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53:47

教育篇 - 教育重在以身作則

  有些家長怕孩子受到污染,希望把年歲很小的孩子送到寺院或一些機構學習,脫離社會正常教育體系。這太不容易!你就是把小孩送到寺院、道場,等到他長到十七、八歲的時候,有可能他也不聽你的話,或者他跟外面社會一接觸,馬上就被染污了,很快,所以還是保不住。即使在寺廟也保不住,這個道理一定要懂。真正要把小孩教好,自己要以身作則,而且一定要像古聖先賢那個辦法,小孩生下來就開始教。做父母的、做長輩的大人,在小孩面前,一舉一動都要守規矩,讓他落下都是好印象,沒有負面的。父母怎麼做?父母的所作所為就是《弟子規》,所以《弟子規》不是給小孩念的,《弟子規》是父母做出來給小孩看的。他能從張開眼睛就看到,一直看三年,那個根就很深,他才有能力在社會上有免疫力,他有能力辨別是非,可以不受染污。你要是不如此紮根,就沒辦法。小孩從三歲、五歲才開始教,都太慢了,他腦子裡頭的壞東西、髒東西已經太多了。中國古聖先賢最懂得教育,所以中國歷史上代代都有聖賢人,這是什麼?家庭教育好,父母懂得。

  最徹底的是從胎教,母親懷孕的時候,這在中國史書裡有記載。周文王的母親太任懷他的時候,「目不視惡色」,就是不善的絕不看,「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因為起心動念,一舉一動,影響胎兒,這就是胎教!所以周文王是大聖人,周家在中國歷史上八百年,這是歷史上最長的,都得力於三個婦女:周文王的祖母太姜,他的母親太任,他自己的太太太姒。現在婦女稱太太,為什麼稱太太?就是周家這三太教出聖人,太太是聖人的母親,無比的尊貴。

  五倫,這是倫常道德。五倫裡第一個是「父子有親」,父子的親愛是天性,不是教出來的。教育就是怎樣把這個親愛保持永恆不變。你看三歲的小孩對父母講我要孝順你,到八、九歲就不孝順,就變了,說話都靠不住了,這是什麼原因?教育。教育的功能就是把他的那種善心、善意、愛心永恆保持,永遠不變;第二就是把這個愛心發揚光大,讓他知道愛父母,愛兄弟,愛家族,愛社會,愛國家,愛人類,擴大父子有親,這是教育。所以中國的教育就是親愛,就教這個東西。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非常重要。夫婦兩個組成一個家庭,別是什麼?各別有不同的任務,先生負擔家庭經濟生活,所以他在外;太太教兒女成聖賢,各人有各人的任務。太太的任務比先生超出太多,先生只知道賺錢養家,家裡的後代出不出人才?出不出聖人?是太太的責任。太太的責任多重!

  如果太太出去工作,先生就要教育下一代的聖人。兩個人都出去了,你家後代就沒有了。後代不是說你沒有兒女,而是兒女不成材,兒女沒有受到好的教育。經書裡面所說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個後,古人講是你有兒孫就有後了,我的解釋不一樣,你兒孫裡有沒有賢人?有沒有繼承道業的人、道統的人。如果沒有繼承家業的人,你家沒有後代,你沒有傳人,這比什麼都重要。

教育篇 - 維繫五千年長治久安的重要因素是中國的傳統家教

  《弟子規》是嬰孩出生時候就要教,為什麼?他已經在學了。你不要認為他無知,他不懂事,那全錯了。現在我們找到證明,美國的心理醫生魏斯博士,我在他著作裡面看到,他用催眠的方法,譬如現在是四十歲,他說你回到三十歲,再回到二十歲,再回到十歲,再回到一歲,再回到母親胎胞裡面。問你現在在母親胎胞裡面,感受怎麼樣?他都能說出來。原來是坐胎的靈在胎胞還沒有出世的時候,母親的飲食起居他都有感受,怎麼能說他無知?他能夠把從小出生的現象,都能說出來給大家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證實中國古人講胎教有道理。他一入胎、一坐胎的時候,就有知覺,他不糊塗。所以中國對小孩的教育最遲也是出生,一出生,他眼睛睜開了,他會看,他會聽,雖然他不會說話。大人在他面前,言行舉止都要給他做最好的榜樣,完全是正面的,不能有負面。這叫紮根教育。甚至於客人到家裡來,在嬰兒面前的表現也都要規規矩矩,不能讓孩子有負面的影響。中國諺語所謂「三歲看八十」,它有道理,他三歲已經學了一千天,這一千天印象深刻,他的根紮下去了;三歲以後開始學,太遲了,所以中國人對教育多重視!現在人不懂,傳統教育丟掉將近一個世紀,至少丟掉四代。

  另外還有一個維繫著社會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是家,所謂是家教,現在家沒有了,教也沒有了。中國的家是大家庭,這個家庭要能維繫長久,代代相傳,最重要的是道,家道,就是道德仁義禮。家道沒有了,這個家就保不住。家道是什麼?家道是共同的,家家都一樣,就是五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君臣是領導與被領導,在一家裡面,君就是家長,家裡面所有的一切大眾都要聽他的。所以它是個社會,五代同堂。在家庭裡面主事的大概都是祖父這一輩的,曾祖父已經退休了,像太上皇一樣,不管事。一家人口少的,人丁不旺的,也有一百多人;人丁興旺的,就是一般的家庭,總有三、四百人,五、六百人。這是一個家族,那要沒規矩還得了嗎?不就亂了!所以家教太重要了。

  所以家道,這個道就是家庭人與人的關係,這是道;有家規,有規矩,就是《弟子規》。《弟子規》不是念的,不是背的,不是講解的,是做父母的、做大人的(小時候都學過)在家裡要做出來,人人都要做,絕不能離開的。小孩一出生,在他面前也就是這麼做,他自然就成習慣,這是家規。有家學,有家業,業是事業,家學是學術,學術常常跟事業會連起來的。宋朝以後,朱熹編了一部「四書」,可以說從那個時候以後,家學幾乎是以四書為必讀課本,無論是什麼家庭,從事哪個行業,沒有不讀四書的,所以四書變成共同科目。另外的科目是你家裡是做什麼行業的,他會取哪些典籍,譬如學醫的,他一定選《黃帝內經.靈樞》;如果從政的,他一定是選擇有關政治的;經商的,也選擇經商的這些商道。各行各業,它有它專修的;共同科目,就是四書五經。五經有統統學的,有在裡面選一、二種的。這是從前的家,這個家「和」,社會就安寧,社會就和諧,所以家和萬事興。

  現在中國童蒙的教學沒有了,家沒有了,所以社會動亂,人生活在這個世間沒有安全感,道理就在此地。你把這個搞清楚之後,才曉得現在人活在這個世間為什麼惶惶不安,你就全明白了。中國的家教跟中國家的精神跟功能太好了,維繫中國五千年的長治久安。功能裡面最重要的三樁事情,第一是養老,第二是育幼,這是家裡面的大事,這不是個人的。夫婦生一個小孩,不是你兩個人的事情,這是全家的事情;老的時候養老,也不是你兒女獨有的事情,是整個族人的事情,它是大家庭。所以人老的時候,有天倫之樂,沒有憂慮;小孩決定有教養,也不要自己操心。紮根教育,這是父母的事情,這是從出生到三歲。聰明的,天分根性利的,四、五歲就入學,家學。家學就是私塾,我們現在講子弟學校,每家都有子弟學校。上學了,老師幫助他繼續成長,這時候要念書,念書完全著重在背誦。第三是傳宗接代,這是一個家的大事。祠堂,這是祭祀祖宗的地方,家譜是你家庭的歷史,世世代代記載得很清楚。你老祖宗從哪來的?沒有文字之前是傳說,黃帝以後就有文字,很清楚的記載下來。從黃帝到現在至少是四千五百年,在全世界各種族群裡面都找不到,唯獨中國這個族群有,你說多可貴!

教育篇 - 女子教育的重要

  利眾生現世間。我們活在這個世間幹什麼?為利益眾生的,真為利益眾生,對眾生的照顧就非常周到,為什麼?你真有心去照顧,你的心完全用在他身上。就像一個母親照顧嬰兒,她小孩剛生下來,這個時候做母親的人,頭腦裡什麼都沒有,只有小孩。別人不是他的母親,照顧就沒那麼周到。只有自己的母親,全部的精神都在嬰兒身上,所以這個嬰兒生下來能保全,能養得活,能長大。

  世間人幾個人懂得母親的恩?母親生你不難,養育難,深恩是在養育。母親對小孩至少要照顧三年,三年後小孩可以走路了,慢慢就放心了。前面三年,尤其是第一年,一絲毫都不能放鬆。但是現在的人不一樣,現在人把小孩生下來,找個奶媽去照顧,所以母子的恩沒有從前那麼厚。人情淡薄,世道衰微,衰微在哪裡?根就在這個地方。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沒有人教!從前家庭教育,對於女孩子是特別教育。諸位同修念印光大師《文鈔》就曉得,老法師所講的,古人教育子女,對女子教育特別重視,這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現代人只顧眼前自己的快樂,把優良的傳統統統捨棄了。你尋歡取樂時間很短,到了你的晚年,苦來了,兒女不照顧你。這是因果報應,你自己沒有種好因,怎麼會得到好果報?

  我們在美國看到,美國的老人對中國的老人非常羨慕。中國老人跟兒子、孫子住在一起,美國的老人非常孤單住在老人公寓,晚景淒涼,沒有人來看他。兒女對他好,過年、過生日寄個賀卡來,他看到喜歡不得了,「我的兒子還沒有把我忘記」!這是文化不同,教育不同。但是中國人現在逐漸逐漸洋化了,將來也走上美國老人的路子。我們要覺悟、要反省,人這一生真正享福是在什麼時候?晚年享福是真正的福報。決定不可以把你一生的福報,在年輕的時候就享盡了,那種人叫真的愚痴,真的可憐!說到這裡,東方有歷史、有道德、有倫理、有真實的學問,比西方的文明紮實太多了。東方的文化好比有根,老樹,千年神木;西方的文化是水裡頭的浮萍,沒有根,雖然很美,曇花一現,沒有根本。我們要冷靜去觀察,要細心去思惟,他們的東西可以拿來做裝飾品,可以欣賞,不實用。所以我們要珍惜固有的文化,固有的倫理道德的教學,我們一生才能過幸福美好的生活。

(文摘--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三九卷) 香港 檔名:12-17-239

 

教育篇 - 家庭教育的缺失是社會動亂的根源

  今天世界動亂,整個世界動亂,動亂的根在哪裡?沒有人知道。許多人在研究動亂的根源,有人說是經濟,有人說是貧富不均,許許多多的說法,但都沒有找到根本。根本是什麼?根本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沒有了。家庭像什麼?像一棵大樹上的樹葉,這一棵樹的樹葉都沒有、都爛掉了,這個樹得不到養分就會枯死;樹的生命,要靠樹葉吸收陽光、水分,要吸收養分。今天我們這個社會、世間,家庭沒有了。換句話說,你的子女沒有受過教育,他不懂得孝順父母,不懂得尊敬長輩,於是必定隨順煩惱習氣,胡作妄為,危害社會,這個社會哪裡還會有安寧?

  中國自古以來最重視的是家庭教育,所以看你這個家庭有沒有前途、會不會興旺,就看你的家教。現在作父母本身就沒有受過好的家庭教育,他生了小孩,不知道怎樣教他。小孩長大悖逆、不聽話、反叛,這個過失不能怪小孩,怪你自己沒有把他教好。教育裡頭,最重要的三樁大事情,現在完全疏忽了。第一樁大事,是要教他明瞭人與人的關係,倫理教育:父子關係、兄弟關係、夫婦關係、朋友關係、君臣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中國人把它分成這五大類,就是五倫。五倫維繫著虛空法界的秩序,比國家社會範圍大得多。虛空法界的秩序,誰懂這個道理?佛懂,菩薩懂,孔老夫子懂。所以他們的生活是「替天行道」,這個意思很深。諺語常說「大道肇端乎夫婦」,這個話的意思很深很深。

  古時候,男女結婚,婚禮非常隆重,也非常繁瑣。為什麼要這樣隆重?因為這兩個人的結合,對於整個社會國家,佛法講虛空法界,都有密切的關係,草率不得,要慎重其事。這不是你們兩個人的事情,你們兩個人結婚,在你們自己一家,對你們祖宗、後裔要負責任;在社會,要對社會、對國家負責任。社會的安定,國家的興衰,與你結婚有關係。剛才比喻你們這一對夫妻就像大樹上的一片葉,葉長得好,這棵樹才能壯大;這個葉壞掉了,對於整棵樹的生存就是一分傷害。所以婚姻是道義,要懂得大道,義是義務,應該要這樣作法,現代人哪懂得這個道理?

  從前的婚姻是道義,現在的婚姻是亂愛,把倫理道德全都破壞了,基礎動搖了,社會哪有不動亂的道理?尤其是現在,男女婚姻非常淡薄,離婚率高。離婚之後,你怎麼能對得起你的兒女?你要知道,你的兒女所受的傷害多大?他受傷害,身心發育不正常,將來危害社會、危害國家;換句話說,你就害了國家、害了社會。你要背什麼樣的因果責任?在佛法裡面講,你要是懂得因果責任,這個罪過極重。不要以為沒有關係,現在是沒有關係,死了以後到陰曹地府,就有關係了。你才知道這個事情的嚴重性,怎麼可以這樣草率?所以我說現在人不懂得自愛,真的不懂。自己愛自己都不懂,哪裡能夠愛別人?

  今天社會人與人的往來是利害,利害維持不長,很短的時間。專門看別人的過失,看別人的缺點,天下沒有一個是好人。佛說善人,什麼是善人?善人是專看別人的好處,專看別人的善處,不記別人的缺點,不看別人的缺點,天下人都是好人。所以夫妻要懂得這個道理,彼此多看對方的善處、好處,這個婚姻不會破碎。為什麼會離婚?天天看對方的缺點,你說這個糟糕不糟糕!就是念頭轉一轉,就行了。這要靠什麼?靠教育,現在沒有人教!所以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小事,這是大事,根本的大事,整個社會動亂的根源就在這裡。

  印光大師對這個事情講了很多,他老人家責備得也很重。說現代婦女離開家庭,所謂是職業婦女,在社會上跟男人去爭,要作女強人。沒錯,妳這一代可以作女強人,妳底下一代完了。為什麼?妳的兒女沒有時間去教,妳就完了。這像什麼?像唐朝武則天過年的時候要看牡丹。牡丹大概在三、四月開花,正月怎麼可能開花?她的命令人家也不敢違背,於是有人去研究,把牡丹放在溫室裡面培養;換句話說,三、四月那種氣候,以那一種溫度,可以把牡丹的花,逼它、強迫它開出來。正月初一宮廷裡面放了很多牡丹花,但是這個花只開一次,以後永遠不再開花。今天婦女在社會上去爭權、爭地位的,就跟那個牡丹一樣,妳這一代可以很榮耀,妳的後代沒有了。不就是這個意思嗎?所以社會的安危,印光大師講得好,女人負一大半的責任。

   (文摘--大乘無量壽經(第八七卷)2000/5/20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2-34-087)教育篇 - 教育一定要紮根

  教育非常重要,會影響一生的行為。教育一定要紮根,而真正的根是胎教!中國古人都懂得,而且非常重視。母親懷孕的時候,起心動念都是善的,不許有惡的念頭,不許有惡的行為。為什麼?影響胎兒。在佛法裡面對這個更重視,佛在大乘經裡常常勸導,懷孕這個期間要讀經。《地藏菩薩本願經》說得很好,母親最好每天能把《地藏經》念一遍。起心動念、一切造作都能與經典上的教誨相應;沒有邪思、沒有邪念、沒有邪行,這無非在保護她的小孩。這樣小孩生下來好教,不會頑皮,他聽話、心地善良。所以從懷孕這一天開始,就開始紮根教育。到出生之後,這個嬰兒眼睛張開就不能叫他看不善的,所有一切不善的形相都要把它移開,不讓他看到、不讓他聽到。他所看的、所聽的、所接觸的都是純淨純善,這樣到他六、七歲的時候,根基紮下去了,這是聖賢教誨。

  父母受道德倫理的薰陶,不一定要讀過書認識字,而是從小家裡教,我們常講天性善良。我父母雖然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但他天天講故事給我們聽。那些故事都是聽老人講的,內容總不出倫理道德,忠孝節義,禮義廉恥。從小聽得很多,所謂是「先入為主」。以後慢慢長大,接觸這個社會,自己有一個標準。這個根愈是從小紮得愈深,就不容易被外頭境界轉移。我們看看現代的年輕人,為什麼那麼容易被社會環境染污?原因就在家教。當然現在這個社會染污的面廣了,最廣泛的是電視,現在又加上網路。在美國,小學生一、二年級就用電腦,三、四年級時網路什麼都看。要是沒有根基的,不會被影響,不會被污染,佛家講這是佛菩薩再來的,他不是凡人。凡人哪有不被污染的道理!我們要了解這個事實真相。

  所以懷孕的時候決定從胎教做起,你是真正在愛護你的兒女,真正在愛護社會、愛護眾生。因為你的兒女將來是個好人,他將來能夠拯救社會,這個使命比什麼都大!有些人說中國文化不重視婦女,輕視婦女,這是完全錯誤。如果你讀《印光大師文鈔》就曉得,這是近代的一位大德,他說中國文化裡面把婦女看得比什麼都重視。所以印光大師講,天下安危,這個權在誰的手中?在婦女手中。婦女能夠教好一個好兒女,天下太平。婦女對於兒女的教育不負責任,這個小孩將來可能是社會的禍患。

  中國古代提起帝王,哪一個不尊敬文武周公?在中國歷史上享國最久的是周朝,八百年!為什麼它能興旺這麼久?母親好。母親懂得教養兒女,從胎教開始。所以母親的職責是相夫教子。下一代有沒有前途,能不能超過這一代,這個權在做母親的手上。你說這個責任多大,這個世間還有什麼樣的任務比這個更大的?沒有了。

紮根,主要是母親,父親是協助。到七歲上學了,再把他交給老師,老師跟父母密切配合,把這個小孩教成人。這是世間最偉大的任務,最艱難的使命,做母親的人擔負在雙肩。佛法裡講,母親的恩德超過父親。在佛法裡面出家人接受四眾供養,母親能夠享受,父親不能享受,你們想想這個意思。

  聖賢教育教什麼,我們一定要懂,在世間裡面,就是倫理道德。儒家教的五常、五倫、八德;佛法裡面教的十善、三皈、五戒、六和、六度、普賢十願,整個佛法都在裡面。愈是大聖人,教導的東西愈簡單,絕對不會複雜。漢高祖入咸陽跟大眾約法就三條,太多了誰能記得?愈是大聖愈簡單。我們要懂得,聖人教化眾生,就跟慈母對待她的兒女一樣,每天嘮叨,反覆叮嚀,這是教育。現在世間人很少懂得。學東西一遍就可以了,不再想學第二遍,怎麼能夠契入?想想中國古人的話,「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中國古時候讀書人,宋朝朱熹做了一樁好事情,把幾千年留下來的典籍,真正抓到聖賢教誨的綱領,編一個教材《四書》。四書取材於《禮記》裡面的兩篇,一篇是中庸,一篇是大學,《禮記》裡選出來的;另外在十三經裡面選擇一部《論語》,一部《孟子》,編成一部書。這一部書就是儒家的精華,儒學概論。

(文摘--大方廣佛華嚴經(第八七六卷)2002/10/4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17-0876

教育篇 - 維繫五千年長治久安的重要因素是中國的傳統家教

  《弟子規》是嬰孩出生時候就要教,為什麼?他已經在學了。你不要認為他無知,他不懂事,那全錯了。現在我們找到證明,美國的心理醫生魏斯博士,我在他著作裡面看到,他用催眠的方法,譬如現在是四十歲,他說你回到三十歲,再回到二十歲,再回到十歲,再回到一歲,再回到母親胎胞裡面。問你現在在母親胎胞裡面,感受怎麼樣?他都能說出來。原來是坐胎的靈在胎胞還沒有出世的時候,母親的飲食起居他都有感受,怎麼能說他無知?他能夠把從小出生的現象,都能說出來給大家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證實中國古人講胎教有道理。他一入胎、一坐胎的時候,就有知覺,他不糊塗。所以中國對小孩的教育最遲也是出生,一出生,他眼睛睜開了,他會看,他會聽,雖然他不會說話。大人在他面前,言行舉止都要給他做最好的榜樣,完全是正面的,不能有負面。這叫紮根教育。甚至於客人到家裡來,在嬰兒面前的表現也都要規規矩矩,不能讓孩子有負面的影響。中國諺語所謂「三歲看八十」,它有道理,他三歲已經學了一千天,這一千天印象深刻,他的根紮下去了;三歲以後開始學,太遲了,所以中國人對教育多重視!現在人不懂,傳統教育丟掉將近一個世紀,至少丟掉四代。

  另外還有一個維繫著社會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是家,所謂是家教,現在家沒有了,教也沒有了。中國的家是大家庭,這個家庭要能維繫長久,代代相傳,最重要的是道,家道,就是道德仁義禮。家道沒有了,這個家就保不住。家道是什麼?家道是共同的,家家都一樣,就是五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君臣是領導與被領導,在一家裡面,君就是家長,家裡面所有的一切大眾都要聽他的。所以它是個社會,五代同堂。在家庭裡面主事的大概都是祖父這一輩的,曾祖父已經退休了,像太上皇一樣,不管事。一家人口少的,人丁不旺的,也有一百多人;人丁興旺的,就是一般的家庭,總有三、四百人,五、六百人。這是一個家族,那要沒規矩還得了嗎?不就亂了!所以家教太重要了。

  所以家道,這個道就是家庭人與人的關係,這是道;有家規,有規矩,就是《弟子規》。《弟子規》不是念的,不是背的,不是講解的,是做父母的、做大人的(小時候都學過)在家裡要做出來,人人都要做,絕不能離開的。小孩一出生,在他面前也就是這麼做,他自然就成習慣,這是家規。有家學,有家業,業是事業,家學是學術,學術常常跟事業會連起來的。宋朝以後,朱熹編了一部「四書」,可以說從那個時候以後,家學幾乎是以四書為必讀課本,無論是什麼家庭,從事哪個行業,沒有不讀四書的,所以四書變成共同科目。另外的科目是你家裡是做什麼行業的,他會取哪些典籍,譬如學醫的,他一定選《黃帝內經.靈樞》;如果從政的,他一定是選擇有關政治的;經商的,也選擇經商的這些商道。各行各業,它有它專修的;共同科目,就是四書五經。五經有統統學的,有在裡面選一、二種的。這是從前的家,這個家「和」,社會就安寧,社會就和諧,所以家和萬事興。

  現在中國童蒙的教學沒有了,家沒有了,所以社會動亂,人生活在這個世間沒有安全感,道理就在此地。你把這個搞清楚之後,才曉得現在人活在這個世間為什麼惶惶不安,你就全明白了。中國的家教跟中國家的精神跟功能太好了,維繫中國五千年的長治久安。功能裡面最重要的三樁事情,第一是養老,第二是育幼,這是家裡面的大事,這不是個人的。夫婦生一個小孩,不是你兩個人的事情,這是全家的事情;老的時候養老,也不是你兒女獨有的事情,是整個族人的事情,它是大家庭。所以人老的時候,有天倫之樂,沒有憂慮;小孩決定有教養,也不要自己操心。紮根教育,這是父母的事情,這是從出生到三歲。聰明的,天分根性利的,四、五歲就入學,家學。家學就是私塾,我們現在講子弟學校,每家都有子弟學校。上學了,老師幫助他繼續成長,這時候要念書,念書完全著重在背誦。第三是傳宗接代,這是一個家的大事。祠堂,這是祭祀祖宗的地方,家譜是你家庭的歷史,世世代代記載得很清楚。你老祖宗從哪來的?沒有文字之前是傳說,黃帝以後就有文字,很清楚的記載下來。從黃帝到現在至少是四千五百年,在全世界各種族群裡面都找不到,唯獨中國這個族群有,你說多可貴!

(文摘--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一九九六卷)2008/10/13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17-1996

教育篇 - 家庭教育是中國五千年文化的根

  南昆大的校長請我吃飯,在座有一位是南昆大主管教學的老教授,他跟我講一個故事。他說在二十世紀初,應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歐洲有些學者在談一個問題,就是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國,其中三個都已經消失了,唯獨中國還存在。於是大家就探討這是什麼原故,為什麼中國還能存在?探討的結論,他們說可能是中國人注重家庭教育的成就。這個結論好,確實被他們看到了。中國五千年文化的根就是在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落實了修身為本,所以中國教育的興起就從這來的。那家庭教的是什麼?五倫八德。五倫八德的教學往上推,確實可以推到五千年前堯舜禹湯,他們都很謙虛,說這不是他們發明的,他們述而不作,孔夫子亦復如是。孔夫子說他一生沒有創造,沒有發明,都是敘述古聖先賢的教誨。這是很值得我們尊敬的,也值得我們效法。由此可知,倫理道德的教育在中國傳來已經很久很久了。

  教學的中心是什麼?父子有親,這個親就是親愛。所以倫理的教育就是親愛的教育,父子這種親愛是天性的。教育的目的就是如何能維繫父子親愛到一生,這一世都不會變質,這是教育第一個目標;第二個目標是希望這種親愛能夠擴大,他知道愛兄弟、愛家族、愛鄰里鄉黨,再擴大,他知道愛社會、愛國家、愛全人類。

  所以中國傳統的教育,倫理道德的教育就是現在人所講的「愛的教育」。這個愛的教育在中國是生了根,是真正落實了修身為本,教學為先。因此,這麼大的一個族群,它是和睦的,它不會有衝突。在這五千年歷史當中,沒有看到中國人跟其他國家打過仗,沒有發生過戰爭衝突,也沒有看到中國人侵犯別的國家一寸一尺的土地,什麼原因?愛的教育,知道自愛才能夠愛人。現在人為什麼不會愛人?說實在話,不知道自愛。自愛是大學問,自愛是聖賢的學問,現在人不知道自愛,所以他不知道愛人。

  今天的社會迫切需要的就是這個教育,愛的教育、自愛的教育、愛人的教育。因此,我們把古聖先賢這種教學的理念、成果、經驗恢復起來,把它介紹給全世界的志士仁人,我們一起來推廣,衝突自然就化解了,安定和平肯定能夠落實。為什麼?宇宙是和諧的,地球上所有一切生物彼此相處也是和諧的。又何況聖賢人告訴我們:人性本善,《三字經》第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所以從事於倫理道德教育,第一就是肯定人性本善,肯定釋迦牟尼佛在經典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都應當成佛」,這才是辦教育真正的目標、方向。唯有教育才能救我們自己,救我們的家庭、救社會、救世界。

(文摘--2006年新春開示(共一集)2006/1/13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21-297)

教育篇 - 家齊而後國治

  訪問杭州時,途經婺源,看到了傳統「家」的遺跡(村落),儘管已經沒有人居住,而家的形式樣子還是能看到。現在很多人已經不知道什麼是家了,讀到「家齊而後國治」,總不免生起疑惑。過去的家是一個大家族,有五代同堂、六代同堂,人口少的也有七、八十人,人丁興旺的有三、四百人組成一個家。歷史上最大的一個家,是明朝的鄭濂,他的家族有一千多口人,七代同堂,這才是中國傳統的家。

  要想管理好這樣一個大家族,必須要有家教,而《弟子規》是中國許多家庭教育的集大成,首先教育後代要明瞭「孝道」,孩童不僅要懂得孝敬自己的父母,還要懂得孝敬父母的兄弟,還有自己的祖父母、曾祖父母,甚至還有高祖父母的兄弟。孩童犯過錯,每個長輩都有管教的義務,同時還要教育孩童懂得「仁愛」,從小就教育小孩不能自私自利,正如《弟子規》中所講「物雖小,勿私藏」。家族中每個成員做事,都要為家族全體著想,不能為自己著想,心量要大;如果人人有私心,這個家就不能繼續維繫。大家族每個人一生的目標,都是為「榮宗耀祖,光大門楣」為理想,這就是中國傳統的家與家道,家是自己一生的依靠、保障、支持者,也是一個人奮鬥進取的後盾。

  在儒家中講到的齊家、治國、平天下,其根本就是如何「齊家」,齊家就要有家道、家風和家學,能夠將幾百人的家族和睦相處、互敬互愛、互助合作、平等對待,擴大到國家就能治國,如是國君自然可以垂拱而治,這就是中國傳統的家。而家道就要遵循五倫的關係,家風就是五常八德,家學就是孔孟之道,家業(事業)就要通過教育後代來傳承,這才是中國能夠綿延五千年,長治久安盛而不衰的原因。

過去家的組合是由血緣關係,現在要想恢復傳統的家已經很難了,於是想到了「企業家」,用企業團體來繼承家的精神與功能,一個企業也可以組成一個家,一個社團也是一個家,過去的家是血緣關係,而現代的家就要用道義。如果一個企業能夠用道義來運作,使每個人在這個企業中,都能找到家的溫馨感覺與功能,那就要解決一切員工們的養老和育幼的問題,企業團體有自己的老人樂園,醫療中心和子弟學校,這樣企業職工就沒有後顧之憂,視企業為自己的家。企業中的領導就像家族中的長者,將敬愛、關懷、照顧、互助和謙卑落實到每個人的身心,使企業的員工都有一種歸屬感,人人和睦相處,平等對待,把他人都當成自己的親人,從內心真正化解對立,做到相親相愛如一家人。

(文摘--中華傳統的家與家道(共一集)2008/5/29中國廣州 檔名:21-4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