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原来英国军队是靠肉搏战击溃清军的-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4:15:31
英国军队是靠肉搏战击溃清军的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认识误区:清军在鸦*战争中的失败仅仅是由于英国人火器强大、船坚炮利的原因。
只要清军能够近距离接敌与英军进行冷兵器格斗,就能够取得胜利。于是就有了三元里抗英的故事,又有许多YY回到过去的小说,都是如此。那么,真实情况又如何呢:
先看八旗、绿营乃至湘勇的格斗能力。
八旗属于步兵战兵的马甲、领催、小甲之类的就不考虑了。乌兰泰在挑选驻防八旗加强到广西剿灭太平军前线时,就曾经奏称:“驻防八旗已多不习刀矛,弓箭十无五中…………唯今所恃,唯以鸟铳……”驻防八旗如此,京师八旗也不过如此。当乌兰泰以原秦定三的黔兵2000别领一部后,所带驻防八旗兵也“唯以奴才所带鸟枪发给教习……黔兵杂以刀矛。”
才教习完毕之后,攻打永安一役,八旗兵杂以威宁兵数百守炮位,被7名太平军士兵持长矛短刀就追得丢弃大小炮位十余,投身激流,宁愿淹死也不肉搏。
八旗马队,八旗马队以吉林、黑龙江马队和蒙古马队为主。吉林黑龙江马队6000,曾经是江北大营主力,可偏偏就是这支主力,在和太平军肉搏当中,望风溃散,甚至有“不及逃跑,下马跪受贼刃者”。蒙古马队素称劲悍,但是在僧王和胜保麾下的时候,于太平军北伐部队民马杂凑成的马队对战的时候,也是撒丫子时候居多。天津知县谢子澄一次亲自率队攻扑独流木城,蒙古马队以为后殿,结果谢子澄被太平军士兵以长矛刺死的时候,蒙古马队数百在后观望不前,当太平军挺矛上前的时候。“…………轰然溃散,有遁至静海,无鞋无钱,向民间丐食者…………”怯懦如此,真是丢光了老祖宗的脸。
绿营的近距离格斗能力呢?作为国家制兵,绿营的格斗能力也别提了。
同样以太平军为例。在广西作战期间,向荣楚军绝对是绿营中第一流的劲旅。但是也是自称“短刀钝矛,难当贼匪藤牌扎针。”打仗都是“贼匪未近,即滥施枪炮,当子尽枪热,不能再放。贼匪即以藤牌滚刀扑我,前排站立不定,惟有后退。”所以向荣打仗一般都是控制很多预备队,讲究回环轰打,所以一般吃亏不大,甚至被称为名将。
PS:鸟枪的准头和杀伤力也实在不怎么样,想一下打死人基本很难。一次鲍超和陈玉成激战,双方主帅位置不过几百步,列阵大斗,鲍超调集全军,凑了200把号称的“准头枪”,对陈玉成狠狠打了一气,结果人家半根毫毛没伤着。
湘军之类的练勇呢?好一些,但也有限。因为本来曾胡二人就是最不提倡“以身向土木炮石攻打”几次出名的肉搏格斗,一次就是太平军的“飞将军”曾天养先单人独骑刺伤塔齐布的坐骑,自己却不小心马失前蹄反而被刺死了。湘军讲究的是结硬寨,打呆仗,立住阵脚,以炮铳轰打,偶有攻扑。也不过是抛火罐,扔药包。绝少大部队白刃列阵而进的。
当时的满清军队,自己装备还没进化到火器化,作战观念倒是相当的火器化了,讲究以火器来做主要杀伤力量,绝不提倡肉搏。
而当时西方的军队,却是出乎意料的重视肉搏。大部队列出完整阵线,上刺刀作白刃冲锋的战例比比皆是。这种白刃冲锋,需要极大的J律性来约束。对神经的震撼是惊人的。不要以为洋鬼子不敢和清军打白刃战。恰恰相反,洋鬼子认为和清军打白刃战是最合算的。对射的话,清朝一般炮台炮位都不少,虽然“火药为不均匀的颗粒及劣质硫磺,发射后有浓烈的臭味,火炮火门的位置开得不对,炮管内壁凹凸不平,炮床为最不科学的设计…………”但是对打起来敌人的伤亡也很难控制。一般在炮台后面,忍受着对手的开花弹,清朝士兵还有不逃跑的勇气。但是往往一发起果断的白刃冲锋,清朝士兵就崩溃了。像广州海口的车歪、横当、海珠等等一系列的炮台,很遗憾,都是洋鬼子在炮火准备后用白刃冲锋拿下来的,而且伤亡轻微得超出我们的想象。这里我就不说了,免得伤大家的心。谢老导演拍的电影中清军将领挥舞长刃双手刀砍倒六七个对手也只能存在在我们的想象中。另外,定海那么多八旗绿营将士殉城,也是洋鬼子白刃突击拿下来的,洋鬼子死2个,伤15个。实际上,英军打败清军靠的不是什么先进火器,而是靠原始的肉搏战。当时无论英军还是清军,都没有办法完全依靠火器阻止对方的肉搏冲击,由于当时火枪准头不好,发射速度不快,在敌人步兵冲到跟前时,实际打不死几个人,所以当时欧洲的军队无不苦练肉搏战,方阵步兵刺刀冲锋是最终决胜手段。而清军则由于火器交战观念过于强烈,完全放弃了肉搏战,嘉庆后期就根本就没进行过肉搏训练,此外清军的鸟枪上并无刺刀这玩意,而英夷大兵牛高马大,手中洋枪上还有把明晃晃的刺刀,当看见洋兵列阵端着刺刀洋枪冲来后,清军无不魂飞魄散,远远放上几排枪,见英军没被吓炮,清军就立即丢下大炮四散逃奔了,清军已经完全失去了曾是其最强项的专长——肉搏战能力,而且几乎整个清朝时期都是如此,只要对方没被清军的排枪吓跑,端着刺刀枪接近了清军阵地,清军立即就会溃散,而首先发现清军这个弱点的就是英军。
英军首先发现即使是使用简陋火器,并且用劣质火药的清军士兵,也能在大炮旁忍受开花弹的攻击,用火器顽强的与英军对射,打起来伤亡根本没法控制,更何况清军还火炮众多。但是英军只要一发起果断的白刃冲锋,清朝士兵就崩溃了。英军攻下的一系列要塞炮台,实际基本都是靠白刃战夺取的,定海那么多八旗绿营将士守城,同样是洋鬼子白刃突击拿下来的,洋鬼子只死2个,伤27个。从此英夷发现了击败清军的诀窍,那就是非常划算的白刃战,英军从此可以极小的代价在陆地上击败清军任何陆军部队,根本不需要再去用战舰与清军炮台拼死对射,这样英军地面上所向无敌,截断清朝的大运河航道,迫使清朝与之谈判,达成了作战目的。
太平天国能奇迹般的壮大,就是因为清军肉搏能力太低,闹太平天国时清军的肉搏战能力怕是连第1次鸦*战争也不如了,所以满清大量的军力与国力被太平军拖住,导致了英法敢于发动第2次鸦*战争。此战清军重炮依然远于英法舰炮,大沽口炮台的重炮对英法舰队伤害不小,但英法洋军一旦登上陆地,只刺刀一亮,清军的炮台立即失守,紧急之间把尚有一定肉搏能力的驻京八旗与畿辅驻防八旗以及外蒙骑兵紧急调来(内蒙骑兵当时已经杀羊都难了),结果不但指挥官久不习战阵,不知如何布兵排阵,就连士兵也不知如何杀敌,不但用骑兵步兵去通过狭小八里桥正面冲击英法联军方阵,在桥头遭到英法联军使用包括康格里夫火箭炮在内的各种火器T型阵密集射击,过桥之前就死伤了大半,而过桥之后,无论骑兵步兵均不知如何杀敌,瞎跑乱奔,丝毫不能动摇英法军刺刀方阵,肉搏中英法损1人,清军损40人,故此27000步骑军一战全灭。
         
  *.*.*.*   2010-8-28 1:47:13
',1)">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凯迪新版公测入口 第 2 楼
文章提交者:汪元 加帖在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图史杂记】大清杂耍刀牌兵,德艺双馨卡哇伊
之前有个帖子讲大清藤牌兵,当然不是专门和藤牌兵过不去,只不过藤牌兵的确是相当雷人的兵种。你想不被雷到都不行,金哥再给来一个更雷的吧:
却说大清刀牌神州兵勇演武:

耍大刀啊耍大刀
接下来呢......

撒撒娇啊撒撒娇

(老英国牛也够损,直接写“一个杂技表演”)
  *.*.*.*   2010-9-12 0:11:32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3 楼
文章提交者:文史哲新行人 加帖在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想想也是!
  *.*.*.*   2010-9-12 0:26:20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4 楼
文章提交者:walkerliu 加帖在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并非完全如此
镇江一役  清军400余人尽墨   英军死伤上百人   考虑到双方在火器上的差距   双方肉搏水平差不多
清军之鸟枪   极沉   有时需要两人操纵    1发/分   有效射程不过100米左右
而英军所用之步枪   3-4发/分    有效射程远于清军3倍
另,以三元里为例   当夜由于下雨,英军之枪发射不便,在与乡民的冲突中,当夜损失了30余人
  *.*.*.*   2010-9-13 17:45:42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5 楼
文章提交者:汪元 加帖在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再谈清末北京八旗官兵射箭-一张图的两种色彩
2010-09-13


这张清兵射箭以前在射箭沙龙发过彩色版,从后来收集到的资料看,原始发布的时候是黑白线图,
从这张图大致可以了解清代一般军队中普通清军士兵的训练情况:
第一,除弓箭扳指外,普通士兵缺乏弓囊箭囊等装具,
第二,一只弓配五只箭,或更少,从这点看,应是城门守备部队或城中驻军,这一点从旁边悠闲的老百姓和密集的房屋可以得到印证;
第三,射法上,侧立位马步是较为标准的骑射姿势,平肘靠上的姿势被证实是清代较为标准的射姿,故该图的可信性是比较高的。
第四,从弓箭来看,弓以官制兵丁弓为主,但这种螺旋状包裹桦皮形状,是否是普遍的还需讨论;箭矢是龅头箭,从余量上看,应是105cm的量产兵丁用箭,箭羽是灰色的,这点看并非雕翎,而是其他野禽的羽毛,看上去像是野雁的。
这张图对我们了解清代基层射箭的情况由一定裨益。一个重要的信息是虽然射箭本身被作为国语骑射抬升到一个高度,但是在实际执行中,还是最为明显的基层传帮带(老兵带新兵,这是军队的传统模式),广泛的民众参与(至少旁观打酱油是被允许的),所以说来,复兴射艺,最关键的是复兴传统技艺组织形式,而绝不是简简单单生硬的造出一门“贵族运动”,将民众排斥其外。虽然清末射箭逐步走向衰亡,但还是给国术射箭留下了不少丰富的遗产,这也是传统射箭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推崇实实在在的射之术,留下实实在在的历史印记。
  *.*.*.*   2010-9-14 16:46:56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6 楼
文章提交者:疯行 加帖在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当年戚继光能领导全世界战斗力最强的陆军。。。。 腐败在细节中。。
  *.*.*.*   2010-9-14 17:44:19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7 楼
文章提交者:cloudsbamboo 加帖在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鸦片战争时期,英军装备的标准轻武器是前装燧发滑膛枪。说实话,这不是先进武器。近代步枪武器技术的几个重要发明,比如起爆药、火帽、圆锥弹丸、击发枪机刚刚发明出来,来不及用在这种枪上。带有膛线、射程远、准确率高的线膛枪,就是俗称的来复枪,造价高,一直没有成为欧洲士兵的制式武器。
前装燧发滑膛枪的最大射程不超过300码(1码约合0.9米),可以对人体进行瞄准射击的距离为100码。1814年,英国陆军的汉格上校写下一段话:“想用一支平常的枪,射击200码外的人,你不如改为射击月亮,命中的机率都是一样的。”
在战场上,士兵非常容易出错。常见的错误之一就是装填后,忘了将通条抽出枪管,一扣扳机,通条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自然无法再装填。另外,常见的错误是在忙乱之间,误将弹头而非火药塞入枪口,造成不发弹。士兵只能退出行列,站到后面,使出吃奶的力气,慢慢地把弹头挖出来。更麻烦的是,火枪是队列齐发的,那么多枪一起发射,许多士兵根本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开枪,有没有哑火,往往多次装弹,把枪管塞得满满的。
清军武器不算差
这时候,清军虽然没有完全放弃冷兵器,也有一半的士兵使用火器,主要是鸟枪和抬枪,数量最多的是鸟枪,属于滑膛枪,是用火绳发射,潮湿的时候,不大方便。
总体来说,鸟枪射程稍小于英军滑膛枪,抬枪射程要超过英军滑膛枪。鸟枪的射击速度,较之滑膛枪,可能不会相差很多,大约为每分钟2发。不过,清军鸟枪、抬枪的命中精确度,较英军燧发枪则低。主要原因在于,鸟枪、抬枪都是手工打造,较之英军燧发枪工艺粗糙,枪膛精度不高。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英军燧发枪每分钟发射3发,命中率90%;清军鸟枪每分钟发射2发,命中率70%。假设两军士兵各10名,射击同样距离的若干目标,在一分钟内,英军士兵可以发射30发子弹,击中27个目标;清军士兵可以发射20发子弹,击中14个目标。燧发枪效能约为鸟枪的2倍。这样的差距,完全可以利用清军的人数优势来弥补。
相比之下,双方火炮性能差距可能更大。清军火炮的主要问题是,侵彻力不够和命中精度不高。侵彻力不够,主要是因为中国火药不好;命中精度不高,主要是火炮机动性差造成的。同样口径的火炮,清军火炮要重得多,缺乏灵活转动的炮架。那些重达3至5吨的大口径火炮,要在英军猛烈的炮火下,一点一点地瞄准,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对英国军舰威胁最大的,恰恰是这些重炮。英军对清军火炮颇为畏惧,屡屡惊呼“猛烈”、“厉害”。
弓箭赛过枪
为什么只有一半的清军使用火器?原来,清军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看家本领——弩弓,他们的弩弓在作战效能上,可能不比当时的火枪差。
一般说来,古代弩弓的最大射程为300米,宋代的神臂弓最大射程达到五百余米,清朝雍正皇帝更是自诩清军的弓箭为历代最强。弩弓的准确率很高,可以精确瞄准。一个训练有素的弩手,可以准确命中200码外一个人型大小的靶子。
弩弓的射速大约是每分钟三四发,操作十分简便,大家很难想象有人会装错。唯一的问题是,需要人手拉弦,发射次数太多,容易疲劳,速度减低。可是,火枪连续发射后,一样会因枪管发热,造成炸膛,或者子弹威力减弱的情况。
刺刀改变战术
清军火枪火炮跟英国相差不多,弓箭还要厉害一些,怎么输得那么惨呢?
首先说说英军装备的一样不太起眼的武器——刺刀。滑膛枪是一种射程近、射速低的武器,战斗中,白刃战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在刺刀发明前,滑膛枪兵必须有长矛兵保护。刺刀发明后,一个使用装有枪刺的滑膛枪的士兵,就是一个长矛兵,使用冷兵器的士兵不再是必需,导致战法和战术的进步。
英军作战时,一般排成两列横队,队列中的士兵,不能做单兵机动,站立装弹,立姿或跪姿齐射。横队周围有由散兵组成强有力的屏障,与敌保持接触,骚扰、杀伤敌军,并分散敌方火力,使己方队列不致过分暴露在敌人火力下。清军作战也须排成队列,并组成各种不同阵式。列阵时,通常是重火器在前,其次轻火器,再次冷兵器。临敌时,在远距离上,以火炮轰击,稍近,开放抬枪;再近,则以鸟枪击打。三击不中,继之以冷兵器肉搏拼杀。结果,清军打仗恨不得排出十几列队伍。这种阵型,作战效能很低。
为了协调冷兵器和火器部队的步调,清军整个阵列只能以缓慢的速度移动,战术机动性相当差,很难运动到能最大限度发挥火力的有利位置。灵活的英军队形,往往能够成功地通过迂回等机动动作,对清军最薄弱处实施攻击。
以逸待劳的英军
当时,清军的总兵力大约80万人(包括八旗、绿营兵),在鸦片战争中,先后投入战争的有十万人左右。英军最初派出大约海陆军七千多人,最高增至2万人。在具体的战役中,这种兵力上的优势却未能显现。英方利用船坚炮利的优势,牢牢掌握制海权,也掌握着进攻的主动权。
为了防御英军可能的入侵,清政府在从盛京到广东的七个省,几十个海口都得设防,分到每个重镇,驻守的部队就在4000人至1万人。如此分兵,在每处都难以集合优势兵力,中英间的多次战役,中方投入的部队往往与英军相当,甚至处于劣势。
[转贴]原来英国军队是靠肉搏战击溃清军的-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原来英国军队是靠肉搏战击溃清军的-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英国军队的肉搏战 [转贴]死于“镇反”运动的朱自清先生长子朱迈先 【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文化大革命是如何被扩大化的[转贴]-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流氓化是开国皇帝的必经之路-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将帅失和是红军西路军失败的前提-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当年世博会是怎样震荡晚清王朝的-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毛泽东搞的是“人民崇拜”-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大海航行靠舵手曲作者为何被审十年并开除党籍-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原创]袁崇焕被杀是不冤枉的-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王光美与江青的恩恩怨怨 女人的嫉妒是导火索-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萨苏:从孙立人将军轶事看文明是我们的灯塔-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张国焘到底是一个什么人-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信力建:朝鲜是社会主义国家吗 【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被《沙家浜》抹黑的忠义救国军抗战简史-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原创]民国时期的教育-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山雨欲来风满楼-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西安事变到底是怎末回事-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吉鸿昌死亡真相-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李讷一家 【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也说潘汉年之谜 【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盘古王表 【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十月革命的炮响是怎样传到中国的-史海钩沉-凯迪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