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转载]中国历史纪年表(七)隋、唐、五代十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4:45:46

 

( 中国历史纪年表(七) 文帝(杨坚) 辛丑581 开皇 581—618 南北朝末年,中国经历了270年长期的南北分裂后,人民普遍渴望统一。但北周和南陈的皇帝都没有统一南北的能力;到了杨坚夺取了北周的政权、建立隋朝以后,这一任务才由隋文帝杨坚予以完成。

隋文帝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经济、恢复生产、巩固统一成果的措施。他加强中央行政机构的领导,设立三省六部;又改地方州郡县三级制为郡县二级制;改革府兵制;重颁均田令;制定新刑律;新铸五铢钱;统一度量衡等。

辛酉601 仁寿 炀帝(广) 乙丑605 大业 恭帝(侑) 丁丑617 义宁 高祖(李渊) 戊寅618 武得 618—907

唐高祖李渊的父亲李昞为唐国公。李渊七岁时他父亲逝世,他世袭为唐国公。李渊是隋炀帝的姨表兄弟,他的母亲和隋炀帝的母亲是鲜卑贵族独孤氏的亲姐妹

唐高祖 。字叔德。先世本为赵郡(今河北赵县)李氏。祖父李虎,西魏时官至太尉。父李昞,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母为隋文帝独孤皇后姐,故特见亲重。隋炀帝即位后,李渊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迁卫尉少卿。大业十一年( 615 ),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十三年,拜太原留守。当时,隋末农民起义遍布全国。

李渊自知无力镇压农民起义,又深晓炀帝猜忌嗜杀,政局动乱,难以自保,便与次子李世民(见唐太宗)在大业十三年五月起事,并从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召回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

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唐统一了全国。李渊在位时期,依据隋文帝旧制,重新建立中央及地方行政制度,又修定律令格式,颁布均田制及租庸调制,重建府兵制,为唐代的职官、刑律、兵制、土地及课役等制度奠定了基础。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爆发了玄武门之变。在这次政变中,李世民杀李建成和李元吉,逼李渊立己为太子。不久,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李渊在度过一段闲散失意生活后,死于太安宫。

贞观元年(627),分天下为十道,曰: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至十三年定簿,凡州府三百五十八,县一千五百五十一。明年,平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又增二州六县。盛唐开元、天宝之际,州县数殆同贞观,然羁縻州郡,不在此数。开元二十一年(733),又因十道分山南、江南为东、西道,增置黔中道及京畿、都畿,为十五道采访使。复于边地置十道节度使、经略使: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东、范阳、平卢、陇右、剑南、岭南五府。其盛时疆域东至安东府(治今朝鲜平壤),西至安西府(治今新疆库车),南至日南郡(治今越南清化),北至安北府(治今蒙古哈拉和林)。安史乱后,河西、陇右陷于吐蕃,至大中(847-860)、咸通(860-874)始复。乾符(874-879)以后,天下大乱,至为衰败。天佑元年(904),朱全忠迁唐都于洛阳。至四年,哀帝李逊位于梁,唐传二十帝,历二百九十年(其间有武则天革唐为周十六年)而亡。

就当时的世界范围来看,唐帝国也是最重要、最强盛的国家之一。欧洲的封建强国主要有法兰克王国和拜占庭帝国,但就社会发展阶段而言,他们都远远落后于唐朝。东方重要的国家有印度和日本。印度戒日王重新统一次大陆前后刚刚确立了封建制,可他死后次大陆随即分崩离析,割据局面一直持续到十二世纪末。日本的「大化改新」虽然尽量模仿唐朝的制度,但改革本身却是具有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性质。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唐朝不但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属于最先进的行列。

★武后载初,公元690年,始用周正。武后天授称帝,改国号为周,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为腊月,夏正月为一月。

武后久视,元年十月复用夏正,以正月为十一月,腊月为十二月,一月为正月。本表在这段期间内干支后面所注的改元月份都是周历,各年号的使用年数也是按照周历的计算方法。

唐武后永昌元年應該有十二個月,但是到了十一月時,武后改元為「載初」以十一月為載初元年正月,改採子正,故永昌元年只有十個月,少掉了兩個月。而載初元年十一月時,武后又改元為「天授」,仍然沿用月份為十一月,因此天授元年只有十一及十二月兩個月份。此後,武則天都一直採用子正,直到久視元年的十二月底,原本下一個月應該為「久視二年元月」但是武后又回復改採『寅正』,將「久視二年元月」改為「久視元年十一月」。因此久視元年會有兩個十一月及十二月。這種因為歲首調整而多出來的月份,有點像是閏月,但又不是真正的閏月,因此它稱為『虛閏月』。

★陈抟(约871—989),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他生于唐朝末年,五代宋初道士,由于其出身低微,所以有关他的籍贯、家世、乃至生卒年月,史无定论。

《宋史》说他是亳州真源(今安徽亳县)人。一说他是河南鹿邑人,一说普州崇龛(今四川安岳县)人。

他是道教的著名神仙,旧时命相行业奉其为祖师。元朝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称陈抟享年118岁,而庞觉的《希夷先生传》则认为陈抟活了190多岁。

传说陈抟随渔人姓陈,取名抟,抟是圆团的意思。陈抟自出后生一直不会说话,直到四五岁时,一次在涡水岸边游戏,有个穿青衣的妇女召唤他过去喂乳吃,从此才开口说话。据此传说陈抟当为安徽亳州或河南鹿邑人,因两地紧邻,皆在涡水流域,行政区划,朝有变更,交叉隶属,或亦有之。

后唐长兴二年(931)陈抟举进士不第,于是不再追求功名利禄。父母过世后,离开家乡到泰山去。后唐明宗亲写诏书见他,陈抟长揖不跪。明宗待他愈加恭敬,赐号清虚处士,赐予宫女三人。

太宗(世民) 丁亥627 贞观 高宗(治) 庚戌650 永徽 丙辰656 显庆 辛酉661 龙朔 甲子664 麟德 丙寅666 乾封 戊辰668 总章 庚午670 咸亨 甲戌674 上元 丙子676 仪凤 己卯679 调露 庚辰680 永隆 辛巳681 开耀 壬午682 永淳 癸未683 弘道 中宗(显又名哲) 甲申684 嗣圣 睿宗(旦) 甲申684 文明 武后(武曌) 甲申684 光宅 乙酉685 垂拱 己丑689 永昌 庚寅690 载初 武后改国号为周 庚寅690 天授 壬辰692 如意 壬辰692 长寿 甲午694 延载 乙未695 证圣 乙未695 天册万岁 丙申(腊)696 万岁登封 丙申696 万岁通天 丁酉697 神功 戊戌698 圣历 庚子700 久视 辛丑701 大足 辛丑701 长安 中宗李显又名哲复唐号 乙巳705 神龙 丁未707 景龙 睿宗(旦) 庚戌710 景云 壬子712 延和 玄宗(隆基) 壬子712 先天 癸丑713 开元 壬午742 天宝 肃宗(亨) 丙申756 至德 戊戌758 乾元 庚子(闰)760 上元 辛丑761 -- 代宗(豫) 壬寅762 宝应 癸卯763 广德 乙巳765 永泰 丙午766 大历 德宗(适) 庚申780 建中 甲子784 兴元 乙丑785 贞元 顺宗(诵) 乙酉805 永贞 宪宗(纯) 丙戌806 元和 穆宗(恒) 辛丑821 长庆 敬宗(湛) 乙巳825 宝历 文宗(昂) 丙午826 宝历 丁未827 大(太)和 丙辰836 开成 武宗(炎) 辛酉841 会昌 宣宗(忱) 丁卯847 大中 懿宗(漼) 己卯859 大中 庚辰860 咸通 僖宗(儇) 癸巳873 咸通 甲午874 乾符 庚子880 广明 辛丑881 中和 乙巳885 光启 戊申888 文德 昭宗(晔) 己酉889 龙纪 庚戌890 大顺 壬子892 景福 甲寅894 乾宁 戊午898 光化 辛酉9O1 天复 甲子(闰)904 天祐 哀帝(柷) 甲子904 天祐 五代十国 后梁 太祖(朱晃又名温、全忠) 丁卯907 开平 907—923   辛未911 乾化 末帝(瑱) 癸酉913 乾化 乙亥915 贞明 辛巳92l 龙德 后唐 庄宗(李存勖) 癸未923 同光 923—936   明宗(亶) 丙戌926 天成 庚寅930 长兴 闵帝(从厚) 甲午934 应顺 末帝(从珂) 甲午934 清泰 后晋 高祖(石敬瑭) 丙申936 天福 936—946   出帝(重贵) 壬寅942 天福 甲辰944 开运 后汉 高祖(刘暠,本名知远) 丁未947 天福 947—950   戊申948 乾祐 隐帝(承祐) 戊申948 乾祐 后周 太祖(郭威) 辛亥951 广顺 951—960   甲寅954 显德 世宗(柴荣) 甲寅954 显德 恭帝(宗训) 己未959 显德 十国       902—979 存在的王朝: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