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46:25
顶] 鬼谷子再见。    发表于2010年03月20日 16:46 阅读(8) 评论(0) 分类:个人日记
举报


1楼
《鬼谷子》十三篇 白话译文
注:道藏本原文未失传者,这里均略去,只有白话文。
------------------------------
《鬼谷子》捭阖第一
译  文
纵观古今历史,可知圣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是要成为众人的先导。通过观察阴阳两类现象的变化来对事物作出判断,并进一步了解事物生存和死亡的途径。计算和预测事物的发生过程,通晓人们思想变化的关键,揭示事物变化的征作兆,从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所以,圣人在世界上的作用始终是一样的。
事物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然而都各有自己的归宿;或者属阴,或者归阳;或者柔弱,或者刚强;或者开放,或者封闭;或者松驰,或者紧张。
所以,圣人要始终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度量对方的智谋,测量对方的能力,再比较技巧方面的长处和短处。至于贤良和不肖,智慧和愚蠢,通用性和怯懦,都是有区别的。所有这些,可以开放,也可以封闭;可能进升,也可以辞退;可以轻视,也可以敬重,要靠无为来掌握这些。
考察他们的有无与虚实,通过对他们嗜好和欲望的分析来揭示他们的志向和意愿。适当贬抑对方所说的话,当他们开放以后再反复考察,以便探察实情,切实把握对方言行的宗旨,让对方先封闭而后开放,以便抓住有利时机。
或者开放,使之显现;或者封闭,使之隐藏。开放使其显现,是困为情趣相同;封闭使之隐藏,是因为诚意不一样。
要区分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就要把那些计谋研究明白,计谋有与自己不相同的和相同的,必须有主见,并区别对待,也要注意跟踪对方的思想活动。
如果要开放,最重要的是考虑周详;如果要封闭,最重要的是严守机密。由此可见周全与保密的重要,应当谨慎地遵循这些规律。
让对方开放,是为了侦察他的真情;让对方封闭,是为了坚定他的诚心。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使对方的实力和计谋全部暴露出来,以便探测出对方的程度和数量。圣人会因此而心思索,假如不能探测出对方的程度和数量,圣人会为此而自谓封闭,或者是通过封闭来自我约束;或者是通过封闭使别人被迫离开。
开放和封闭是世界上各种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开放和封闭都是为了使事物内部对立的各方面发生变化,通过一年四季的开始和结束使万物发展变化。
不论是纵横,还是离开、归复、反抗,都必须通过开放或封闭来实现。开放和封闭是万物运行规律的一种体现,是游说活动的一种形态。人们必须首先慎重地考察这种变化,事物的吉凶,人们的命运都系于此。
口是心灵的门面和窗户,心灵是精神的主宰。意志、情欲、思想和智谋都要由这个门窗出入。因此,用开放和封闭来的把守这个关口,以控制出入。
所谓“捭之”,就是开放、发言、公开;所谓“阖之”,就是封闭、缄默、隐匿。阴阳两方相谐调,开放与封闭才以有节度,才能善始善终。
所以说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嗜好、财货、得意、情欲等,属于“阳”的一类事物,叫做“开始”。而死亡、忧患、贫贱、羞辱、毁弃、损伤、失意、灾害、刑戳、诛罚等,属于“阴”的一类事物,叫作“终止”。
凡是那些遵循“阳道”的一派,都可以称为“新生派”,他们以谈论“善”来开始游说;凡是那此遵循“阴道”的一派,都可以称为“没落派”,他们以谈论“恶”来终止施展计谋。
关于开放和封闭的规律都要从阴阳两方面来试验。因此,给从阳的方面来游说的人以崇高的待遇,而给从阴的方面来游说的人以卑下的待遇。用卑下的来求索微小,以崇高来求索博大。由此看来,没有什么不能出去,没有什么不能进来,没有什么办不成的。
用这个道理,可以说服人,可以说服家,可以说服国,可以说服天下。要做小事的时候没有“内”的界限;要做大事的时候没有“外”有疆界。
所有的损害和补益,离去和接近,背叛和归附等等行为,都是运用阴、阳的变化来实行的。阳的方面,运动前进;阴的方面,静止、隐藏。阳的方面,活动显出;阴的方面,随行潜入。阳的方面,环行于绺和开端;阴的方面,到了极点显就反归为阳。

2楼
凡是凭阳气行动的人,道德就与之相生;凡是凭阴气而静止的人,形象就与之相成。用阳气来追求阴气,要靠道德来包容;用阳气来结纳阳气,要用外来约束。阴阳之气相追求,是依据并启和关闭的原则,这是天地阴阳之道理,又是说服人的方法,是各种事物的先异,是天地的门户。
------------------------------
《鬼谷子》反应第二
译  文
在古代能以“大道”来化育万物的圣人,其所作所为都能与自然的发展变化相吻全。
反顾以追溯既往,再回首以察验未来;反顾以考察历史,再回首以了解当今;反顾以洞察对方,再回首以认识自我。动静、虚实的原则,如果在未来和今天都得不到应用,那就要到过去的历史中去考察前人的经验。有些事情是要反复探索才能把握的,这是圣人的见解,不可不认真研究。
人家说话,是活动;自己缄默,是静止。要根据别人的言谈来他的辞意。如果其言辞有矛盾之处,就反复诘难,其应对之实就要出现。
语言有可以模拟的形态,事物有可以类比的规范。既有“象”和“比”存在,就可以预见其下一步的言行。所谓“象”就是模仿事物,所谓“比”,就是类比言辞。
然后以无形的规律来探求有声的言辞。引诱对方说出的言辞,如果与事实相一致,就可以刺探到对方的实情。这就像张开网捕野兽一样,要多设一些网,聚集在一起来等待野兽落入。如果把捕野兽的这个办法也能应用到人事上,那么对方也会自己出来的,这是钓人的“网”。
但是,如果经常拿着“网”去追逐对方,其言辞就不再有平常的规范,这时就要变换方法,用“法象”来使对手感动,进而考察对方的思想,使其暴露出实情,进而控制对手。
自己返过去,使对手返回来,所说的话可以比较类推了,心里就有了底数。向对手一再袭击,反反复复,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过说话反映出来,圣人可以诱惑愚者和智者,这些不必再怀疑。
古代善于从反面听别人言论的人,可以改变鬼神,从而刺探到实情。他们随机应变很得当,对对手的控制也很周到。如果控制不周到,得到的情况就不明了,得到的情况不明了,心里底数就不全面。
要把模仿和类比灵活运用,就要说反话,以便观察对方的反映。想要讲话,反而先沉默;想要敞开,反而先收敛;想要升高,反而先下降;想要获取,反而先给与。要想了解对方的内情,就要善于运用模仿和类比的方法,以便把握对方的言辞。同类的声音可以彼此响应,合乎实际的道理会有共同的结果。
或者由于 这个原因,或者由于那个原因;或者用来侍奉君主,或者用来管理下属。这就要分辨真伪,了解异同,以分辨对手的真实情报或诡诈之术。活动、停止,应该说、沉默都要通过这些表现出来,喜怒哀乐也都要借助这些模式,都要事先确定法则。
用逆反心理来追索其过去的精神寄托。所以就用这种反听的方法。自己要想平静,以便听取对方的言辞,考察事理,论说万物,辨别雄雌虽然这不是事情本身,但是可以根据轻微的征兆,探索出同类的大事。就像刺探敌情而深居敌境一般,要首先估计敌人的能力,其次再摸清敌人的意图,像验合符契一样可靠,像螣蛇一样迅速,像后羿张弓射箭一样准确。
所以要想掌握情况,要先从自己开始,只有了解自己,然后才能了解别人。对别人的了解,就象比目鱼一样没有距离;掌握对方的言论就像声音与回响一样相符;明了对方的情形,就像光和影子一样不走样;侦察对方的言辞,就像用磁石来吸取钢针,用舌头来获取焦骨上的肉一样万无一失。自己暴露给对方的微乎其微,而侦察对手的行动十分迅速。就像阴变阳,又像阳转阴、像贺变方,又像方转贺一样自如。
在情况还未明朗以前就圆略来诱惑对手,在情况明朗以后就要用方略来战胜对方。无论是向前,还是向后,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都可用这个方法来对待。
如果自己不事先确定策略,统帅别人也无法步调一致。做事没有技巧,叫做“忘情失道”,自己首先确定斗争策略,再以此来统领众人,策略要不暴露意图,让旁人看不到其门道所在,这才要以称为“天神”。
2006-3-8 11:30回复
财富禅17位粉丝
3楼
------------------------------
《鬼谷子》内楗第三
译  文
君臣上下之间的事情,有的距离很远却很亲密,有的距离很近却很疏远。有的在身边却不被使用,有的在离去以后还受聘请。有的天天都能到君主眼前却不被信任,有的距离君主十分遥远却听到声音就被思念。
凡是事物都有采纳和建议两方面,平常的东西都与本源相连结,或者靠道德相连结,或者靠朋党相连结,或者靠钱物相连结,或者靠艺术相连结。
要想推行自己的主张,就要做到想进来就进来,想出去就出去;想亲近就亲近,想疏远就疏远;想接近就接近,想离去就离去;想被聘用就被聘用,想被思念就被思念。就好象母蜘蛛率领小蜘蛛一样,出来时不留洞痕,进去时不留标记,独自前往,独自返回,谁也没法阻止它。
所谓“内”就是采纳意见;所谓“揵”就是进献计策。
想要说服他人,务必要先悄悄地揣测;度量、策划事情,务必要循沿顺畅的途径。暗中分析是可是否,透彻辨明所得所失,以便影响君主的思想。
以道术来进言当应合时宜。以便与君主的谋划相合。详细地思考后再来进言,支适应形势。
凡是内情有不合时宜的,就不可以实行。就要揣量切摩形势,从便利处入手,来改变策略。用善于变化来求被采纳,就像以门管来接纳门楗一样顺当。
凡是谈论过去的事情,要先顺畅的言辞,凡是谈论未来的事情要采用容易、变通的言辞。善于变化的的,要详细了解地理形势,只有这样,才能沟通天道,化育四时,驱使鬼神,附合阴阳,牧养人民。
要了解君主谋划的事情,要知晓君主的意图。所办的事情凡有不合君主之意的,是因为对君主的意图留于表面亲近,而背地里还有距离。如果与君主的意见没有吻合的可能,圣人是不会为其谋划的。
所以说,与君主相距很远却被亲近的人,是因为能与君主心意暗合;距离君主很近却被疏远的人,是因为与君主志向不一;就职上任而不被重用的人,是因为他的计策没有实际效果;革职离去而能再被反聘的人,是因为他和主张被实践证明可行;每天都能出入君主面前,却不被信任的人,是因为他的行为不得体;距离遥远只要能扣到声音就被思念的人,是因为其主张下与决策都相合,正等他参加决断大事。
所以说,在情况还没有明朗之前就去游说的人,定会事与愿违,在还不掌握实情的时候就去游说的人,定要受到非议。
只有了解情况,再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方法,这样去推行自己的主张,就可以出去,又可以进来;既可以进谏君主,坚持己见,又可以放弃自己的主张,随机应变。
圣人立身处世,都以自己的先见之明来议论万事万物。其先之明来源于道德、仁义、礼乐、忠信和计谋。首先摘了《诗经》和《书经》的教诲,再综合分析利弊得失,最后讨论就任还是离职。
要想与人合作,就要把力量用在内部,要想离开现职,就要把力量用在外面。处理内外大事必须明确理论和方法。
要预测未来的事情,就要善于在各种疑难面前临机决断。
在运用策略时要不失算,不断建立功业和积累德政。善于管理人民,使他们从事生产事业,这叫做“巩固内部团结”。
如果上层昏庸不理国家政务,下层纷乱不明为臣事理,各执己见,事事抵触,还自鸣得意;不接受外面的新思想,还自吹自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朝廷诏命自己,虽然也要迎接,但又要拒绝。
要拒绝对方的诏命,要设法给人一种错觉。就像圆环旋转往复一样,使旁人看不出您想要干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急流勇退是最好的办法。
------------------------------
《鬼谷子》抵戏第四
译  文
万物都有规律存在,任何事情都有对立的两方面。有时彼此距离很近,却互相不了解;有时互相距离很远,却彼此熟悉。
距离近而互相不了解,是因为没有互相考察言辞;距离远却能彼此熟悉,是因为经常往来,互相体察。
所谓“戏”就是“瑕罅”,而“罅”就是容器的裂痕,裂痕会由小变大。在裂痕刚刚出现时,可以通过“抵”使其闭塞,可以通过“抵”,使其停止,可以通过“抵”使其变小,可以通过“抵”使其消失,可以通过“抵”而夺取器物。这就是“抵”的原理。
2006-3-8 11:30回复
财富禅17位粉丝
4楼
当事物出现危机之初,只有圣人才能知道,而且能单独知道它的功用,按着事物的变化来说明整理,了解各种计谋,以便观察对手的细微举动。
万事万物在开始时都像秋毫之末一样微小,一量发展起来就像泰山的根基一样宏大。当圣人将行政向外推行时,奸佞小人的一切阴谋诡计,都会被排斥,可见抵原来是一种方法。
天下动乱不止,朝廷没有贤明的君主,官吏们没有社会道德。小人谗言妄为,贤良的人才不被信用,圣人逃匿躲藏起来,一些贪图利禄,奸诈虚伪的人飞黄腾达,君主和大臣之间互相怀疑,君臣关系土崩瓦解,互相征伐,父子离散,骨肉反目,就叫做“萌芽的裂痕”。
当圣人看到萌芽的裂痕时,就设法治理。当世道可以治理时,就要采取弥补的“抵”法,使其“”得到弥合继续保持它的完整,继续让它存在下去;如果世道已坏到不可治理时,就用破坏的“抵”法,彻底把它打破“,占有它并重新塑造它。或者这样“抵”,或者那样“抵”;或者通过“抵”使其恢复原状,或者通过“抵”将其打破。
对五帝的圣明政治只能采取弥补的“抵”法,继续保持它的完整;三王从事的大事就是因为世道已坏到不可治理,就用破坏的“抵”法,彻底打破并占有它。
诸候之间互相征伐,斗争频繁,不可胜数,在这个混乱的时代,善于运用不同“抵”法斗争的诸候才是强者。
自从天地之间有了“合离”、“终始”以来,万事万物就必然存在着裂痕,审不可不研究的问题。
要想研究这个问题就要用“捭阖”的方法。能用这种方法的人,就是圣人,圣人是天地的使者。
当世道不需要“抵"的时候,就深深地隐居起来,以等待时机;当世道有可以“抵”时,对上层可以合作,对下属可以督查,有所依据、有所遵循,这样就成了天地的守护神。
------------------------------
《鬼谷子》飞箝第五
译  文
凡是揣度人的智谋和测量人的才干,就是为了吸引远处的人才和招来近处的人才,造成一种声势,进一步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一定要首先考察派别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区别各种对的和不对的议论,了解对内、外的各种进言,掌握有余和不足的程度,决定事关安危的计谋。确定与谁亲近和与谁疏远的问题。
然后权量这些关系,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就要进行研究,进行探索,使之为我所用。
借助用引诱对手说话的言辞,然后通过恭维来钳信对手。
钩钳之语是一种游说辞令,其特点是忽同忽异。
对于那些以钩钳之术仍没法控制的对手,或者首先对他们威胁利诱,然后再对他们进行反复试探;或者首先对他们进行反复试探,然后再对他们攻击加以摧毁。
有人认为,反复试探就等于是对对方进行破坏,有人认为对对方的破坏就等于是反复的试探。
想要重用某些人时,或者先赏赐财物、珠宝、玉石、白壁和美丽的东西,以便对他们进行度探;或者通过衡量才能创造态势,来吸引他们;或者通过寻找漏洞来控制对方,在这个过程中要动用抵之术。
要把“飞钳”之术向天下推行,必须考核人的权谋和才能,观察天地的盛衰,掌握地形的宽窄和山川险阴的难易,以及人民财富的多少。
在诸候之间的交往方面,必须考察彼此之间的亲疏关系,究竟谁与谁疏远,谁与谁友好,谁与谁相恶。要详细考察对方的愿望和想法,要了解他们的好恶,然后针对对方所重视的问题进行游说,再用“飞”的方法诱出对方的爱好所在。最后再用“钳”的方法把对方控制住。
如果把“飞钳”之术用于他人,就要揣摩对方的智慧和能力,度量对方的实力,估计对方的势气,然后以此为突破口与对方周旋,进而以“飞钳”之术达成议和,以友善的态度建立邦交。这就是“飞钳”的妙用。
如果把“飞钳”之术用于他人,可用好听的空话去套出对方的实情,通过这样连续行动,来考察游说的辞令。
这样就可以实现合纵,也可以实现连横;可以引而向东,也可以引而向西;可以引而向南,可以引而向北;可以引而返还,也可以引而复去。虽然如此,不是要小心谨慎,不可丧失其节度。
2006-3-8 11:30回复
财富禅17位粉丝
5楼
------------------------------
《鬼谷子》忤合第六
译  文
凡是有关联合或对抗的行动,都会有相应的计策。变化和转移就像铁环一样环连而无中断。然而,变化和转移又各有各的具体情形。彼此之间环转反复,互相依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
所以圣人生活在世界上,立身处世都是为了说教众人,扩大影响,宣扬名声。他们还必须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来考察天时,以便抓有利时机。国家哪些方面有余,哪些方面不足,都要从这里出发去掌握,并设法促进事物向有利的方面转化。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也没有永远居于榜样地位的。圣人常常是无所不做,无所不听。办成要办的事,实现预定的计谋,都是符合自己的意见。
合乎那一方的利益,就要背叛另一方的利益。凡是计谋不可能同时忠于两个对立物君主,必然违背某一方的意愿。合乎这一方的意愿,就要违背另一主的意愿;违背另一方的意愿,才可能合乎这一主的意愿。这就是“忤合”之术。
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运用到天下,必然要把全天下都放在忤合之中;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用到某个国家,就必然要把整个国家放在忤合之中;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运用到某个家庭,就必然要把整个家庭都放在忤合之中;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用到某一个人,就必然要把这个人的才能气势都放在忤合之中。
总之,无论把这种“忤合”之术用在大的范围,还是用在小的范围,其功用是相同的。因此,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进行谋划、分析,计算准确了以后再实行“忤合”之术,而后才实行飞箝之术。
古代那些善于通过背离一方、趋向一主而横行天下的人。常常掌握四海之内的各种力量,控制各个诸候,促成“忤合”转化的趋势,然后达成“合”于圣贤君主的目的。
过去伊尹五次臣服商汤,五次臣服夏桀,其行动目的还未被世人所知,就决定一心臣服商汤王。吕尚三次臣服周文王,三次臣服殷纣王,这就是懂得天命的制约,所以才能归顺一主而毫不犹豫。
对于一个纵横家来说,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超人的智慧,不可能通晓深层的规律,就不可能驾驭天下;如果不肯用心苦苦思考,就不可能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如果不会全神贯注地考察事物的实际情况,就不可能功成名就;如果才能、胆量都不足,就不能统兵作战;如果只是愚忠呆实而无真知灼见,就不可能有察人之明。
所以,“忤合”的规律是:要首先自我估量聪明才智,然后度量他人的优劣长短,分析在远近范围之内还比不上谁。只有在这样知己知彼以后,才能随心所欲,可以前进,可以后退;可以合纵,可以连横。
------------------------------
《鬼谷子》揣篇第七
译  文
古代善于统治天下的人,必然首先徇天下各种力量的轻重,揣摩诸候的实情。如果对权势分析不全面,就不可能了解诸侯力量的强弱虚实;如果揣诸侯的实情不够全面,就不可能掌握事物暗中变化的征兆。
什么是“量权”呢?答案是:测量尺寸大小;谋划数量多少;称难财货有无;估量人口多少、贫富,什么有余、什么不足,以及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分辨地形险易,哪里有利,哪里有害;判断各方的谋虑谁长、谁短;分析君臣亲疏关系,谁贤、谁不肖;考核谋士的智慧,谁多、谁少;观察天时祸福,什么时候吉、什么时候凶;比较与诸的联系,哪个安定、哪里危险,爱好什么憎恶习什么;预测反叛事,在哪里更容易发生,哪此人能知道内情。如此这些,就是所谓的“量权”。
所谓揣情,就是必须在对方最高兴的时候,去加大他们的欲望,他们既然有欲望,就无法按捺住实情;又必须在对方最恐惧的时候,去加重他们的恐惧,他们既然有害怕心理,就不能隐瞒住实情。情欲必然要随着事态的发展变化流露出秋。
对那些已经受到感动之后,仍看不出有异常变化的人,就要改变游说对象,不要再对他说什么了,而应秘向他所亲近的人去游说,这样就可以知道他安危不为所动的原因。
2006-3-8 11:30回复
财富禅17位粉丝
6楼
那些感情从内部发生变化的人,必然要通过形态显现于外表。所以我们常常要通过显露出来的表面现象,来了解那些隐藏在内部的真情。这就是所说的“测深揣情”。
所以谋划国家大事的人,就应当详细衡量本国的各方面力量;游说君主的人,则应当全面揣测君主的想法,避其所短,从其所长。所有的谋划、想法、情绪及欲望都必须以这里为出发点。
只有这样做了,才能得心应手地鼾各种问题和对付各色人物。可以尊敬,也可以轻视;可以施利,也可行害;可以成全,也可以败坏,其使用的办法都是一致的。
所以虽然有古代先王的德行,有圣人的高超的智谋,不通过揣度探测出透彻的隐情,就没办法了解别人了。这是谋略的基础和游说的通用法则。
人们对某些事情常常感到突然,是因为不能事先预见。能在事情发生之前就预见的,这是最难的。因此说:“揣情,最难把握”。
游说活动必须深谋远虑的选择时机。过去我们看到昆虫蠕动,都与自己的利益相关,因此才发生变化。而任何事情在刚刚产生之时,都呈现一种微小的态势。
这种揣情,需要借助漂亮的言辞或文章而后才能进行游说应用。
------------------------------
《鬼谷子》摩篇第八
译  文
所谓“摩意”是 “揣情”的具体办法。
“内符”是“揣”的对象。“揣情”需要掌握“揣”的规律,必须保密隐藏。
轻轻旁敲侧击,探测别人的真实想法,如果与其内情符合,他就会有所反应。内心的感情要表现于外,就必然要做出一些行动。这就是“摩意”的作用。
在达到了这个目的之后,要在适当的时候离开对方,把动机隐藏起来,消除痕迹,伪装外表,加避实情,使人无法知道是谁办成的这件事。因此,达到了目的,办成了事,却不留祸患。
“摩”对方是在这个时候,而对方表现自己是在那个时候。只要我们有办法让对方顺应我们的安排行事,就没有什么事情不可办成的。
古代善于“摩意”的人,就像拿着钓钩到水潭边上去钓鱼一样。只要把带着饵食的钩投入水中,不必声张,悄悄等待,就可以钓到鱼。
所以说:主办的事情一天天成功,却没有察觉;主持的军队日益压倒敌军,却没人感到恐惧,只有做到这样才是高明的。那些有很高修养和智慧的人谋划的什么行动总是在暗中进行的,所以被称为“神”,而这些行动的成功都显现在光天化日之下,所以被称为“明”。
所谓“主事日成”的人是暗中积累德行,老百姓安居乐业,却不知道为什么会享受到这些利益,他们还在暗中积累善行,老百姓生活在善政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面。普天下的人们都把这样的“谋之于阴,成之于阳”遥政治策略称为“神明”。
那些主持军队而日益压倒敌人的统帅,坚持不懈地与敌军对抗,却不去争城夺地,不消耗人力物力,坚持不懈地与敌军对抗,却不去争城夺地,不消耗人力物力,因此老百姓不知道为何邦国臣服,不知道什么是恐惧。显此,普天下都称这种“谋之于阴、成之于阳”的军事策略为“神明”。
在实施“摩意”时,有用和平语言的,有用义正词严的,有用欢喜讨好的,有用愤怒激励的,有用名的,有用行为的,有用廉洁感化的,用用信誉说服的,有用利益诱惑的,有用谦卑夺取的。和平就是安静,正义就是刚直,娱乐就是喜悦,愤怒就是激动,名就是声誉,行为就是实施,廉洁就是清明,利益就是需求,谦卑就是委曲。
圣人所独用的“摩意”之术,平常人也可以具有。然而没有能运用成功的,那是因为他们用错了。
因此,谋划策略,最困难的就是是周(周到)、密(秘密);进行游说,最困难的就是让对方全部听从自己的;主办事情,最困难的就是一定成功。这三个难题只有成为圣人才胜任。所以说谋必须周到、秘密;游说要首先选择与自己可以相通的对象,所以说:“或许要找个勾结起来没有间隙的人去说服”。
要想使所主持之事取得预期的成功,必须有适当的方法。所以说:“客观规律、行动方法以及天时都是互相依附的”。进行游说的人要让对方听信,必须使自己的说词合于情理,所以说:“合情理才有人听”。
2006-3-8 11:30回复
财富禅17位粉丝
7楼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属性。好比抱着柴草向烈火走去,干燥的柴草向就首先着火燃烧;往平地倒水,低的地方就要先进水。这些现象都是与各类事物的性质相适应的。经此类推,其他事物也是这样的。这也反映“内符”与“外摩”的道理。
所以说,按着事物的不同特性来实施“摩意”之术,哪有不响应的呢?根据被游说者的喜好而施行“摩意”之术,哪有一个不听从游说的呢?要想能独往独来,就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把握好时机,有成绩也不停止,天长日久就一定能化育天下,取得最后成功。
------------------------------
《鬼谷子》权篇第九
译  文
“游说”,就是说服别人;要能说服别人,就要给人以帮助。
凡是经过修饰的言辞,都是被借以达到某种目的,凡是被借用的东西,都既有好处,也有害处。
凡要进行应酬和答对,必须掌握伶俐的外交辞令。凡是伶俐的外交辞令,都是不实在的言论。
要树立起信誉,就要光明正大,光明正大就是为了让人检验复核。凡是难于启齿的话,都是反面的议论,凡是反面的议论,都是诱导对方秘密的说辞。
说奸佞话的人,由于会诌媚,反而变成“忠厚”;说阿谀话的人,由于会吹嘘,反而变成“智慧”;说平庸话的人,由于果决,反而充变了了“勇敢”;说忧伤说的人,由于善权权衡以而变成“守信”;说平静话的人,则于习惯逆向思维,反而变成“胜利”。
为实现自己的意图而迎合他人欲望的,就是诌媚;用很多美丽的词语去奉承他人,就是吹嘘;根据他人喜好而进献计谋的人,就是玩权术;即使有所牺牲也不动摇的,就是有决心;能揭示缺陷,敢于责难过失的就是敢反抗。
人的嘴是关键,是用来找开和关增长感情和心意的。耳朵和眼睛是心灵的辅佐和助手,是用来侦察奸邪的器官。只要心、眼、耳三者协调呼应,就能沿着有利的轨道运动。
使用一些烦琐的语言也不会发生混乱;自由驰骋地议论也不会迷失方向;改变论论主题也不会发生失利的危险。这就是因为看清了事物的要领,把握了事物的规律。
没有视力的人,没有办法向他展示五彩颜色;没有听力的人,没有办法跟他讲音乐上的感受。不该去的地方,是那时没有可以开导的对象;不该来的地方,是因为这里没有能接受你这样的说法。
“口可以用来吃饭,但不能用它讲话”。因为说的容易犯忌。“众人的口可以熔化金属”,这是因为凡是言论都有复杂的背景和原因。
一般人的常情是,说出话就希望别人遵从,做事情就希望成功。
所以聪明的人不用自己的短处,而宁可用愚人的长处;不用自己的笨拙,而宁可用愚人的技巧,因此才不至陷于困于困境。
说到别人有利的地方,就要顺从其所长。说到别人的短处,就要避其所短。甲虫自卫时,一定是依靠坚硬和厚实的甲壳;螫虫的攻击,一定会用它的毒针去螫对手。所以说,连禽兽都知道用其所长,游说者也应该知道运用其所该运用的一切手段。
因此,游说辞令有五种,即病、怨、忧、怒、喜。
病是指底气不足,没有精神;
怨,是指导极度伤心,没有主意;
忧,是指闭塞压抑,无法渲泄;
怒,是指狂燥妄动,不能自制;
喜,是指任意发挥,没有重点。
以上五种游说辞令,精通之后就要以运用,对自己有利是老谋深算可以实行。
因此与聪明的人谈话,就要依靠广博的知识;与知识广博的人谈话,就要依靠善于雄辨;与善辨的人谈话要依靠简明扼要;与地位显赫的人谈话,就要依靠宏的气势;与富有的人谈话,就要依靠高层建瓴;与贫穷的人谈话,就要以利益相诱惑;与卑贱的人谈话,要依靠谦敬。
所有这些都是游说的方法,而人们的作为经常与此相反。与聪明的人谈话就要让他们明白这些方法,与不聪明的人谈话,就要把这些方法教给他,而这样做是很困难的。
游说辞令有许多类,所说之事又随时变化。如果整天游说,能不脱离原则,事情就不出乱子。如果一天从早到晚不变更方向,就不会违背宗旨。所以最重要的是不妄加评论。
2006-3-8 11:30回复
财富禅17位粉丝
8楼
对于听觉来说,最宝贵的是清楚,对于思维来说,最宝贵是是非分明;对于言辞来说,最宝贵的是出奇制胜。
------------------------------
《鬼谷子》谋篇第十
译  文
对于一个人来说,凡是筹划计谋都要遵循一定的法则。一定要弄清原由,以便研究实情。根据研究,来确定“三仪”。
“三仪”就是上、中、下。三者互相渗透,就可谋划出奇计,而奇计是所向无敌的,从古到今都是如此。
所以郑国人入山采玉时,都要带上指南针,是为了不迷失方向。付度才干、估量能力、揣度情理,也类似作事时使用指南针一样。
所以凡是同情而相亲者,都会得到好处;欲望相同而关系疏远的,只能对部分人有利而对部分人有害;凡是恶习相同而相亲的,一定是都受到损害。恶习相同而关系疏远的,是部分人受到损害。
所以,如果能互相带来利益,就要密切关系,如果相互牵连地造成损害,就要疏远头系。这都是有一定理数的事情,也是所以要考察异同的原因。
凡是这类事情都是一样的道理。所以,墙壁通常因为有裂缝才倒塌,树木通常因为有节疤而折毁,这都是理所当然的。因此,事情的突变都由于事物自身的渐变引起的。
而事物又生谋略,谋略生于计划,计划生于议论,议论生于游说,游说生于进取,进取生于退却,退却生于控制,事物由此得以控制。
可见各种事物的道理是一致的,不论反复多少次也都是有一定理数的。
那些仁人君子必然轻视财货,所以不能用金钱来诱惑他们,反而可以让他们捐出资财;勇敢的壮士自然会轻视危难,所以不能用祸患来恐吓他们,反而可以让他们镇守危地;一个有智慧的人,通达礼教,明于事理,不可假装诚信去欺骗他们,反而可以给他们进清理事理,让他们建功立业。这就是所谓会仁人,勇士、智者的“三才”。
因此说,愚者的人容易被蒙蔽,一个不肖之徒容易被恐吓,贪图便宜的人容易被引诱,所有这些都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判断。
所以强大是由微弱积累而成;直壮是由弯由积累而成;有余是由于不足积累而成。这就是因为“道数”得到了实行。
所以,对那些外表亲善而内心疏远的人,要从内入手进行游说;对那些内心亲善而外表疏远的,要从表面入手进行游说。
因此,要根据对方的疑问所在来改变自己游说的内容;
要根据对方的表现来判断游说是否得法;
要根据对方的言辞来归纳出游说的要点;
要根据情势的变化适时征服对方;
要根据对方可能造成的危害来权衡利弊;
要根据对方可能造成的祸患来设法防范。
揣摩之后加以威胁;抬高之后加以策动;削弱之后加以扶正;符验之后加以响应;拥堵之后加以阻塞;搅乱之后加以迷惑。这就叫做“计谋”。
至于计谋的运用,公开不如保密,保密不如结党,结成的党内是没有裂痕的;正规策略不如奇策,奇策实行起来可以无往不胜。
所以向人群进行游说时,必须与他谈论奇策。同样道理,向人臣进行游说时,必须与他谈论私情。
虽然是自己人,却说有利于外人的话,就要被疏远。如果是外人,却知道内情太多,就要有危险。
不要拿别人不想要的东西,来强迫人家接受,不要拿别人不了解的事去说教别人。如果对方有某种嗜好,就要仿效以迎合他的兴趣;如果对方厌恶什么,就要加以避讳,以免引起反感。
所以,要进行隐密的谋划和公开的夺取。
想要除掉的人,就要放纵他,任其胡为,待其留下把柄时就乘机一举除掉他。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既不喜形于色也不怒目相待的人,是感情深觉的人,可以托之以机密大事。
对于了解透彻的人,可以重用;对那些还没了解透彻的重要的是掌握人,绝对不要被人家控制。控制人的人是掌握大权的统治者;被人家控制的人,是唯命是从的被统治者。
所以圣人运用谋略的原则是隐而不露,而愚人运用谋略的原则是大肆张扬。
有智慧的人成事容易,没有智慧的人成事困难。由此看来,一旦国家灭亡了就很难复兴;一旦国家骚乱了,就很难安定,所以无为和智慧是最重要的。
2006-3-8 11:30回复
财富禅17位粉丝
9楼
智慧是用在众人所不知道的地方,用在众人所看不见的地方。
在施展智谋和才干之后,如果证明是可行的,就要选择相应的时机来实行,这是为自己;如果发现是不可行的,也要选择相应的时机来实行,这是为别人。
所以古代的先王所推行的大道是属于“阴”的,古语说“天地的造化在于高与深,圣人的治道在于陷与匿,并不是单纯讲求仁慈、义理、忠诚、信守,不过是在维护不偏不倚的正道而已”。
如果能彻底认清这种道理的真义,就可以与人交谈,假如双方谈得很投机,就可以发展长远的和目前的关系。
------------------------------
《鬼谷子》决篇第十一
译  文
凡为他人决断事情,都是受托于有疑难的人。
一般说来,人们都希望遇到有利的事,不希望碰上祸患和被骗诱,希望最终能排除疑惑。
在为人作决断时,如果有利,为了避免危害让他放弃掉这个利益,他就不会接受。他本来希望有利的事情,却最终会导致有害,那么他也不会接受,你们之间的关系也会疏远。所以不论让他放弃利益,还是让他远离危害,都是失误。
圣人所以能完成大业,主要有五个途径:
有用阳道来感化人的;
有用阴道来夺取惩治的;
有用信义来教化的;
有用遮蔽隐匿枢机来不使人知的;
有用表现出平常素素来待人的。
行阳道则努力守常如一,行阴道则努力掌握事物对立的两面。还要巧妙地运用平素和枢机两个方面。
这四方面,小心谨慎行事。推测以往的事,验证未来的事,再参考日常的事,如果可以,就可以作出决断。
王公大臣的事,崇高而享有美名的,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
不用费力轻易可获成功的事,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
费力气又辛苦,但不得不做的,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
能消除忧患的,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
能实现幸福的,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
因此说,解决事情,确定疑难,是万事的关键。澄清动乱,预知成败,这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所以古代先王就用筮草和龟甲来决定一些大事。
------------------------------
《鬼谷子》符言第十二
译  文
如果身居君位的人能做到安祥、从容、正派、沉静,既会顺又能节制,愿意给予并与世无争,这样就可以心平气和地面对下纷争。以上讲善守其位。
对眼睛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明亮;对耳朵来说,最重要的是灵敏,对心灵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智慧。人君如果能用全天下的眼睛去观看,就不会有什么看不见的;如果用全天下的耳朵去听,就不会有什么听不到的;如果用全天下的心去思考,就不人有什么不知道的。如果全天下的人都以像车辐条集辏于毂上一样,齐主协力,就可明察一切,无可阻塞。以上讲察之明。
听取情况的方法是:不要坚决拒绝别人,如果能听信人言,就使自己我了一层保护,如果拒绝别人进言就使自己受到了封闭。高山仰望可看到顶,深渊计量可测到底,而神明的心境既正派又深觉,是无法测到底的。以上虚纳谏。
运用奖赏时,最重要的是守信用。运用刑罚时,贵在坚决。处罚与赏赐的信誉和坚决,应验证于臣民所见所闻的事情,这样对于那些没有亲眼看到的和亲耳听到的人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人主的诚信如果能畅达天下,那么连神明也会来保护,又何惧那些奸邪之徒犯主君呢?以上讲赏罚必信。
一叫作天时(天知),二叫作地利(地知),三叫作人和(人知)。四面作方,上下、左右、前后,不清楚的地方在哪?以上讲多方咨询。
心是九窍的统治者,君是五官的首长。做好事的臣民,君主会给他们赏赐;做坏事的臣民,君主会给他们惩罚,君主根据据臣民的政绩来任用,斟酌实际情况给予赏赐,这样就不会劳民伤财。圣人要重用这些臣民,因此能很好地掌握他们,并且要遵循客观规律,所以才能长久,以上讲遵规循理。
作为人主,凡有所举动,必须周到,如果举动不周到,那么群臣就容易发生骚乱,家道无常。内外之情不通,怎么能知道世界的变化。开放和封闭不适 当,就无法发现事物的根源。以上讲遍通事理。
2006-3-8 11:30回复
财富禅17位粉丝
10楼
一个叫作“长目”,一个叫作“飞耳”,一个叫作“树明”。明察千里之外、隐约微小的事情,就叫作“洞悉”天下的奸邪,没有不精通事理变更的。以上讲洞察奸邪。
依照名分去考察实际,根据实际来确定名分。名分与实际互为产生的条件,反过来又互相表现。名分与实际相符就能得以治理,不相符则易产生动乱。名分产生于实际,实际产生于意愿,意愿产生于分析,分析产生于智慧,智慧则产生于适当。以上讲名实相符。
------------------------------
《鬼谷子》转丸第十三
〔原文现已失传〕
------------------------------
《鬼谷子》却乱第十四
〔原文现已失传〕月去箧第十四
将为肢箧探囊发匮之盗,为之守备,则必摄缄滕,固扃橘,此世俗之所谓智也。
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滕、扃橘之不固也。然则向之所谓智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故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其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
何以知其然耶?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网罟屋州闾乡里者,曷常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朝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耶?并与其圣智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十二代而有齐国。
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智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
译  文
要想防备撬箱子、掏口袋、开柜子的强盗,就要把箱子、口袋用绳子捆紧,用锁锁牢。这就是历来人们所说的聪明办法。
但是大的强盗来了,则背起柜子、举起匣子,挑着口袋迅速逃走,还唯恐绳子捆得不结实。这样看来,以前所谓的聪明人,不都是在为大盗收拾财物吗。
因此 曾经试论这个道理:世俗所说的聪明人,有哪个不是在为大的强盗积累的财物呢?那些所谓圣人,有哪个不是在为大的强盗看守财物呢?
怎么能知知道是这样呢?从前齐国城邑密布,鸡犬之声相闻,打猎、捕鱼和耕种的地域纵横二千里。在整个国土范围内,赖以建立的宗法制度,管理各级区域的体系,没有不是遵循圣人的准则的。可是田成子在一天早上杀掉了齐国国君,而窍得了国家政权。其所窃得的岂止齐国的政权,连同齐国遵循的圣人的智慧和礼地一同窃取了。所以田成子虽然有窍国的名声,然而其统治地位却像尧舜一样安稳,小国不敢非议,大国不敢诛伐,已经控制齐国二十代了。
这不恰好说明,田成子在窍取齐国政权时,连同齐国遵循的圣人智慧和法度一同窍去了,并以此来保护其本来属于强盗的自身吗?
============================================================= 顶] 苏秦《揣摩成》残卷译文
举报


行为第一
回顾过去的历史,因为没有认真揣摩对方心理招致杀身之祸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或者有惊世的才华,或者有高贵的地位,但是难免一死,我以此知道才华与地位并不可靠了。天下的人啊,像蜂房里的蜜蜂一样,各尽其职,分工明确,虽然都是人,但彼此不同。我时常思索其中的原因。做的事不同,人也不同,人是根据行为而相互区分的吧。无论如何的揣摩,得知人的行为,就像打开锁推门而进那样重要。掌握揣摩术,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所以说让头脑掌握揣摩术不如让身体掌握,让头脑掌握知识不如让身体掌握。
门户第二
行为依赖欲望,欲望依赖思虑,所以思虑是源头,欲望是关键,行为是效果,怎么可以偏废呢?欲望和思虑像珠子,行为像穿起珠子的线一样,所以了解一个人,必然要了解人的珠子,再了解穿起珠子的线。
欲望第三
人的欲望,是人行为的根源,不能不认真考察。
了解人的欲望,必须关注人的行为,注意它因何开始,又因何结束,考察深刻,欲望就能了解,然后再去反复试探,加以确定。
思虑第四
人的知识,像水网一样互相联结,流水沿网流动,思虑便产生了。不仅了解人的知识,也要了解这张网。
听其言,观其行,听言为重。
内外第五
了解对方的情况,在于内外考察,内,就是容、行、言,外就是势,是人身外的人和物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影响。
动静第六
了解事情不能偏颇,既要看一看过去,也要看一看现在和将来;既要看一看固定不变的,也要看一看飘忽不定的。所以对人就要了解他一天的行为,了解他头脑中的知识。
【《鬼谷子》捭阖第一】
原文: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
伎巧短长。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审定有无,以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
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
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预审其变化。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
故关之捭阖,制之以出入。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
事者,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为谋。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言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
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阳还终始,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译文:纵观古今历史,可知圣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是要成为众人的先导。通过观察阴阳两类现象的变化来对事物作出判断,并进一步了解事物生存和死亡的途径。计算和预测事物的发展过程,通晓人们思想变化的规律,揭示事物变化的征兆,从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所以,圣人在世界上的作用始终是一样的。事物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然而都各有自己的归宿:或者属阴,或者归阳;或者柔弱,或者刚强;或者开放,或者封闭;或者松驰,或者紧张。
所以,圣人要始终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度量对方的智谋,测量对方的能力,再比较技巧方面的长处和短处。至于贤良和不肖,智慧和愚蠢,勇敢和怯懦,都是有区别的。所有这些,可以开放,也可以封闭;可以进升,也可以辞退;可以轻视,也可以敬重,要靠无为来掌握这些。考察他们的有无与虚实,通过对他们嗜好和欲望的分析来揭示他们的志向和意愿。适当贬抑对方所说的话,当他们开放以后再反复考察,以便探察实情,切实把握对方言行的宗旨,让对方先封闭而后开放,以便抓住有利时机。或者开放,使之显现;或者封闭,使之隐藏。开放使其显现,是因为情趣相同;封闭使之隐藏,是因为诚意不一样。要区分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就要把那些计谋研究明白,计谋有与自己不相同的和相同的,必须有主见,并区别对待,也要注意跟踪对方的思想活动。
如果要开放,最重要的是考虑周详;如果要封闭,最重要的是严守机密。由此可见周全与保密的重要,应当谨慎地遵循这些规律。让对方开放,是为了侦察他的真情;让对方封闭,是为了坚定他的诚心。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使对方的实力和计谋全部暴露出来,以便探测出对方的各方面的程度和数量。圣人会因此而用心思索,假如不能探测出对方的程度和数量,圣人会为此而自责。因此,所谓开放,或者是要自己出去;或者是让别人进来。所谓封闭,或者是通过封闭来自我约束;或者是通过封闭使别人被迫离开。开放和封闭是世界上各种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开放和封闭都是为了使事物内部对立的各方面发生变化,通过一年四季的开始和结束使万物发展变化。不论是纵横,还是离开、归复、反抗,都必须通过开放或封闭来实现。
开放和封闭是万物运行规律的一种体现,是游说活动的一种形态。人们必须首先慎重地考察这些变化,事情的吉凶,人们的命运都系于此。口是心灵的门面和窗户,心灵是精神的主宰。意志、情欲、思想和智谋都要由这个门窗出入。因此,用开放和封闭来把守这个关口,以控制出入。所谓“捭之”,就是开放、发言、公开;所谓“阖之”,就是封闭、缄默、隐匿。阴阳两方相谐调,开放与封闭才能有节度,才能善始善终。所以说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嗜好、财货、得意、情欲等,属于“阳”的一类事物,叫做“开始”。而死亡、忧患、贫贱、羞辱、毁弃、损伤、失意、灾害、刑戮、诛罚等,属于“阴”的一类事物,叫作“终止”。凡是那些遵循“阳道”的一派,都可以称为“新生派”,他们以谈论“善”来开始游说;凡是那些遵循“阴道”的一派,都可以称为“没落派”,他们以谈论“恶”来终止施展计谋。
关于开放和封闭的规律都要从阴阳两方面来试验。因此,给从阳的方面来游说的人以崇高的待遇,而给从阴的方面来游说的人以卑下的待遇。用卑下来求索微小,以崇高来求索博大。由此看来,没有什么不能出去,没有什么不能进来,没有什么办不成的。用这个道理,可以说服人,可以说服家,可以说服国,可以说服天下。要做小事的时候没有“内”的界限;要做大事的时候没有“外”的疆界。所有的损害和补益,离去和接近,背叛和归附等等行为,都是运用阴、阳的变化来实行的。阳的方面,运动前进;阴的方面,静止、隐藏。阳的方面,活动显出;阴的方面,随行潜入。阳的方面,环行于终点和开端;阴的方面,到了极点显就反归为阳。凡是凭阳气行动的人,道德就与之相生;凡是凭阴气而静止的人,开拓势就与之相成。用阳气来追求阴气,要靠道德来包容;用阳气结纳阳气,要用外力来约束。阴阳之气相追求,是依据并启和关闭的原则,这是天地阴阳之道理,又是说服人的方法,是各种事物的先异,是天地的门户。捭阖阴阳之道,是万事万物的根本道理,是天地间解决万事万物的钥匙。
【《鬼谷子》反应第二】
原文: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来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张置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常持其网驱之,其方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已反往,彼覆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覆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
古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睑,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
理同归。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也。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复。观其所托,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也。符应不失,如螣蛇之所指,
若羿之引矢。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见形也,若光之与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针,舌之取燔骨。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阳与阴,如圆与方,如方与圆。未见形,圆以道之;既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译文:在古代能以“大道”来化育万物的圣人,其所作所为都能与自然的发展变化相吻合。反顾以追溯既往,再回首以察验未来;反顾以考察历史,再回首以了解当今;反顾以洞察对方,再回首以认识自我。动静、虚实的原则,如果在未来和今天都得不到应用,那就要到过去的历史中去考察前人的经验。有些事情是要反复探索才能把握的,这是圣人的见解,不可不认真研究。
人家说话,是活动;自己缄默,是静止。要根据别人的言谈来听他的辞意。如果其言辞有矛盾之处,就反复诘难,其应对之辞就要出现。语言有可以模拟的形态,事物有可以类比的规范。既有“象”和“比”存在,就可以预见其下一步的言行。所谓“象”,就是模仿事物,所谓“比”,就是类比言辞。然后以无形的规律来探求有声的言辞。引诱对方说出的言辞,如果与事实相一致,就可以刺探到对方的实情。这就像张开网捕野兽一样,要多设一些网,汇集在一起来等待野兽落入。如果把捕野兽的这个办法也能应用到人事上,那么对方也会自己出来的,这是钓人的“网”。但是,如果经常拿着“网”去追逐对方,其言辞就不再有平常的规范,这时就要变换方法,用“法象”来使对手感动,进而考察对方的思想,使其暴露出实情,进而控制对手。自己返过去,使对手返回来,所说的话可以比较类推了,心里就有了底数。向对手一再袭击,反反复复,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过说话反映出来,圣人可以诱惑愚者和智者,这些不必再怀疑。
古代善于从反面听别人言论的人,可以改变鬼神,从而刺探到实情。他们随机应变很得当,对对手的控制也很周到。如果控制不周到,得到的情况就不明了,得到的情况不明了,心里底数就不全面。要把模仿和类比灵活运用,就要说反话,以便观察对方的反映。想要讲话,反而先沉默;想要敞开,反而先收敛;想要升高,反而先下降;想要获取,反而先给与。要想了解对方的内情,就要善于运用模仿和类比的方法,以便把握对方的言辞。同类的声音可以彼此呼应,合乎实际的道理会有共同的结果。或者由于这个原因,或者由于那个原因;或者用来侍奉君主,或者用来管理下属。这就要分辨真伪,了解异同,以分辨对手的真实情报或诡诈之术。活动、停止,言说、沉默都要通过这些表现出来,喜怒哀乐也都要借助这些模式,都要事先确定法则。用逆反心理来追索其过去的精神寄托。所以就用这种反听的方法。
自己要想平静,以便听取对方的言辞,考察事理,论说万物,辨别雄雌。虽然这还不是事情本身,但是可以根据轻微的征兆,探索出同类的大事。就像刺探敌情而深居敌境一般,要首先估计敌人的能力,其次再摸清敌人的意图,像验合符契一样可靠,像蛇一样迅速,像后羿张弓射箭一样准确。
所以要想掌握情况,要先从自己开始,只有了解了自己,然后才能了解别人。对别人的了解,就像比目鱼一样没有距离;掌握对方的言论就像声音与回响一样相符;明了对方的情形,就像光和影子一样不走样;侦察对方的言辞,就像用磁石来吸取钢针,用舌头来获取焦骨上的肉一样万无一失。自己暴露给对方的微乎其微,而侦察对手的行动十分迅速。就像阴变阳、又像阳转阴、像圆变方,又像方转圆一样自如。在情况还未明朗以前就用圆略来诱惑对手,在情况明朗以后就要用方略来战胜对方。无论是向前,还是向后,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都可用这个方法来对待。如果自己不事先确定策略,统帅别人也无法步调一致。做事没有技巧,叫做“忘情失道”,自己首先确定斗争策略,再以此来统领众人,策略要不暴露意图,让旁人看不到其门道所在,这才可以称为“天神”。
【《鬼谷子》内揵第三】
原文: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事皆有内揵,素结本始。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蚨母之从其子也,出无间,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内者进说辞,揵者揵所谋也。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待决事也。故曰: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由夫道德、仁义、礼乐、计谋。
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去论就,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决之,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民入产业,曰揵而内合。上暗不治,下乱不寤,揵而反之。内自得而外不留,说而飞之。若命自来,已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之所为,退为大仪。
译文:君臣上下之间的事情,有的距离很远却很亲密,有的距离很近却很疏远。有的在身边却不被使用,有的在离去以后还受聘请。有的天天都能到君主眼前却不被信任,有的距离君主十分遥远却听到声音就被思念。凡是事物都有采纳和建议两方面,平常的东西都与本源相连结。或者靠道德相连结,或者靠朋党相连结,或者靠钱物相连结,或者靠艺术相连结。要想推行自己的主张,就要做到想进来就进来,想出去就出去;想亲近就亲近,想疏远就疏远;想接近就接近,想离去就离去;想被聘用就被聘用,想被思念就被思念。就好像母蜘蛛率领小蜘蛛一样,出来时不留洞痕,进去时不留标记,独自前往,独自返回,谁也没法阻止它。
所谓“内”就是采纳意见;所谓“揵”就是进献计策。想要说服他人,务必要先悄悄地揣测;度量、策划事情,务必要循沿顺畅的途径。暗中分析是可是否,透彻辨明所得所失,以便影响君主的意向。以道术来进言当应合时宜。以便与君主的谋划相合。详细地思考后再来进言,去适应形势。凡是内情有不合时宜的,就不可以实行。就要揣量切摩形势,从便利处入手,来改变策略。用善于变化来争取被采纳,就像以门管来接纳门楗一样顺当。
凡是谈论过去的事情,要先有顺畅的言辞,凡是谈论未来的事情要采用容易、变通的言辞。善于变化的人,要详细了解地理形势,只有这样,才能沟通天道,化育四时,驱使鬼神,附合阴阳,牧养人民。要了解君主谋划的事情,要知晓君主的意图。所办的事情凡有不合君主之意的,是因为对君主的意图还有不了解的地方。意见一致了,而不能密切结合是因为只停留于表面亲近,而背地里还有距离。如果与君主的意见没有吻合的可能,圣人是不会为其谋划的。
所以说,与君主相距很远却被亲近的人,是因为能与君主心意暗合;距离君主很近却被疏远的人,是因为与君主志向不一;就职上任而不被重用的人,是因为他的计策没有实际效果;革职离去而能再被反聘的人,是因为他的主张被实践证明可行;每天都能出入君主面前,却不被信任的人,是因为他行为不得体;距离遥远只要能听到声音就被思念的人,是因为其主张正与决策者相合,正等他参加决断大事。
所以说,在情况还没有明朗之前就去游说的人,定会事与愿违,在还不掌握实情的时候就去游说的人,定要受到非议。只有了解情况,再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方法,这样去推行自己的主张,就可以出去,又可以进来;既可以进谏君主,坚持己见,又可以放弃自己的主张,随机应变。
圣人立身处世,都以自己的先见之明来议论万事万物。其先见之明来源于道德、仁义、礼乐和计谋。首先摘取《诗经》和《书经》的教诲,再综合分析利弊得失,最后讨论是就任还是离职。要想与人合作,就要把力量用在内部,要想离开现职,就要把力量用在外面。处理内外大事,必须明确理论和方法,要预测未来的事情,就要善于在各种疑难面前临机决断,在运用策略时要不失算,不断建立功业和积累德政。要善于管理人民,使他们从事生产事业,这叫做“巩固内部团结”。
如果上层昏庸不理国家政务,下层纷乱不明为臣事理,各执己见,事事抵触,还自鸣得意;不接受外面的新思想,还自吹自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朝廷诏命自己,虽然也要迎接,但又要拒绝。要拒绝对方的诏命,要设法给人一种错觉。就像圆环旋转往复一样,使旁人看不出您想要干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急流勇退是最好的办法。
【《鬼谷子》飞箝第五】
原文: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
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白,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珝而箝之。其事用抵巇,将欲用之于天下,必度权度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岨崄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
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以箝求之。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材力、料气势,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箝和之,以意宜之,此飞箝之缀也。用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箝而从,可箝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虽覆能复,不失其度。
译文:凡是揣度人的智谋和测量人的才干,就是为了吸引远处的人才和招来近处的人才,造成一种声势,进一步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一定要首先考虑派别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区别各种对的和不对的议论,了解对内、对外的各种进言,掌握有余和不足的程度,决定事关安危的计谋。确定与谁亲近和与谁疏远的问题。然后权量这些关系,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就要进行研究,进行探索,使之为我所用。借用引诱对手说话的言辞,然后通过恭维来钳住对手。钩钳之语是一种游说辞令,其特点是忽同忽异。对于那些以钩钳之术仍没法控制的对手,或者首先对他们威胁利诱,然后再对他们进行反复试探;或者首先对他们进行反复试探,然后再对他们发动攻击加以摧毁。有人认为,反复试探就等于是对对方进行破坏,有人认为对对方的破坏就等于是反复试探。
想要重用某些人时,或者先赏赐财物、珠宝、玉石、白璧和美丽的东西,以便对他们进行试探;或者通过衡量才能创造态势,来吸引他们;或者通过寻找漏洞来控制对方,在这个过程中要运用抵山戏之术。
要把“飞钳”之术向天下推行,必须考核人的权谋和才能,观察天地的盛衰,掌握地形的宽窄和山川险阻的难易,以及人民财富的多少。在诸侯之间的交往方面,必须考察彼此之间的亲疏关系,究竟谁与谁亲密,谁与谁疏远,谁与谁友好,谁与谁相恶。要详细考察对方的愿望和想法,要了解他们的好恶,然后针对对方所重视的问题进行游说,再用“飞”的方法诱出对方的爱好所在。最后再用“钳”的方法把对方控制住。
如果把“飞钳”之术用于他人,就要揣摩对方的智慧和才能,度量对方的实力,估计对方的势气,然后以此为突破口与对方周旋,进而争取以“飞钳”之术达成议和,以友善的态度建立邦交。这就是“飞钳”的妙用。
如果把“飞钳”之术用于他人,可用好听的空话去套出对方的实情,通过这样连续行动,来考究游说的辞令。这样就可以实现合纵,也可以实现连横;可以引而向东,也可以引而向西;可以引而向南,可以引而向北;可以引而返还,也可以引而复去。虽然如此,还是要小心谨慎,不可丧失其节度。
【《鬼谷子》忤合第六】
原文: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制。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用之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用之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身,必量身材能气势而与之,大小进退,其用一也。必先谋虑计定,而后行之以飞箝之术。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然后合于汤。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归之不疑也。非至圣人达奥不能御世。不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忠实无真,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如,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译文:凡是有关联合或对抗的行动,都会有相应的计策。变化和转移就像铁环一样环连而无中断。然而,变化和转移又各有各的具体情形。彼此之间环转反复,互相依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所以圣人生活在世界上,立身处世都是为了说教众人,扩大影响,宣扬名声。他们还必须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来考察天时,以便抓住有利时机。国家哪些方面有余,哪些方面不足,都要从这里出发去掌握,并设法促进事物向有利的方面转化。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没有永远占领高贵地位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也没有永远居于榜样地位的。圣人常常是无所不做,无所不听。办成要办的事,实现预定的计谋,都是为了自己的主人,合乎那一方的利益,就要背叛这一方的利益。凡是计谋不可能同时忠于两个对立的君主,必然违背某一方的意愿。合乎这一方的意愿,就要违背另一方的意愿;违背另一方的意愿,才可能合乎这一方的意愿。这就是“忤合”之术。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运用到天下,必然要把全天下都放在忤合之中;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用到某个国家,就必然把整个国家放在忤合之中;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运用到某个家族,就必然要把整个家族都放在忤合之中;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用到某一个人,就必然要把这个人的才能气势都放在忤合之中。总之,无论把这种“忤合”之术用在大的范围,还是用在小的范围,其功用是相同的。因此,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进行谋划、分析,计算准确了以后再实行“忤合”之术。
古代那些善于通过背离一方、趋向一方而横行天下的人。常常掌握四海之内的各种力量,控制各个诸侯,促成“忤合”转化的趋势,然后达成“合”于圣贤君主的目的。过去伊尹五次臣服商汤,五次臣服夏桀,其行动目的还未被世人所知,就决定一心臣服商汤王。吕尚三次臣服周文王,三次臣服殷纣王,其行动目的还未显露于世人,就最后归服了周文王。这就是懂得天命的制约,所以才能归顺一主而毫不犹豫。对于一个纵横家来说,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超人的智慧,不可能通晓深层的规律,就不可能驾驭天下;如果不肯用心苦苦思考,就不可能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如果不会全神贯注地考察事物的实际情况,就不可能功成名就;如果才能、胆量都不足,就不能统兵作战;如果只是愚忠呆实而无真知灼见,就不可能有察人之明。所以,“忤合”的规律是:要首先自我估量聪明才智,然后度量他人的优劣长短,分析在远近范围之内还比不上谁。只有在这样知己知彼以后,才能随心所欲,可以前进,可以后退;可以合纵,可以连横。
【《鬼谷子》揣篇第七】
原文: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货财之有无;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君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之知睿,孰少孰多;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侯之亲,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去就变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便。能知如此者,是谓权量。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其有恶也,不能隐其情。情欲必失其变。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所亲,知其所安。夫情变子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见者,而知其隐者,此所以谓测深揣情。故计国事者,则当审权量;说人主,则当审揣情。谋虑情欲,必出于此。乃可贵,乃可贱;乃可重,乃可轻;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败,其数一也。故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非揣情,隐匿无所索之。此谋之大本,而说之法也。常有事于人,人莫先事而至,此最难为。故曰,揣情最难守司,言必时其谋虑。故观蜎飞蠕动,无不有利害,可以生事美。生事者,几之势也。此揣情饰言,成文章而后论之。
译文:所谓揣情,就是必须在对方最高兴的时候,去加大他们的欲望,他们既然有欲望,就无法按捺住实情;又必须在对方最恐惧的时候,去加重他们的恐惧,他们既然有害怕的心理,就不能隐瞒住实情。情欲必然要随着事态的发展变化流露出来。对那些已经受到感动之后,仍不见有异常变化的人,就要改变游说对象,不要再对他说什么了,而应改向他所亲近的人去游说,这样就可以知道他安然不为所动的原因。那些感情从内部发生变化的人,必然要通过形态显现于外表。所以我们常常要通过显露出来的表面现象,来了解那些隐藏在内部的真情。这就是所说的“测深揣情”。
所以谋划国家大事的人,就应当详细衡量本国的各方面力量;游说他国君主的人,则应当全面揣测别国君主的想法,避其所短,从其所长。所有的谋划、想法、情绪及欲望都必须以这里为出发点。只有这样做了,才能得心应手地处置各种问题和对付各色人物。可以尊敬,也可以轻视;可以施利,也可以行害;可以成全,也可以败坏,其使用的办法都是一致的。所以,虽然有古代先王的德行,有圣人高超的智谋,不揣度透彻所有隐蔽的和深藏的实情,将什么也追求不到。这是智谋的基础和游说的通用法则。人们对某些事情常常感到来得突然,是因为不能事先预见。能在事情发生之前就预见到,这是最难的。因此说:“揣情,最难把握”。游说活动必须深谋远虑地选择时机。过去我们看到昆虫蠕动,都与自己的利益相关,因此才发生变化。而任何事情在刚刚产生之时,都呈现一种微小的态势。这种揣情,需要借助漂亮的言辞或文章而后才能进行游说应用。
【《鬼谷子》摩篇第八】
原文:摩之,符也;内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隐微。摩之以其所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其应也,必有为之。故微而去之,是谓塞窌匿端,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成事而无患。摩之在此,符之在彼。从而应之,事无不可。古之善摩者,如操钓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胜,而人不畏也。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主事日成者,积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积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静也;正者,直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也;行者,成也;廉者,洁也;信者,明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
故圣人所独用者,众人皆有之,然无成功者,其用之非也。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此三者,然后能之。故谋必欲周密,必择其所与通者说也。故曰,或结而无隙也。夫事成必合于数,故曰道数与时相偶者也。说者听,必合于情。故曰情合者听。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此物类相应于势,譬犹是也。此言内符之应外摩也如是。故曰摩之以其类,焉有不相应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听者。故曰,独行之道。夫几者不晚,成而不抱,久而化成。
译文:所谓“摩意”是一种与“揣情”相类似的方法。“内符”是“揣”的对象。进行“揣情”时需要掌握“揣”的规律,而这些规律都是隐而不现的。这就要适当地去“摩”,投其所好进行测探,其内情就会通过外符反映出来。内心的感情要表现于外,就必然要做出一些行动。这就是“摩意”的作用。
在达到了这个目的之后,要在适当的时候离开对方,把动机隐藏起来,消除痕迹,伪装外表,回避实情,使人无法知道是谁办成的这件事。因此,达到了目的,办成了事,却不留祸患。“摩”对方是在这个时候,而对方表现自己是在那个时候。只要我们有办法让对方顺应我们的安排行事,就没有什么事情不可办成的。
古代善于“摩意”的人,就像拿着钓钩到水潭边上去钓鱼一样。只要把带着饵食的钩投入水中,不必声张,悄悄等待,就可以钓到鱼。所以说:主办的事情一天天成功,却没有察觉;主持的军队日益压倒敌军,却没人感到恐惧,只有做到这样才是高明的。那些有很高修养和智慧的人谋划什么行动总是在暗中进行的,所以被称为“神”,而这些行动的成功都显现在光天化日之下,所以被称为“明”。所谓“主事日成”的人是暗中积累德行,老百姓安居乐业,却不知道为什么会享受到这些利益,他们还在暗中积累善行,老百姓生活在善政中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面。普天下的人们都把这样的“谋之于阴、成之于阳”的政治策略称为“神明”。那些主持军队而日益压倒敌人的统帅,坚持不懈地与敌军对抗,却不去争城夺地,不消耗人力物力,因此老百姓不知道为何邦国臣服,不知道什么是恐惧。为此,普天之下都称这种“谋之于阴、成之于阳”的军事策略为:“神明”。
在实施“摩意”时,有用和平进攻的,有用正义责难的,有用娱乐讨好的,有用愤怒激励的,有用名望威吓的,有用行为逼迫的,有用廉洁感化的,有用信誉说服的,有用利益诱惑的,有用谦卑夺取的。和平就是安静,正义就是刚直,娱乐就是喜悦,愤怒就是激动,名望就是声誉,行为就是实施,廉洁就是清明,利益就是需求,谦卑就是委曲。所以,圣人所独用的“摩意”之术,平常人也都可以具有。然而没有能运用成功的,那是因为他们用错了。因此,谋划策略,最困难的就是周到慎密;进行游说,最困难的就是让对方全部听从自己的说辞;主办事情,最困难的就是一定成功。这三个方面只有成为圣人才胜任。
所以说谋划必须周到慎密;游说要首先选择与自己可以相通的对象。所以说:“办事情要固若金汤,无懈可击”。要想使所主持之事取得预期的成功,必须有适当的方法。所以说:“客观规律、行动方法以及天时都是互相依附的”。进行游说的人要让对方听信,必须使自己的说辞合于情理,所以说:“合情理才有人听”。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属性。好比抱着柴草向烈火走去,干燥的柴草就首先着火燃烧;往平地倒水,低的地方就要先进水。这些现象都是与各类事物的性质相适应的。以此类推,其他事物也是这样的。这也反映“内符”与“外摩”的道理。所以说:按着事物的不同特性来实施“摩意”之术,哪有不反应的呢?根据被游说者的喜好而施行“摩意”之术,哪有一个不听从游说的呢?要想能独往独来,就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把握好时机,有成绩也不停止,天长日久就一定能化育天下,取得最后成功。
【《鬼谷子》权篇第九】
原文:说之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应对者,利辞者;利辞者,轻论也。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佞言者谄而于忠,谀言者博而于智,平言者决而于勇,戚言者权而于信,静言者反而于胜,先意承欲者,谄也;繁称文辞者,博也;策选进谋者,权也;纵合不宜者,决也;先分不足而窒非者,反也。
故口者,机关也,所以闭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间见奸邪。故曰:参调而应,利道而动。故繁言而不乱,翱翔而不迷,变易而不危者,观要得理。故无目者不可示以五色,无耳者,不可告以五音。故不可以往者,无所开之也,不可以来者,无所受之也,物有不通者,故不事也。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讳忌也。众口铄金,言有曲故也。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故介虫之捍也,必为坚厚,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故禽兽之用其长,而谈者知用其用
也。
故曰,辞言五:曰病,曰怨,曰忧,曰怒,曰喜。故曰:病者,感衰气而不神也;怨者,肠绝而无主也;忧者,闭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动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无要也。此五者,精则用之,利则行之。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拙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以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
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以敢;与过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是故与智者言,将此以明之;与不智者言,将此以教之,而甚难为也。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故事不乱。终日不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
译文:古代善于统治天下的人,必然首先衡量天下各种力量的轻重,揣摩诸侯的实情。如果对权势分析不全面,就不可能了解诸侯力量的强弱虚实;如果揣诸侯的实情不够全面,就不可能掌握事物暗中变化的征兆。什么是“量权”呢?答案是:“测量尺寸大小;谋划数量多少;称验财货有无;估量人口多少、贫富,什么有余、什么不足,以及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分辨地形险易,哪里有利,哪里有害;判断各方的谋虑谁长、谁短;分析君臣亲疏关系,谁贤、谁不肖;考核谋士的智慧,谁多、谁少;观察天时祸福,什么时候吉、什么时候凶;比较与诸侯的联系,哪个可以利用、哪个不可以利用;测验民心离叛或亲附的变化,那里安定、哪里危险,爱好什么憎恶什么;预测反叛事,在哪里更容易发生,哪些人能知道内情。”如此这些,就是所谓的“量权”。
【《鬼谷子》谋篇第十】
原文:为人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拥,始于古之所从。故郑人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故同情而相亲者,其俱成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偏害者也。故相益则亲,相损者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同异之分,类一也。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斯盖其分也。
故变生于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
故为强者,积于弱也。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行也。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正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
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而无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无以人之近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也。故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故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
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既用,见可否,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也。见不可,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道理达于此义者,则可与言。由能得此,则可与谷远近之义。
译文:对于一个人来说,凡是筹划计谋都要遵循一定的法则,一定要弄清原由,以便研究实情。根据研究,来确定“三仪”。“三仪”就是上、中、下。三者互相渗透,就可以谋划出奇计,而奇计是所向无敌的,从古到今都是如此。所以郑国人入山采玉时,都要带上指南针,是为了不迷失方向。忖度才干、估量能力、揣度情理,也类似作事时使用指南针一样。所以凡是感情相同而又互相亲密的人,大家都可成功;凡是欲望相同而关系疏远的,事后只能有部分人得利;凡是恶习相同而关系又密切的,必然一同受害;凡是恶习相同而关系疏远的,一定是部分人先受到损害。所以,如果能互相带来利益,就要密切关系,如果相互牵连地造成损害,就要疏远关系。这都是有定数的事情,也是所以要考察异同的原因,凡是这类事情都是一样的道理。所以,墙壁通常因为有裂缝才倒塌,树木通常因为有节疤而折毁,这都是理所当然的。因此,事情的突变都由于事物自身的渐变引起的,而事物又生于谋略,谋略生于计划,计划生于议论,议论生于游说,游说生于进取,进取生于退却,退却生于控制,事物由此得以控制。可见各种事物的道理是一致的,不论反复多少次也都是有定数的。
那些仁人君子必然轻视财货,所以不能用金钱来诱惑他们,反而可以让他们捐出资财;勇敢的壮士自然会轻视危难,所以不能用祸患来恐吓他们,反而可以让他们镇守危地;一个有智慧的人,通达礼教,明于事理,不可假装诚信去欺骗他们,反而可以给他们讲清事理,让他们建功立业。这就是所谓仁人、勇士、智者的“三才”。因此说,愚蠢的人容易被蒙蔽,一个不肖之徒容易被恐吓,贪图便宜的人容易被引诱,所有这些都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判断。所以强大是由微弱积累而成;直壮是由弯曲积累而成;有余是由于不足积累而成。这就是因为“道数”得到了实行。
所以,对那些外表亲善而内心疏远的要从内心入手进行游说;对那些内心亲善而外表疏远的要从表面入手进行游说。因此,要根据对方的疑问所在来改变自己游说的内容;要根据对方的表现来判断游说是否得法;要根据对方的言辞来归纳出游说的要点;要根据情势的变化适时征服对方;要根据对方可能造成的危害来权衡利弊;要根据对方可能造成的祸患来设法防范。揣摩之后加以威胁;抬高之后加以策动;削弱之后加以扶正;符验之后加以响应;拥堵之后加以阻塞;搅乱之后加以迷惑。这就叫做“计谋”。至于计谋的运用,公开不如保密,保密不如结党,结成的党内是没有裂痕的。正规策略不如奇策,奇策实行起来可以无往不胜。所以向人君进行游说时,必须与他谈论奇策。同样道理,向人臣进行游说时,必须与他谈论私情。
虽然是自己人,却说有利于外人的话,就要被疏远。如果是外人,却知道内情太多,就要有危险。不要拿别人不想要的东西,来强迫人家接受,不要拿别人不了解的事去说教别人。如果对方有某种嗜好,就要仿效以迎合他的兴趣;如果对方厌恶什么,就要加以避讳,以免引起反感。所以,要进行隐密的谋划和公开的夺取。想要除掉的人,就放纵他,任其胡为,待其留下把柄时就乘机一举除掉他。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既不喜形于色也不怒目相待的人,是感情深沉的人,可以托之以机密大事。对于了解透彻的人,可以重用;对那些还没了解透彻的人,有智慧的人是不会重用他们的。所以说,从事政治活动最重要的是掌握人,绝对不要被人家控制。控制人的人是掌握大权的统治者;被人家控制的人,是唯命是从的被统治者。所以圣人运用谋略的原则是隐而不露,而愚人运用谋略的原则是大肆张扬。有智慧的人成事容易,没有智慧的人成事困难。由此看来,一旦国家灭亡了就很难复兴;一旦国家骚乱了,就很难安定,所以无为和智慧是最重要的。智慧是用在众人所不知道的地方,用在众人所看不见的地方。在施展智谋和才干之后,如果证明是可行的,就要选择相应的时机来实行,这是为自己;如果发现是不可行的,也要选择相应的时机来实行,这是为别人。所以古代的先王所推行的大道是属于“阴”的,古语说:“天地的造化在于高与深,圣人的治道在于隐与匿,并不是单纯讲求仁慈、义理、忠诚、信守,不过是在维护不偏不倚的正道而已。”如果能彻底认清这种道理的真义,就可以与人交谈,假如双方谈得很投机,就可以发展长远的和目前的关系。
【《鬼谷子》决篇第十一】
原文:为人,凡决物必托于疑者。善其用福,恶其有患害,至于诱也。
终无惑偏,有利焉。去其利则不受也,奇之所托。若有利于善者,隐托于恶则不受矣。致疏远。故其有使失利,其有使离害者,此事之失。
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阳励于一言,阴励于二言。平素、机枢以用四者,微而施之。于是度以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公王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则决之。不用费力而易成者,可则决之。用力犯勤苦,然而不得已而为之者,可则决之。去患者可则决之,从福者可则决之。
故夫决情定疑,万事之机。以正乱治、决成败难为者。故先王乃用蓍龟者,以自决也。
译文:凡为他人决断事情,都是受托于有疑难的人。一般说来,人们都希望遇到有利的事,不希望碰上祸患和被骗诱,希望最终能排除疑惑。在为人作决断时,如果只对一方有利,那么没有利的一方就不会接受,这是因为依托的基础不平衡。任何决断本来都应有利于决断者的,但是如果在其中隐含着不利的因素,那么决断者就不会接受,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会疏远,这样对为人决断的人就不利了,甚至还会遭到灾难,这样决断是失误的。
圣人所以能完成大业,主要有五个途径:有用阳道来感化的;有用阴道来惩治的;有用信义来教化的;有用爱心来庇护的;有用廉洁来净化的。行阳道则努力守常如一,行阴道则努力掌握事物对立的两面。要在平时和关键时刻巧妙地运用这四方面,小心谨慎行事。推测以往的事,验证未来的事,再参考日常的事,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王公大臣的事,崇高而享有美名的,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不用费力轻易可获成功的事,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费力气又辛苦,但不得不做的,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能消除忧患的,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能实现幸福的,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因此说,解决事情,确定疑难,是万事的关键。澄清动乱,预知成败,这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所以古代先王就用筮草和龟甲来决定一些大事。
【《鬼谷子》符言第十二】
原文:安徐正静,其被节无不肉。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有主位。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辐凑并进,则明不可塞。有主明。德之术曰,勿坚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位术正静,其莫之极欤。有主德。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赏赐贵信,必验耳目之所见闻。其所不见闻者,莫不闇化矣。诚畅于天下神明,而况奸者干君。有主赏。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有主问。
心为九窍之治,君为五官之长。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君因其政之所以求,因与之,则不劳。圣人用之,故能赏之。因之循理,固能久长。有主因。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家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开。开闭不善,不见原也。有主周。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是谓洞天下奸,莫不闇变更。有主恭。
循名而为实,安而完。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故曰:名当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有主名。
译文:如果身居君位的人能做到安祥、从容、正派、沉静,既会顺又能节制,愿意给予并与世无争,这样就可以心平气和地面对天下纷争。以上讲善守其位。
对眼睛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明亮;对耳朵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灵敏;对心灵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智慧。人君如果能用全天下的眼睛去观看,就不会有什么看不见的;如果用全天下的耳朵去听,就不会有什么听不到的;如果用全天下的心去思考,就不会有什么不知道的。如果全天下的人都能像车辐条集辏于毂上一样,齐心协力,就可明察一切,无可阻塞。以上讲察人之明。
听取情况的方法是:不要远远看见了就答应,也不要远远看见了就拒绝。如果能听信人言,就使自己多了一层保护,如果拒绝别人进言就使自己受到了封闭。高山仰望可看到顶,深渊计量可测到底,而神明的心境既正派又深沉,是无法测到底的。以上虚心纳谏。
运用奖赏时,最重要的是守信用。运用刑罚时,贵在坚决。处罚与赏赐的信誉和坚决,应验证于臣民所见所闻的事情,这样对于那些没有亲眼看到和亲耳听到的人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人主的诚信如果能畅达天下,那么连神明也会来保护,又何惧那些奸邪之徒犯主君呢?以上讲赏罚必信。
一叫作天时,二叫作地利,三叫作人和。四面八方,上下、左右、前后不清楚的地方在哪?以上讲多方咨询。
心是九窍的统治者,君是五官的首长。做好事的臣民,君主会给他们赏赐;做坏事的臣民,君主会给他们惩罚,君主根据臣民的政绩来任用,斟酌实际情况给予赏赐,这样就不会劳民伤财。圣人要重用这些臣民,因此能很好地掌握他们,并且要遵循客观规律,所以才能长久。以上讲遵规循理。
作为人主必须广泛了解外界事物,如不通人情道理,那么就容易发生骚乱,世间鸦雀无声是不正常的,内外没有交往,怎么能知道世界的变化。开放和封闭不适当,就无法发现事物的根源。以上讲遍通事理。
一个叫作“长目”,一个叫作“飞耳”,一个叫作“树明”。在一千里之外的地方,隐隐约约、渺渺茫茫之处就叫作“洞”。天下的奸邪在黑暗中也是不变的。以上讲洞察奸邪。
依照名分去考察实际,根据实际来确定名分。名分与实际互为产生的条件,反过来又互相表现。名分与实际相符就能得以治理,不相符则易产生动乱。名分产生于实际,实际产生于意愿,意愿产生于分析,分析产生于智慧,智慧则产生于适当。以上讲名实相符。
【《鬼谷子》转丸①第十三】
(原文无)
“游说”,就是说服别人;要能说服别人,就要给人以帮助。凡是经过修饰的言辞,都是被借以达到某种目的,凡是被借用的东西,都既有好处,也有害处,凡要进行应酬和答对,必须掌握伶俐的外交辞令。凡是伶俐的外交辞令,都是不实在的言论。要树立起信誉,就要光明正大,光明正大就是为了让人检验复核。凡是难于启齿的话,都是反面的议论,凡是反面的议论,都是诱导对方秘密的说辞。说奸佞话的人,由于会谄媚,反而变成“忠厚”;说阿谀话的人,由于会吹嘘,反而变成“智慧”;说平庸话的人,由于果决,反而变成了“勇敢”;说忧伤话的人,由于善权衡,反而变成“守信”;说平静话的人,由于习惯逆向思维,反而变成“胜利”。为实现自己的意图而应和他人欲望的,就是谄媚;用很多美丽的词语去奉承他人,就是吹嘘;根据他人喜好而进献计谋的人,就是玩权术;即使有所牺牲也不动摇的,就是有决心;能揭示缺陷,敢于责难过失的就是敢反抗。
人的嘴是关键,是用来打开和关闭感情和心意的。耳朵和眼睛是心灵的辅佐和助手,是用来侦察奸邪的器官。只要心、眼、耳三者协调呼应,就能沿着有利的轨道运动。使用一些烦琐的语言也不会发生混乱;自由驰骋地议论也不会迷失方向;改变议论主题也不会发生失利的危险。这就是因为看清了事物的要领。把握了事物的规律。
没有视力的人,没有办法向他展示五彩颜色;没有听力的人,没有办法跟他讲音乐上的感受。不该去的地方,是那里没有可以开导的对象;不该来的地方,是因为这里没有能接受你游说的人。有些事情是行不通的,所以不要做这种事。古人有这样的说法:“口可以用来吃饭,但不能用它讲话”。因为说话容易犯忌。“众人的口可以熔化金属”,这是说凡是言论都有复杂的背景和原因。
一般人的常情是,说出话就希望别人听从,做事情就希望成功。所以聪明的人不用自己的短处,而宁可用愚人的长处;不用自己笨拙,而宁可用愚人的技巧,因此才不至陷于困境。说到别人有利的地方,就要顺从其所长,说到别人的短处,就要避其所短。甲虫自卫时,一定是依靠坚硬和厚实的甲壳;螫虫的攻击,一定会用它的毒针去螫对手。所以说,连禽兽都知道用其所长,游说者也应该知道运用其所该运用的一切手段。
因此,游说辞令有五种,即病、怨、忧、怒、喜。病,是指底气不足,没有精神;怨,是指极度伤心,没有主意;忧,是指闭塞压抑,无法渲泄;怒,是指狂燥妄动,不能自制;喜,是指任意发挥,没有重点。以上五种游说辞令,精通之后就可以运用,对自己有利时就可以实行。因此与聪明的人谈话,就要依靠广博的知识;与知识广博的人谈话,就要依靠善于雄辩;与善辩的人谈话要依靠简明扼要;与地位显赫的人谈话,就要依靠宏大的气势;与富有的人谈话,就要依靠高屋建瓴;与贫穷的人谈话,就要以利益相诱惑;与卑贱的人谈话,要依靠谦敬;与勇猛的人谈话,要依靠果敢;与愚昧的人谈话,要依靠敏锐。所有这些都是游说的方法,而人们的作为经常与此相反。与聪明的人谈话就要让他明白这些方法,与不聪明的人谈话,就要把这些方法教给他,而这样做是很困难的。游说辞令有许多类,所说之事又随时变化。如果整天游说,能不脱离原则,事情就不出乱子。如果一天从早到晚不变更方向,就不会违背宗旨。所以最重要的是不妄加评论。对于听觉来说,最宝贵的是清楚,对于思维来说,最宝贵的是是非分明;对于言辞来说,最宝贵的是出奇制胜。
【《鬼谷子》胠箧第十四】
(原文无)
译文:要想防备撬箱子、掏口袋、开柜子的强盗,就要把箱子、口袋用绳子捆紧,用锁锁牢。这就是历来人们所说的聪明办法。但是大的强盗来了,则背起柜子、举起匣子,挑着口袋迅速逃走,还唯恐绳子捆得不结实。这样看来,以前所谓的聪明人,不都是在为大盗收拾财物吗。因此曾经试论这个道理:世俗所说的聪明人,有哪个不是在为大的强盗积累财物呢?那些所谓圣人,有哪个不是在为大的强盗看守财物的呢?
怎么能知道是这样呢?从前齐国城邑密布,鸡犬之声相闻,打猎、捕鱼和耕种的地域纵横二千里。在整个国土范围内,赖以建立的宗法制度,管理各级区域的体系,没有不是遵循圣人的准则的。可是田成子在一天早上杀掉了齐国国君,而窃得了国家政权。其所窃得的岂止齐国的政权,连同齐国遵循的圣人的智慧和礼法一同窃取了。所以田成子虽然有窃国的名声,然而其统治地位却像尧舜一样安稳,小国不敢非议,大国不敢诛伐,已经控制齐国十二代了。这不恰好说明,田成子在窃取齐国政权时,连同齐国遵循的圣人智慧和法度一同窃去了,并以此来保护其本来属于强盗的自身吗?
鬼谷子说服术---前言
·什么是价值观?
·影响价值观的九大要素(一):生活环境
·影响价值观的九大因素(二):父母
·影响价值观的九大要素(三):朋友
·影响价值观的九大要素(四):配偶
·影响价值观的九大要素(五):教育
·影响价值观的九大要素(六):失败的教训
·影响价值观的九大要素(七):成功的经验
·影响价值观的九大要素(八):工作环境
·影响价值观的九大要素(九):榜样的力量
·观念的植入和替换
·观念植入的五种方法
鬼谷子说服术(1)---前言
作者:赵永久
现在请你思考一下:“你为什么是你?”弄清这个问题,将会对提升说服力有很大的帮助。我曾经在课堂上问过很多人,答案有很多。一直以来,我们知道你是你我是我,他是他,可你为什么是你,而不是别人?既然你是你,我是我,他是他,我们之间有哪些不同的?
在我的课程中,曾经有一位朋友回答说:“因为我是独一无二的!”那他是不是独一无二的?是,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大家都不一样,那为什么我们是独一无二的呢?有人会可能回答:“我有我的特点!”没错,那么你的这些特点是谁来造成的?又是什么造就了你、造就了我、造就了他、造就了我们?我们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人与人之间实际上有很多相似之处,特别是双胞胎,一模一样的两个人,外人很难分辨出来,可是这两个人到底一样吗?不一样!他们有不同的思想,他们有不同的性格,他们有不同的命运,首先是他们有不同的观念,观念决定思想,思想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观念不一样命运就不一样。
我们今天研究的就是,是什么原因决定了你是你、我是我。人与人之间的最大的区别不仅仅是肉体上的区别,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区别,价值观上的区别,观念上的区别,这些方面的不同,才造就了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又造就了不同的命运。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呢?很简单,我要说服别人,不知道别人为什么是别人,怎么去说服呢?最近几年,因为工作的需要,我在不断的研究如何说服别人,于是我就经常思考着这个问题,忽然有一天,我从电脑的程序语言中找到了答案,电脑中有程序,人脑中有观念,有价值观。使用电脑时只所以按一下键盘就能打出一个字,是因为电脑中有文字输入程序,不同的文字输入程序打字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同样是人,为什么不同的人,会对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呢?是因为大家大脑中的观念不一样,就像电脑中的程序一样,不同的电脑程序使电脑与电脑有更大的区别,而不同的观念则造就了不同的人。
电脑中的文字输入程序可以改变,可以升级,那么人脑中的观念可不可以改变呢?答案是肯定的,人脑中的观念是可以被改变的。要想说服别人,就要彻底改变他的观念。有人与人之间只所以相互不认可,是因为观念不一样,而观念不一样的原因则是因为价值观不一样。是因为价值观不一样,才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的不认同。
鬼谷子说服术(2)-什么是价值观?
作者:赵永久
什么叫做价值观呢?简单地说,那就是每个人判断是非黑白的信念体系,是它引导我们追求所想要的东西。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比如我们看电影时会说这位是好人,那位是坏人,我们凭什么说这个是好人那个是坏人呢?是因为我们有判断好人坏人的标准,这种标准就是一种价值观。价值观会主宰我们的人生方式,影响我们对周遭一切的反应。价值观颇似电脑的执行系统,虽然你可以输入任何的资料,但电脑是否接受或运算,还得看执行系统是否先会设定相关的程式。价值观就是我们脑子里判定是否执行的系统。
2009-7-19 10:47回复
遥望的旭日不落1位粉丝
2楼
从你所穿的衣服、所开的车子、所住的房子,到教养孩子的方式,这一切的一切都受价值观的左右。它是我们行事为人的规范,是释放我们内心神奇力量最重要的关键,我们靠它了解和判定自己以及别人的行为。
对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比如,对某种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但是,随着人们的经济地位的改变,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这种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比如小时侯看戏时大人告诉我,白脸的是奸臣,红脸的是忠臣,戏中曹操是白脸,就认为是坏人,长大后学了历史,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这就是说明价值观也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
我们举个例子:
现在我们对某人说“你吃下一只苍蝇,给你一万元钱。”他可能不会吃,但如果是绑匪对他说:“你吃下一只苍蝇,否则杀了你的孩子。”他肯定会吃,别说是一只,再多一些也会吃。这就是价值观在起作用,这里有一个是否值得吃的标准问题,这个标准就是一种价值观。
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宣传的观点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
价值观不仅影响个人的行为,还影响着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行为。在同一客观条件下,对于同一个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在同一个单位中,有人注重工作成就,有人看重金钱报酬,也有人重视地位权力,这就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不同。同一个规章制度,如果两个人的价值观相反,那么就会采取完全相反的行为,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
鬼谷子说服术(3)-影响价值观的九大要素(一):生活环境
作者:赵永久
影响价值观的九大要素:
想要说服别人,最彻底的方法就是改变别人的价值观,改变了别人的价值观就改变别人判断事物的标准,改变了其判断事物的标准就彻底说服了他,这种通过改变别人价值观而说服他的方法就叫洗脑编程,只所以叫这个名字,是把人脑比喻为电脑,电脑可以进行编程,人脑也一样,也可以编程。
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因敌人进攻,向齐国求援。齐国要求让赵国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当人质,才肯发救兵。太后坚决不同意,并说:“谁在提起此事,我当面吐他一脸唾沫。”大臣触龙为国家安危,同太后晓之大义,陈述利害。一针见血地的指出:如果长安君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做出贡献,不为日后取得一点政治资本,就算有尊贵的地位,怕也不能长久维持。赵太后省悟后,才同意遣子入朝。触龙劝赵太后时,就是改变了赵太后爱子的价值观。赵太后原来的观念是,让长安君去当人质是一件耻辱的事情,经触龙劝说是观念改变了,认为是一件可以获取政治资本和锻炼的机会,所以才改变了注意,同意长安君往齐国做人质。这是一个典型的编程的成功案例。
既然改变别人的价值观,是说服别人的最好的方法,那么首先要来看人的大脑中的价值观是怎么形成的,人在出生时是没有价值观的,价值观从哪儿来的呢?研究清楚这个问题,才知道如何编程,如果我们不知道价值观是怎样形成的,就像不知道电脑中的程序是怎么回事一样,怎么编程呢?所以要想编程的话,首先要了解清楚,“你为什么是你,”是什么影响了人的价值观,人的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我研究发现,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影响价值观的因素共有九条:
2009-7-19 10:47回复
遥望的旭日不落1位粉丝
3楼
第一因素是:生活环境
影响价值观的第一因素是生活环境,生活环境造就了人,人的观念和人所处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因果关系,每一个人都是环境造就的,特别是生活环境。
生活在农村的小孩,和生活在城市里的小孩,长大以后他们独力自主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你们认为谁会更加独立自主?农村的,为什么?原因是生活环境造就的,农村的小孩子,童年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这对他们的性格和价值观起着重要影响。
农村的小孩经常做游戏,特别是捉迷藏。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有时候一群小朋友晚上捉迷藏,先是有两个组长产生,然后划个范围,在这个范围里捉迷藏,每个小朋友都不能跑出这个范围,谁跑出这个范围,就算输了。在这个过程中领导就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大家都很听他的,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不断的去找,去分析去想,藏的在思考藏哪儿别人找不到,找的边找边分析,对方到底藏在哪儿呢?是在窖里的呢,是在沟里呢,还是在树上呢,还是在那个草垛旁边呢?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大家的思维分析的能力,很多的能力也就慢慢地培养出来了,有很多的观念也在慢慢在形成。
很多农村的孩子,由于家境的原因还要过早的去劳动,去参与社会活动,很多事情都要他们自己去做主的。记得我不到十岁的时候,有一次骑着自行车到大街上买礼物,去瞧我外公,我带着弟弟,掏腿骑自行车,那时只有大自行车,车梁很高,我个子没有那么高,就只有从车梁下面掏腿,斜夸着骑,而且还蹬不到一圈,就只好半圈半圈的骑。三公里的路,带着弟弟去,这样无形中锻炼了我。去买东西的时候,自己特别的害怕,怕别人不找我钱,我给人家十块钱,我买了三块钱的东西,就怕别人不找钱,后来发现他找了。于是价值观又慢慢开始形成,发现原来商店的老板是可信的,这也是观念在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信心也在慢慢提升。
但是如果在城市里呢?可能就不一样,孩子锻炼机会就会相对少一些了,很少有家长放心十岁以下的小孩子或者几岁的小孩子,让他们去做很多事情,少了这种机会,也就少了很多锻炼,少了这些锻炼,也就少形成了很多观念。
前几年,在我国的一个城市,由于市场的原因和改革的需要,有很多人下岗了。市政府为了帮助这些下岗工人度过难关,让他们进行个人创业,就由市政府出钱购买了400辆人力三轮车,办好了手续,上好了牌照,然后放到城市的广场上,召开发放大会,免费发放给这些下岗工人。结果如何,只发出了4辆,更多的下岗工人不愿领。知道为什么吗?这些下岗工人说怕丢人。他们要面子,宁愿贫穷也不愿去登三轮。登三轮真的丢人吗?我们可以去问问农村的很多人,假如这个机会是给他们有会怎样?肯定是被一哄而抢了。有人会说是农村人没钱,比下岗工人更需要钱。其实不是,有些农民现在比某些城里人还富,现在国家政策照顾农村,他们有粮食收入,有的有养殖收入,农闲时很可以去打工,收入并不少。主要是因为价值观不同,农民认为登三轮不丢人,下岗工人认为丢人,他们都对,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不同,他们的参照标准不一样,所以他们做出的结论就不一样。这就是生活环境影响价值观的原因。每个人首先是生活环境的产物。
鬼谷子说服术(4)-影响价值观的九大因素(二):父母
作者:赵永久
影响价值观的第二个因素就是父母。
我在农村长大,见到有这样的现象,有个别的妈妈带着孩子到田里去割草,到别人家的田里看到瓜果或者是西红杮、茄子呀!就把篮子往地下一放,给孩子说,过去摘一个,孩子就过去摘,她就放在篮子里,挎上篮子就走了,这样的一个家庭造就了这个孩子,这个孩子长大了会干什么呢?可能会养成偷东西的习惯,这个家长在干什么呀?在教孩子偷东西,她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培养一个小偷,或者是一个强盗,一个不是靠自己,是要窃取别人的劳动果实的一个人,因为孩子的价值观正在形成。
2009-7-19 10:47回复
遥望的旭日不落1位粉丝
4楼
不知道你小时候是否挨过父母打骂。我在一次课程中曾问过这个问题,结果有一位梁小姐举手,她说她被父母打过,而且打的不轻,一辈子都记得,我问她你恨他们吗?她说不恨,我又问为什么不恨,她说是因为父母其实是为她好。梁小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念是有时被靠父母打骂植入的。有些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去偷,就打你,然后就不偷了,父母用打骂为我们植入一个观念,就是偷东西是不对的,如果小时侯没有这顿打,那么说不定到现在就是小偷。当然打骂并不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育方式,毕竟还有更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时至今日,我依然清晰的记得,我是怎样被父亲植入偷东西是不对的这个观念的,在此之前我的大脑中没有这个观念。
那是在我五六岁的时候,还不懂事也没上学,有一年快过春节时,我父亲跟他一个很好的朋友王伯伯在我家里谈事,之前我家里曾经借过王伯伯五十块钱,快到春节时,我父亲就准备把钱还给王伯伯。
当时,他们坐在门口,父亲坐在东边,王伯伯坐在门西边,我坐在父亲腿上,父亲从口袋里拿出钱先自己数数,父亲的手很粗糙,数钱数的很慢,一张,二张,三张……他数十张五块的,拿在手里,然后他点燃一棵烟,说两句话,递给了王伯伯,可王伯伯一数,不对,只有四十五啊,我父亲就说,我再数数,是不是数错了,再数就是四十五,少了五块钱,父亲就很纳闷,怀疑是自己刚才数错了,或者钱丢了。
其实是我干的,父亲在数钱的时侯,我坐在他腿上,数完了他就抓在手上抽烟。我没事,我就曳了一张,曳完了我就放在裤兜里了,他们只顾说话没看到,我也不知道我在干什么。我第二天就用那五块钱,买了一块钱的炮,我在放炮的时候,被父亲看到了,父亲就问,你从哪里来的钱呢?我说就是从你的手里拿的钱啊,他说你拿了多少啊,我说五块啊,好家伙!这下可抓住了,终于知道五块钱到哪儿去了,父亲把我抓住一顿毒打,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敢了。
父母亲有时候对我们实施的暴力在影响着我们的观念,这是暴力的影响!还有一种方式是激励。有时父母会对孩子说:“孩子啊,一定要好好读书啊!你要考一百分,我给你买新衣服!”小孩受激励后就拚命的学习,这叫物质激励,也回影响人的价值观。
人的观念就这样在父母的教导中渐渐的形成,在生活的感召之下,在父母亲的教导之中,逐渐有了朦胧的价值观,比如什么是对是错的,哪些人可恨,哪些人可爱,观念就慢慢的产生了,这就是第二个影响人的价值观的因素。
鬼谷子说服术(5)-影响价值观的九大要素(三):朋友
作者:赵永久
影响价值观的九大要素(三):环境朋友:
人在过了幼儿期,十来岁的时候,开始学会交朋友,你小时候应该有过类似经历,两个小朋友完得特别好,经常在一起打球、踢毪子,玩游戏,慢慢的成了好朋友了,后来会发现朋友对自己的影响是很大的。
我上学时的第一个同桌,一学期以后我发现我就有点像他,性格象他,说话的声音象他,手势象他,连擦鼻涕的方式都象他。他是一位很女性化的男同学,一学期结束以后,我跟他差不多了,说话声音像手势也像。第二学期我跟班长坐在一起,他很小就很有气概,嗓门很大,说话还打着手势,我就发现这一学期过后我就很像他。
这是一种模仿能力,孩子的模仿能力是下意识而不是故意的,潜移默化中就会模仿别人,这也是人的潜意识在起作用,潜意识在不断的接受外界的信息,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接受,它都在接受,只要这种事物在你身边不断的在产生,潜意识就会接受这种事物,并且不受你的大脑支配,你接不接受,都潜移默化的进入你的大脑之中。
假如一个小孩一起玩的都是一些社会上的小流氓,都是非常的调皮的,经常偷偷摸摸的,玩了一段时间,也会变成那样的,小孩交什么朋友是非常关键的,成人交什么朋友也决定着以后的发展,自己交的朋友就决定自己的成功。中国是一个很重感情的,重意气的这样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发生太多的受朋友的害处的事情,有受朋友害的,当然也有朋友帮忙的,帮朋友的光,托朋友的福这种事情也有,所有从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如果要成功的话,去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朋友呢?成功的朋友,没错,因为朋友会影响你的价值观念。这是我们所讨论的第三个话题。
2009-7-19 10:47回复
遥望的旭日不落1位粉丝
5楼
鬼谷子说服术(6)-影响价值观的九大要素(四):配偶
作者:赵永久
我们还会受到配偶的影响,有这样的男人,没有结婚前,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他争着掏钱,结婚以后,这个人就整个变了一个样,再一起的吃饭时候嘴巴说我买单,我买单,可钱包就是掏不出来,原来后来才知道是钱包里只有五十块钱,老婆规定了,每天只能花五十块钱,多了就不让花了,就这样不得不变小气。老婆会影响男人的。
没有结婚的时候,男人可以打打牌、喝喝酒、玩到半夜都没人管,所以也很放纵自己,人的本性就展示出来了,结了婚以后就不一样了,就有了责任,有时只要酒喝的迟一点,电话就不停的响,没结束就得说,各位兄弟,对不起,我该回家了,家里有一点事情,其实是怕老婆生气,就这样伴随着夫妻之间的磨合,无形中会改变了一个人的性格。
不但男人们的价值观是会受老婆的影响,女人也是会受老公的影响,有的男人喜欢吃醋,所以老婆就不在敢和以前的同学或男性朋友联系,久而久而之,性格也会发生改变,不在象结婚前那么大方、善于社交了。还有夫妻间为了让对方改变,还会经常有吵架,甚至打架,当为了维持婚姻,双方有所让步,不再坚持自己时,也就修改了自己的价值观标准。
所以,配偶间的价值观会相互影响的。
鬼谷子说服术(7)-影响价值观的九大要素(五):教育
作者:赵永久
人们所受的教育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特别是学校的教育,从小的时候老师就教我们,要热爱祖国,要拥护中国共产党,要学习雷锋好榜样,要向他们学习,向焦裕禄学习,向雷锋学习,向黄继光学习,向董存瑞学习,向刘胡兰学习,让我们向好的方向学习,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前段时间我看电视,看到湖南有一个老师,为了激励孩子们学习,把社会上的一些观念搬到课堂上,他在课堂上告诉学生说,娃娃们你们要好好学习,只有好好的学习,才能挣大钱,才能娶美女,结果学校知道后把他开除了。他跟学校打了两年的官司,最后的结果是官司打赢了还是找不到工作,不知道现在找到没有。给他平反了,没人要他,哪个学校都不敢要他,为什么,因为他所提倡的这种观念,和国家所提倡的教育的观念是不一致的,我们的社会上是存在着拜金主义,可是我们要物质富裕,还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他在课堂上讲的这些观念,事实上是在强调拜金注意,这会把学生教成只认钱的一群钱的奴隶。从这个角度来讲,学校不要他是正确,因为老师的观念在影响着学生。
鬼谷子说服术(8)-影响价值观的九大要素(六):失败的教训
作者:赵永久
失败的教训,也是一个影响着人的价值观的因素。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一早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次失败的教训,导致着人们对未来的同样的事情都非常害怕。很多人都有失败的经历,偶尔上过当了,受过骗了,以后遇到同类事情就会很小心。没有上过当受过骗的人,他就很容易上当受骗,一旦上当受骗了,才会相信真的有骗子。
就象冯小刚导演的一部电影《天下无贼》里面的傻根,他从小在河北农村长大,当地的村民都非常朴实、善良,所以他就不相信会有贼,在西藏修庙争了六万元钱,说什么也不愿意邮寄回家,一定要坐火车带回去,而且上火车时还大声吆喝:“你们谁是贼,站出来让俺看看。”他因为没见过贼,就天真的以为世间没有贼,其实他身边已经有两伙贼了。除非傻根经历一次被盗,否则永远不会相信有贼。
人们很多观念就是这样随着生活的经历不断去总结而形成的,因为人是善于总结的,我曾经见过一个女人,他老公另有新欢,就和她离婚了,她带着女儿,由于对于老公的这种行为的气愤,她就经常抱怨她老公,觉得她老公不负责任,所以她就把这种不满发泄的女儿身上,女儿一说起要见爸爸,她就骂女儿,然后就把责任推到他爸爸的身上,最后总结的一句话就是,我告诉你啊,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特别是你爸爸。
2009-7-19 10:47回复
遥望的旭日不落1位粉丝
6楼
听到这样的话,我不由要为天下的其他男人喊冤了,说自己的老公就说呗,干嘛把其他的男人也包括在内呢,其实其他男人之中挺多人都是好的,都是负责任的,但是她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呢?这就是失败的教训。她遇到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就以偏概全的进行总结,天下的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这就象是常说的跳蚤的实验,跳蚤可以跳高身高的几百倍,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用玻璃瓶子把它罩住,当它再跳起来的时候,就会碰到玻璃瓶子的底,碰痛了就落下来,它再跳,再痛再落下来,实验人员慢慢的把玻璃杯换低,最后跳蚤就不会跳了,因为它知道,跳了就会痛,然后把玻璃杯一拿,它就变成了一只爬蚤,不会跳了,这个实验所证明了动物会不断的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形成认知、形成观念,然后改变行为,人也亦然。
利用同样的道理有人就发明了电子橡圈,它的作用主要是可以用来放羊或放牛,防止被牛羊走失。牧羊人随身带一个信号接受器,在每一个牛羊的脖子上都带上一个电子像圈,通上点,当牛羊超过了设定的范围后,电子电圈就会向它发电,就会痛,它一回到信号范围内,接收到信号之后,电就停了,就不痛了,一到信号范围之外就痛,一到信号范围之内就不痛了,就这样,脱离了这个群体它马上就痛,它跟上这个群体就不痛,最后发现把橡圈去掉之后,它们也都乖乖地跟着队伍了,都不会乱跑了。
类似的这种实验,人们做了很多,其实都是一个道理,人们的观念,包括动物的观念都会从失败中不断的总结,人们约束动物不外乎就是跑就打,最后就不跑了,因为害怕挨打,驯猴子也是这样的。人也是如此,不断的从我们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来形成自己的性格特征,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人总结的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是错的,就像刚才的那位女士,她的总结就是错的
谷子说服术(9)-影响价值观的九大要素(七):成功的经验
作者:赵永久
人们不但会从失败中总结教训,还会从成功中总结经验,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就是不断的给人以自信的过程。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成功这种习惯,大多是从小养成的,一个人小时候做事半途而废,养成习惯后,长大了做事情也依然如此,所以做事业要么不去做,要么就一定要成功,而不要放弃,因为放弃会养成习惯,一件事情重复十七次以后就会养成习惯了,包括成功,人的成功也会养成习惯的。
成功的人都有养成了一种习惯叫做不放弃,永远不放弃,只要没成功,是不会放弃的,因为不放弃就永远有成功的希望。
有两件事情给我的影响比较深,第一件事发生在我弟弟身上,我弟弟刚步入社会时,没什么事情干,我就建议他去学修摩托车。
有一天,我去看弟弟,他刚开始学,师傅给他说,小赵,你把那辆摩托车的发动机盖给打开,他就过去开始打开,他把套头套到螺丝上,然后就猛的用力拧,只听嘭一声螺丝帽断了,发动机外壳上的螺丝帽断了以后,螺丝和发动机上的面是平的,螺丝拧不出来了,如果这个螺丝拧不出来,这个发动机就打不开,如果这个发动机打不开的话,这个摩托车就等于报废了,我弟弟很急,我在旁边也很急,但我当时脑子里有一个理念,不放弃就永远有成功的希望,我就说,再试试看,我们想了很多方法都不行,最后我发现用截子把螺丝从中间给冲一个缝,然后再拿一个螺丝刀放里面拧,唉,拧开了,不放弃就有成功的希望。
另外一件事发身在一次搬家的过程中,有一天我需要搬家,请了两个搬家工人搬家,家里有一套沙发要搬走,这两个搬家工人搬了半个小时后对我说,“先生,这个沙发搬不出去。”我说你觉得这个沙发怎样才能搬出去呢?他们说拆了它一定能搬出去,可拆了就不能用了,还搬它干吗?沙发到底搬得出去吗?当然能,不然这个沙发是怎么搬进来的,如果厂家生产一个沙发搬不进来,这个沙发怎么买出去,所有的厂家生产的桌子、柜子、椅子、床一定可以搬进屋,要不然他们生产的这些沙发、柜子、床,还有桌子一件都买不出去,这最简单的道理。
2009-7-19 10:47回复
遥望的旭日不落1位粉丝
7楼
此时我又想到,不放弃就永远有成功的希望,我相信一定能把他搬出去,然后就把沙发竖起来,发现还是搬不出去,最后仔细研究以后发现门碍事,只差两厘米,很简单,拿螺丝刀把门卸掉,把沙发弄出去,再把门装上,五分钟后沙发搬出去了。然后这两个搬家工人说,噢!原来是可以搬出去的。
人们做事时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以为做不成了,就放弃了.以为做不成了,其实不一定做不成。就象我们烧开水一样,烧到九十九度放弃了水还是温水,再烧一会儿到了一百度,就是开水。
成功需要自信,可自信从何而来呢?我研究发现自信来自成功。如果你招来一个新人,你要培养他,请你注意你一定帮他完成第一单,让获得一次他成功,因为他做一单业务成功了,产品卖出去了,他拥有了一次成功的经验,就拥有了一点自信,他可就能开始总结了:我成功过,原来成功并不难,永不放弃就一定会成功,所以, 我在辅导员工的时候,一定要帮他们完成第一单业务,一般情况下,帮他做三笔,后面他就可以自己做了,因为他拥有了三次成功的经验,就养成成功的习惯,开始自信了。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就一定要成功,坚决不要放弃,包括教育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告诉他要么不别去做这个事情,要做的话就一定要做成功,因为这会养成习惯的,会形成观念认知,会影响人的一生。
鬼谷子说服术(10)-影响价值观的九大要素(八):工作环境
作者:赵永久
影响我们价值观念的第八个因素是工作环境,去人才市场找过工作的人就会发现一个问题,人才市场招聘的人力资源部经理,通常就问你的工作经历,他为什么要问你的工作经历,因为他知道你的观念、你的习惯,你的技能和你以往工作过的单位有很大的关系,因为那个单位会影响你,会塑造你,比如这个单位是外企,他就认为你这个人是比较好的一个员工,至少你的纪律性是比较强,素质比较高,然后你又接受外国人的管理,你这个人知道懂得外国人管理的模式,他就愿意要你。
他问这些问题,是因为他们的知道以往工作的环境一定会影响你这个人,因为工作环境造就一个人,一个人一定要选择一个好的单位工作,这是一件非常关键的事情。
原来我在老家工作,工作是很好的,在那个城市,一个月下来一个三五千块钱的固定收入,然后再有课费收入和业务收入,这样下来是挺好的,为什么我要换工作呢?就是觉得工作环境不好,我要到更大的城市去发展,因为大城市的文化气息更浓一些,所以就来到北京,如果我还在原来的单位工作,我估计你是看不到这本书了。
鬼谷子说服术(11)-影响价值观的九大要素(九):榜样的力量
作者赵永久
榜样的力量是是无穷的。大家都知道榜样是可以影响我们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就一直在树立榜样,象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让全国人民向他们学习,而他们也确实影响了很多人。
谈到榜样,我们就不得不去看另外一个词叫偶像,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榜样,但多数有偶像,我们去问一个年轻人,你的榜样是谁呀?他可能答不上来,但若问你的偶像是谁?你发现几乎每个人都有,在这个信用危机和信仰危机的时代,很多人没有信仰,心理空虚,心中就开始盲目的去崇拜自己的偶像,而偶像会影响很多人,影响很多人的价值观,你会看到大街上很多年轻人穿的衣服奇异怪装,老年人都无法接受。头发一开始有黄的,后来有红的,再有绿的,前几天我还见一位理发师,我说你这个头发很怪,请问叫什么颜色,他说叫银灰色的,他为什么要把头发做成这种颜色呢?原来是有一位歌星焗过这种头发,他比较崇拜这位歌星,然后就自己向他学习,人们崇拜他的歌,崇拜他的演技,虽然崇拜的只是他的歌,但是他的其它价值观也会影响人。
2009-7-19 10:47回复
遥望的旭日不落1位粉丝
8楼
我们看一个人就知道了,这个香港非常有名的天王级的巨星,很多人喜欢他,他影响太多爱人离婚或分手。因为他在电影里说过一句话:“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结果当这个电影放出来以后,这句话便广为流传以后,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不一定终生相伴,即便是有过短暂的相爱也是美丽的,按照这个意思,一夜情开始变得那么正常,那么自然,离婚也很正常,因为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慢慢的人们开放多了。因为在很多人无信仰的今天,无形中模仿明星的思想,模仿他们的行为,也希望得到他的结果,其实很难得到他的结果,但是他的观念会影响你。
榜样是可以影响人的,偶像是可以影响人的,所以在寻找榜样,偶像的时候要慎重,尤其是自己的小孩子,你一定要注意他看什么书,他听什么碟,他看什么录像、电影,因为这些都会影响他的价值观。
鬼谷子说服术(12)-观念的植入和替换
作者:赵永久
我们谈了影响价值观的九个要素,其实就是想让大家知道,我们的价值观是怎样形成的。我们会发现一个人的价值观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再造的,人生下来是没有价值观的,价值观都是后天再造的。以上的九个要素直接影响了人的价值观,修改以上九个要素中的任意一个会不会改变一个人呢?当然会,改变人的生活环境,这个人会有很大变化;父母就更不用讲了,换了父母人都换了;给一个人换一群朋友,也可以改变这个人;不同教育环境教育出来的人肯定是不一样的。与不同的人结婚也会影响人的观念;还有失败的教训、成功的经验、工作环境和偶像都是影响一个人价值观的至关因素。
谈到这里,我们又不得不回到一个古老的话题,那就是: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确切地说,就是人性的本质是什么?这个话题向来是哲学中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
对于人性的本质,中国古代哲学有三种学说。第一种是说人性既不善又不恶。第二种是说人性既可善又可恶,第三种是说有些人的人性善,有些人的人性恶。
其实,“人之初、性本无。”因为衡量“善、恶”是依据善、恶的标准来进行的,这种标准也是一种价值观,人生下来大脑中没有价值观,没有衡量善恶的标准,也就不存在“善、恶”。人的“善、恶”的标准是后天植入的,并且这种标准也是前人的标准。所以人性会发展到“善”还是“恶”是由外界的因素后天影响决定的。 
 
    既然观念是后天再造的,那我们可以去影响或改变别人的价值观吗?如果可以,如何改变别人的价值观呢?我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是有方法的,而且说服别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变他的价值观。这种方法就是洗脑编程的方法。洗脑编程是把人脑比喻成电脑来讲的,电脑中是程序决定电脑的运作,人脑中是价值观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人脑中的价值观就很像是电脑中的程序。电脑的程序可以格式化重装,人脑的价值观也是可以进行重新植入的,这个过程就是洗脑编程。
这说明两个问题:
观念是可植入的。
其实前面我们已经简单探讨过这个问题,人出生时大脑中是没有观念的,不知善恶,不分是非,只会意识到饥饿。就像电脑从工厂中生产出来一样,没有程序,不能使用,只可充电,程序是后期装入的。人的大脑出生时是空白的,电脑中的程序是人后来装入的,人脑中的观念也是后天植入的,正如前面所分析的影响价值观的九个因素,就是给人脑植入的方法,所以,肯定的说:观念是可植入的。说服别人有时就是给别人植入观念,比如有人在做事时总是忧郁不决,不知所措,如何说服他快速下决定呢?可以给他植入下面的观念:“当断不断,必有后患。”然后给他分析道理,或举例说明,只要他接受这个观念,下决定就会很快。
观念是可替换的。
2009-7-19 10:47回复
遥望的旭日不落1位粉丝
9楼
既然观念是可植入的,有没可能植入的观念不对呢?肯定有,比如前面讲的消极思想,还有以前有人脑中的封建思想等就是不正确的,如果你以前遇到事情总是消极思考的话,我相信前面的《傻瓜理论》一定对你有帮助,因为看了《傻瓜理论》后,你头脑中的消极思考的观念多少会被替换掉一些,如果你有机会到我的课堂上来听这节课,我相信效果还会更好一些。
很多人不成功其实就是因为头脑中的某些观念不正确,比如:“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这个观念是中庸思想的消极理解,是典型的明哲保身,有这种思想的人,遇到机会不敢把握,凡事不敢为人先,在某些特殊时代,或许会起到保身的作用,但在开放的今天,在这个崇尚英雄的时代,这个思想已经成为阻碍个人发展陈旧观念。有这种思想的人不会向“不可能”挑战,自我潜能也就不可能得到挖掘,当然也就很难成功。这个观念是必须替换的,如能替换成:“把握机遇才能把握命运”这样的积极思想,将对个人成功有很大帮助。人生的过程是一个不停的选择的过程,每一次的选择,都是次对机遇的把握,比如升学报考自愿,决定自己所受教育的环境和专业,工作中向高难度的工作挑战,决定自己未来的工作性质,这个观念鼓励人们把握每一次机遇,向更高的目标挑战,不断做出最利于自己成长的选择,把握住每一次机遇的同时,也就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
说服人的关键就是替换别人脑中不正确的观念,销售业流传着很多这样的话:“一流的业务人员推销观念,二流的业务人员销售自己,三流的销售人员销售产品”。这段话就形象的描述出了这层含义,优秀的业务人员总是在替换客户脑中不正确的观念,比如销售保健品的朋友,就要不停的替换客户脑中对保健不正确的观念,很多顾客认为不需要保健,不重视保健的作用,认识不到保健对人的重要意义。如果能把这样的观念替换为:“健康是成功之本”,或“如果说健康是‘1’的话,家庭幸福、金钱、地位、名利就都是后面的‘0’,前面的‘1’倒下了,后面的‘0’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先让客户正确认识健康对人生的意义,让客户明白健康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资本,是个人所拥有的一切之根本,就不怕客户不买保健品了。
销售保险的朋友,一定遇到不少拒绝的客户,也一定遇到的有不拒绝的客户,拒绝的客户是因为脑中没有正确的理解保险的功能和意义,也就是没有正确的观念。很多人会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是典型的宿命论,是认为人的生死富贵都是命中注定的,人是无法摆脱的,其实这是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基础,而故意给人民植入的观念,为封建统治政权服务的,虽然现在自然科学已经很清楚的解释了自然界中的种种现象,但这种观念的残余依然存在,并且影响着一部分在社会底层生活的人民,使人们错误的认知世界,阻碍着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有这种思想人的认为的命运是先天注定的,就不能正确的看待生、老、病、死,就不能正确的看待意外事故,认为不买保险还好,买了保险反而不吉利,不买保险不生病,买了保险反而会生病,认为发生意外和疾病的是因为自己倒霉,其实我们知道,意外是偶然事件,多是因为不注意安全造成 ,前面《傻瓜理论》已经阐述的很清晰,不代表倒霉,意义都是人加上去的,并且这种是给事物加上了消极意义,生病也不是倒霉,是不注意保护身体或机体老化造成的。
这种人是需要替换掉大脑中的观念才会投保险的,可以给这样的人植入这样的观念“保险是防范于未然”、“投保险是解除后顾之忧最好的方法”、“投保险的人才是真正有责任心的人”,让他们正确的认识到投保险是为了防患于未然、解除后顾之忧、是对家人最豁达的负责任,只要他接受了这些观念,投保是必然的。那些不拒绝的客户就是因为有这样的观念在脑中,所以一介绍就会购买。所以推销的过程基本就是给别人替换观念的过程,会给别人替换观念的人一定是推销高手。
2009-7-19 10:47回复
遥望的旭日不落1位粉丝
10楼
还有我们常说的做某某人的思想工作,某某人想不开时劝劝他,其实就是替换观念的动作,所以观念可以替代是毫无疑问的。就像电脑中的软件可以升级一样,人脑中的观念也在替换过程中不断升级。
那么,既然观念是可以植入的,又是可以替换的,那方法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高明的领导引导别人的思想,不高明的领导看管别人的行为。比如有员工总是迟到,有的领导总是用处罚的方式来管理,当然也有效果,那是因为员工害怕处罚,所以就不迟到了,但员工心里服不服气却很难说,如果让员工的大脑中有“迟到是不礼貌的行为”这样的观念,估计效果会更好一些。这个问题就像是法律和道德观念的关系一样,约束人们不良行为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有法律处罚,触犯了法律就会得到惩罚,另一种方法就是用道德观念,比如偷东西,让人们知道偷东西是可耻的也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并且这是根本性的方法,法律就是看管人们的行为,道德观念就是约束人们的思想。
我们可以把给人们植入观念的过程,比喻成给电脑安装程序,当然给人脑植入观念远比给电脑安装程序要复杂的多,因为人脑比电脑要复杂的多。拿电脑来比喻会比较好理解,因为电脑就是依据人脑来设计的,电脑分为硬件和软件,人脑有没有硬件和软件之分?当然有了,组成大脑的物质就是硬件,大脑里面的的思想观念就是软件,电脑没有软件无法运行,人脑中没有思想观念就变成傻瓜,白痴了!就像电脑格式化了一样,电脑崩溃了就像人得了神经病,患精神分裂症的人有的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电脑程序乱了也是一样的,它一会好一会坏,道理是一模一样的。
电脑的程序是软件工程师编的,人脑中的程序也是被后天编入的,就是前面讲的影响价值观的九条要素给人的大脑植入了人脑中的程序。
我在这里把给人的大脑植入程序的过程称之编程,也就是替换观念的过程。结合我近十年的营销管理工作经验,经过我多年的研究发现,说服别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植入观念,替换他的价值观,也就是编程。
最早发现编程的方法是在七年前,那时我在一家保险公司做主管,刚开始团队中只有几个人,我经常给他们辅导销售技巧。
业务员经常来问我一个同样的问题:他们会坐下来给我讲,说自己有一个顾客,已经拜访了好几次了,顾客因某种原因迟迟未做决定,不知道现在是否还需要再去拜访。我经常告诉他们:肯定不能放弃,一定要拜访,只是什么时间对方比较方便的问题,因为顾客以前不投保,不代表现在不投保,即便现在不投保也不代表未来不投保,顾客观念是可以转变的,不放弃就永远有成功的希望。如果去拜访就有成功的可能,放弃了连成功的可能也没有了。然后给他们一起分析顾客的情况,制定营销的策略,最后多数取得了成功。
但随团队的不断发展壮大,问同样问题的人也在增多,通常情况下,听完一个人介绍情况要十几分钟,给他们分析又要十几分钟,一个上午,有三、五人问,就要用去一、二个小时来回答同样的问题,团队再增长了怎么办?我经常在想有没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就在此时,我有一天看报,看到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叫《邓小平二十句话改变中国》,文章中介绍:在我国进行改革开发的初期,很多人在讨论我国要不要进行改革开放,会不会对国家有影响的时候,邓小平说了很经典的几句话,快速给人们指明了道路,这几句话现在已成流行语,如:“发展才是硬道理”、“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的几年人们讨论的少了,部分意识超前的人快速地行动起来了,他们也成了我国改革开放中第一批受益的人。而人们也像忽然间明白了一样,不再讨论,而是都投入到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来了。随后的二十年时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2009-7-19 10:47回复
遥望的旭日不落1位粉丝
11楼
看过这篇文章,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几句话可以改变全国人民的观念,我能不能也能用几句话改变业务员的观念,让他们遇到类似的问题不再忧郁,不再向我咨询,而是直接去拜访,因为咨询我的结果一定是要去拜访。
答案肯定是可以,只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在随后的早会里,我开始进行尝试,我在开会时,经常把前几天的案例拿出来分析,告诉大家:遇到暂时没有决定投保的客户不要放弃,因为顾客以前不投保,不代表现在不投保,即便现在不投保也不代表未来不投保,顾客的观念是可以转变的,不放弃就永远有成功的希望。只要去拜访就有成功的可能,放弃了连成功的可能也没有了。
最后总结一句话:“当你再考虑一个顾客要不要继续去追踪拜访时,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去!”在那几天里我经常讲这句话,只是换不同的案例来论证而已,过来一段时间我发现奇迹出现了,几乎没有人再问我这个问题了,我成功了,我成功的给团队成员植入一个观念。
但当时我还没意识到这就是编程,不过以后在遇到需要说服人时,我经常使用类似的方法,效果也同样的好。
当我真正意识到这种方法,并且去把它进行总结成一套理论是源于下面的一些事情。
事情是这样的,随着年龄的增大和机会的到来,我结婚了,结婚后生活的很幸福,太太对我很关心,对我的家人也很好,我第一次的感觉到结婚给我带来的幸福,但由于我们成长环境不同的原因,我们在有些小事上,有时会观点不一致,她是个很坚定的人,总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不管对不对都坚持,直至事实证明是我正确她才会放弃。在这种时候,我明明知道自己是正确的,却不太愿意和她去争,因为不愿意看到她不高兴。
我开始尝试发挥自己的特长,就是说服,使用的方法就是编程,每当争论时,我不多争论,而是等待事实证明一切,最后一般都是我正确,这时我对她说:“你发现没有,当你和我争论时,一般都是我正确”。
大约经过了几件事,我说了三、五遍以后,我发现效果出现了,有几次,当我们观点不一致,我还没说上面那句话,她会自己说:“不和你争了,反正都是你一般都是正确的”。从次以后,我们很少再争论,我也发现她更加的对我关心。
随着对讲师工作的热爱,我加入了专业的培训机构,北京春风名师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任教学总监。根据工作的需要,教学部需要招聘一个助理,经过认真挑选和考核,小张成为了教学部的助理,她聪明灵俐、办事干练,是一很有个性女孩,交给的工作总是很快完成,深得各位讲师的喜欢。
一次,我需要使用公司的录音笔录课程,但发现这个录音笔的驱动程序找不到了,这是一款三星牌的高档录音笔,我认为像三星这么大的公司,一定会把他们的产品的驱动程序放到网上,供用户下载。于是,我交代给小张,让她在网上查查,找到录音笔的驱动程序,小张很快的答应下来,并坐到电脑前开始搜索,大约过了半小时,小张过来对我说“ 赵老师,找不到”。我认为像三星这么大的公司的产品一定会把驱动程序放到网上,我说:“再找找”!她说:“找不到,我都找了半小时了”!我激励她说:“不放弃就有成功的希望,你再试试:。于是我和她一起在网上找,也没找到。后来忽然想到为什么不给三星售后服务部门打电话呢,在三星售后服务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们成功的从三星公司的网站下载到了这款录音笔的驱动程序。此时,我对小张说:“小张,你发现没有,当别人和我争论时,一般都是我正确”。小张说:“哦!赵老师,我知道了”。
时隔不久,我忽然想到录音笔只能录音十几个小时,而笔记本电脑安上录音程序后就可以录上百小时的录音,为什么不用笔记本录音,我又对小张说:“小张,你上网查查,找找电脑的录音程序,我们可以用笔记本录音”。小张争论说:“赵老师,没有这样的程序吧”!我说:“你找找,不试过怎知有没有”。小张找了一段时间,果然很快找到了录音程序,这时,我有说:“小张,你发现没有,当别人和我争论时,一般都是我正确”。
第三次,又是因为工作,小张即将和我争论时,忽然自己说了一句:“不和你争了,反正别人和你争论时,一般都是你对的”。从此以后,小张很少和我争论什么。
这并没什么,令人惊奇的是,我们办公时还有几位同事,其中一位老师有一天和我就一个学术观点不一致时,他很激动的从椅子上站起来,即将争论时却忽然说:“不和你争了,反正别人和你争论时,一般都是你对的”。其实我没给他植入类似观念,是给小张说时,他听到了,所以也植入了这个观念。
2009-7-19 10:47回复
61.186.156.* 12楼
屁话
2009-7-20 08:38回复
禧唔1位粉丝
13楼
你为什么是你?
这个问题貌似,自古至今答案都没有一个固定的。很是害人不浅啊。
2009-7-20 14:56回复
116.196.54.* 14楼
很好,懂了点
2009-7-27 21:14回复
沧海横流18602位粉丝
15楼
先留名 太长了
2009-12-9 14:46回复
122.228.196.* 16楼
好的我知晓了谢谢呀
2010-9-23 00:23回复
来往古今0位粉丝
17楼
楼主辛苦了!
此贴通过手机发表,中秋发贴赢大奖! 2010-9-23 11:04回复
鬼谷之青火子0位粉丝
18楼
看了,颇受感动,很牛逼的研究,很不错,你根据自己的经验缩影了社会上的结果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以及它们形成的规律,对自己以后的认识很有帮助,特别是通过简单易懂的案例来阐述大而模糊的抽象名词,很是敬佩,不知可否帮在下回答一下今天我在吧里提出的一个问题,帮我分析一些我自身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指导我以后应该怎样做,非常感谢!
鬼谷子译文
〔春秋〕王诩 著
《鬼谷子》一书,博大精深,充溢着权谋策略的智慧,饱含着言谈辩论的技巧,蕴含着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划时代的思想凝聚。
《鬼谷子》是战国时期纵横学派流传下来的唯一部子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杂家类》的小序有云:“衰周之季,百氏争鸣,立说著书,各为流品,《汉志》所列备矣。或其学不传,后无所述;或其名不美,人不肯居。故绝续不同,不能一概。后人著录,株守旧文,于是墨家仅《墨子》、《晏子》二书,名家仅《公孙龙子》、《尹文子》、《人物志》三书;纵横家仅《鬼谷子》一书。”
《鬼谷子》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七篇。三篇内容明显杂有佛、道思想,极可能是后人伪托增益。上、中两卷形虽划分,实为一体,篇与篇在内容上互相关连。但《鬼谷子》这十四篇中,每十三篇“转丸术”已经兵传。
【《鬼谷子》捭阖第一】
纵观古今历史,可知圣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是要成为众人的先导。通过观察阴阳两类现象的变化来对事物作出判断,并进一步了解事物生存和死亡的途径。计算和预测事物的发展过程,通晓人们思想变化的规律,揭示事物变化的征兆,从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所以,圣人在世界上的作用始终是一样的。事物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然而都各有自己的归宿:或者属阴,或者归阳;或者柔弱,或者刚强;或者开放,或者封闭;或者松驰,或者紧张。
所以,圣人要始终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度量对方的智谋,测量对方的能力,再比较技巧方面的长处和短处。至于贤良和不肖,智慧和愚蠢,勇敢和怯懦,都是有区别的。所有这些,可以开放,也可以封闭;可以进升,也可以辞退;可以轻视,也可以敬重,要靠无为来掌握这些。考察他们的有无与虚实,通过对他们嗜好和欲望的分析来揭示他们的志向和意愿。适当贬抑对方所说的话,当他们开放以后再反复考察,以便探察实情,切实把握对方言行的宗旨,让对方先封闭而后开放,以便抓住有利时机。或者开放,使之显现;或者封闭,使之隐藏。开放使其显现,是因为情趣相同;封闭使之隐藏,是因为诚意不一样。要区分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就要把那些计谋研究明白,计谋有与自己不相同的和相同的,必须有主见,并区别对待,也要注意跟踪对方的思想活动。
如果要开放,最重要的是考虑周详;如果要封闭,最重要的是严守机密。由此可见周全与保密的重要,应当谨慎地遵循这些规律。让对方开放,是为了侦察他的真情;让对方封闭,是为了坚定他的诚心。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使对方的实力和计谋全部暴露出来,以便探测出对方的各方面的程度和数量。圣人会因此而用心思索,假如不能探测出对方的程度和数量,圣人会为此而自责。因此,所谓开放,或者是要自己出去;或者是让别人进来。所谓封闭,或者是通过封闭来自我约束;或者是通过封闭使别人被迫离开。开放和封闭是世界上各种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开放和封闭都是为了使事物内部对立的各方面发生变化,通过一年四季的开始和结束使万物发展变化。不论是纵横,还是离开、归复、反抗,都必须通过开放或封闭来实现。
开放和封闭是万物运行规律的一种体现,是游说活动的一种形态。人们必须首先慎重地考察这些变化,事情的吉凶,人们的命运都系于此。口是心灵的门面和窗户,心灵是精神的主宰。意志、情欲、思想和智谋都要由这个门窗出入。因此,用开放和封闭来把守这个关口,以控制出入。所谓“捭之”,就是开放、发言、公开;所谓“阖之”,就是封闭、缄默、隐匿。阴阳两方相谐调,开放与封闭才能有节度,才能善始善终。所以说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嗜好、财货、得意、情欲等,属于“阳”的一类事物,叫做“开始”。而死亡、忧患、贫贱、羞辱、毁弃、损伤、失意、灾害、刑戮、诛罚等,属于“阴”的一类事物,叫作“终止”。凡是那些遵循“阳道”的一派,都可以称为“新生派”,他们以谈论“善”来开始游说;凡是那些遵循“阴道”的一派,都可以称为“没落派”,他们以谈论“恶”来终止施展计谋。
关于开放和封闭的规律都要从阴阳两方面来试验。因此,给从阳的方面来游说的人以崇高的待遇,而给从阴的方面来游说的人以卑下的待遇。用卑下来求索微小,以崇高来求索博大。由此看来,没有什么不能出去,没有什么不能进来,没有什么办不成的。用这个道理,可以说服人,可以说服家,可以说服国,可以说服天下。要做小事的时候没有“内”的界限;要做大事的时候没有“外”的疆界。所有的损害和补益,离去和接近,背叛和归附等等行为,都是运用阴、阳的变化来实行的。阳的方面,运动前进;阴的方面,静止、隐藏。阳的方面,活动显出;阴的方面,随行潜入。阳的方面,环行于终点和开端;阴的方面,到了极点显就反归为阳。凡是凭阳气行动的人,道德就与之相生;凡是凭阴气而静止的人,开拓势就与之相成。用阳气来追求阴气,要靠道德来包容;用阳气结纳阳气,要用外力来约束。阴阳之气相追求,是依据并启和关闭的原则,这是天地阴阳之道理,又是说服人的方法,是各种事物的先异,是天地的门户。捭阖阴阳之道,是万事万物的根本道理,是天地间解决万事万物的钥匙。
【《鬼谷子》反应第二】
在古代能以“大道”来化育万物的圣人,其所作所为都能与自然的发展变化相吻合。反顾以追溯既往,再回首以察验未来;反顾以考察历史,再回首以了解当今;反顾以洞察对方,再回首以认识自我。动静、虚实的原则,如果在未来和今天都得不到应用,那就要到过去的历史中去考察前人的经验。有些事情是要反复探索才能把握的,这是圣人的见解,不可不认真研究。
人家说话,是活动;自己缄默,是静止。要根据别人的言谈来听他的辞意。如果其言辞有矛盾之处,就反复诘难,其应对之辞就要出现。语言有可以模拟的形态,事物有可以类比的规范。既有“象”和“比”存在,就可以预见其下一步的言行。所谓“象”,就是模仿事物,所谓“比”,就是类比言辞。然后以无形的规律来探求有声的言辞。引诱对方说出的言辞,如果与事实相一致,就可以刺探到对方的实情。这就像张开网捕野兽一样,要多设一些网,汇集在一起来等待野兽落入。如果把捕野兽的这个办法也能应用到人事上,那么对方也会自己出来的,这是钓人的“网”。但是,如果经常拿着“网”去追逐对方,其言辞就不再有平常的规范,这时就要变换方法,用“法象”来使对手感动,进而考察对方的思想,使其暴露出实情,进而控制对手。自己返过去,使对手返回来,所说的话可以比较类推了,心里就有了底数。向对手一再袭击,反反复复,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过说话反映出来,圣人可以诱惑愚者和智者,这些不必再怀疑。
古代善于从反面听别人言论的人,可以改变鬼神,从而刺探到实情。他们随机应变很得当,对对手的控制也很周到。如果控制不周到,得到的情况就不明了,得到的情况不明了,心里底数就不全面。要把模仿和类比灵活运用,就要说反话,以便观察对方的反映。想要讲话,反而先沉默;想要敞开,反而先收敛;想要升高,反而先下降;想要获取,反而先给与。要想了解对方的内情,就要善于运用模仿和类比的方法,以便把握对方的言辞。同类的声音可以彼此呼应,合乎实际的道理会有共同的结果。或者由于这个原因,或者由于那个原因;或者用来侍奉君主,或者用来管理下属。这就要分辨真伪,了解异同,以分辨对手的真实情报或诡诈之术。活动、停止,言说、沉默都要通过这些表现出来,喜怒哀乐也都要借助这些模式,都要事先确定法则。用逆反心理来追索其过去的精神寄托。所以就用这种反听的方法。
自己要想平静,以便听取对方的言辞,考察事理,论说万物,辨别雄雌。虽然这还不是事情本身,但是可以根据轻微的征兆,探索出同类的大事。就像刺探敌情而深居敌境一般,要首先估计敌人的能力,其次再摸清敌人的意图,像验合符契一样可靠,像蛇一样迅速,像后羿张弓射箭一样准确。
所以要想掌握情况,要先从自己开始,只有了解了自己,然后才能了解别人。对别人的了解,就像比目鱼一样没有距离;掌握对方的言论就像声音与回响一样相符;明了对方的情形,就像光和影子一样不走样;侦察对方的言辞,就像用磁石来吸取钢针,用舌头来获取焦骨上的肉一样万无一失。自己暴露给对方的微乎其微,而侦察对手的行动十分迅速。就像阴变阳、又像阳转阴、像圆变方,又像方转圆一样自如。在情况还未明朗以前就用圆略来诱惑对手,在情况明朗以后就要用方略来战胜对方。无论是向前,还是向后,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都可用这个方法来对待。如果自己不事先确定策略,统帅别人也无法步调一致。做事没有技巧,叫做“忘情失道”,自己首先确定斗争策略,再以此来统领众人,策略要不暴露意图,让旁人看不到其门道所在,这才可以称为“天神”。
【《鬼谷子》内揵第三】
君臣上下之间的事情,有的距离很远却很亲密,有的距离很近却很疏远。有的在身边却不被使用,有的在离去以后还受聘请。有的天天都能到君主眼前却不被信任,有的距离君主十分遥远却听到声音就被思念。凡是事物都有采纳和建议两方面,平常的东西都与本源相连结。或者靠道德相连结,或者靠朋党相连结,或者靠钱物相连结,或者靠艺术相连结。要想推行自己的主张,就要做到想进来就进来,想出去就出去;想亲近就亲近,想疏远就疏远;想接近就接近,想离去就离去;想被聘用就被聘用,想被思念就被思念。就好像母蜘蛛率领小蜘蛛一样,出来时不留洞痕,进去时不留标记,独自前往,独自返回,谁也没法阻止它。
所谓“内”就是采纳意见;所谓“揵”就是进献计策。想要说服他人,务必要先悄悄地揣测;度量、策划事情,务必要循沿顺畅的途径。暗中分析是可是否,透彻辨明所得所失,以便影响君主的意向。以道术来进言当应合时宜。以便与君主的谋划相合。详细地思考后再来进言,去适应形势。凡是内情有不合时宜的,就不可以实行。就要揣量切摩形势,从便利处入手,来改变策略。用善于变化来争取被采纳,就像以门管来接纳门楗一样顺当。
凡是谈论过去的事情,要先有顺畅的言辞,凡是谈论未来的事情要采用容易、变通的言辞。善于变化的人,要详细了解地理形势,只有这样,才能沟通天道,化育四时,驱使鬼神,附合阴阳,牧养人民。要了解君主谋划的事情,要知晓君主的意图。所办的事情凡有不合君主之意的,是因为对君主的意图还有不了解的地方。意见一致了,而不能密切结合是因为只停留于表面亲近,而背地里还有距离。如果与君主的意见没有吻合的可能,圣人是不会为其谋划的。
所以说,与君主相距很远却被亲近的人,是因为能与君主心意暗合;距离君主很近却被疏远的人,是因为与君主志向不一;就职上任而不被重用的人,是因为他的计策没有实际效果;革职离去而能再被反聘的人,是因为他的主张被实践证明可行;每天都能出入君主面前,却不被信任的人,是因为他行为不得体;距离遥远只要能听到声音就被思念的人,是因为其主张正与决策者相合,正等他参加决断大事。
所以说,在情况还没有明朗之前就去游说的人,定会事与愿违,在还不掌握实情的时候就去游说的人,定要受到非议。只有了解情况,再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方法,这样去推行自己的主张,就可以出去,又可以进来;既可以进谏君主,坚持己见,又可以放弃自己的主张,随机应变。
圣人立身处世,都以自己的先见之明来议论万事万物。其先见之明来源于道德、仁义、礼乐和计谋。首先摘取《诗经》和《书经》的教诲,再综合分析利弊得失,最后讨论是就任还是离职。要想与人合作,就要把力量用在内部,要想离开现职,就要把力量用在外面。处理内外大事,必须明确理论和方法,要预测未来的事情,就要善于在各种疑难面前临机决断,在运用策略时要不失算,不断建立功业和积累德政。要善于管理人民,使他们从事生产事业,这叫做“巩固内部团结”。
如果上层昏庸不理国家政务,下层纷乱不明为臣事理,各执己见,事事抵触,还自鸣得意;不接受外面的新思想,还自吹自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朝廷诏命自己,虽然也要迎接,但又要拒绝。要拒绝对方的诏命,要设法给人一种错觉。就像圆环旋转往复一样,使旁人看不出您想要干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急流勇退是最好的办法。
【《鬼谷子》抵戏第四】
万物都有规律存在,任何事情都有对立的两个方面。有时彼此距离很近,却互相不了解;有时互相距离很远,却彼此熟悉。距离近而互相不了解,是因为没有互相考察言辞;距离远却能彼此熟悉,是因为经常往来,互相体察。
所谓“巇”就是“瑕罅”,而“罅”就是容器的裂痕,裂痕会由小变大。在裂痕刚刚出现时,可以通过“抵”使其闭塞,可以通过“抵”,使其停止,可以通过“抵”使其变小,可以通过“抵”使其消失,可以通过“抵”而夺取器物。这就是“抵巇”的原理。
当事物出现危机之初,只有圣人才能知道,而且能单独知道它的功用,按着事物的变化来说明事理,了解各种计谋,以便观察对手的细微举动。万事万物在开始时都像秋毫之末一样微小,一旦发展起来就像泰山的根基一样宏大。当圣人将行政向外推行时,奸佞小人的一切阴谋诡计,都会被排斥,可见抵巇原来是一种方法。
天下动乱不止,朝廷没有贤明的君主,官吏们没有社会道德。小人谗言妄为,贤良的人才不被信用,圣人逃匿躲藏起来,一些贪图利禄,奸诈虚伪的人飞黄腾达,君主和大臣之间互相怀疑,君臣关系土崩瓦解,互相征伐,父子离散,骨肉反目,就叫做“轻微的裂痕”。当圣人看到轻微的裂痕时,就设法治理。当世道可以治理时,就要采取弥补的“抵”法,使其“巇”得到弥合继续保持它的完整,继续让它存在下去;如果世道已坏到不可治理时,就用破坏的“抵”法(彻底把它打破),占有它并重新塑造它。或者这样“抵”,或者那样“抵”;或者通过“抵”使其恢复原状,或者通过“抵”将其重新塑造。对五帝的圣明政治只能“抵而塞之”;三王从事的大事就是了解当时的残暴政治,从而夺得并重新建立政权。诸侯之间互相征伐,斗争频繁,不可胜数,在这个混乱的时代,善于斗争的诸侯才是强者。
自从天地之间有了“合离”、“终始”以来,万事万物就必然存在着裂痕,这是不可不研究的问题。要想研究这个问题就要用“捭阖”的方法。能用这种方法的人,就是圣人,圣人是天地的使者。当世道不需要“抵”的时候,就深深地隐居起来,以等待时机;当世道有可以“抵”的弊端时,对上层可以合作,对下属可以督察,有所依据、有所遵循,这样就成了天地的守护神。
【《鬼谷子》飞箝第五】
凡是揣度人的智谋和测量人的才干,就是为了吸引远处的人才和招来近处的人才,造成一种声势,进一步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一定要首先考虑派别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区别各种对的和不对的议论,了解对内、对外的各种进言,掌握有余和不足的程度,决定事关安危的计谋。确定与谁亲近和与谁疏远的问题。然后权量这些关系,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就要进行研究,进行探索,使之为我所用。借用引诱对手说话的言辞,然后通过恭维来钳住对手。钩钳之语是一种游说辞令,其特点是忽同忽异。对于那些以钩钳之术仍没法控制的对手,或者首先对他们威胁利诱,然后再对他们进行反复试探;或者首先对他们进行反复试探,然后再对他们发动攻击加以摧毁。有人认为,反复试探就等于是对对方进行破坏,有人认为对对方的破坏就等于是反复试探。
想要重用某些人时,或者先赏赐财物、珠宝、玉石、白璧和美丽的东西,以便对他们进行试探;或者通过衡量才能创造态势,来吸引他们;或者通过寻找漏洞来控制对方,在这个过程中要运用抵之术。
要把“飞钳”之术向天下推行,必须考核人的权谋和才能,观察天地的盛衰,掌握地形的宽窄和山川险阻的难易,以及人民财富的多少。在诸侯之间的交往方面,必须考察彼此之间的亲疏关系,究竟谁与谁亲密,谁与谁疏远,谁与谁友好,谁与谁相恶。要详细考察对方的愿望和想法,要了解他们的好恶,然后针对对方所重视的问题进行游说,再用“飞”的方法诱出对方的爱好所在。最后再用“钳”的方法把对方控制住。
如果把“飞钳”之术用于他人,就要揣摩对方的智慧和才能,度量对方的实力,估计对方的势气,然后以此为突破口与对方周旋,进而争取以“飞钳”之术达成议和,以友善的态度建立邦交。这就是“飞钳”的妙用。
如果把“飞钳”之术用于他人,可用好听的空话去套出对方的实情,通过这样连续行动,来考究游说的辞令。这样就可以实现合纵,也可以实现连横;可以引而向东,也可以引而向西;可以引而向南,可以引而向北;可以引而返还,也可以引而复去。虽然如此,还是要小心谨慎,不可丧失其节度。
【《鬼谷子》忤合第六】
凡是有关联合或对抗的行动,都会有相应的计策。变化和转移就像铁环一样环连而无中断。然而,变化和转移又各有各的具体情形。彼此之间环转反复,互相依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所以圣人生活在世界上,立身处世都是为了说教众人,扩大影响,宣扬名声。他们还必须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来考察天时,以便抓住有利时机。国家哪些方面有余,哪些方面不足,都要从这里出发去掌握,并设法促进事物向有利的方面转化。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没有永远占领高贵地位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也没有永远居于榜样地位的。圣人常常是无所不做,无所不听。办成要办的事,实现预定的计谋,都是为了自己的主人,合乎那一方的利益,就要背叛这一方的利益。凡是计谋不可能同时忠于两个对立的君主,必然违背某一方的意愿。合乎这一方的意愿,就要违背另一方的意愿;违背另一方的意愿,才可能合乎这一方的意愿。这就是“忤合”之术。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运用到天下,必然要把全天下都放在忤合之中;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用到某个国家,就必然把整个国家放在忤合之中;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运用到某个家族,就必然要把整个家族都放在忤合之中;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用到某一个人,就必然要把这个人的才能气势都放在忤合之中。总之,无论把这种“忤合”之术用在大的范围,还是用在小的范围,其功用是相同的。因此,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进行谋划、分析,计算准确了以后再实行“忤合”之术。
古代那些善于通过背离一方、趋向一方而横行天下的人。常常掌握四海之内的各种力量,控制各个诸侯,促成“忤合”转化的趋势,然后达成“合”于圣贤君主的目的。过去伊尹五次臣服商汤,五次臣服夏桀,其行动目的还未被世人所知,就决定一心臣服商汤王。吕尚三次臣服周文王,三次臣服殷纣王,其行动目的还未显露于世人,就最后归服了周文王。这就是懂得天命的制约,所以才能归顺一主而毫不犹豫。对于一个纵横家来说,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超人的智慧,不可能通晓深层的规律,就不可能驾驭天下;如果不肯用心苦苦思考,就不可能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如果不会全神贯注地考察事物的实际情况,就不可能功成名就;如果才能、胆量都不足,就不能统兵作战;如果只是愚忠呆实而无真知灼见,就不可能有察人之明。所以,“忤合”的规律是:要首先自我估量聪明才智,然后度量他人的优劣长短,分析在远近范围之内还比不上谁。只有在这样知己知彼以后,才能随心所欲,可以前进,可以后退;可以合纵,可以连横。
【《鬼谷子》揣篇第七】
所谓揣情,就是必须在对方最高兴的时候,去加大他们的欲望,他们既然有欲望,就无法按捺住实情;又必须在对方最恐惧的时候,去加重他们的恐惧,他们既然有害怕的心理,就不能隐瞒住实情。情欲必然要随着事态的发展变化流露出来。对那些已经受到感动之后,仍不见有异常变化的人,就要改变游说对象,不要再对他说什么了,而应改向他所亲近的人去游说,这样就可以知道他安然不为所动的原因。那些感情从内部发生变化的人,必然要通过形态显现于外表。所以我们常常要通过显露出来的表面现象,来了解那些隐藏在内部的真情。这就是所说的“测深揣情”。
所以谋划国家大事的人,就应当详细衡量本国的各方面力量;游说他国君主的人,则应当全面揣测别国君主的想法,避其所短,从其所长。所有的谋划、想法、情绪及欲望都必须以这里为出发点。只有这样做了,才能得心应手地处置各种问题和对付各色人物。可以尊敬,也可以轻视;可以施利,也可以行害;可以成全,也可以败坏,其使用的办法都是一致的。所以,虽然有古代先王的德行,有圣人高超的智谋,不揣度透彻所有隐蔽的和深藏的实情,将什么也追求不到。这是智谋的基础和游说的通用法则。人们对某些事情常常感到来得突然,是因为不能事先预见。能在事情发生之前就预见到,这是最难的。因此说:“揣情,最难把握”。游说活动必须深谋远虑地选择时机。过去我们看到昆虫蠕动,都与自己的利益相关,因此才发生变化。而任何事情在刚刚产生之时,都呈现一种微小的态势。这种揣情,需要借助漂亮的言辞或文章而后才能进行游说应用。
【《鬼谷子》摩篇第八】
所谓“摩意”是一种与“揣情”相类似的方法。“内符”是“揣”的对象。进行“揣情”时需要掌握“揣”的规律,而这些规律都是隐而不现的。这就要适当地去“摩”,投其所好进行测探,其内情就会通过外符反映出来。内心的感情要表现于外,就必然要做出一些行动。这就是“摩意”的作用。
在达到了这个目的之后,要在适当的时候离开对方,把动机隐藏起来,消除痕迹,伪装外表,回避实情,使人无法知道是谁办成的这件事。因此,达到了目的,办成了事,却不留祸患。“摩”对方是在这个时候,而对方表现自己是在那个时候。只要我们有办法让对方顺应我们的安排行事,就没有什么事情不可办成的。
古代善于“摩意”的人,就像拿着钓钩到水潭边上去钓鱼一样。只要把带着饵食的钩投入水中,不必声张,悄悄等待,就可以钓到鱼。所以说:主办的事情一天天成功,却没有察觉;主持的军队日益压倒敌军,却没人感到恐惧,只有做到这样才是高明的。那些有很高修养和智慧的人谋划什么行动总是在暗中进行的,所以被称为“神”,而这些行动的成功都显现在光天化日之下,所以被称为“明”。所谓“主事日成”的人是暗中积累德行,老百姓安居乐业,却不知道为什么会享受到这些利益,他们还在暗中积累善行,老百姓生活在善政中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面。普天下的人们都把这样的“谋之于阴、成之于阳”的政治策略称为“神明”。那些主持军队而日益压倒敌人的统帅,坚持不懈地与敌军对抗,却不去争城夺地,不消耗人力物力,因此老百姓不知道为何邦国臣服,不知道什么是恐惧。为此,普天之下都称这种“谋之于阴、成之于阳”的军事策略为:“神明”。
在实施“摩意”时,有用和平进攻的,有用正义责难的,有用娱乐讨好的,有用愤怒激励的,有用名望威吓的,有用行为逼迫的,有用廉洁感化的,有用信誉说服的,有用利益诱惑的,有用谦卑夺取的。和平就是安静,正义就是刚直,娱乐就是喜悦,愤怒就是激动,名望就是声誉,行为就是实施,廉洁就是清明,利益就是需求,谦卑就是委曲。所以,圣人所独用的“摩意”之术,平常人也都可以具有。然而没有能运用成功的,那是因为他们用错了。因此,谋划策略,最困难的就是周到慎密;进行游说,最困难的就是让对方全部听从自己的说辞;主办事情,最困难的就是一定成功。这三个方面只有成为圣人才胜任。
所以说谋划必须周到慎密;游说要首先选择与自己可以相通的对象。所以说:“办事情要固若金汤,无懈可击”。要想使所主持之事取得预期的成功,必须有适当的方法。所以说:“客观规律、行动方法以及天时都是互相依附的”。进行游说的人要让对方听信,必须使自己的说辞合于情理,所以说:“合情理才有人听”。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属性。好比抱着柴草向烈火走去,干燥的柴草就首先着火燃烧;往平地倒水,低的地方就要先进水。这些现象都是与各类事物的性质相适应的。以此类推,其他事物也是这样的。这也反映“内符”与“外摩”的道理。所以说:按着事物的不同特性来实施“摩意”之术,哪有不反应的呢?根据被游说者的喜好而施行“摩意”之术,哪有一个不听从游说的呢?要想能独往独来,就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把握好时机,有成绩也不停止,天长日久就一定能化育天下,取得最后成功。
【《鬼谷子》权篇第九】
古代善于统治天下的人,必然首先衡量天下各种力量的轻重,揣摩诸侯的实情。如果对权势分析不全面,就不可能了解诸侯力量的强弱虚实;如果揣诸侯的实情不够全面,就不可能掌握事物暗中变化的征兆。什么是“量权”呢?答案是:“测量尺寸大小;谋划数量多少;称验财货有无;估量人口多少、贫富,什么有余、什么不足,以及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分辨地形险易,哪里有利,哪里有害;判断各方的谋虑谁长、谁短;分析君臣亲疏关系,谁贤、谁不肖;考核谋士的智慧,谁多、谁少;观察天时祸福,什么时候吉、什么时候凶;比较与诸侯的联系,哪个可以利用、哪个不可以利用;测验民心离叛或亲附的变化,那里安定、哪里危险,爱好什么憎恶什么;预测反叛事,在哪里更容易发生,哪些人能知道内情。”如此这些,就是所谓的“量权”。
【《鬼谷子》谋篇第十】
对于一个人来说,凡是筹划计谋都要遵循一定的法则,一定要弄清原由,以便研究实情。根据研究,来确定“三仪”。“三仪”就是上、中、下。三者互相渗透,就可以谋划出奇计,而奇计是所向无敌的,从古到今都是如此。所以郑国人入山采玉时,都要带上指南针,是为了不迷失方向。忖度才干、估量能力、揣度情理,也类似作事时使用指南针一样。所以凡是感情相同而又互相亲密的人,大家都可成功;凡是欲望相同而关系疏远的,事后只能有部分人得利;凡是恶习相同而关系又密切的,必然一同受害;凡是恶习相同而关系疏远的,一定是部分人先受到损害。所以,如果能互相带来利益,就要密切关系,如果相互牵连地造成损害,就要疏远关系。这都是有定数的事情,也是所以要考察异同的原因,凡是这类事情都是一样的道理。所以,墙壁通常因为有裂缝才倒塌,树木通常因为有节疤而折毁,这都是理所当然的。因此,事情的突变都由于事物自身的渐变引起的,而事物又生于谋略,谋略生于计划,计划生于议论,议论生于游说,游说生于进取,进取生于退却,退却生于控制,事物由此得以控制。可见各种事物的道理是一致的,不论反复多少次也都是有定数的。
那些仁人君子必然轻视财货,所以不能用金钱来诱惑他们,反而可以让他们捐出资财;勇敢的壮士自然会轻视危难,所以不能用祸患来恐吓他们,反而可以让他们镇守危地;一个有智慧的人,通达礼教,明于事理,不可假装诚信去欺骗他们,反而可以给他们讲清事理,让他们建功立业。这就是所谓仁人、勇士、智者的“三才”。因此说,愚蠢的人容易被蒙蔽,一个不肖之徒容易被恐吓,贪图便宜的人容易被引诱,所有这些都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判断。所以强大是由微弱积累而成;直壮是由弯曲积累而成;有余是由于不足积累而成。这就是因为“道数”得到了实行。
所以,对那些外表亲善而内心疏远的要从内心入手进行游说;对那些内心亲善而外表疏远的要从表面入手进行游说。因此,要根据对方的疑问所在来改变自己游说的内容;要根据对方的表现来判断游说是否得法;要根据对方的言辞来归纳出游说的要点;要根据情势的变化适时征服对方;要根据对方可能造成的危害来权衡利弊;要根据对方可能造成的祸患来设法防范。揣摩之后加以威胁;抬高之后加以策动;削弱之后加以扶正;符验之后加以响应;拥堵之后加以阻塞;搅乱之后加以迷惑。这就叫做“计谋”。至于计谋的运用,公开不如保密,保密不如结党,结成的党内是没有裂痕的。正规策略不如奇策,奇策实行起来可以无往不胜。所以向人君进行游说时,必须与他谈论奇策。同样道理,向人臣进行游说时,必须与他谈论私情。
虽然是自己人,却说有利于外人的话,就要被疏远。如果是外人,却知道内情太多,就要有危险。不要拿别人不想要的东西,来强迫人家接受,不要拿别人不了解的事去说教别人。如果对方有某种嗜好,就要仿效以迎合他的兴趣;如果对方厌恶什么,就要加以避讳,以免引起反感。所以,要进行隐密的谋划和公开的夺取。想要除掉的人,就放纵他,任其胡为,待其留下把柄时就乘机一举除掉他。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既不喜形于色也不怒目相待的人,是感情深沉的人,可以托之以机密大事。对于了解透彻的人,可以重用;对那些还没了解透彻的人,有智慧的人是不会重用他们的。所以说,从事政治活动最重要的是掌握人,绝对不要被人家控制。控制人的人是掌握大权的统治者;被人家控制的人,是唯命是从的被统治者。所以圣人运用谋略的原则是隐而不露,而愚人运用谋略的原则是大肆张扬。有智慧的人成事容易,没有智慧的人成事困难。由此看来,一旦国家灭亡了就很难复兴;一旦国家骚乱了,就很难安定,所以无为和智慧是最重要的。智慧是用在众人所不知道的地方,用在众人所看不见的地方。在施展智谋和才干之后,如果证明是可行的,就要选择相应的时机来实行,这是为自己;如果发现是不可行的,也要选择相应的时机来实行,这是为别人。所以古代的先王所推行的大道是属于“阴”的,古语说:“天地的造化在于高与深,圣人的治道在于隐与匿,并不是单纯讲求仁慈、义理、忠诚、信守,不过是在维护不偏不倚的正道而已。”如果能彻底认清这种道理的真义,就可以与人交谈,假如双方谈得很投机,就可以发展长远的和目前的关系。
【《鬼谷子》决篇第十一】
凡为他人决断事情,都是受托于有疑难的人。一般说来,人们都希望遇到有利的事,不希望碰上祸患和被骗诱,希望最终能排除疑惑。在为人作决断时,如果只对一方有利,那么没有利的一方就不会接受,这是因为依托的基础不平衡。任何决断本来都应有利于决断者的,但是如果在其中隐含着不利的因素,那么决断者就不会接受,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会疏远,这样对为人决断的人就不利了,甚至还会遭到灾难,这样决断是失误的。
圣人所以能完成大业,主要有五个途径:有用阳道来感化的;有用阴道来惩治的;有用信义来教化的;有用爱心来庇护的;有用廉洁来净化的。行阳道则努力守常如一,行阴道则努力掌握事物对立的两面。要在平时和关键时刻巧妙地运用这四方面,小心谨慎行事。推测以往的事,验证未来的事,再参考日常的事,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王公大臣的事,崇高而享有美名的,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不用费力轻易可获成功的事,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费力气又辛苦,但不得不做的,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能消除忧患的,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能实现幸福的,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因此说,解决事情,确定疑难,是万事的关键。澄清动乱,预知成败,这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所以古代先王就用筮草和龟甲来决定一些大事。
【《鬼谷子》符言第十二】
如果身居君位的人能做到安祥、从容、正派、沉静,既会顺又能节制,愿意给予并与世无争,这样就可以心平气和地面对天下纷争。以上讲善守其位。
对眼睛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明亮;对耳朵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灵敏;对心灵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智慧。人君如果能用全天下的眼睛去观看,就不会有什么看不见的;如果用全天下的耳朵去听,就不会有什么听不到的;如果用全天下的心去思考,就不会有什么不知道的。如果全天下的人都能像车辐条集辏于毂上一样,齐心协力,就可明察一切,无可阻塞。以上讲察人之明。
听取情况的方法是:不要远远看见了就答应,也不要远远看见了就拒绝。如果能听信人言,就使自己多了一层保护,如果拒绝别人进言就使自己受到了封闭。高山仰望可看到顶,深渊计量可测到底,而神明的心境既正派又深沉,是无法测到底的。以上虚心纳谏。
运用奖赏时,最重要的是守信用。运用刑罚时,贵在坚决。处罚与赏赐的信誉和坚决,应验证于臣民所见所闻的事情,这样对于那些没有亲眼看到和亲耳听到的人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人主的诚信如果能畅达天下,那么连神明也会来保护,又何惧那些奸邪之徒犯主君呢?以上讲赏罚必信。
一叫作天时,二叫作地利,三叫作人和。四面八方,上下、左右、前后不清楚的地方在哪?以上讲多方咨询。
心是九窍的统治者,君是五官的首长。做好事的臣民,君主会给他们赏赐;做坏事的臣民,君主会给他们惩罚,君主根据臣民的政绩来任用,斟酌实际情况给予赏赐,这样就不会劳民伤财。圣人要重用这些臣民,因此能很好地掌握他们,并且要遵循客观规律,所以才能长久。以上讲遵规循理。
作为人主必须广泛了解外界事物,如不通人情道理,那么就容易发生骚乱,世间鸦雀无声是不正常的,内外没有交往,怎么能知道世界的变化。开放和封闭不适当,就无法发现事物的根源。以上讲遍通事理。
一个叫作“长目”,一个叫作“飞耳”,一个叫作“树明”。在一千里之外的地方,隐隐约约、渺渺茫茫之处就叫作“洞”。天下的奸邪在黑暗中也是不变的。以上讲洞察奸邪。
依照名分去考察实际,根据实际来确定名分。名分与实际互为产生的条件,反过来又互相表现。名分与实际相符就能得以治理,不相符则易产生动乱。名分产生于实际,实际产生于意愿,意愿产生于分析,分析产生于智慧,智慧则产生于适当。以上讲名实相符。
【《鬼谷子》转丸①第十三】
“游说”,就是说服别人;要能说服别人,就要给人以帮助。凡是经过修饰的言辞,都是被借以达到某种目的,凡是被借用的东西,都既有好处,也有害处,凡要进行应酬和答对,必须掌握伶俐的外交辞令。凡是伶俐的外交辞令,都是不实在的言论。要树立起信誉,就要光明正大,光明正大就是为了让人检验复核。凡是难于启齿的话,都是反面的议论,凡是反面的议论,都是诱导对方秘密的说辞。说奸佞话的人,由于会谄媚,反而变成“忠厚”;说阿谀话的人,由于会吹嘘,反而变成“智慧”;说平庸话的人,由于果决,反而变成了“勇敢”;说忧伤话的人,由于善权衡,反而变成“守信”;说平静话的人,由于习惯逆向思维,反而变成“胜利”。为实现自己的意图而应和他人欲望的,就是谄媚;用很多美丽的词语去奉承他人,就是吹嘘;根据他人喜好而进献计谋的人,就是玩权术;即使有所牺牲也不动摇的,就是有决心;能揭示缺陷,敢于责难过失的就是敢反抗。
人的嘴是关键,是用来打开和关闭感情和心意的。耳朵和眼睛是心灵的辅佐和助手,是用来侦察奸邪的器官。只要心、眼、耳三者协调呼应,就能沿着有利的轨道运动。使用一些烦琐的语言也不会发生混乱;自由驰骋地议论也不会迷失方向;改变议论主题也不会发生失利的危险。这就是因为看清了事物的要领。把握了事物的规律。
没有视力的人,没有办法向他展示五彩颜色;没有听力的人,没有办法跟他讲音乐上的感受。不该去的地方,是那里没有可以开导的对象;不该来的地方,是因为这里没有能接受你游说的人。有些事情是行不通的,所以不要做这种事。古人有这样的说法:“口可以用来吃饭,但不能用它讲话”。因为说话容易犯忌。“众人的口可以熔化金属”,这是说凡是言论都有复杂的背景和原因。
一般人的常情是,说出话就希望别人听从,做事情就希望成功。所以聪明的人不用自己的短处,而宁可用愚人的长处;不用自己笨拙,而宁可用愚人的技巧,因此才不至陷于困境。说到别人有利的地方,就要顺从其所长,说到别人的短处,就要避其所短。甲虫自卫时,一定是依靠坚硬和厚实的甲壳;螫虫的攻击,一定会用它的毒针去螫对手。所以说,连禽兽都知道用其所长,游说者也应该知道运用其所该运用的一切手段。
因此,游说辞令有五种,即病、怨、忧、怒、喜。病,是指底气不足,没有精神;怨,是指极度伤心,没有主意;忧,是指闭塞压抑,无法渲泄;怒,是指狂燥妄动,不能自制;喜,是指任意发挥,没有重点。以上五种游说辞令,精通之后就可以运用,对自己有利时就可以实行。因此与聪明的人谈话,就要依靠广博的知识;与知识广博的人谈话,就要依靠善于雄辩;与善辩的人谈话要依靠简明扼要;与地位显赫的人谈话,就要依靠宏大的气势;与富有的人谈话,就要依靠高屋建瓴;与贫穷的人谈话,就要以利益相诱惑;与卑贱的人谈话,要依靠谦敬;与勇猛的人谈话,要依靠果敢;与愚昧的人谈话,要依靠敏锐。所有这些都是游说的方法,而人们的作为经常与此相反。与聪明的人谈话就要让他明白这些方法,与不聪明的人谈话,就要把这些方法教给他,而这样做是很困难的。游说辞令有许多类,所说之事又随时变化。如果整天游说,能不脱离原则,事情就不出乱子。如果一天从早到晚不变更方向,就不会违背宗旨。所以最重要的是不妄加评论。对于听觉来说,最宝贵的是清楚,对于思维来说,最宝贵的是是非分明;对于言辞来说,最宝贵的是出奇制胜。
【《鬼谷子》胠箧②第十四】
要想防备撬箱子、掏口袋、开柜子的强盗,就要把箱子、口袋用绳子捆紧,用锁锁牢。这就是历来人们所说的聪明办法。但是大的强盗来了,则背起柜子、举起匣子,挑着口袋迅速逃走,还唯恐绳子捆得不结实。这样看来,以前所谓的聪明人,不都是在为大盗收拾财物吗。因此曾经试论这个道理:世俗所说的聪明人,有哪个不是在为大的强盗积累财物呢?那些所谓圣人,有哪个不是在为大的强盗看守财物的呢?
怎么能知道是这样呢?从前齐国城邑密布,鸡犬之声相闻,打猎、捕鱼和耕种的地域纵横二千里。在整个国土范围内,赖以建立的宗法制度,管理各级区域的体系,没有不是遵循圣人的准则的。可是田成子在一天早上杀掉了齐国国君,而窃得了国家政权。其所窃得的岂止齐国的政权,连同齐国遵循的圣人的智慧和礼法一同窃取了。所以田成子虽然有窃国的名声,然而其统治地位却像尧舜一样安稳,小国不敢非议,大国不敢诛伐,已经控制齐国十二代了。这不恰好说明,田成子在窃取齐国政权时,连同齐国遵循的圣人智慧和法度一同窃去了,并以此来保护其本来属于强盗的自身吗?
注:①②两篇有云失传。具体说法如下:
《转丸》、《胠乱》二篇皆亡。或有《庄周·胠箧》而充次第者。按鬼谷之书,崇尚计谋,祖述圣智,而《庄周·胠箧》乃以圣人为大盗之资,圣法为桀跖之失,乱天下者,圣人之由也。盖欲纵圣弃智,驱一代于混茫之中,殊非此书之意,盖无取焉。或曰:《转丸》、《胠箧》者,本经《中经》是也。)
【参阅《鬼谷子》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