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士刚:肖传国案警示何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31:38
何士刚:肖传国案警示何在? 时间:2010/09/26 出处:新世纪 肖传国雇佣伤人案,折射了中国学术道德的滑坡,凸显了学术评价体制的扭曲

  【背景】随着方舟子遇袭案告破,网络上对犯罪嫌疑人肖传国的争辩日趋激烈。

  2010年9月21日下午,北京警方宣布,方舟子遇袭案主角、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肖传国因涉嫌雇凶伤害方舟子被抓获。随后,华中科技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发表声明表示,“待司法机关作出认定后,将按相关规定处理”。

  经警方初步审查,肖传国认为,方舟子通过媒体、网络对其学术“打假”,导致其未能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肖传国遂以10万元的“劳务费”指使戴建湘,并由戴组织龙光兴等人对方舟子施以报复。

  方舟子与肖传国的“恩怨”,最早可以追溯到2001年10月,肖传国向美国《科学》杂志投诉方舟子涉嫌抄袭该刊论文,并在网上公布了美国《科学》杂志负责调查此事的新闻编辑 Jeffrey Mervis的调查结果。

  2005年,方舟子因在某网站谈学术腐败和科学打假问题时,对参选中科院院士的肖传国再度点名批评,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名誉权侵权纠纷案。肖诉方舟子侵犯其名誉权,并多次被判胜诉。

  身为医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的肖传国,还是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曾经的院士候选人,如今沦为阶下囚。这绝不仅仅是其个人的悲剧。肖传国案对中国学术建设到底有何警示?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士刚认为,肖传国作为大学教授、曾经的院士候选人,沦为阶下囚,这不止是一幕学术造假者现形的闹剧,更是折射了中国学术道德的滑坡,凸显了学术评价体制的扭曲。

  在何士刚看来,肖传国伪造研究成果、剽窃他人论文、盗用会议记录,劣迹斑斑,却能成为国内知名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甚至一度成为院士候选人,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学术界的悲哀”。

  首先,肖传国并没有业内公认的学术建树,但却很善于自我包装和推销。凭借此,肖不仅在学术界获得了“专家地位”,而且职务还越升越高。这令人十分无奈,折射出国内教授聘任制度存在重大缺陷。

  何士刚指出,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教授聘任中,“人脉关系相当重要”。一个人只要“有后台”、“有背景”,无论是“大官”挺,或“大名人”挺,“就很容易被聘任”。而肖传国的平步青云,就是最好的证明。

  其次,肖传国案也反映出中国现行学术评价和监督机制的失效。

  肖传国造假由来已久,但并没有引起所任职高校、教育部、科技部的重视,没有一方曾着手调查,也没有给出处理意见。这本应是行政当局的责任,反而需要一个人站出来去调查、揭露。“这很可悲,也是方舟子变得这么重要的原因。”

  何士刚指出,“院士”头衔,除了代表学术地位和成就,还有许多实质性的好处。小到登机时享受VIP待遇,享受副部级待遇,配有专车和司机,大到个人申请科研项目更为容易,对科研经费的分配也有很大的发言权。正因此,“肖传国才会如此疯狂”。

  近年来,肖传国的学术经历和成果备受指责,但他不仅在所在学校受到重用,而且还在科技部、教育部成功申请了诸多课题,获得大量的研究经费。这暴露出中国现行科研项目资金评审的制度缺陷。

  据何士刚介绍,当前,除了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实行现场表决,科技部、中科院等不少科研项目,虽然有专家评审,但一般专家评审后就离开了,至于结果,并不当场公布,其中存在诸多暗箱操作的空间。这也给肖传国以可乘之机。■

  (财新记者 刘志洁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