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城门的图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08:13

北京老城门的图片

  • 老北京的城门,分为内城九门和外城七门。

    内城九门: 外城七门:

     

    正阳门 永定门

    崇文门 左安门

    宣武门 右安门

    朝阳门 广渠门

    阜成门 广安门

      东直门 东便门  

    西直门 西便门

    安定门 德胜门

     



    清末民初时期的阜城门
    走出西便门箭楼的骆驼

      图为20年代初在西便门箭楼西南侧拍摄的西便门箭楼南侧面及箭楼门洞。画面中卸去货物的驼队正在走出箭楼

    清末的西便门

      图为清末在西便门护城河北岸处从西向东拍摄的西便门,画面中可以看出西便门的瓮城、箭楼是多么矮小简陋,不仅无法与内城城内相媲美,甚至无法与外城其他城门相比。

      西便门城楼为单层单歇山小式,灰筒瓦顶,四面开方门,无窗;面阔三间宽11.2米,进深一间深5.5米,高5.2米;其城台正中辟过木方门,楼连城台通高11.2米。瓮城为半圆形,东西宽30米,南北长7.5米。箭楼为单层单檐硬山小式,灰筒瓦顶,南背面辟过木方门,东西北三面辟箭窗,每面各二层,北面每层4孔,东西面每层2孔;面阔三间宽9米,进深一间深4.6米,高4.7米;其城台正中辟门,外侧(北半侧)为拱券顶,内侧(南半侧)为过木方门连城台通高10.5米。

    东便门城楼南侧

      图为1921年在城内自南向北拍摄的东便门城楼南侧面。

    东便门外护城河及石桥

      图为20世纪20年代,在东便门外石桥北端,从东北向西南方向拍摄的东便门北侧全景。

      东便门城楼为单层单檐歇山小式,灰筒瓦顶,四面开过木方门,无窗;面阔三间宽11.2米,进深一间深5.5米,高5.2米;其城台正辟过木方门,楼连城台通高12.2米。瓮城为半圆形,东西宽27.5米,南北长15.5米,单层单檐硬山小式,灰筒瓦顶,南背面辟过木方门,东西北三面辟箭窗,每面各二层,弱面每层4孔,东西面每层2孔;面阔三间宽9米,进深一间深4.6米,高4.7米;其城台正中辟门,外侧(北半侧)为拱券顶,内侧(南半侧)为过木方门;楼连城台通高10.5米。

    广安门箭楼西侧

      图为20年代初在城外从西向东拍摄的广安门箭楼的西侧面。透过箭楼门洞可以见到城楼门洞和门上匾额。

    广安门城楼西侧

      图为20年代初在瓮城内从西向东拍摄的广安门城楼西侧面。

    广安门

      图为20年代初在城外从北向南拍摄的广安门城楼、瓮城、箭楼的北侧面。

      广安门城楼形制一如内城,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顶,面阔三间通宽13.8米;进深一间,通进深6米;高17.6米;楼连城台通高26米。瓮城呈方形,两外角为圆弧形,东西长34米,南北宽39米,瓮城墙基宽7米、顶宽6米。箭楼为单檐歇山式灰筒瓦顶;面阔三间宽13米,进深一间6.6米,高7.8米,连城台通高16.6米;南、东、西三面各辟箭窗二层,南面每层7孔,东西每层3孔;北侧楼门为过木式方门系冰月楼下城台正中对着城楼门洞辟一券洞门。

    广渠门箭楼西侧

      图为20年代初在城楼门洞内自西向东拍摄的广渠门箭楼西侧面。

    广渠门城楼西侧

      图为20年代初在城内从西向东拍摄的广渠门城楼西侧面。

    广渠门

      图为20年代初在城外从南向北拍摄的广渠门城楼、瓮城、箭楼的南侧面。

      广渠门门楼低矮,仅一层,廊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四周有回廊。瓮城呈弧形。箭楼为单檐山顶,正面及两侧各辟箭窗二层,正面每层7孔,两侧每层各3孔,共26孔。箭楼下开拱形门洞。

    右安门箭楼

      图为40年代在城外从南向北拍摄的右安门箭楼南侧面。箭楼显然是修缮不久的簇新形象,但瓮城墙却显得残旧。

    右安门城楼北侧

      图为20年代初在城内从北向南拍摄的右安门城楼北侧面。透过城楼门洞可以看到箭楼门洞.

    雪后的右安门

      图为20年代初在城外从东向西拍摄的右安门,画面中可以看到右安门箭楼和瓮城。

      右安门城楼为单层单檐歇山式,灰筒瓦顶;面阔三间,通宽16米,进深一间,通进深9米,高6.5米,楼连城台通高15米;瓮城呈半圆形,东西宽23米,南北长29米。箭楼为单檐歇山小式,灰筒瓦顶;面阔三间宽13米,进深一间深6米,高7.1米,楼连城台通高16.6米;其南侧面辟两层箭窗,每层7孔,东西侧面亦辟两层箭窗,每层3孔侧面正中辟过木方门。

    左安门箭楼北侧

      图为20年代初,在城门洞内从北向南拍摄的左安门箭楼北侧面.

    左安门箭楼西侧

      图为20年代初,在瓮城外从西向东拍摄的左安门箭楼西侧面。

    左安门及城外护城河

      图为20年代初,在左安门城外护城河南岸从东南向西北拍摄的左安门。

      左安门城楼为单层单檐歇山式,灰筒与顶;面阔三间,通宽16米,进深一间,通进深9米,高6.5米,楼连城台通高15米;瓮城呈半圆形,东西宽23米,南北长29米。箭楼为单歇山小式,灰筒瓦顶;面阔三间宽13米,进深一间宽6米,高7.1米,楼连城台通高16.6米; 其南侧面辟两层箭窗,每层7孔;东西侧面亦辟两层箭窗,每层3孔侧面正中辟过木方门。

    永定门楼南侧

      图为民国初年在城外护城河石桥上从南向北拍摄的永定门箭楼南侧面。

    永定门城楼南侧

      图为1956年拍摄的永定门城楼南侧面。楼檐间匾额“永定门”三离清晰可见。

    20年代初的永定门南侧

      图为20世纪实在城外护城河南岸向北拍摄的永定门城楼、瓮城、箭楼。永定门是北京城市中轴线最南端的标志建筑。

      永定门城楼形制一如内城,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顶,面阔五间,通宽24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0.50米;楼连台通高26米。瓮城呈方形,两外角为圆弧形,东西宽42米,南北长36米,瓮城墙顶宽6米。箭楼规制与城楼差距较大,不甚协调;单檐歇山式灰筒瓦顶;面阔三间,宽12.8米,进深一间6.70米,高8米,连城台通高15.85米;南、东、西三面各辟箭窗二层,南面每层七孔,东西每层3孔;北铡楼门为过木式方门;箭楼下城台正中对首城楼门洞辟一券洞门。

    50年代德胜门箭楼东北侧

      图为50年代中期从东北向西南方向拍摄的德胜门箭楼东、北侧面。50年代初期曾修缮过此箭楼,修补的痕迹尚清晰可见。

    20年代德胜门箭楼东北侧

      图为20年代初期从东北向西南方向拍摄的德胜门箭楼东、北侧面。这是,瓮城已因修环城铁路面拆通了。

    清末德胜门城楼西南侧

      图为清末的德胜门城楼西南侧面。

      德胜门城楼面阔五间,通宽31.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6.8米;楼连台能高36米;重檐、歇山、灰筒瓦绿琉璃剪边瓦顶。箭楼面阔七间,通宽34米;进深三间,连抱厦通进深9.6米;楼连台通高31.9米。瓮城为北端呈圆弧状之长方形蒸汽机70米,南北为118米;瓮城东侧墙上辟券顶闸楼门,门上建闸楼。

    1915年前安定门箭楼北侧

      图为民国初始的安定门箭楼北侧面,是从东北偏北方向拍摄的。此时瓮城尚未拆除。

    安定门城楼北侧

      图为20年代初从东北向西南方向拍摄的安定门城楼北侧面。画面中,瓮城已经拆除,在城楼西侧城墙上还看到因拆除瓮城而修补的痕迹。

    1860年的安定门外景

      图为1860年时从东北向西南方向拍摄的安定门城楼、箭楼、瓮城、闸楼。

      安定门城楼形制略同于朝阳门。城楼面阔五间,通宽31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6.05米;楼连台通高33.13米;重檐、歇崇山峻岭、灰筒瓦绿琉璃剪边瓦顶。箭楼形制亦与崇文门略同。箭楼面阔七间,通宽32.5米;进深三间,连抱厦通进深25米;楼连台通高30米。瓮城为北羰呈圆弧状之正方形;东西长68米,南北为62米;瓮城东侧墙上辟券顶闸楼门,门上建闸楼。

    西直门城楼南侧及南马道

      图为西直门城楼的南侧面,是20年代初期拍摄的。

    西直门城楼东侧

      图为50年代初期,准确地说是1953年以前的西直门城楼东侧面,是从正东向正西方向拍摄的。

    20年代西直门

      20年代初期的西直门城楼、瓮城和箭楼,是在城墙外侧由南向北拍摄的。

      西直门城楼面阔五间,通宽32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5.6米;楼连台通高32.75米;重檐、歇山、山崖为筒瓦绿琉璃剪边瓦顶。箭楼面阔七间,通宽35米;进深三间,连抱厦通进深27.8米。瓮城呈正方形,四角皆为直角;东西长62米,南北为68米;瓮城南侧墙上辟券顶闸楼门,门上建闸楼。

    东直门城门洞

      20年代初期,在瓮城内从正东向正西方向拍摄的东直门城楼门洞。门额上镶嵌的“东直门”三字清晰可见;门洞券顶“五伏五券”的做法亦清晰可辨;凸凹不平的石路面,显示着岁月的沧桑。

    20年代东直门城楼西侧

      图为20年代初期在城内从正西向正东方向拍摄的东直门城楼西侧面。

    清末的东直门

      图为清末时从东南向西北方向拍摄的东直门。

      东直门城楼形制同朝阳门,但规制略小,面阔五间通宽1.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5.3米;楼连台通高34米;瓮同西直门,四角皆为直角;东西为62米,南北为68米;南侧瓮墙辟券门,门上建闸楼。

    阜成门箭楼南侧

      图为20年代初阜成门箭楼的南侧面。城台下几个孩子在挖野菜。


    50年代阜成门城楼西侧

      图为50年代中期阜成门城楼的西侧面。瓮城已然拆除,城楼成为一座独体的建筑。


    20年代阜成门外景

      图为20年代初从西南向东北方向拍摄的。苍劲雄壮的阜成门城楼、瓮城、箭楼兀然耸立。

      阜成门城楼面阔五间,通宽31.2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6米;连台通高31.70米。箭楼面阔七间,通宽32.5米;进深五间,通进深25.6米;连台通高30米。瓮城东西长65米,南北宽74米;其北侧墙辟券门,上建闸楼;瓮城内东北角建有关帝庙。

    朝阳门箭楼东侧

      图为1956年的朝阳门箭楼,是隔着护城河自东向西拍摄的箭楼东侧面。

    朝阳门城楼西、北侧

      20年代初期在城内从西北向东南拍摄的朝阳门城楼北侧面、西侧面。还可以看到部分城楼的北马道。

    清末的朝阳门

      图为清末的朝阳门。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的战争中,日军的炮火摧毁了朝阳门,这幅是1906年竣工后不久拍摄的。摄影都在城外护城河东岸自东南向西北向拍摄的朝阳门。

      朝阳门形制与崇文门略同,面阔五间,通宽31.3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9.2米;楼连台通高32米;箭楼形制略与宣武门同,面阔七间,通宽32.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25米。

    宣武门箭楼

      图为20年代初的宣武门箭楼南侧面,是从正南向正北方向拍摄的。艏楼下并没有门,面对画面看,图中的人们是向右拐进闸楼门再穿越城楼门进入城内。


    民国时期宣武门城楼门洞

      图为30年代末人们经过宣武门城楼门洞进城的场面。

    50年代宣武门城楼南侧

      图为1954年从南向北拍摄的宣武门南侧面。

      宣武门城楼面活五间,通宽32.6米;进深三间,通进深23米;楼连台通高33米;重楼重檐,歇崇山峻岭式灰筒瓦绿互谅互绿琉璃瓦剪边。瓮城南北长83米,东西宽75米;西墙辟券门,其上为闸楼。瓮城南墙城台之上为箭楼,箭楼面活七间,通宽36米;通进深21米,连台通高30米。

    穿越崇文门出城

      图为民国期间,人们由崇文门出城的情景。自古崇文门就是商贩进出频繁之所。明拓南城墙辟崇文门,即在崇文门外大街路东上三条与上四条之间设立“京师税务衙门”;成化年间升设“宣课分司”;弘治年间索性将内城九门的“课税”统由“崇文司”监管;清依明旧,设“监督署”专收货税。

    1900年崇文门城楼西侧面

      1900年时的崇文门城楼西侧面,是在城墙上从西向东拍摄的。城楼上下是英军,有士兵,有军官,有步兵,有骑兵,还有英属殖民地的印度兵。
    崇文门城楼北侧面

      这是民国初期时的崇文门城楼北侧面照片,是从北向南拍的,透过城楼门洞可以看到箭楼城台下新开辟的门洞。1901年英军修筑穿越崇文门瓮城的铁路时,为出入崇文门的通行,在箭楼城台中间开辟了一座券门。

    即将拆掉的崇文门城楼

      此幅崇文门城楼拍摄于1968年,可以说是它的遗照。其场面是工人们正准备拆掉这座存在了500年的城楼。果然,拍摄后不久我们就只能从旧照片中欣赏和了解崇文门了。




    1952年的崇文门城楼

      图为1952年从西南方微白崇文门城楼,火车依然从门前呼啸而过,但瓮城残墙已于1950年拆除了,同时为便利交通,在城门西侧开辟了一孔洞,从画面上可看出,孔洞的墙体显见是新修的。

    崇文门城楼

      图为1912年之崇文门城楼南面。

      崇文门位于北京内南垣东侧,距正阳门约三里,是内外城通衢的孔道之一。城楼面阔5间,通宽39.1米深3间,通进深24.3米;楼连台高35.2米;重楼重檐,歇山式灰筒绿琉璃瓦剪边。


    正阳门城楼南面全貌

      正阳门城楼南面的全貌,是1916年之后不久从箭楼向北拍摄的。左右城墙上各辟两个门洞,是城门改造的工程项目之一。东门洞直通户部街,西门洞直通刑部街。工程于1916年完工。

      正阳门面阔7间,齐城平台宽50米,进深24米,通高42米,重檐三滴水歇山顶,上铺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瓮城巨大,呈弧形,宽108米,深85米,四面各辟一门。

    30年代正阳门箭楼
      是20世纪30年代拍摄的正阳门箭楼冬景,是从西南角向上仰摄的。箭楼上有“市国货陈列馆”、“设售品部”及“影”等字样。

    民初的正阳门箭楼
     民国初年从正南向正北方向拍摄的正阳门箭楼。画面中的人物有穿制服的,也有留大辫子的;瓮城还在,箭楼显得很新,是因为在战火废墟上刚铡建成不久;牌楼上“正阳桥”的匾额仍是满汉文,箭楼的匾额依稀可辨也是满汉文。在北京,无论是内城,还是外城,城门箭楼上都没有匾额,只有正阳门箭楼上有满、汉文匾额。


    清末正阳门东侧全景
     是清末从东向西拍摄的正阳门。画面上可以见到:城楼、瓮城东闸楼、箭楼。从东闸楼门出来,道路依瓮城墙呈弧形向南向西,与通西闸楼门的道路会合,经正阳桥,通往正阳门外大街。瓮城东西依瓮城墙体呈弧形的两条道路,名东荷包巷、西荷包巷。当年是非常热闹繁华的场所。
    正阳门城楼西侧面
     正阳门城楼的西侧面。这幅是在城墙顶上自西向东拍的正阳门城楼
    正阳门北侧
     正阳门城楼的北侧面。这幅是正阳门未改建之前,也就是1915年之前拍摄的。画面中尚可见东侧马道。马道宽近5米。洋车的轮子还是硬橡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