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53:05

什么是商业周期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总是在繁荣与萧条、衰退与扩张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这种周期性的波动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不利的影响。近现代的西方经济学家把商业周期作为中心研究课题之一,希望能找到根治商业周期的办法,但以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供给学派为代表的理论通常只能降低商业周期的危害程度,却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商业周期的发生。所以,这些理论都逃脱不了破产的命运。

  关于商业周期的形成原因,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给出了相当多的解释,总需求冲击、货币供给、外部冲击、总供给冲击等等都被用来解释商业周期。但实际上,这些原因只是表面现象,传统经济学家没有找到商业周期存在的根本原因。

  商业周期形成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货币的储存,二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我们知道,货币的本质是一种分配的凭证,它本身没有价值,其效用是通过货币可以分配到一定份额的商品。在社会生产中,如果抛开以实物进行交换的形式,商品和劳务的总价格总是与社会总收入相等,即商品和劳务的总价格=社会总收入。如果社会总收入100%用来购买商品和劳务,那么社会的生产与消费就是平衡的,不存在生产过剩,但是社会总收入并不会100%用于消费,而是总有一部分收入会被储存起来,这就使一部分产品不能被销售出去,形成了生产过剩。

      导致货币储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部分较富裕的公民或企业拥有较多的货币利润,消费不完或准备留作今后投资之用,而把一部分货币储存起来;其二是普通的工薪阶层由于缺乏社会保障、孩子教育、养老、买房子、防病等未来消费的需要而必须储存一部分货币。这就是所谓的“富人花不完,穷人不敢花”。这两种原因的存在是导致中国储蓄率居高不下的根源。

      上述论证中我们排除了货币借贷的因素。实际社会里因为货币借贷的存在,情况要复杂得多。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货币储存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以现金的形式储存起来;另一种形式是以银行货币的形式储存在银行里。这些货币并非静止不动的,而是总有大部分货币被借贷出去。借贷货币的用途,或者用于消费,或者用于投资,二者最终的结果都是用于购买商品或劳务。所以,如果货币储存量与借贷货币购买商品和劳务的量相等时,商品和劳务的供给与消费之间又恢复了平衡,生产过剩也不会发生。

      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私有制的关系,用于投资的这部分货币是会经常变动的。由于投资的决定权分散在数量极多的个人或企业手里,他们总是根据自己对市场的判断来决定投资的方向和投资的用途,企业的有计划性与全社会的无计划性形成了矛盾。最终导致一部分行业投资过度,产品供过于求,形成过度竞争。一部分企业的产品或者卖不出去,或者降价出售,形成亏损。这样,一部分借贷的货币就无法回收,情况严重时,银行就会收紧银根,谨慎贷款。当用于消费的货币总量少于社会商品和劳务总价格的时候,商品和劳务的供给与消费之间就失去了平衡,一部分产品就卖不出去,形成生产过剩。银行收紧银根又会导致一部分企业资金链的断裂,引发破产,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全社会经济的衰退。

      银行作为一个企业,为了获取利润,会为储存的货币尽力寻找出路,他们会把货币借贷给效益较好的企业,这些企业由于资本的充足获得了新一轮的发展,带动其他企业走出低谷,形成对资本的迫切需求,货币又开始从银行和个人手里被大量借贷出去。当货币供应量超出了商品供给所需要的量时,就形成了通货膨胀,社会经济进入了扩张期,直至进入下一个衰退期为止。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商业周期。

  传统经济学通常认为,计划经济国家不会产生商业周期现象,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实际上,社会主义国家的所谓计划经济只是一种集体资本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国家里,货币的储存仍然存在,货币储存仍然是资本的最主要来源,货币储存所带来的资本仍然是投资的最主要的来源。与此同时,计划经济时代虽说加强了中央计划调控的作用,但各企业仍然是自负盈亏的基本单位,也会产生亏损。而且,由于计划经济时代工人已经演变为集体资本家,经营者不能因为企业亏损而像资本主义社会那样任意裁减员工。即使企业已经严重资不抵债,国家仍然会从银行输血,维持这些亏损企业的运转。这就引起了银行资金的短缺,导致对新企业的投资不足,造成商品和需求严重得不到满足的现象。

  

      计划经济国家的商业周期表现形式与市场经济国家有所不同,其衰退期的表现主要为企业普遍亏损、新企业投资严重不足、商品极为短缺、失业率增加、企业职工工资下降甚至拿不到工资。

      中国计划经济实行约30年时间里,至少发生了两次较严重的经济衰退。第一次发生在三年困难时期,导致了上千万人的非正常死亡;第二次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城市就业形势极为严峻,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导致了违背历史潮流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整整伤害了一代人。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经常性地举行政治运动,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多数情况下是受经济因素影响的结果,转移民众视线是发动政治运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计划经济国家的商业周期与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其一是计划经济国家对商品价格是严格管制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虽然也呈现上涨的趋势,但较为缓和,同时因为商品极为短缺,这种受管制的价格并不是真实价格的反映。其二是计划经济国家缺乏企业破产机制,造成企业亏损面越来越大,经济衰退期会变得比较长。其三是计划经济国家的商业周期波峰和波谷的差距比较小。如果把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比喻成惊涛骇浪,那么计划经济国家的经济就是一潭死水。

      虽然社会主义国家基本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显然没有弄清楚计划经济体制到底错在什么地方,从而没有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面对商业周期这种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我国有些经济学家采取了隔岸观火的态度,好像与自己无关,其实自己的后院也一样火光冲天,甚至比对岸的火烧得更加厉害。

      象美国这样的国家是很难解决商业周期现象。因为货币储存是资本的最主要来源,要彻底消灭商业周期现象,只有斩断货币储存与投资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