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欢乐聚会’的终结与中欧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17:40

欧洲‘欢乐聚会’的终结与中欧关系

(2010-10-06)● 于时语

  近期来,从东南亚到钓鱼岛,北京面临了一系列新的外交挑战。最新的难题是美国众议院压倒多数通过的、要求人民币增值的决议。这些变化出现在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之后,并非偶然,而是全球经济和政治秩序重组的自然后果。

  在这场全球性演变中,作为唯一超强的美国内政最引人注目,特别是蓝领中产阶级的衰亡和所谓“美国梦”破灭,成为近日众议院人民币汇率议案的主要动因。

  但是应该看到,即便在上一代美国人中,发家致富的“美国梦”也只是只有少数幸运儿才能实现。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通过努力达到的只是殷实中产阶级的生活;但这一前景对许多下一代美国人日益渺茫。

  与本来只有少数人能够实现的“美国梦”对比,影响和冲击远更为深重的,是几十年来欧洲福利主义的“欢乐聚会”(party,通常音译为‘派对’),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难以为继。

  与美国强调社会竞争、贫富差距始终明显不同,二战以后,社会民主主义主导西欧,各国相继建立高税收、高福利的社会体制,在大多数人口中更平均地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而产生了几十年来的“欢乐聚会”。

  这不仅包括美国至今未能实现的高质量全民医保,更有其他广泛的社会福利:从每年一个多月的带薪休假,到慷慨的失业救济,工作到60岁甚至更年轻就能享受全部福利退休等等。连失业人士出国旅行也是家常便饭,在夏季七、八月,巴黎等城市中几乎一半居民都在出外度假。

  曾几何时,因为全球化经济竞争和公共债务的失控,从希腊等“猪猡四国”(PIGS)开始,到伦敦和巴黎,欧洲各国不得不开始勒紧裤带,大规模削减社会开支,减少各种公共福利,用前欧盟专员波尔克斯坦(Frits Bolkestein)新近的说法,欧洲的“欢乐聚会”到了曲终人散的时刻,而引起欧洲公众的强烈反应。

  年初希腊债务危机导致政府紧缩政策,引起民众不断的反对示威之外,近来先是法国公众群起反对萨科齐政府立法提高退休年龄,接着是欧洲各地工会在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爱尔兰、拉脱维亚等地发动大规模示威,抗议欧洲政府的削减开支计划。

  另外是欧洲朝野的排外主义高涨,见于法国政府冒欧盟大不韪,大批驱逐遣返吉普赛人,以及长期是欧洲最“左翼”的国家瑞典,极右的排外政党居然在最新大选中获得近6%选票和20个议席。

fieldset {width: 306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align: center;}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欧洲“欢乐聚会”的终结影响中国更大

  以我的看法,欧洲“欢乐聚会”的终结,对中国的冲击决不亚于“美国梦”的衰亡。这不仅在于“欢乐聚会”影响到比例更大的欧洲公众,更因为欧洲的社会民主制度,使得民意对政府决策的支配影响,远远超过金权主义严重的美国。在后者,虽然劳工阶层是全球化的最大输家,金融资本却是一个明显赢家。

  另外还有重要的文化原因。竞争哲学在美国远比在欧洲深入人心,对于多数美国人来说,中美经济矛盾只是“不公平的竞争”,社会制度的差别并非关键;而对多数欧洲公众而言,中国的崛起是欧洲“欢乐聚会”终结的一个主因。

  美国的重要国际关系智库——马歇尔基金组织新近发布本年度的大西洋两岸民调结果,证实了欧美对华民意的重要区别:超过一半美国公众(53%)认为中美之间具有足够的共同价值而在国际上合作,但是近三分之二(63%)的欧洲公众却认为中欧之间存在巨大价值差异,而不可能进行国际合作。

  美中两强可以说是当代最大的竞争对手,而欧洲却曾是北京长期拉拢、“联欧制美”的对象。两者公众的对华态度竟然有这么显著的区别。

  去年夏季奥运之前欧洲朝野对西藏问题的干预,已经显示了这样的“价值”差异效应。然而近在法国上届希拉克总统和德国上届施罗德总理任上,北京不仅是欧洲与美竞争的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的积极参与者,还在法德政府帮助下差一点获得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欧洲民意对近年中欧关系的淡化有重要影响。

  尽管近年的世界经济动荡对欧盟和欧元前途造成极大的冲击,而显著降低了欧洲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份量,但由于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以及前述述欧洲民意对政府政策的明显制约,北京有必要重新检讨对欧洲朝野的外交和公关政策。

作者在北美从事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