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掠影》武威神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09:04
):武威神骏 23/91 分享标签: 武威 雷台 汉墓 考古 马踏飞燕 日志原文:http://sculpthesunshine.blog.sohu.com/160316357.html

    

    武威距兰州240公里,古称凉州,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和要隘,历史上东晋十六国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和隋末的大凉政权先后在此建都,商业发达、文化繁盛。

    清早从兰州出发,一路上祁连山绵延在车子的左侧,尽管已是盛夏,山顶上仍能隐隐看到尚未融化的白雪。祁连山的雪水滋养了山脚下的土地,河谷里阡陌纵横,地势高处还盛开着黄灿灿的油菜花。河西走廊的地貌看上去与陕西的关中平原无异,这里居然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酿造葡萄、爪果蔬菜和肉类生产基地,特别是以葡萄酿造传统悠久闻名于世。唐朝诗人王翰著名的《凉州词》即为印证:“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武威城区并不大,由于行程安排的原因,我们只去参观了雷台汉墓。

 

    所谓雷台,是一处高8.5米,南北长106米,东西宽60米的长方形夯筑土台,台上有明朝中期修建的雷祖观。 

    有意思的是,由于在雷台下发现了汉墓,出土了蜚声中外的铜奔马,道观现在已经改称为雷台观了。雷台观里还住着道士,平日里游人不多,环境比较幽静。 

    1969年,当地农民在挖战备地道时,在雷台下发现了一座东汉晚期的大型砖室墓。据马俑胸前铭文记载,此系“守张掖长张君”之墓。墓分前、中、后三室。前室附有左右耳室,中室附右耳室。墓门向东,墓后完至墓门长19.34米。

 

    此墓虽遭多次盗掘,但遗存尚多,是一座“丰富的地下博物馆”。墓内出土珍贵文物200余件。其中就有铸造精致的铜车马武士仪仗俑99件,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著名的铜奔马。电筒光所指就是一处盗洞。

    雷台观前的广场上摆放的就是出土时的铜车马武士方阵模型,真品实际上只有30厘米左右高,现存甘肃省博物馆。 

    雷台汉墓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墓内出土了大量珍宝,显然墓主人生前地位显赫,但除了知道他是东汉时期张掖守姓张外,其它一无所知;墓室南侧墙壁用黑白两色砖拼成双“喜”字,而据说双“喜”字是宋代王安石酒后的“发明”;据专家研究实验,墓室砖的耐压力是现在砖头的一倍左右,但烧制方法却无从得知;这口墓井里的文物,直径竟然比井的直径还要大,不知当初是怎样放到井下的。

    百度百科介绍铜奔马:高34.5厘米,长45厘米,重7.15公斤,它昂头嘶鸣,三足腾空,右后蹄踏着一飞鸟。马头上一撮呈流线型的鬃毛指向彗星一殷的尾部。既表达了奔马风驰电掣的速度超过飞鸟,又巧妙地利用飞鸟的躯体扩大了着地面积,保证了奔马的稳定。它体型矫健,神势若飞,艺术造型优美,合乎力学平衡原理,且给人以腾云凌雾、一跃千里之感。这位东汉的无名艺术匠师以高度的智慧、丰富的想象、深刻的生活体验和娴熟精深的艺术技巧,成功地塑造了一件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极富浪漫色彩的“天马行空”的艺术杰作。

  据《汉书》载,西汉武帝为了远征匈奴,开拓疆土,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发兵西域,进行了长达4年的战争。太初四年(前101)从大宛国引进大宛马,武帝非常爱惜,赐名为“天马”。据传说,这种马流的汗为红色,像鲜血一样,所以人称“汗血马”。武威因“凉州畜牧甲天下”成了良马的交易、繁殖基地。后人有“凉州大马,横行天下”之说。因此,在武威发现表现“天马行空”的铜奔马,并非偶然。

     现在,铜奔马已被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和武威市的城标。

 

    从武威出发至张掖,残破的长城或左或右不时地伴随在路旁。忽然联想起宋朝时此地先属西夏,后归蒙古。宋军作战失利的原因很多,失去优良军马来源从而削弱军队战斗力或许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