能够得到吗?我们真的需要这样的田园吗?假如有一天,你放弃了城市中所拥有的一切身份、地位和财富,开荒于南野,做了一名真正在土地中刨食的农民。那么我们真的能获得陶渊明的快乐吗? 
   
   那一天,当你只剩下一亩三分地的时候,你将面对的是什么?首先要养家糊口,要有对家庭的责任感,而你的老婆、孩子是否甘愿和你过如此安贫乐道、同甘共苦的生活?你曾经的亲朋好友,是否会认同你的选择?对他们而言你没有了城市的优越感、没有了能够带来荣耀和方便的身份与地位,当然对某些人来说还包括你可能拥有的权力。你无官、无权、无钱,那么,你还有什么东西能够让他们认可与尊从?也许,你很快就会被抛弃在亲朋曾经固有的圈子之外,然后渐渐被遗忘,偶尔被谈起,也只是把你的“颓然”作为警示后辈“不思进取”的范例。与此同时,就像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中说谈到的,不仅仅是你,你的家人也有可能因为你“物质层面的贫困,而被人忽略,甚至受人白眼、尊严丧失从而导致在精神层面遭受更大的痛苦”。如此这般,你还会祈求于那个田园吗? 
   
   显然,陶渊明是幸运的!他有一个对他无欲无求,甘愿与他躬耕于田间的好妻子;他有一群了解其自然本性,欣赏其淡泊情致的好友亲朋。陶渊明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可从后世的李、杜、苏轼那些大诗人到庸凡如你我之人,没有折腰于五斗米前的又有多少呢?…… 
   
   在今天,这样一个城市化飞速发展的中国,姑且不说找一方属于我们的田园是一种奢侈的梦想,就是真正到了真实的乡村,习惯了城市繁华的你,又是否能够真的适应村庄的一切呢?其实说到底,这个“田园”求其根本是印在我们心里的“田园”,它是我们在经历了这世上的种种纷繁之后,于心中默默祈祷的一方思想与灵魂的归宿,它真正的耕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和梦里: 
   
   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 
   
   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 
   
   一颗呀一颗种子,是我心里的一亩田 
   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 
   种桃种李种春风,开尽梨花春又来。 
   
   那是我心里一亩,一亩田。 
   
   那是我心里一个,不醒的梦 …… 
   
   在三毛轻灵而感性的笔下,齐豫歌声里的《梦田》,或许就是当代城市中的你我心中的“桃花源”吧。无论世俗的一切如何遮蔽了我们的眼睛,但愿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能永远保留着那个鲜活的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