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调整稀土政策,西方为何大肆鼓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12:57
2010年10月02日 07:00:45  来源: 新华国际

美国10年前关闭了芒登帕斯稀土矿,进口并囤积中国廉价稀土。(图片来源:国际在线)
为了保护环境,合理地利用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9月初,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首次把稀土列为重点行业兼并重组的名单,并减少稀土出口。
然而,中国政府的这项调整政策却在国外引起很大争议。西方国家借所谓中国停止向日本出口稀土的传言,散布中国垄断稀土言论,担心成为中国的“稀土乞丐”,担心引发所谓产业海啸,指责中国限制措施对世界其他国家有“极大破坏性”,要求中国放宽对稀土产业的管制。这些鼓噪背后有何背景?中国稀土触动了谁的敏感神经?
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新材料之母”的稀土,广泛应用于国防、航天、电子、IT、核工业、机械制造、新能源、绿色经济等领域,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战略资源。
美国一份报告统计显示,2009年,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的36%;产量则占世界产量的97%。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2009年的稀土储量占世界13%,而产量为零;俄罗斯储量占世界19%,产量为零;澳大利亚储量为540万吨,产量为零。
然而,坐拥甚至比石油还珍贵的稀土资源,却没有给中国带来相应比例的财富和话语权,却引来了西方国家的猜忌和鼓噪。与此同时,中国面临着一系列尴尬局面:
一方面,中国稀土生产规模和生产量世界第一、出口量第一,但中国却没有稀土定价权。在全球高科技电子、激光、通讯、超导等原材料需求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情况下,“工业黄金”却卖出了白菜价。
一方面,在全球产业链上,中国长期以来沦为发达国家廉价的初级产品供应商,特别是在稀土新材料领域,中国几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不少稀土企业维持在微利和亏损的边缘。但是,西方国家厂商却从中国进口廉价稀土,分离物质后生产出高精技术产品再返销中国,附加值增长数倍,乃至数十倍。
一方面,中国稀土开发浪费和环境污染现象严重,稀土生产现状难以持续下去,占世界稀土资源比例已下降,如果按人均资源量计算,中国已属稀土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却停止本国稀土生产,大量囤积中国廉价稀土,足够数十年之用。
一方面,中国稀土被西方广泛应用于军工等行业,是高科技产品和武器的关键原材料,稀土再廉价也不会被西方国家打入贸易倾销黑名单;可是,西方国家却在高科技产品对华限制出口,尤其在高科技军售方面长期实施禁运。
在国际上,“稀土王国”的中国没有话语权,无论从那方面讲,都是悖理反常的。中国采取措施加强了稀土出口管理,合情合理。然而,西方国家却“大为紧张”、“连连抱怨”,甚至声称中国正把 “稀土资源武器化”。他们为满足私利而把“垄断”的头衔扣在了中国头上,并企图借此联手施压中国。对此,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中国限制稀土产业主要是出于环境保护的需要,是“不得已而为之”。
从西方国家的鼓噪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忧虑”是中国稀土不再以白菜价格供货;他们“忧虑”的不是所谓的“中国垄断”,而是怕失去自己在国际市场上资源领域数百年来的话语权垄断;他们“忧虑”不是“中国把稀土当武器”,而是在全球高科技经济上下游产业链,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经济等未来经济制高点方面,他们会失去竞争优势。说白了,他们想把他们的利益建立在牺牲中国环境的基础上。
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理 美日韩“大为紧张”

日本共同社说中国的稀土会打击日本的“软肋”,引发日本的“产业海啸”。日本《东京新闻》说,日本正在成为“稀土乞丐”。美国的外军研究局的研究员就说中国似乎正在利用稀土行业里边的主导地位,打出最后一张不可能的王牌,话里有话。英国的《金融时报》说,日本从中国进口稀土资源只有1/3用于工业生产,其余的2/3都被作为战略储备来封存。《波士顿先驱报》说这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全,包括美国的国家安全,而中国是挑战美国霸主地位的一个国家。另外《纽约时报》,说中国用稀土向日本展示出强硬的姿态,正在用三维的棋盘上展示它的中国方式。
《环球视线》:中国稀土 中国做主
主持人 水均益:
欢迎您继续收看《环球视线》。
稀土号称是“工业味精”,或者叫做“21世纪的黄金”,然而珍贵的稀土不仅没有能够给中国换来可观的财富,反而不断地引来各种猜忌和风波。最近所谓中国停止向日本出口稀土的这种传言是甚嚣尘上,而钓鱼岛事件当中船长詹其雄被放还,又被西方某些媒体解读为是,稀土是导致日本屈服的王牌等等。这种种的揣测让西方找到了散布中国垄断稀土言论的机会,他们抱怨连连,担心成为中国的“稀土乞丐”,担心他们的F-22战斗机飞不起来,担心导弹无法发射,担心手机电脑无法使用,担心引发所谓产业海啸。那么这种种的担心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企图?而我国调整稀土产业政策又牵动了谁的神经?中国的稀土到底由谁来作主呢?
接下来我们请两位特约评论员宋晓军和叶海林一起来讨论一下。我们在这个讨论之前先给两位看一下我们收集到的最近一些国外媒体的报道。比如说日本的共同社就认为说这会以来中国的稀土,会打击日本的“软肋”,引发日本的“产业海啸”。还是日本《东京新闻》说,但日本正在成为“稀土乞丐”。另外我们看美国的外军研究局的研究员就说中国似乎正在利用稀土行业里边的主导地位,打出最后一张不可能的王牌,话里有话。英国的《金融时报》说,日本从中国进口稀土资源只有1/3用于工业生产,其余的2/3都被作为战略储备来封存,我们注意这个观点,中国收紧出口是出于战略的考虑。另外像美国的《波士顿先驱报》,认为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全,包括美国的国家安全,而中国是挑战美国霸主地位的一个国家,这样一个关系。另外《纽约时报》,说中国用稀土向日本展示出强硬的姿态,正在用三维的棋盘上展示它的中国方式。
两位怎么看?叶先生有关稀土的种种传言也好,猜忌也好,甚至对我们的指责,背后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
正在评论:焦虑中断稀土供应 全球“资源争夺战”硝烟弥漫
专家观点:稀土之争事关权利 无关资源
叶海林 特约评论员:
所有的评论一言以蔽之,全部是在耸人听闻,夸大其词。实际上我们首先要澄清一点,中国收紧稀土出口,在未来20年之内都不会影响到有关国家的稀土相关行业的发展。他们在过去20年里,利用我们便宜出口的稀土早就建立起足够的战略储备了,我们现在就是一公斤都不出口,都不会影响到他们的产业发展。他们现在这样叫的原因,不是因为他的飞机飞不起来,而是因为两个事情。第一个事情,他要把中国用这种国家的宝贵资源来维护主权,夺回定价权这种努力给你打回去。因为我们刚刚开始去维护我们的资源,这是一个起步,有了稀土还会有第二件、第三件,中国要一步一步地夺回定价权,这是一个启动的环节,这个环节对我们来说是最有利的,所以他一定要把它打回去。如果这个环节中,稀土定价权被中国夺回去了,将来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贸易平等关系就会对我们更有利,对他们更不利,这件事情是他们绝对不愿意看到的。另外一件事就是20年里赚了那么多便宜,从我们国家用买白菜的价格来买稀土,他并不愿意,虽然他有了足够的储备,但是他还希望能够用这么便宜的价格继续买。所以在这件事情,他也要故弄玄虚,说现在不行,你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了世界经济的平稳发展,用这种大帽子来压中国,中国不是一向主张自由贸易嘛。他现在就要把中国控制稀土出口……
水均益:
你也进了WTO,你签了WTO的所谓协议,我也要用这个东西来框你。但是你看,比如说像德国的《法兰克福报》就说稀土已经成为中国和西方的一个新的争端,而且冲突很有可能升级。有这种可能性吗,宋先生?
正在评论: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理 美日韩“大为紧张”
宋晓军 特约评论员:
我觉得现在会有,因为他们一贯希望把一些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资源的输出国,而他去拿到这些资源,做更昂贵的工业品再回销到发展中国家。即便是俄罗斯这样的原来的工业化国家,他也想尽办法让它变成一个资源出口国,而不是一个工业化国家。这是发达国家历来为了一个,或者说他们为了一个生存,为了他们永远站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上来做的这件事。当你把自己的稀土出口量往下降,或者说你开始要自己取得定价之后,拿到定价高出来那一部分来发展自己的工业的时候,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其实不仅仅稀土这一个东西,他觉得你会达到一种工业化的高度,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达到、实现了工业化对他们就是威胁。
水均益:
说到这儿,稀土我看了一下,我们也有一个图版,是一类较少的金属的统称,包括17种化学元素,这些化学元素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因为很多字我都念不出来。但是宋先生给我们解释一下,这个稀土到底用于什么地方,它的珍贵,或者它的所谓战略的意义到底在什么地方?
正在评论:号称工业味精和21世纪的黄金 稀土到底有何用
宋晓军:
其实这么说,稀土现在确实是一种稀有的矿产资源,但是从理论上讲,它也不是百分之百不可替代,但是要花大量的钱。你比如说军事上用途,比如说爱国者导弹,它的弹翼,就是它的空气动力翼,就是打出去后边有一个像弹翼一样的东西,它里边包含稀土是为了增加它的硬度,或者它的弹性,或者我们说它的柔韧度更好。那么不加它行不行?如果不加它,你要在工艺上、在别的方面要投大量的资本再去研发,也不是说不行。当然还有一种比如芯片,日本着急就是说他做的很多芯片。我们知道芯片实际上是把电子元器件嵌在里边的,电容。比如说有一种钽,稀土里含的十几种元素里边,它做的电容非常好,曲线非常稳定。那么就是说类似这样的东西,当然也有可能用别的办法来替代,但是用别的办法来替代要花大量的钱去找这种办法。当然中国要便宜卖,美国、日本当然说,我干嘛再去花钱找这种便宜的办法,你就便宜地给我吧,这就是明摆着要占便宜。
水均益:
没错。叶先生我这儿有一个数据,我觉得很不可思议。不妨来看看,刚才实际上给大家也展示过,各国的稀土的产量,中国占到全球的97%,12万吨,然后我们看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和印度都有,但是他们几个的产量,你像俄罗斯、美国和澳大利亚都是零,不出产,不出口,只有中国跟印度在出口,而中国又占了世界的97%,然后我们再反过来看,储量是多少呢?其实我们只占世界的36%,你像俄罗斯19%、美国13%,澳大利亚5%,当然印度稍微少一点,3%。我们干嘛,这种资源我们傻乎乎地往外卖呢?
专家观点:中国应阐明稀土出口只能用于和平目的
叶海林:
我们不能有这么多的国际主义精神,其他国家的计算机造得好不好,这个事虽然我们不以一种竞争和对抗性的关系来看,但是这毕竟是别人的事情,不能用我们的便宜稀土来发展他们的经济。而且我们可以把这个事情推向极端,刚才你念的媒体中有一个是《波士顿先驱报》,他说的这个事情是事关美国的国防安全,而中国是一个挑战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国家。假如中国不是挑战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国家,而是美国的一个贸易伙伴,那么我们限不限制出口就不是关系到美国安全的问题,只是关系到经济的问题,那这个命题就不成立。那么假如我们是一个挑战美国霸权地位的国家,我们当然要限制稀土出口,特别是要限制对美国的出口,尤其是要限制我们稀土出口给美国的防务部门。我们把一个话题推向极端,美国的尖端国防工业当中很多要用到稀土材料,而这些用稀土材料,他是从中国进口的稀土,制造出的武器装备中的一部分是卖给了台湾的。那也就是说如果将来我们是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话,我们的人民解放军所面临的威胁有一部分是我们的便宜系统造成的,这是一个极大的荒谬。那么这种荒谬必须从现在开始就停止,所以从中国的稀土出口来说,我们应该向美国学习一件事情,就是我们要确定它的和平用途。美国对于很多国家的技术出口是有一个非军用的这样一个许可证的,你不能把我的技术用于你的军队,同样的我们的稀土出口应该相应地引入同样的规则,你不能把我们的稀土的半成品用于你的武器装备制造,特别是你用了以后,不能再出口给台湾。
水均益: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我们的中国的稀土要自己做主。当然前一阵西方在指责中国,你违反WTO,你限制出口。我们商务部长陈德铭有一个回应,他说中国的稀土出口既要促进经济,又要考虑保护环境和国家安全等综合的因素,在现有条件下,大两提取稀土对生态环境有很大的损害和破坏,所以中国对稀土的生产、开采和贸易都实行了限制,这样的做法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宋先生,我们中国的稀土我们自己能做主吗?
宋晓军:
我觉得是能做主,一个是原来70年代,就是改革开放之后我们重新回到世界的贸易体系之中,原来的稀土其实中国是一点都没有出口的,在前三十年,后来进入这个体系当中,我们就开始大量的出口,而且是各个省乱开乱采,乱签合同,而且造成的损失也非常大。
水均益:
没有一个统一的机制。
宋晓军:
提取量非常低,比如一些省,咱们就不具体说了。首先地产资源是国家的,国家要收地矿资源,没有,那么这个管理我们不是说现在才弄的,好几年前国家就开始做。一个是环境污染的问题,第二就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如说我们现在有一些企业研制到了板卡一级的,比如说计算机,比如说通讯设备,像我们华为,我们早晚有一天要做芯片这一级的东西。你们为什么要拿走这个东西呢?相当于我们种了麦子,给了你,你把它最后做成包子,再卖给我,那我自己做包子不就完了,而且我一年有600万的大学生要就业,我把这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后,我来自己用稀土,你的导弹的壳体要加强强度,你可以到我这儿来加工,这是最符合自由贸易的,因为这是成本最低的,你的芯片能不能到我这儿来加工,不可能。他们相反他那些玩意儿还要对我们限制,那些技术
水均益:
叶先生这个事是不是跟前一阵子国外的铁矿石有点像,人家都有一个联盟,我知道咱们现在自己定价的体系还不够抱成团。
专家观点:保护稀土资源要防外鬼更要防内贼
叶海林:
而且这里面尤其有一个问题要注意,就是我们要欲抗外鬼的时候必须要防家贼。这两年我们稀土,把稀土矿当做废矿渣、水泥出口的案子太多,这样的话即使我们有规则,将来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也得多下监管的功夫。要不然还会有人跟外国人勾结,利用这样的一个监管漏洞,整船整船地把我们的稀土矿当做废矿石就拿出去卖。这样的话,我们国内再怎么整合资源都没有用。这是对我们来说,这件事情就是除了在规则上,在监管上,我们要下大力气。
水均益:
而且定价权现在我们也应该再想一想办法,应该更有一个系统,有组织,起码在中国来说……
西方国家鼓噪:散布中国“稀土垄断”

资料图:稀土
西方近日突然增多的对稀土的担忧来自24日的一则报道,这则与中日争端伴随而来的传言称,中国海关已经禁止对日出口稀土。消息迅速遭到中日两国政府的否认。26日,日本声称获得中国政府的正式回答——“并未做出停止稀土对日出口的指示”。 但官方的否认并未能阻止警惕中国的情绪发酵。英国路透社援引专家的分析称,无论(禁令)是真是假,这都显示中国愿意把稀土供应作为一个“敲打其他国家的武器”,以此制约他们的行动。
美国《华尔街日报》称:“中国对重要矿产品市场的控制使得美国军事理论家和政策制定者等开始担忧,他们担心对智能手机和智能炸弹等2l世纪高科技有重要作用的原材料会遭遇供应限制。” 报道还说,这“可能会导致日本、美国和其他国家联合起来反对中国运用其全球贸易影响力来解决双边政治争端”。>>>详细
新华网消息:最近一则报道称,中国海关已经禁止对日出口稀土。消息迅速遭到中日两国政府的否认。然而西方却因此找到了对中国“稀土垄断”散布忧虑的新机会,甚至声称,中国正把 “稀土资源武器化”。《环球时报》27日发表文章《西方怕中国把稀土“当武器”》,内容如下:
一则有关“中国停止向日本出口稀土”的传言、一些“稀土是导致日本屈服的王牌”的揣测,让西方找到了对中国“稀土垄断”散布忧虑的新机会,他们担心成为中国的“稀土乞丐”,担心他们的F-22战机将飞不起来。美国至今仍以高科技出口禁令“拿住中国”,欧盟至今仍以解除军售禁令为条件向中国提出诸多令人难以接受的要求。而现在一个已经被中日双方都否认的传言却引来西方对中国的连连抱怨,甚至声称,中国正把 “稀土资源武器化”。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26日告诉《环球时报》,稀土不仅应用于新能源领域,还广泛用于制造尖端武器,这涉及国家的安全领域;中国不是把资源当武器,而是不能把我们的资源变成别人的武器。
多国声称担心稀土来源
西方近日突然增多的对稀土的担忧来自24日的一则报道,这则与中日争端伴随而来的传言称,中国海关已经禁止对日出口稀土。消息迅速遭到中日两国政府的否认。26日,日本声称获得中国政府的正式回答——“并未做出停止稀土对日出口的指示”。 但官方的否认并未能阻止警惕中国的情绪发酵。英国路透社援引专家的分析称,无论(禁令)是真是假,这都显示中国愿意把稀土供应作为一个“敲打其他国家的武器”,以此制约他们的行动。
美国《华尔街日报》称:“中国对重要矿产品市场的控制使得美国军事理论家和政策制定者等开始担忧,他们担心对智能手机和智能炸弹等2l世纪高科技有重要作用的原材料会遭遇供应限制。” 报道还说,这“可能会导致日本、美国和其他国家联合起来反对中国运用其全球贸易影响力来解决双边政治争端”。
韩国《中央日报》25日报道称:“中国试图把稀土资源武器化的举动不仅令韩国政府,也令产业界大为紧张。” 报道说,随着中国采取限制稀有金属出口的“资源武器化”战略,韩国产业界火烧眉毛。因为随着韩国高端产业比例增加,稀土资源需求扩大,而且大部分依赖进口。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说,稀土已成为中国和西方一个新的争端。而且冲突可能升级。
对于西方出现的倾向性报道,韩晓平认为,中国就应该停止向一些对华可能不友好的国家出口稀土,“这实际上是履行对一个国家安全防务的责任”。韩晓平还说,中国不是把资源当武器,而是不能把我们的资源变成别人的武器。实际上,美国和日本也一直把出口当成武器,只要他们怀疑某个产品可能会被用于军事用途,就肯定不会向中国出口。
西方媒体声称,他们从稀土看到了中国多维度展示力量的方式,而这是以前西方经常使用的。美国《纽约时报》25日题为“新中国的三张脸”的文章称,在过去几天的新闻头条中,美国人惊叹于中国展示其能量的方式。以前的中国在外交上仅仅是重申不干预他国内部事务的原则,而现在“世界第一次看到中国在对外政策上展现了强势、被动性进攻,以及软外交的多种手段。”报道列举了“中国用稀土向日本展示出强硬姿态”等例子,声称“中国正在三维的棋盘上展示它的中国方式”。文章还说,一位经常和中国领导层打交道的美国官员称, “中国的政治和我们的越来越像了。”
日本要到蒙古国找稀土
一些国家开始采取应对行动。美国《福布斯》称,中国对稀土的控制给日本和美国敲响了警钟,美国国防部正在评估在武器制造原料上过度依赖中国的风险。一家曾经在稀土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美国公司将于2012年重新启动加利福尼亚的矿山。
另据报道,欧盟委员会正考虑列出一份“关键”稀有金属清单,并预计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宣布相关措施,其中包括建立储备。
日本《东京新闻》的评论文章则称,日本正成为中国的“稀土乞丐”,虽然坚持不懈地同中国进行稀土方面的协商不可欠缺,但是发挥自己国家擅长的技术力,进行 “资源外交”也是很好的解决策略。
与中国富产稀土的内蒙古自治区相连的豢古国成为日本的首选目标。
据日本《产经新闻》25日报道,首相营直人24日在纽约访问时,同蒙古总理保特包勒德进行了会面。两国就在共同开发稀有金属、煤、铀等矿物资源方面加强合作达成一致。报道称,其中稀有金属中包括 “中国停止对日出口”的稀土。
《产经新闻》的另一篇报道称,蒙古虽然是游牧民族,但是从2006年以后,GDP的30%都是矿业收入。而且蒙古讨厌被相邻的大国“统治”,所以正同中国和俄罗斯走远,用本国资源作为武器积极寻求“第三邻国”,在资源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日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
对此,韩晓平认为,日本一直在蒙古拆中国的台,但要说到与蒙古合作找稀土,不过是借此说事,因为日本国内有很多稀土储备,足够他们用几十年。另外,蒙古有稀土目前更多是一种外界的想当然——中国内蒙古有稀土,蒙古理论上也应该有,但到底蒙古有没有、有多少稀土资源,目前还不清楚。
媒体也对西方采取的措施何时见效不表乐观。路透社的报道说,中日稀土贸易纠纷可能会推进美国主要稀土生产商、澳大利亚矿业公司和加拿大矿物公司等非中国公司的稀土项目发展。但澳大利亚知名稀土业顾问金斯诺司称,一夜之间建成稀土分离厂是不可能的,“一个女人要怀胎9月才能产子。即使让3个女人共同做这件事,你也不可能在3个月内做成。’
也有分析认为,世界对稀土的担忧过度了。英国《金融时报》称,许多分析认为,政界对所谓“关键”金属的担忧纯属过虑,而且政策制定者以前就曾因担忧金属供应问题而胡乱出招。美国一度认为锡是一种关键金属,上世纪70年代,由于担忧共产主义会从朝鲜半岛蔓延到印尼、泰国和马来西亚等重要锡生产国,美国储备了大量的锡。在1972年顶峰时期,美国的锡储备量多达25万吨,超过当时全球一年的总供应量。“为求在不干扰市场的情况下清除这些储备,美国政府花了30年时间”。
中国应学会把战略资源当博弈手段
“中国要朝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时,都会引起西方的担忧。”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江涌26日告诉《环球时报》。他说,西方一直对华实施科技和武器出口禁令,中国都默默承受了。我们对他们稍微强硬一点,西方就开始“惊诧”,开始渲染“中国威胁论“,这是毫无道理的,何况中国还没有对他们实行出口禁令。
江涌说,这是西方的一贯做派,当年欧佩克联合起来控制手中的能源时,西方甚至不惜以军事相威胁。
实际上,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资源的发展战略。据俄罗斯《报纸报》报道,俄罗斯的稀士资源储量也很大,由于俄罗斯稀土储量和产量数据被列为国家机密,因此外界很难了解其具体数量。但专家估计,俄罗斯稀土储量约为1900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9%。上世纪90年代初期,俄罗斯每年生产稀土氧化物约8500吨,其中高纯稀土金属氧化物约1000吨,但到去年俄罗斯稀土产量约为2470吨,主要用于满足国内企业需求,很少出口。报道还概括了俄罗斯稀土发展战略:保持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平稳发展,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稀土的需求。同时尽量减少出口,以保持俄罗斯地缘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力。
江涌说,每个国家都有处理本国资源的权利,怎样出口自己说了算,不受任何外来压力影响。实际上,将战略资源作为博弈手段,很多国家都在这样做。稀土既是经济资源,也是战略资源,这种博弈是非常正常的。美国长期以来都是这样做的。中国不会拿稀土当武器去压别国,而是作为一种博弈手段,根据国际竞争的态势,立足我们国家的利益,做出一个比较聪明的选择。
日本强压中国贱卖稀土 要求中国继续竭泽而渔

各种节能电器,都需要用到稀土。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是中国已故领导人邓小平在1992年说的一句话。然而,比石油还珍贵的稀土,却未能为中国换来可观的财富。倒是日本、美国等稀土资源使用大国,通过购买中国的廉价稀土,建立起“深藏不露”的战略储备。有消息称,日本存于海底的稀土至少可供其使用20 年。
当中国开始对过去无序的稀土资源开采进行反思,并决定限制稀土出口时,欧美日等国却不干了。在刚刚结束的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上,日本三番五次地要求中国扩大稀土的出口。对这种不合逻辑的要求,中国方面予以了明确回绝。>>>详细
西方竞相囤积中国稀土 并联手施压中国
自中国近年开始限制稀土出口后,日本和欧美国家的抗议就没停过,纷纷以“中国拥有世界绝大部分稀土储量”为由,要求中国取消稀土出口限制。在中国近来加大稀土出口限制力度后,西方的这种抗议声变得更加刺耳。甚至有欧洲经济学家说,可以拿提高对中国产品进口的限制来威胁中国。>>>详细
国际在线文章:“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是中国已故领导人邓小平在1992年说的一句话。然而,比石油还珍贵的稀土,却未能为中国换来可观的财富。倒是日本、美国等稀土资源使用大国,通过购买中国的廉价稀土,建立起“深藏不露”的战略储备。有消息称,日本存于海底的稀土至少可供其使用20 年。
当中国开始对过去无序的稀土资源开采进行反思,并决定限制稀土出口时,欧美日等国却不干了。在刚刚结束的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上,日本三番五次地要求中国扩大稀土的出口。对这种不合逻辑的要求,中国方面予以了明确回绝。
日本高调对华施压
所谓稀土,指的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La)、铈(Ce)、镨(Pr)、钕(Nd)等共17 种稀有金属元素。稀土可广泛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手机、超导体和精确制导武器等各种高新技术领域,因而有着“21世纪黄金”的美誉。
自2007年起,中国开始对稀土生产实行指令性规划,并开始减少稀土出口。今年,商务部下达的稀土产品出口配额比2009 年骤减了40%。据悉,中国明年的稀土出口配额将会继续缩小。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措施,引起了美欧日等西方世界的强烈反应。去年6 月,美国和欧盟就中国限制稀土等战略性物资出口上诉世贸组织。近来,日本也高调加入向中国施压的行列。
日本经济产业省8 月中旬宣称,自中国今年7 月宣布减少出口稀土以来,一些稀土元素的市场价格已经上涨了20%。日本媒体也附和说,中国的稀土限卖令,以及由此引发的价格上涨,让日本许多相关企业“感到紧张”。在上周于北京举行的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上,日本方面更是锲而不舍地在多个场合向中方提及稀土问题,要求中国放宽对稀土出口的限制,称突然减少稀土出口正在“影响全球生产链条”。
对于日方的密集施压,中国政府予以了有理而有力的回应。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在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期间对媒体解释说,中国不是仅仅对稀土出口进行限制,而是对开采、生产、贸易的整个链条进行限制,这样的做法是符合世贸规则的。
陈德铭还强调,对稀土出口的限制是出于既要促进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环境以及国家安全等综合因素的考虑。他坦承,“中国知道这样的限制对日本企业和中国的相关行业有影响,但是不得已而为之。”
《世界新闻报》记者注意到,对于中国政府此次针对日方在稀土问题上施压的回应,以及中国近期实行的稀土战略,中国网民几乎是一致叫好。有网友留言说: “早该这样了,限制稀土出口…… 关系到国家的命脉啊!”还有网友说:“支持限制出口,不能总是我们卖什么,什么就是廉价货的代名词!”
日本占尽中国稀土便宜
分析人士认为,日本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如此敏感,其实并不难理解,因为日本近九成的稀土从中国进口,是中国廉价稀土的最大受益国。
中国稀土业内人士指出,日本目前是世界上利用稀土实现附加值最高的国家,用于高新技术领域的稀土占到其消费总量的 90%以上。通过从中国进口价格低廉的稀土原料,然后再出售经过加工的高新技术产品,日本可从中赚取丰厚的经济利益。因为经过加工后的稀土价格往往堪比黄金和钻石。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储量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但当前的产量却占到了全世界的95%。上世纪 90 年代,中国开始大规模开采稀土并出口,在低廉的开采成本(未考虑环境成本)下,中国廉价的稀土统治了世界市场,大部分国家因此停止了稀土的开采。
以稀有金属镨、钕为例,中国南方稀土公司的生产成本在每公斤30 美元左右,而此前美国被封存的芒登帕斯矿生产成本则高达每公斤40 美元。当产品价格维持在每公斤35 至40 美元时,美国就没必要自行开采稀土资源了。
虽然中国稀土占据了95%左右的世界市场,但由于中国稀土企业未能形成规模,缺乏统一的监管,无序竞争和走私盛行,致使中国“第一稀土大国”的地位未能相应地转化为稀土的定价权。在 1990 至2005 年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虽增长了近10 倍,平均价格却跌至1990年时的一半。难怪网友普遍慨叹,中国珍贵的稀土卖的是“泥土”或“白菜”的价格。
就在中国廉价且不加限制地出售稀土之际,日本等国趁机收购并储存了大量稀土。中国稀土资源大省内蒙古一位业内人士估计,日本储存的稀土资源甚至已够用四五十年。对此,有中国媒体指出,30 年后,世界上最大的稀土产地———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可能将无矿可采;而一直依靠进口中国稀土发展电子工业的日本,到时却坐拥充足的稀土资源。中国到时也许要花比现在高数百倍的价钱,从国外进口稀土!
发达国家制造的假象
美欧日在抱怨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政策时,一个理由是此举会使其许多产业受到影响,并进而威胁其经济和“国家安全”。比如,日本三井物产公司稀土部门负责人佐藤阳一最近在接受英国《泰晤士报》采访时就称,中国稀土出口的收紧是日本业界面临的一个 “无形的海啸”。
但实际上,西方的上述论断完全站不住脚。首先,根据美国能源政策分析家马克·汉弗里7 月 28 日向国会提交的报告,去年,中国稀土储量占世界36%,产量则占世界的97%;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的稀土储量分别占世界的13%、19%和3.6%,但其产量却均为零。看来,其他国家不是没有稀土资源,只不过是“雪藏”罢了。
其次,即便中国最近几年限制稀土出口,但世界市场上的稀土仍然是供过于求。据中国业内权威报告,去年全球稀土产量为 12.94 万吨,但全球稀土消费量只有约9 万吨;预计2010 年产量在 13 万吨以上,供过于求的局面仍然难以改变。由此看来,日本等国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担忧,主要是担心中国未来进一步收紧稀土出口后,稀土的国际市场价格会相应地水涨船高。
此外,中国以环保等为由保护自己的战略资源,完全是合情合理的。由于过去二十多年对稀土资源的疯狂开采,中国已付出高昂的环境代价。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广东省兴宁市宁中镇邹陶村曾经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山村,但在开采稀土多年后,前几年稀土矿被封尘时当地出现严重的水源污染,农田被废弃,常住人口由 700人锐减到100人。
发展高新技术是关键
稀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并且关系到未来高新技术和国防科技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稀土战略事关中国的国家安全。分析人士指出,中国能否发挥稀土资源的优势,关键在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否则,即便中国的稀土资源不出口,在国内也难以被充分利用。这正是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所说的 “发展稀土功夫在稀土之外”这句话的真义。
与日本将90%以上的稀土用于高新技术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稀土主要应用在传统领域,应用于高新技术领域的还不到 50%;特别是在稀土新材料领域,中国几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
中国稀土业内有识之士还提醒说,由于中国仅限制稀土原料的出口,因此,更多的外资公司可能会到中国内地来设厂,对稀土资源进行简单加工后再出口,这实际上是变相地使中国稀土出口超出配额。这样,最终受损失的依然是中国。由此可见,中国要利用和维护自己的宝贵资源,关键还是要发展先进的稀土加工技术。
真相:西方国家缺的不是稀土而是中国廉价稀土
全世界的稀土元素分布比想象的更加分散,除去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印度之外,南非和加拿大等国也十分具有稀土元素存储潜力。
此外,最近一再要求中国扩大稀土出口的日本也有自己的小九九。报道称,就在中国廉价出售稀土之际,日本等国趁机收购并储存了大量稀土,数量够用数十年。一位业内人士估计,日本储存的稀土资源甚至已够用四五十年。>>>详细
陈德铭:中国限制稀土产业是“不得已而为之”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资料图)
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表示,中国限制稀土产业是不得已而为之,主要是出于环境保护的需要。
陈德铭在第三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稀土出口既要促进经济,又要考虑保护环境和国家安全等综合因素。
他说,在现有条件下,大量提取稀土对生态环境有很大的损害和破坏。所以中国对稀土的生产、开采和贸易都实行了限制,这样的做法符合世贸组织规则。
中国谋求稀土话语权效果初现 日本加入抗议阵营
进入八月份以来,酝酿了多时的国家稀土战略,正在提速。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正式下发文件,明确全自治区范围内的稀土战略资源由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专营;与此同时,南方五省区(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15市共同签署《南方五省区15市稀土开发监管区域联合行动方案》;商务部委托五矿商会于13日召集各主要稀土企业召开座谈会,共同商讨明年的稀土出口工作安排,稀土出口配额将可能进一步缩减。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长王彩凤指出,中国的稀土出口限制只针对稀土原材料,但鼓励出口稀土加工成品。这一说法也道出了国家稀土战略的目的:不再做原料出口国,而是希望引进更多的深加工技术,谋求产业链话语权。
由于中国政府加强对稀土资源的管控,此前严重依赖中国稀土出口的发达国家,纷纷开始将深加工项目转到中国,或者在别处寻找(重启)稀土资源。
日本呼吁中国加大稀土出口
在欧美多国对中国稀土战略表示抗议之后,中国此前廉价稀土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的日本,也加入了“抗议”阵营之中。
日本官方上周呼吁,中国应该扩大、而非限制稀土资源出口。日本贸易省称,自中国7月宣布减少出口稀土资源以来,一些稀土元素的市场价格已经上升了20%。日本贸易省还说:“虽然其他国家诸如美国也拥有稀土资源,但中国是唯一一个价位比较低廉的生产大国。但是自从中国发布消息以来,稀土价格也开始疯涨。”
由于稀土资源对于生产电脑、手机、低碳汽车这些在日本蓬勃发展的行业至关重要,因此,中国的稀土限卖令,以及由此引发的价格上涨,让日本企业感到紧张。据悉,日本国会众议员官员及贸易省的内阁助理已经前往中国,向相关部门表达了对于稀土价格上涨的担忧,日方还希望在下周举行的的中日经济会谈中重申此项要求。
目前全球稀土资源总储量为8800万吨,其中中国稀土资源储量仅占全球的31%,独联体资源储量占全球22%、美国占15%。中国以全球30%的储量,供应了全球95%以上的需求,被称为“黄金卖了白菜价”。由于中国的稀土价格低廉,美国乐得从1985年就关闭了自己的稀土矿,全部从中国进口;日本也大量进口中国稀土囤积。
配额降40%撬动稀土定价权
据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透露,2009年,中国稀土产量12.48万吨,供应了全球95%以上的需求。除中国以外,去年俄罗斯稀土产量为2470吨、美国1700吨、印度50吨。中国稀土虽然储量第一、产量第一、出口第一,却没有取得稀土的定价权。
不过,稀土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价值,却日益凸显。稀土素有“工业味精”、“新材料之母”的美誉,具有丰富优异的光、电、磁、超导、催化等性能,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如新能源、国防军事),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
因此,谋求稀土定价权就成为国家稀土战略的关键所在。中国“稀土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就表示,希望中国有稀土的定价权,大幅提高稀土价格,使中国稀土产业真正获得经济效益,并使稀土成为中国掌握世界未来高技术发展的钥匙。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稀土之都)一名政府官员表示,资源丰富的地区都希望进军利润更大的下游加工业,不愿仅仅提供原材料;中国不愿永远作世界工厂。
减少出口配额,是中国谋求稀土定价权的重要手段。从2007年开始,中国逐步减少稀土出口配额,稀土价格也因此水涨船高。2009年,我国稀土出口配额在5万吨左右,而今年商务部已下达的稀土产品出口配额为30258吨,相比2009年降幅达到40%。
8月13日,商务部委托五矿商会召集各主要稀土企业召开座谈会,共同商讨明年的稀土出口工作安排,稀土出口配额将可能进一步缩减。日本相关部门上周到中国与中方协商,就是要表达对出口配额缩减的担忧和寻求解决之道。
南北分治的稀土战略显现
我国稀土主要分布在北方的内蒙古和南方五省份,北方稀土以镨、钕等为主,而南方矿产则以中钇富铕型矿产为主。“稀土之父”徐光宪指出,希望加强以包钢为核心的北方稀土集团和以五矿公司为核心的南方稀土集团,两个集团加强协作,把中国稀土产业做强。
从目前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举措来看,徐光宪的这一设想正成为现实。
今年年初,包钢稀土正式宣布实施包头稀土原料产品战略储备方案,并得到自治区、包头市、包钢(集团)公司共同给予贴息的支持,兴建10个总储备量超20万吨稀土氧化物储备设施。据包钢集团规划发展部部长刘志宏介绍,日前,内蒙古自治区已正式下发文件,明确全自治区范围内的稀土战略资源由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专营。
相对于北方稀土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包头,南方稀土分布较广,开采容易,稀土企业也较多,因此整合难度也相应较大。8月10日,南方五省区15市共同签署《南方五省区15市稀土开发监管区域联合行动方案》。根据方案,联合监管行动落实于企业界即为“探索建立稀土矿产品电子交易统一平台等,增强区域矿产业集聚效应;强化行业自律,形成企业间稀土矿产品联合磋商定价机制和矿产品调配机制”。
中科院稀土资源研究员洪广言指出,北方的包头近年来对矿区开采的控制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此次南方开展联动机制加大对稀土保护力度,从全国来看,是在寻求稀土保护的南北平衡。
赣州虔东稀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斌也表示,南方企业主体比较多,不可能形成价格垄断,此外垄断价格也有弊端。南方应该走的是既顺应市场,又有政府引导的“中间路线”。
-最新动态
国外企业忙于寻找替代资源
受稀土产品价格上涨、中国稀土出口配额量减少以及打击稀土产品走私等因素影响,部分外国企业已开始着手寻找中国之外的稀土货源,以缓解供应压力。美国钼矿公司最近开始筹备恢复芒廷帕斯稀土矿的开发工作(该矿是美国最大的稀土矿,于20年前关闭),预计年产能在1万吨以上,并有望于未来两三年内投产。同时,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巴西、哈萨克斯坦、越南、印度等国也在实施或筹备、计划开发稀土矿。
-解析
深加工成发展方向
据了解,随着技术的发展,稀土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在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上大有作为。稀土正在从“工业味精”向“工业粮食”转变。在国际上,电动汽车、风力发动机、照明、计算机硬盘、移动通信等都需要大量应用稀土。然而,我国的稀土深加工技术一直远落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只能出口初级产品。稀土深加工环节的巨额利润都留在了国外。
据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稀土学会理事长干勇院士透露,为了推动我国稀土科技的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将设立重大稀土专项资金,科技部将划拨3亿至4.5亿元人民币支持稀土的开发运用。国家发改委也正在把稀土功能材料的运用和产业化,作为国家战略进行研讨,稀土功能材料、发光材料等有可能作为重大战略工程写入“十二五”规划。
国家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巡视员王彩凤在日前举办的“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上指出,“要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推动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实现稀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王彩凤表示,中国的稀土出口限制只针对稀土原材料,但鼓励出口稀土加工成品。言下之意,就是政策鼓励国外的稀土深加工企业到中国办厂,从而推动我国稀土深加工技术的发展,谋求产业链话语权。
我国限制稀土原材料出口的措施已经见效。包钢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忠周日表示,由于稀土出口配额大幅削减,今年国际用户将面临约20000吨的供给短缺。“预计大量外资企业今年将开始把稀土加工厂迁到中国大陆。”光大证券分析师李敏也提醒,外国企业或会面临一些资源供应风险,除非他们决定将生产转移至中国。
据悉,目前在包头稀土高新区内运营的外资企业已有约50家。上周一,韩国产业银行与包头高新区签署合作协议,将引导韩国电子产品制造商和汽车制造商前往包头,自主或与中方合伙建立稀土加工厂。日本贸易公司三井物产驻中国某管理人士也表示,三井物产正在引导日本企业到中国投资稀土加工行业。
人民日报:“稀土王国”为何没有话语权
目前中国稀土的储量只占全球的30%左右,而生产供应量却约占全球95%,比例已严重失衡,长期下去难以持续。8月8日—10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发展论坛上,多位专家呼吁:中国稀土行业应当放弃拼资源储量、打价格战的做法,鼓励科技创新,寻求稀土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牺牲环境拼价格,中国稀土资源储量大幅下降
我国稀土初级产品产量和供应量达到世界总量的80%以上,近年来更占世界市场90%以上的份额,使我国拥有稀土生产规模和生产量世界第一、出口量第一、稀土消费量第一等多项“冠军”头衔。
盛名其下,其实难符。过度无序开采,使我国长期以来沦为发达国家廉价的初级产品供应商。由于产品供过于求,导致相互压价、恶性竞争,导致稀土产品价格大幅下跌。镨钕产品2009年只有8万元一吨,人们形容宝贵的稀土资源卖出了“白菜价”。依靠牺牲环境拼价格获得竞争优势的中国稀土产业,属于最低层次的竞争,也是不可持续的。
据包头(包钢)稀土研究院院长赵增祺等专家介绍,由于我国稀土资源的开发和破坏、浪费,加上国外在稀土资源勘探上陆续取得突破,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在全球的比重已经大幅下降。
据国土资源部的统计数据,目前全国累计探明的稀土储量以氧化物计算,约为8300万吨。
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林东鲁等专家指出,从近年来对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蒙古国等国家和东南亚、中亚地区的稀土储量评估数据看,目前我国尚未开发的稀土工业储量,估计在全球的比重不到30%。
参会的赵增祺、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等专家也认为,从目前获得的国外稀土资源勘探信息看,我国的稀土资源储量占全球的30%左右,大幅低于社会上流传的比例。如果按人均资源量计算,我国已属稀土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
全球稀土依赖中国供应的局面不可持续,也不公平
专家们指出,目前全球90%以上的稀土产品由我国生产供应。然而,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全球的稀土消耗量在不断上升,目前每年的消耗量已增至13万吨左右,预计2015年前后将达到20万吨左右。
“我国资源量比例小,却支撑着全球绝大部分的消费需求,长期下去,显然是不可持续的,也是不公平的。长期看,提高稀土产品价格,增加中国之外的资源供应已是大势所趋。”张安文在稀土峰会上直言。
事实上,许多国家都拥有稀土资源,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低价优质”的稀土冲击世界市场,使得美国、加拿大等原本供应稀土的国家纷纷关闭了自己的稀土矿。
根据商务部下发的2010年稀土出口配额文件,2010年全年的稀土出口配额总数为30258吨,比2009年的50145.1吨少了近40%,但世界需求达4.8万吨。预计2015年世界稀土需求量为21万吨,与2009年产量相比,年平均增长率为8%,大大超过过去20年时间里5%的年平均增速。

2009年年中起,稀土产品的价格扭转下滑的颓势开始逐步回升。今年以来,部分稀土产品的价格上升较快,甚至已创下近年来的新高。例如,目前氧化钕的每吨售价已回升至18万元至20万元,金属钕每吨22.5万元至25万元。
由于中国的稀土供应无法持续满足全球需求,目前全球除中国外有200个左右的稀土项目正在计划开采。
“大国”变“强国”,高利润应用环节是关键
在包头稀土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助理安四虎看来,舆论一直关注的“稀土定价权”与业内推崇的“稀土话语权”并非同一个概念。“话语权是一种掌控能力,是对整个产业上下游的控制力,如果我们有原料、有技术、有市场,我们才能在国际稀土产业享有话语权。”现实情况是中国在应用技术上不具备优势,需要大力发展自己的技术,弥补产业链的缺陷。
“中国长期给世界供应低价优质的稀土资源,不仅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也使得我们的企业因缺乏足够的资金而在应用技术方面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五矿(北京)稀土研究院一位专家反思长久以来的稀土策略。
在现有的产业格局下,中国依然只是在充当廉价原材料供应商,欧美厂商从中国进口稀土分离物质后生产出高精技术产品,再返销中国,附加值增长数倍,乃至数十倍。
“我们是稀土大国,顶着生产和消费世界第一的帽子,但我们并非稀土强国。”安四虎对记者表示,稀土高利润的应用环节是中国所欠缺的,中国现在需要的是先进的应用技术。“初级产品的附加值低,赚不到钱,我们也没有能力去补偿环境。”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巡视员王彩凤表示,中国稀土产业仍有四个方面要积极努力,寻求长期可持续发展之路。首先,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出台产业发展的长期规划。第二,走集约化道路是大势所趋。第三,依靠科学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发展的长期任务。第四,节能减排是关系到稀土产业发展的硬要求。“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推动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性节能手段推动稀土产业的节能减排,实现稀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王彩凤认为,这是建立现代稀土生产体系,丰富和完善稀土应用产业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稀土业现状一:卖了萝卜价

中国国内的稀土萃取车间(资料图)
据统计,1990年至2005年,中国稀土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但价格却下降了50%。虽然从1998年开始,国家启动稀土产品出口配额制度,但中国稀土低价出口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在全球高科技电子、激光、通讯、超导等原材料需求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情况下,我国稀土出口价格不升反跌,当前出口平均价格仅为1990年的六成左右。在2005年前后,稀土价格低至每公斤16元。业内人士感慨:“稀土是金,却卖了个萝卜价。”
稀土业现状二:资源与环境受到破坏
资料图:国内的稀土矿露天矿场
江西省赣州市矿管局局长李国清说,“80年代中末期起,在‘大矿大开、小矿放开、有水快流’错误思想影响下,赣州稀土陷入滥采滥挖、无序竞争的混乱局面,几乎县县开采,最高峰时有采矿证的矿山就达1035个。”
“由于技术和思想观念落后,许多开采行为‘吃一半扔一半’,不仅严重浪费了资源,还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一片青山几个月后就满目疮痍,黄土一片。”李国清说。
稀土业现状三:稀土日益减少

资料图片:2008年12月12日,包钢集团工人在装载稀土下游原料。“十五”以来,作为我国最大稀土、钢铁联产基地的包钢集团陆续投资33亿多元,建设工业“三废”回用“生态链”。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目前中国稀土的储量只占全球的30%左右,而生产供应量却约占全球95%,比例已严重失衡,长期下去难以持续。
上世纪60年代,随着对白云鄂博矿山稀土资源的勘查,中国稀土资源储量在全球的比重一度跃升至90%左右。此后,由于中国稀土资源的开发和破坏、浪费,加上国外在稀土资源勘探上陆续取得突破,这一比重已经大幅下降。
据国土资源部的统计数据,目前全国累计探明的稀土储量以氧化物计算,约为8300万吨。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林东鲁等专家指出,从近年来对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蒙古国等国家和东南亚、中亚地区的稀土储量评估数据看,目前中国尚未开发的稀土工业储量,估计在全球的比重仅25%至30%。
反思:“稀土王国”为何没有话语权?

资料图:稀土样品
我国稀土初级产品产量和供应量达到世界总量的80%以上,近年来更占世界市场90%以上的份额,使我国拥有稀土生产规模和生产量世界第一、出口量第一、稀土消费量第一等多项“冠军”头衔。
盛名其下,其实难符。过度无序开采,使我国长期以来沦为发达国家廉价的初级产品供应商。由于产品供过于求,导致相互压价、恶性竞争,导致稀土产品价格大幅下跌。镨钕产品2009年只有8万元一吨,人们形容宝贵的稀土资源卖出了“白菜价”。依靠牺牲环境拼价格获得竞争优势的中国稀土产业,属于最低层次的竞争,也是不可持续的。
措施:四个方面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巡视员王彩凤表示,中国稀土产业仍有四个方面要积极努力,寻求长期可持续发展之路。首先,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出台产业发展的长期规划。第二,走集约化道路是大势所趋。第三,依靠科学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发展的长期任务。第四,节能减排是关系到稀土产业发展的硬要求。“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推动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性节能手段推动稀土产业的节能减排,实现稀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王彩凤认为,这是建立现代稀土生产体系,丰富和完善稀土应用产业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美国《商业周刊》称,美军这些武器装备使用了中国稀有金属材料。


全球稀土、铝、钨资源分布示意图[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