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的胚后发育-黄鳝的生物学特性-养殖商务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6 02:03:04

黄鳝的胚后发育

2006-9-20 13:33:00  来源:    网友评论(0)     林蛙由受精卵孵化出蝌蚪后,到蝌蚪变态成幼蛙,直至达到性成熟为止,均属于胚后发育过程。
  ( 1 )蝌蚪  林蛙从鳃盖完成期开始到变态为幼蛙止,为蝌蚪期。在自然条件下,此期为40 天左右。此时体长为13~15 毫米。蝌蚪从35 天之后,体重急剧下降,从第40 天开始尾长也急剧缩短,进人变态期。蝌蚪发育到25~30 天,开始出现后放,发育到第39~42 天,出现前肢。
  蝌蚪体色主要是黑色,也有土黄色,带斑纹。蝌蚪集群性甚强,大都活动在沿岸浅水区。5 月份蝌蚪喜欢集群到阳光照射和温度较高的水面处栖息。6 月份温度升高后则相反,喜欢在阴凉处活动,在降雨、刮风、阴天或气温下降时,蝌蚪就会全部分散,沉人水下活动,或完全停止活动。夜间蝌蚪分散匍匐于水底,停止活动。
  蝌蚪从鳃盖完成期开始主要靠吃卵胶膜来提供营养,且一直把卵胶膜吃完为止,但在后几天,吃卵胶膜的同时,也吃水底泥沙中的植物碎屑及水中低等的水藻或绿藻,后期也吃水中浮游动物。
  在蝌蚪生长过程中,食物对蝌蚪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蝌蚪的食性与鱼类一样是杂食类,但食物的性质扩如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对蝌蚪的生长起着不同的作用,动物性食物由于含有动物性蛋白质,不仅易于吸收,而且所含的氨基酸比例较合适,并含有充足的其他营养成分,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加快蝌蚪的变态。而植物性食物,因其所含的植物性蛋白质成分不全,吸收不如动物性蛋白,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影响。但从营养角度看,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应该兼顾,植物性食物中含有动物性食物所不及的成分,如粗纤维、维生素等。从对蝌蚪进行的不同食物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对比来看,食喂含有较高动物性食物成分的食物,蝌蚪变态时体质强、体重大,蝌蚪的变态率提高,变态后的幼蛙成活率也较高。
  蝌蚪摄食时间为25~30 天,其生长到25 天左右,为摄食量最大时期,之后采食量逐渐减少,到变态前1 周基本停止摄食。
  蝌蚪生长期温度对其生长速度有直接的影响,温度低于10 ℃ 生长缓慢,变态时间延长,对体质没有太大的影响,但由于变态晚,在其后的生活有不良影响。蝌蚪生长的适宜水温在20 ℃ 左右。蝌蚪生长的环境温度越高,越加快蝌蚪生长的速度,变态提前,但变态率降低,且变态时的蝌蚪体重小、体质弱,幼蛙的成活率相对较低。高于30 ℃ 蝌蚪则易死亡。
  蝌蚪生长的水域状况及密度对蝌蚪的生长发育也有影响。蝌蚪生长在流动水域中,只要食物充足,蝌蚪密度对生长没有太大的影响。如果蝌蚪密度较低,蝌蚪的发育均衡、变态早、变态时体重大、体质好。如果蝌蚪生长在死水中,密度又较大,即使食物充足,蝌蚪发育极不均衡,不仅个体变态时间相差较大,且体重相差也很显著,大小不一,变态率低,虽然对变态后的幼蛙成活率差异不大,但会直接影响幼蛙对环境的应付能力,影响其成长。
  ( 2 )变态  蝌蚪生长到35 天之后,进入变态期,共约1 周时间。
  变态是指蝌蚪的生理形态和生态特性发生根本变化的过程,在从蝌蚪向蛙的转变过程中,原来适应水中生活的某些内部器官退化消失,代之适应陆地生活的器官新生出来。
  在外观上,表现为体型变瘦、变小,体重减轻,重量减少将近一半,体重变化的原因与蝌蚪变态时停止进食有关,更主要的是蝌蚪期体内有大量水分,到变态期大量失水,身体紧缩的缘故。头部由尖圆形变为三角形,出现蛙头形状。体部出现侧褶,趋向蛙体。前肢迅速发育,在体前部前肢肘关节突出现后3 天左右,已发育好的前肢突破皮肤而伸出体外,多数蝌蚪先出左前肢,后出右前肢,其先后出现时间相差6~8 小时。本来前后肢的原基是同时发生的,后来发育速度不同。后肢发育速度快,先发育成后肢形态,前肢发育速度慢,进入变态期才迅速发育起来,尾部迅速萎缩,体长变化不大。尾部缩短的原因,是尾部组织作为养料被吸收掉了。观察尾部的组织结构,肌纤维细胞核变、成不规则块状,或分离成碎片,继之肌纤维各自分散,这种过程是蝌蚪自体分散现象。组织细胞的破碎物由吞噬细胞运走,这种自体分解现象发生在尾基部,随着分解过程的进行,尾部迅速缩短。
  在前肢肘关节突形成时,上唇齿开始脱落,前肢出现后,唇齿全部脱落。唇齿脱掉后,口型变成幼蛙口型,右下唇前缘出现蛙舌。前肢出现后,3 天左右时间即变态成幼蛙。
  当蝌蚪尚用鳃呼吸时,在咽部靠近食道处生长出2 个盲囊向腹面突出,并逐渐扩大形成左、右肺,开始肺呼吸。随着肺呼吸的出现,其循环系统也相应地由单循环改变成不完全循环。心脏由一个心室、一心房逐渐发展成两心房、一心室。
  消化道长度迅速缩短,变成最长时期的1/8。其前部分化出胃,后部为小肠和大肠。在变态期,蝌蚪不仅停止摄食,而运动状态也由鱼型运动过渡到鱼蛙兼型运动方式。最后完全变为蛙类运动方式。生活方式由水栖改为水陆两栖(前肢刚出现时),最后完全过渡到陆栖生活。
  (3 )幼蛙变态后的林蛙,真正离开水营陆栖生活、其很少回到水中,此时将林蛙放到水里,只会增加其死亡率。林蛙应生活在离水源不远的、比较潮湿的环境中。喜欢阴凉的环境;以活动的动物为食,为加快生长对食物没有选择性,捕食一切可入成的食物。当秋季到来时,气温降低其不能运动(因其血液循环条统是不完全循环,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加之食物缺少,破使林蛙回到水中,进行休眠。等到第二年春天到来时,气温变暖,林蛙从水中出来,回到陆地生活,并完成生殖器官的发育,具备生殖能力,变成成蛙,完成发育过程。

上一篇:非洲鸵鸟饲料的基本营养成分--无机盐(2)
下一篇:黄鳝的生活史和生态习性
黄鳝的胚后发育-黄鳝的生物学特性-养殖商务网 养殖黄鳝基础知识-黄鳝的生物学特性-养殖商务网 黄鳝的食性-黄鳝的生物学特性-养殖商务网 庭院养黄鳝-黄鳝的生物学特性-养殖商务网 黄鳝的养殖现状和前景-黄鳝的生物学特性-养殖商务网 人工养殖黄鳝的冬季捕捞技术-黄鳝的生物学特性-养殖商务网 黄鳝养殖的历史、现状和前景-黄鳝的生物学特性-养殖商务网 黄鳝人工养殖技术-黄鳝的生物学特性-养殖商务网 黄鳝养殖100问答之三-黄鳝的生物学特性-养殖商务网 黄鳝养殖100问答之二-黄鳝的生物学特性-养殖商务网 一、养殖黄鳝可行分析-黄鳝的生物学特性-养殖商务网 无公害网箱养殖黄鳝技术方案-黄鳝的生物学特性-养殖商务网 如何提高黄鳝人工养殖驯食成功率-黄鳝的生物学特性-养殖商务网 黄鳝网箱高效养殖关键模式-黄鳝的生物学特性-养殖商务网 培育蝇蛆养殖黄鳝试验-黄鳝的生物学特性-养殖商务网 黄鳝的暂养催肥技术-黄鳝的生物学特性-养殖商务网 野生黄鳝苗种的驯养-黄鳝的生物学特性-养殖商务网 黄鳝出血病的治疗偏方-黄鳝的生物学特性-养殖商务网 黄鳝苗种的选择及放养-黄鳝的生物学特性-养殖商务网 黄鳝的生活史和生态习性-黄鳝的生物学特性-养殖商务网 黄鳝的心脏及造血组织-黄鳝的生物学特性-养殖商务网 黄鳝的泌尿生殖系统-黄鳝的生物学特性-养殖商务网 黄鳝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黄鳝的生物学特性-养殖商务网 黄鳝的消化、呼吸系统-黄鳝的生物学特性-养殖商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