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行銷的理念與實踐:以東莞台商子弟學校為例(一) @ 漂泊在異鄉 ::PIXNET 痞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2:47:28

·  学校营销的理念与实践:以东莞台商子弟学校为例(一)

陈金妆、吴建华(2006,11月)。学校营销的理念与实践:以东莞台商子弟学校为例。论文发表于台湾私立教育事业协会举办之「第12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学术研讨会,台北市。


壹、前 言

东莞台商子弟学校(以下简称东莞台校)成立迄今已有六年多,因其创办背景的特殊性,使学校成为两岸及国际社会的瞩目焦点。当时叶宏灯董事长率领东莞台商协会会员及志工,以「圆梦、公益及大爱」之精神,向两岸政府、台商社群及社会人士进行创校营销事宜,成功突破政治藩篱,创办第一所在大陆地区使用台湾教材、任用台籍校长及教师的台商学校。学校成立后,为壮大组织规模、增加学生来源及增进教学质量,提出「温馨校园、全人教育、终身学习」三大办学理念,并以「全人教育」为愿景目标,透过六育教育特色(语文、信息、才艺、生活、探索、环境)的打造,争取台商及其子女对学校办学的信任与支持。

笔者目前负责学校「研究与发展」事务,草拟学校重大发展计划,探究台商子女教育问题,规划教职工专业发展活动,也主编学校两大刊物(心桥电子报、育苗园地)。在校三年多的工作历程,逐步意识到自身工作与「学校营销」之概念有直接相关。是故,本文拟从「营销」视角,梳理东莞台校六年多来,运用哪些营销理念与策略,成功打动两岸政府、台商社群及社会人士。同时,也检视学校在营销过程中,仍有哪些方面需要强化,进而提出相关的结论与建议。

贰、学校营销的基本概念

一、学校营销的背景与需要

近年来,台湾在《教育基本法》订定后,扩大家长教育选择权,使家长及学生拥有更多权利,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模式。同时,在九年一贯课程推动下,各校纷纷根据自身条件,发展独特的办学特色,以吸引家长及其子女关注。再者,少子化趋势,促使原不必担心招生问题的公立中小学,开始感受到生存竞争压力。据此,教育「市场化」的概念,逐渐扩散到中小学校园里。

为因应此一变革趋势,中小学开始意识到「营销」(marketing)、质量(quality)、「风格」(styling)、「特色」(features)、「包装」(packaging)及「品牌」(branding)的重要。于是,学校会开始主动接洽新闻媒体,报导学校创意性的活动;丰富学校网站内容,将办学成果呈列其中;汇编书籍刊物,突显教师专业;开放校园环境,给小区人士使用,以争取认同;举办亲师座谈、学校日,沟通意见及展示师生学习成果。由此即知,学校营销已成为各校行政管理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二、学校营销的意义与特性

(一)学校营销的意义

学校营销的意义,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概念(黄义良,2004;郑励君,1998):第一,运用市场区隔精神,发展学校自身特色;第二,透过沟通历程,理解教职工生、家长、小区人士及政府的需求反应;第三,运用推广方式,将学校办学理念、课程教学、行政服务、师生表现、软硬件设备设施等成果,传达相关人士,以获取认同支持;第四,创造学校独特价值,提升整体的教育质量。依此可知,营销对学校机构具有以下功能(吴炳铜,2006;庞隽、陈强译,2005):1.检视自身发展条件;2.解决招生问题;3.完成教育使命;4.改善教育质量;5.引入外部资源;6.提升学校知名度与形象。

(二)学校营销的特性

若从学校组织特性探究,其具有服务及非营利组织之特性,故可从「非营利营销」及「服务营销」观点加以分析(黄义良,2004:12)。非营利组织异于一般组织,具有多重公众、多重目标、产品为无形服务、接受大众监督等特色(Kotler, 1982)。其营销重点在传达「组织价值与使命」,营销类型包括「服务、人物、地方、理念及组织」等五类,主要功能有「资源汲取、资源分配说服任务」(Shapiro, 1973)。

而服务营销方面,服务是以劳务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交易行为,提供给客户无形产品,顾客感受到的服务,仅是一个表现或过程,具有无形、异质、易逝、不可分割性之特性,故生产与消费同时发生,促使组织的实体环境、人员互动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相对提升。顾客购买服务时,感受到的质量,常是主观的评估认定(黄义良,2004)。准此可知,学校从事营销时,将面临以下挑战(江长雄,2006):1.教育成果过于抽象,较无法给顾客立即直接的感受;2.服务对象较为异质,会因学习时间、地点及教师不同,而呈现不一样的服务质量;3.服务内容易随时空环境转变,需不断调整教育内容与方法;4.学校组织里,亲师生或小区的关系,皆采直接互动模式,有良好互动关系,才能提升服务质量。

若再就学校服务内容来看,包括有形性服务(如硬设备)、可靠性服务(如正确保存学生资料)、反应性服务(如立即回答家长的问题)、礼貌性服务(如尊重亲师生的意见)、信用性服务(如学校之信誉、教职员特质)、安全性服务(如校园安全设施良好)、接近性服务(如提供电话联系,便利的服务作业)、沟通性服务(如乐于倾听亲师生的心声)、了解性服务(如敏察教职工生的需要)等。(吴宗立,2004:63)。

三、学校营销的架构与对象

Gronroos(1994)曾以「服务金三角」架构,阐述企业营销的内容、对象与互动关系。他认为服务业有其独特性,传统的「外部营销」(external marketing)不足以应付,尚须「内部营销」(internal marketing)与「互动营销」(interactive marketing)才能完成服务营销的标的。所谓服务金三角,若从学校组织加以诠译,三顶点分别是服务机构(学校)、提供服务人员(教职工生)及顾客(家长、学生、校友、小区人士、教育主管机关),所谓外部营销是由学校与顾客连结的「外部营销」线,内部营销是由学校与教职工生搭建的「内部营销」线,互动营销则由教职工生与顾客构筑的「互动营销」线(吴宗立,2004;汤尧,2001)。以下就三类营销之内容与对象说明之(如图1所示):

(一)外部营销

早期在内部营销观念尚未萌起前,营销等同于外部营销,所谓的营销组合亦指外部营销组合策略。一般而言,营销管理是指分析营销机会、研究与选择市场、制定营销策略、规划营销方案,及组织、执行与考核等(洪顺庆,2003)。就学校场域而言,外部营销是指学校机构,运用营销组合策略(方案、产品、人员、推广、价格、形象、通路),满足学生、家长、小区人士、教育主管机构之需求与期待。通常,在谈论学校营销时,较常侧重外部营销,内部营销较为学校领导者忽略,但内部营销是外部营销的基础,故好的学校营销策略,应同时兼顾内部与外部营销(黄义良,2003)。

(二)内部营销

内部营销系指组织以主动积极、近似营销的作为,以及协调整合方式,使员工组成的内部市场,在发展「服务意识」与「顾客导向」上,受到激励(Gronroos, 1994)。换言之,组织须针对接触顾客的员工,进行有效的训练与激励,将所有支持服务的员工,组织成能够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团队(张在山译,2001)。

在学校组织方面,内部营销的对象有教师、行政人员、职工及学生,策略内容包括凝聚成员共识、给予成员支持激励、提供进修成长机会、完善工作制度环境及参与内外部发展计划等。而其主要营销标的物,如内部人员的职务编派与安置、组织的愿景与目标、组织的产品服务,以及组织文化等。另外,对于内部营销须建立正确观念,内部人员满意要素,未必是外部顾客满意的充分条件,但员工满意度确实是影响顾客满意的重要关键(黄义良,2003;萧富峰,1989)。

(三)互动营销

互动营销强调的概念是顾客与员工之间的互动,其接触方式区分为三种(Shostack, 1984):遥距接触(无涉及具体的人际互动,例如学校网站浏览)、间接人员接触(仅有文字、语言的互动,如电话、家庭联络簿)及直接人员接触(实质面对面互动)。就学校环境来看,互动营销中,第一线与主要顾客(学生或家长)互动的主角是教师,教师与学生及家长互动频率最高,若能运用营销技巧,主动与家长沟通理念、保持连系,并使学生乐于学习,将可提升专业形象,获得家长及学生的支持与肯定。

在「服务金三角」关系中,学校若能建立良好的外部营销,使学生就读该校而有尊荣感,家长对学校服务感到满意,则外部顾客将愿意提供更多的精神与物质回馈。教职工也常因外部顾客满意度的提升,对于学校产生更高的认同感,愿意在课程教学及行政管理上,投入更多心力,以提供更优质的学习环境(锺美英,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