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全球大招聘,不是华裔难入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06:21

国企全球大招聘,不是华裔难入门
转载至http://blog.ifeng.com/article/7349660.html           王冲 2010-09-03 09:03:49
 

       8月30日,《中国日报》上刊登的招聘广告足足占了两个版,美联社的报道称,此举是中国为把庞大低效的政府企业转型为全球竞争者所做的最新举措。
        国企面向全球的招聘,这不是第一遭。中投成立之初,便高调全球招聘人才,应聘者来自世界各地,博士、MBA头衔一大堆。但招聘的结果却不是特别理想,因为中投的待遇无法突破国企的桎梏,因而难以招聘到一流的人才。
        比找不到一流人才更有看点的是,美其名曰全球招聘高管,实质上叫全球招聘海外华人更为合适。美联社的报道就注意到这个问题。“有些岗位注明中国公民优先,暗示这些公司试图吸引海外的华人高管回国。但是,也有的岗位会考虑任何国籍的经理人。”
报道紧接着不动声色地举了一个例子:去年,国有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宣布全球招聘经理人,说可以考虑外籍人员。经过六个月的搜寻后,该公司雇佣了6名华人高管。我觉得,国企揽才的度量没有体育界大,君不见,从大松博文到施拉普纳,从米卢到邓华德,洋教练在中国一个个风生水起,给中国体育注入了别样的生机和活力,甚至中国足球也破天荒地冲出了一次亚洲。而国企揽才则羞答答不愿招老外。
        中国有“因人设岗”的传统,有的单位招聘时,基本上就是按照心仪对象的简历写的招聘要求。海外招聘,一条流利的中英文水平就挡住了大多数外国人。其实,语言并非如此关键,否则中文不灵的米卢也无法带中国足球队冲出亚洲。倒是有些涉及国防军事的行业,需要保密,因此不方便招聘老外,这是国际通例,无可厚非,蒂森克虏伯也不可能招个中国人去做高管。
        当然,不招外国人是有其他理由的,其中一条是他们不讲政治。美联社援引北京资深商业顾问艾伯特·路易的话说,新招聘的高管必须要顺从政治决定。路易说:“招聘人才并不意味着赋予他们权威。最终的决定仍将由政府来做。”若果真如此,恐怕老外来了也不能干得长久。招华人呢,则好些,尽管出国习惯了西方公事公办的那一套,但毕竟是自己人,回来后一般都会很快适应中国国情,把西方的清规戒律和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不过,在《纽约时报》看来,招聘华人另有深意。“他们这样做,是因为官员的子女已经在海外完成学业,要回来了。国企一直有着把好位置留给党政官员子女的传统。”

        《纽约时报》的报道题目是“中国要求CEO为国效力”,可谓切中要旨,很讲政治。
        其实,不能说国企不肯招老外当CEO就说中国人缺乏自信,私企和地方政府时不时会掏钱租个白人来撑撑门面。7月号的《大西洋月刊》就刊登了一篇长文,讲述此种怪诞之事,现转引几段如下:
        “在很多城市,评估官员政绩的重要标准就是其吸引外资的能力。一些地方官员对此力不从心,只好雇个‘白脸’作为暂时对策来增强信心。”“一位外籍电视编剧兼制片人基木·切夏尔(化名)的旅程持续了40天,获得大约10万元人民币报酬,而这一切只需要他假装成一个外商与政府和客户接洽即可。”“在中国,有一群人以‘出租老外’方式谋利,比如说请切夏尔当假商人的公司又将雇他9月在另一处‘工作’6个月,月薪为35000人民币。”
        这表明,中国人不是不雇佣老外,而是要老外出现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做合适的事情,而不是做决定。这让我想起了民国时期的著名银行家陈光甫。他给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了12条建议,其中,第五条建议是,外人可在长江内河航行,借此我们向他学习管理法,亦可限制中国军人跋扈,公务员猖狂,如此真真为人民服务;第七条建议是,行政多用外国人,减少官样文章及不负责行为。看来,陈先生的思想太超前了,当下,国企全球揽才都华人优先,更何谈行政任用外国人。
 

       《新闻周刊》的文章,则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国企在年轻人心目中的地位。
        “今年8月,中国最大的求职网站公布了一份由20万名中国大学生参加的就业倾向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只有3家外国跨国公司在前50家最受欢迎的企业中榜上有名,这与去年榜单中的21家外企相比出现了急剧下滑。”海外华人心系国企,欲回国效力;国内大学生向往国企,认为中国移动这样的国企是稳定与成长潜力的完美结合,如此美妙的地方,怎可以拱手让与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