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名校拒之门外的名人们 ,人才并非总出自名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47:45
有句话笔者十分赞成:人的一生成功与否,并不在于他站的位置,而在于他所朝的方向。

 

        最近总是有一些面临高考的网友在和笔者交谈时,感到自己压力重重,能否考上大学、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忧心忡忡,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更是平添了他们的焦虑,这种“如临大敌”的各种心情笔者非常理解,毕竟很多人是从这条路走过来的,其中酸甜苦辣记忆犹新......

 

        当今世界让我们越来越感到知识的重要,然而我们获得知识的渠道只有上大学、或者名牌大学吗?笔者不这么认为,古今中外的一些有成就的人,很多没有进过校门,更不要说是大学了,不照样谱写出自己光彩的人生吗,关键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我们这个国家从古到今在教育的问题上,一直崇尚的是精英式的教育,孩子自从踏进学校大门的那一天起,几乎就失去了灵性,就像笔者上学时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学生们的书包一天天地在加重,因视疲劳造成的近视眼的学生“与时俱进”,让我们龙的传人失去了本应有的精气神,一个“学”字就像是一座大山,压得学子们喘不过气来,对于家长们来说,高考就是孩子的唯一选择,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当孩子们发现那些大学毕业后一职难求仍然生活窘迫徘徊在人生叉路口的大学生们时,孩子们的思想就必然变得复杂起来,许多学生已经在为自己的未来提出种种疑问,难道上大学是人生的唯一选择吗?同样,我们也有理由质疑一下我们的基础教育模式是否存在问题?为什么非得把所有的学生一股脑的统统逼进上大学、考研这条路上?

 

         中国古时候就有修身齐家治国之说, 所谓修身, 笔者的理解就是学做人。那时的修身之道, 是根源于孔孟之道。, 是孔子的“仁,义,礼,智,信”和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当时士大夫们崇尚的是达则兼济下,穷则独善其身。“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虽然孔孟之道的道德守则曾支撑中国几千年之久。然而, 当今中国这些文化中的精髓已离我们远去, 汹涌如潮的西方文化却又热衷于模仿,复制了许多糟粕的东西,数典忘祖比比皆是。

 

        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文章, 讲的是现在国内高校的学生普遍鄙视平凡的工作和劳动阶层,包括含辛茹苦供养自己的父母。文章讲的是一个女孩,技校毕业后,以变个更漂亮的脸蛋找更好的高薪工作为由,居然要求靠耕田为生的亲父为其整容筹资去卖肾。如果大家留心的话,类似的例子实在不少,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自然和我们的家庭、学校以及这个社会是分不开的。我们在死逼硬催精英式教育的同时,却没有足够的品德教育,家长和学校也可能是无奈,因为当下社会就像是一个染缸,没有人不沾点颜色,一切向钱看,这就是主流,你能违心不去承认吗?

 

        当我们将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道德, 如善良, 如正直, 如真诚, 如仁爱,如诚信全部消解在无尽的物欲,人欲,权欲中时, 我们给学生,孩子们的当然就只剩下物欲横流,见钱眼开, 欺诈为荣,自私,冷血,对不公的麻木,对生命的漠视,对人性的抛弃。 一旦达不到个人的期望或目的,不是找他人垫背,就是自暴自弃。自杀是放弃生命的极端例子,但在近几年有所上升的趋势;国内各地的大中小学生, 包括海外大、小留学生中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就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残酷事实。

 

        我们国家有世界上最多的大学,却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主,我们的教育能说没有问题吗?当然社会发展在某个时期造成的误导,尤其是成人一代的快餐文化对孩子的恶劣影响,真正为了求知而学的又有多少人呢?孩子们清楚,家长就更清楚了,要想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就得有“入场券”或者叫“通行证”,什么是“通行证”?文凭啊,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很是让人悲哀,某个单位招保安,非大本不要,难道我们的保安工作真的到了只有大本文凭才能胜任吗?还是在亵渎知识?没有人能想的得通!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就在每个人的面前,是知识真的重要到了这个地步?还是我们的社会某个系统出了故障?当今我们的社会以及教育上最大的悲哀和失败不是成不成才、成不成器的问题,而是如何成人。我们这个社会在给学生们传递一种什么样的信息?让学生们树立起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

 

        近代的中国虽然推崇“吃得苦中苦,方做人上人”,尚且有吃得苦中苦的前提。现代的中国是苦也不想吃,责也不想负,只想唯我所有,唯我所用。从精神到物质,从手段到目的,拿来主义盛行,而且全社会习以为常。这才有了这样的故事:在某高校,三位不了解中国教育真相的新外籍女教师,在发现所教班级全班学生集体作弊后,外籍女教师们请求学校重考却被以“法不责众”为由驳回,无奈下,三位女教师流泪向学生请求,“请你们先学习做一个诚实的人,因为所有的试题只要稍加复习都是可以通过的” 高考群体作弊事件几乎每年都有发生,我们不为之羞愧吗!我们缺失的是什么?是德育!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精英式的教育是什么?从本质上和我们古时候的传统教育没有什么两样,都是为了让你做人上人,而不是当今西方的教育是为了让社会最终达到人人平等的境界。什么是人上人? 不就是你的命比别人的命贵吗,在我们国家目前还存在着许多不平等的社会里,贵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可以践踏非贵人的利益。在这样长期以往,年轻的生灵必然失去良知,人生失去方向。

 

        就教育的本身而言,我们的教育说好听一点是“育才“教育,实际上,中国的育才还只停留在对死板知识“知”的层次,离“会” 和“能”还有不小距离。高分低能是普遍现象。然而,社会、教育体系推崇的是学业就是一切,成绩好就是成功。进而,工作体面,才是成功,人生一切的成功和失败均是由外在的评价来决定,完全没有对个体价值的肯定和认同。 人生的价值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实质上变为成绩单或工资单,这便有了得势得志的精英鄙视相对不那么得势得志的和弱势的群体。

 

        有人对深度地比较过中西方教育的本质差异,他们发现,西方学校教育的前提是承认和强调每一个人都是特殊的。在幼儿园或学前班,你都会看到一句话“ I AM SPECIAL。”,西方教育强调上天给予每一个人与众不同的天赋。因此,每一个人的个性和尊严都应平等的受到尊重和保护。

 

        在我们国家,具有很高天赋的学生绝不是少数,有研究表明,中国具有天赋的学生——资优生约占全体学生的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五,数量可观。但是,目前,中国各阶段升学主要采取单一的选拔考试机制,人才培养趋同化、标准化严重,已经成为许多教育界人士的共识。这么多的高天赋学生,为何无法培养出大师级的人才?中国一线教育专家——清华大学附中校长王殿军教授曾经针对中国教育的尴尬现状指出,英才培养必须成为国家、政府行为。他认为我们目前的选拔机制完全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和天赋。另外,中国目前许多知名高中仍把主要精力投入升学率的比拼,对升学率的追求几乎达到“病态”。他还坦率地指出,中国目前的教育理念完全功利主义,教育土壤不适合英才成长。这位专家呼吁建立全新的英才培养体系,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笔者认为,教育首先应该是树人,古语说的好:“十年树身,百年树人”,其次才是各种文化知识,让受教育者最终成为一个有思想觉悟、品德高尚、 有爱心、有公平思想、有文化的人。而不是以拥有技能和知识或者求得一个“通行证”为主要目的的系统产品和急功近利的商业行为,让精英式教育思想迷失的心灵,重新回到应有的良知上来。       

         

        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风平浪静,总是会充满大大小小的坎坷,总会有顺境和逆境穿插交织,因为事物发展的规律原本如此。顺境,也许是我们所渴望的,但逆境总会遭遇到,而且它普遍存在。困难面前,逆境之中,有人沉沦,有人振奋,彼此用截然不同的态度走出不同的人生。相同的际遇下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命运?人的一生是充实还是虚无,生命之星是闪耀还是黯淡,关键在于我们对人生的态度。改变态度,就会改变你的一生!

 

        教育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社会的一些不合理仍然在继续。高考就要来临,面对今天,正视现实,难免会遭遇挫折。遇到挫折时,我们不要抱怨老天的不公,感叹命运的多舛。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使自己陷入到更低谷。因为世界上原本就没有绝对的公平,你一定要相信,在任何社会环境里,机遇只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就像培根说过那样:“顺境并不是没有许多恐惧和不安,逆境也不是没有许多安慰和希望。”辨证地看待其中的困难和不幸。与其抱怨,沉浸在痛苦中不可自拔,不如打起精神,去充实自己,只有今天振作了,明天才会成功;只有春天播种了,秋天才会有收获。不要因为自己的渺小而自卑。因为平凡者如同岸边的沙粒,夜空中的繁星。但是,平凡不等于平庸。再平凡的人,也要力争走出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网络中曾经很流行这样一句话:“人生没有彩排,人生永远是现场直播。”的确,时光不可能倒流,人生不可能重新来过。当我们打开历史的画卷,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或许彷徨过,或许迷茫过。但是,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生命蓝图如何描画,人生道路如何行走,最终还是要自己抉择,没有哪个人可以帮持我们一生。困难最终还得靠自己去去解决,逆境得靠自己去克服,障碍得靠自己去冲破。

 

        考不上大学或者名牌大学,同样可以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条条大路通罗马,车到山前必有路,还是这句话:人的一生成功与否,并不在于他站的位置,而在于他所朝的方向。看看那些被名牌大学拒之门外的这些名人们,你一定会有所感悟,比尔盖兹大学都没有读完,可他所创造的价值可谓海水不可斗量的!

 

        股神巴菲特是这样说的:“事实上我生命中发生的每一件当时认为是毁灭性的事件最终证明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他说,除健康问题外,挫折教会你如何向前走。你了解到暂时的挫败不能持久,最终它可能会成为一个机会。”巴菲特和《今天》节目的主持人维埃拉等名人,尽管被理想中的学校拒绝令他(她)沮丧,但却为他们打开了另一扇门,让他们遇到了改变自己一生的良师益友。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瓦慕斯说曾被哈佛医学院拒绝了两次,一名院长还建议他去参军。但当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后,他很快就忘记了这一切。对于从Sun电子计算机公司的共同创始人麦克尼利和企业家特纳到电视记者布罗考等其他曾被大学拒绝的人而言,这只是他们仍然记得并将会谈起的一段无足轻重的往事而已。


        高考就要临近了,考生和家长们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只要努力了,无论是什么一个结果,都有微笑着去面对。人生的路曲折漫长,是否考上大学或者什么样的大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锲而不舍的精神,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只要脚踏实地向前走,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过后有彩虹!人生就是这个理!

 

        以下是几位大名鼎鼎的名人,当然还有许许多多,他们这求学的路上,都被那些名牌大学所拒绝,然而,他们却没有小看自己,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人生的价值!正如哥伦比亚大学校长保林哲所说的那样:“用别人对你的评价来评判自己是个非常大的错误。” 相信自己一定行!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 )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长
在被哈佛商学院拒绝后,“事实上我生命中发生的每一件当时认为是毁灭性的事件最终证明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维埃拉(Meredith Vieiraye)
《今天》电视节目(“Today” show)主持人
如果她没有被哈佛拒之门外,她怀疑自己会入电视这一行。



保林哲(Lee Bollinger )
哥伦比亚大学校长
“用别人对你的评价来评判自己是个非常大的错误。”



瓦慕斯(Harold Varmus)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被哈佛医学院拒过两次。一位院长曾训斥过他,并建议他去参军。



特纳(Ted Turner )
企业家、CNN创始人
曾被普林斯顿和哈佛拒之门外。“我一定要证明这一点:没有大学文凭,我照样成功。”



布拉考(Tom Brokaw)
著名电视记者、主持人
被哈佛拒收使他沉静下来,不再花天酒地。 “最初的挫折对我事业的起飞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