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政治体制改革突破利益瓶颈方有实质进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0:35:34

评:政治体制改革突破利益瓶颈方有实质进步

2010年08月28日02:43中国经营报我要评论(34) 字号:T|T

政治体制改革要突破利益瓶颈

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深圳谈到: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他还特别强调:停滞和倒退不仅会葬送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宝贵的发展机遇,窒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勃勃生机,而且违背人民的意志,最终只会是死路一条。

中国的改革大业从一开始就是要两条腿走路。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指出:“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会遇到人的障碍。”如今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经济改革的成果已昭然天下。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也迫在眉睫。

30多年来,中国的改革事业总是在突破一个又一个瓶颈制约中得到发展。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是突破思想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在90年代是突破了能源、交通、原材料等瓶颈束缚。目前,政治体制改革的成败则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

今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遇到了非常复杂的局面。既要保增长,又要调结构;既要拉内需,又要防通胀;既要减排放,又要增效益。居民收入分配两级分化有加大趋势,社会维稳任务越来越重。而这诸多两难归根结蒂是经济增长方式迟迟不能转变,而经济增长方式之所以难以转变则是由于利益分配方式难以转变。而要转变利益分配方式则必须有政治体制改革的跟进。

过去人们总认为改革开放的阻力在于思想认识的陈旧,而30年过去了,新一代人可以说绝少有思想观念上的束缚,但是利益上的纠葛早已超出了观念上的冲突。一般来说,一国之内国民收入的分配,劳动与资本、政府间应该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日本从1955年到1985年经济快速增长期,劳动报酬占GDP之比提高了13.6%;韩国从1970年到1995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劳动报酬占GDP之比提高了11.3%。均超过企业与政府所得。而我国劳动报酬占GDP比重则是持续22年下降。除了劳动、资本、财政收入的分配不合理之外,中国还有不受制约的权力分配渗入其中。近日有学者撰文称,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中有5.4万亿元的灰色收入。而在灰色收入中权力的作用至关重要。

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投资、出口、消费这三驾马车中,消费一直表现不佳,而消费拉动的难点在于我国有着庞大的中低收入人群,这部分人群的收入不提高,就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消费内需拉动。可在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中,投资一直唱主角。而在大规模的建设投资中,真正能转化为劳动收入的又是少部分,在项目审批、工程承包,转包,分包、土地征收、原料设备采购等诸多环节中,利益分配也在其中。所以,虽然去年出口受重创,上千万工人下岗,但在大规模建设投资背景下,国内豪宅豪车却大涨特涨。在某种意义上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成了一些人的利益分配模式,这已经不是路径依赖,而是利益依赖。由于这种依赖,行政权力的集中,各种程序上的不透明都成了必然的选择。如何突破或改变这种利益分配模式将成为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而政治体制改革从何入手呢?温家宝总理今年6月在东京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第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公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第二是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第三是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第四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政治体制必须从保障和发挥公民的四项基本权利做起,并最终走上法制化的道路。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复杂程度丝毫不亚于经济体制改革,这很可能也是一个渐进式的改革。所以,在这一过程中不管是政务公开、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财政公开、审计公开,还是村民选举、居民自治、职工代表大会、公务人员选拔等等,只要是有利于扩大人民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改革,我们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鼓励。只有持之以恒、不断推动才能打破利益制约,使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有实质性的进步。切不可因稍有瑕疵就备加责难,以成求全之毁,使数十年改革之功毁于一旦。

作者为《中国经营报》副总编辑

(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