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 一个早已被渐渐淡忘的名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43:17
               朱镕基 一个早已被渐渐淡忘的名字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人:
他是一个孤儿,尚未出生,父亲早逝,九岁的时候,相依为命的母亲也因贫病而死。
他命运多舛,在湘西求学时,染上了霍乱,几乎死去。
他《朱镕基答记者问》昨天开始在全国公开发行,这本书甫一问世,就已经引起强烈的反响。让我们回到六年多前,在2003年的3月6日朱镕基从总理位置上退下去的时候,特立独行的《南方周末》用一期的全部的版面向朱镕基致敬,引起巨大的轰动。能够让《南方周末》这份在中国极具影响的报纸,用一期报纸来做专版向一个政治人物致敬,也算对朱镕基的一个极高的荣誉。迄今,我的书房还留存着这期的报纸。这份保留,既保留对朱镕基的尊敬,也保留着对《南方周末》当年这批报人的充满理想主义的尊敬。

  为何《南方周末》当年要做专版向其致敬,为何我认为《朱镕基答记者问》必然大卖,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来自朱镕基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极高的地位和巨大影响力。这种地位和影响力,不单单和他的职位成正比的。这种巨大影响力很大一方面来自他极具光芒的人格魅力。

  应该说,我当年曾经非常着迷过朱镕基,按照现在流行的语言来说,属于典型的“朱粉”。我还清晰的记得在11年前,在1998年3月19日,朱镕基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通过记者招待会的形式,向全世界展示了他的卓越的个人魅力。吴小莉作为这场记者会的副产品,因被朱镕基钦点而大红于两岸三地。从此可见,那场记者发布会的巨大的影响力。也是在那一刻,让刚踏出校门不久的我,开始狂热地研究朱镕基。在那个网络还不发达的时代,自己花了很多精力,通过各种途径来搜集朱镕基的各方面的资料。所以当看到《朱镕基答记者问》这本书出来的时候,内心中那种亲切感油然而生。而且我想,其中很多内容是我现在还能够脱口而出背诵下来。所以,当此书出版,自己完全应该来写篇文章,记录此刻内心的感觉,也算帮助自己回忆11年前的那段青春的激情飞扬,也给自己内心的理想主义寻找更多的力量支撑。

  朱镕基的这种个人魅力,让我对政治明星这个词汇产生更全面的理解。中国从来不缺政治人物,扫把一扫一大把,但极其缺少政治明星。何谓政治明星,那就是富有人格魅力的政治人物。但绝大多数政治人物缺少人格魅力,所以当其离开他的政治位置的时候,自然就容易被人忘记,容易让人想起“人走茶凉”,“世态炎凉”这样的成语。而当一个政治人物充满个人魅力的时候,即使他距庙堂之远,但依旧能够影响世界,朱镕基就是这其中的杰出代表。所以他退位6年多后,关于他的这本书出版,能够引起如此巨大的轰动也就不奇怪。当然这种人格魅力,包涵着极强的办事能力,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崇高的牺牲精神,嫉恶如仇的道德观,充满大爱的人生价值观,敢于在体制内脱掉面谱显露真性情的率真性格等等。

  《朱镕基答记者问》这本书并非是他新写的著作,而是人民出版社根据他接受很多记者采访的内容的一个汇编。在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朱镕基敢于直接面对各路记者,尤其国外记者各种不同的刁钻问题。直言不讳回答一个又一个敏感的问题,从而既彰显了他本人的自信,也彰显了一个正在走向开放的中国的自信。而通过记者的描述,一个刚毅、廉洁、能干、极具魄力、富有人格魅力的朱镕基形象被全世界定格。也正是朱镕基面对记者的直言,也直接推动了中国政务公开的步伐。现在纷纷设立的各种新闻发言人制度,也就是中国向世界接轨的一个主要标志。

  《朱镕基答记者问》这本书由官方的人民出版社出版,选择在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建国60周年大庆之际出版发行。这个时机的选择,应该有些玄机的,在这里不做,也不宜去深入挖掘。但朱镕基主政10年中国经济期间,也面临了几次经济周期的大幅波动,在处理这些问题上,朱镕基还是显现出比较高超的调控能力的。一次是受邓小平南巡的影响,中国经济的极速过热后,通过包括朱镕基直接兼任央行行长等等强硬手段,让中国经济成功实现了软着陆,一次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冲击,通过市场化改革释放房地产和汽车消费需求、发行巨额国债来投资基础设施,让中国成功渡过亚洲金融危机。朱镕基的这些调控经济的经验,值得现在的政府在处理金融危机予以借鉴。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需要时间沉淀的,对于朱镕基的历史功绩如何认定同样需要时间。也许多年过去后,再回过来看朱镕基的历史功绩会看得更清晰,对功过评价得更到位。但其本人身上流露出来的极具光芒的人格魅力是值得我们记住。也只有中国人更多的体现出自己的个人魅力的时候,也许就是中国公民社会建设成型的时候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是靠奖学金完成的学业,1947年,他以湖南状元的身份考进了清华大学。在清华,他是学生会主席。
他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尚未毕业便已参加工作,他是有名的青年才俊。
他1951年朱镕基从清华大学毕业后,随后即被派往东北,担任东北人民工业部计划室副主任。 1952年,他又参加了国家计划委员会的筹建工作。他被当做最有潜力的年轻干部。
1958年,脾气倔强、性格率直的他“因言获罪”,被打成“右派”,从此陷入了长达20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蹉跎岁月。从30岁到50岁,20年的金色年华恰似一江东流的春水,永远不会再回来!
1983年,中国第一位“前右派”的副部级任命获得通过,他被任命为国家经委副主任,电机制造专业的他,成为了继邓小平以后,中国政坛最出色的经济学专家。此后,他还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他还担任过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7年的院长,他是博士生导师。
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十八世孙,1998年,他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
他叫朱镕基,一个被渐渐淡忘的名字。
老百姓说,只有他镇得住贪官,因为他不怕死。只有他敢改革,因为他不怕得罪人。
因为在职时执法严厉,他得罪了许多权贵,退休后,中央对他加强了保护,他渴望过平民的生活,可惜做不到。
也许你还记得国庆阅兵直播上那短暂的1秒,仅仅只是一秒。
如果真有一股力量在企图使我们淡忘他,我们以该做些什么,至少要对得起他的白发。
以下是摘录的朱镕基的语录:
1996年岁末,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观看话剧《商鞅》,为剧情所动,凄然泪下,并且称赞“历史上的改革家是民族的脊梁”商鞅以惊人的勇气掀起改革之潮流,终为顽固羁绊被车裂而死。
  1998年3月24,朱镕基主持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提出五项要求:牢记自己是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尽职守,敢于讲真话;从严治政,敢于得罪人;清正廉洁,严惩腐败;勤奋学习,刻苦工作。约法三章:在国内考察要轻车简从;精简会议,压缩时间减少人员;减少应酬,集中精力研究处理重大问题。
  1998年8月9日,朱镕基紧急飞赴江西九江,九江的决堤,使他勃然大怒,他当即怒斥负责人:“你们不是说固若金汤吗?谁知堤内是豆腐渣!这样的工程要从根查起,对负责设计、施工、监理的人员都要追查。人命关天,百年大计,千秋大业,竟搞出这样的豆腐渣工程、王八蛋工程。腐败到这种程度怎么了得?历史是不容欺骗的!” 在向抗洪官兵讲话后转身离去时,他边走边擦眼角的泪水。
  1998年,朱镕基在中央一次重大会议上,铿锵有力的发言至今让人感到振聋发聩,在反腐败问题上,中央是有决心的。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无法长治久安。反腐败就是要先打老虎后打狼,对老虎决不故息手软;我这里准备了100口棺材,99口留给贪官,一口留给我自己,无非是一个同归于尽,却换来国家长治稳定发展和老百姓对我们事业的信心。
1998年3月19日,“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001年,朱镕基辞去院长职务的告别演说,“我曾有过20年(1958———1978)没有党籍的日子,但是在那些日子里,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我的信念。我没有忘记清华对我的教育,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情。今天,我告别清华,以后就很少来了,实际上,就是不来了。但是,请大家放心,我的心永远留在清华。清华的每一个成绩,我都会欣慰,清华的每一个难处我都会关心,清华的每一个不足我都会指出。再见了,我永远是一个清华人!”

对于朱总理只做了一任我们无能为力

对于朱总理受到的压迫,我们也无可奈何

对于阅兵式上只给朱总理三分之一个镜头我们更是只能愤怒

却无法改变这一切

但是

我们可以为朱总理的晚年收集一万个祝福

请留下一句“祝福朱总理”

表达我们对朱总理的尊敬



为了带来更多的祝福,请分享此贴

导读推荐:
             贺朱镕基八十岁大寿!!是中国人就一定得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