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网络生活(3)——消除壁垒,全新畅享互联生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18:21
  

新的网络生活(3)——消除壁垒,全新畅享互联生活

人们需要全新畅享互联生活,任何妨碍新的网络生活的桎梏,都将被打破。网络原住民能在一秒钟内知道一个应用是否对他有价值,而决定是否采用,绝不会给第二秒机会。这绝不同于前十年的互联网,那时大家还都能容忍“不被当人看”的处境,毕竟这十年中的网民们还是网络的移民,还相信权威和舶来品。新的网络生活,人们拒绝壁垒。

 

Web与桌面的壁垒

基于某种安全上的焦虑,往往在桌面与网络之间横亘着一条鸿沟。人们总是自然地认为本地的内容是私有的,放在网络上的是公开发布的。这一点尤其在网络移民这一阶层,有根深蒂固的意识根源。毕竟就在昨天,网络还只是人们生活的补充而不是主体;无论在信息处理上,还是在人际交往上,网络都只是一个新生儿。但看看今天,再想想不远的明天,当网络原住民这一阶层成为主流时,有谁还会介意我的内容是在网络上还是在自己的电脑中呢,毕竟永远在线是网络的基本生活特征。

当我们在费尽脑汁地考量B/S或 C/S时,往往跳到面前的是技术的约束而不是应用的需要。随着技术的演进,越来越找不到Browse和Client的能力区别;而且随着应用需要,沉淀在我的电脑中的资讯,也要跳到统一管理的要求中。

所以,打破网络与桌面的壁垒,建立全面覆盖的知识管理体系,成为新的网络生活的一个需要。同时,这些个性十足的本地内容,恰恰更反映了个体的内容偏好。不考虑统一管理本地内容,就缺少了这些偏好信息,使得内容获取的准确度受到影响。

当需要把桌面和网络融合的时候,某个应用时表现为网页还是表现为客户端,完全取决于提供的服务要求和个体的需要。毕竟客户端与OS的结合程度能跟紧密,能提供的内容处理能力和范围,某些时候超越了网页。而另一方面,某些时候人们使用的浏览终端只能具备浏览器的能力,而不能方便地添加客户端。所以考虑这些方面,一个应用系统,需要兼顾这两个表现外壳的需求,以便满足网络与桌面整合互通的需要。

 

人们交流的壁垒

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们要联络某人,就让对方加我的msn,而得到的答复是能不能加他的qq,晕。所以,截至今天,我的电脑中,就有了msn、qq、fetion。据说我的这个只是一般般,还有人有popo、skype、yahoo messger,GTalk,以及网页的旺旺。吓人,电脑还不蓝屏吗?如果只是多装几个软件,也不怕,毕竟大家都被训练的,快成高手了。然而,往往要游走于几个系统而烦恼,毕竟认识的人是在各个系统中。

面对这种情况,往往让人联想到要整合。但别冲动,整合这些,那还不一头的包呀。还是帮助个体把自己的好友和群能在各个系统中统一起来,似乎更可行。那时候,究竟是用那个IM系统,只是取决于谁的服务更好了。进一步联想,就会发现,岂止是聊天工具中的好友是割裂的,包括Outlook,Foxmail,以及手机中的联系人,这几者之间都是割裂的呀。所以有人怕丢手机,心疼物质损失是一方面,联系人名单都在手机中才是关键。人们记忆电话号码的能力,随着手机应用人性化而消失。我们太依赖小小手机的联系人了。这是错吗?这不是错,问题的核心在这些系统和工具把我们的人际关系搞得四分五裂。该是打破这个壁垒的时候了。新的网路生活中,人们可以让这些系统和设备的联系人,任性地自动备份到“My Space”中,并能帮助人们管理联系人的变化,发布自己联系信息的变更。

 

信息设备的壁垒

现在说到信息设备,大家都会立即想到自己的电脑。有些人会想到智能手机,或者还有信息潮人,能告诉我们iPad等一些我们还不太有体验的设备。这些设备的关键是网络化,能随时随地联通网络。一个设备再精美,如果没有内容和人机交互为依托,那只能是短暂的玩物,其生命也就像烟花一样绽放后熄灭。

几年前,有人曾设想,我们身边的电气设备,都应该连入网络中,目的是让这些设备能随时随地被控制和使用。我的冰箱能自动帮我在网上订购补充食物,似乎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未来之窗。然而仅仅如此吗?好像还缺点什么。人们随处能获取资讯、能随处进行人际沟通,这是我们需要的。我们希望电视不单只是向我们推送内容,他还要能让我的客厅变成信息中心和网络交际中心。冰箱如果能上网订购食物,那就能让我浏览我的的医生的饮食健康建议。

小到一部手机,大到一辆汽车,都能让人们永远在线。那么信息设备就不能成为网络生活的壁垒。无论是我的内容,还是我的联系人,都能在各个设备之间管理和使用,当然是从应用的角度出发,顺其自然的。

 

这些壁垒消除了,我们就拥有了新的网络生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