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胡锦涛倡导的“包容性增长”概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20:29
深度解读:胡锦涛倡导的“包容性增长”概念
2010年09月28日 10:28:43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胡锦涛主席公开倡导、或将写入十二五规划的这个概念,如此重要,却又如此陌生——
什么是“包容性增长”?
9月16日,对于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原副代表、首席经济学家汤敏来说,是一个心情愉悦的日子。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胡主席在正式场合提出了‘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这对解决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作为最早提出此概念的参与者之一的汤敏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这一天,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时,发表了题为《深化交流合作 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
胡锦涛强调,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为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实现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社会基础,是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需要共同研究和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包容性增长”,这个在2007年由亚洲开发银行(下称“亚行”)首次提出的概念,一时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谁最早提出这个概念?
对于“包容性增长”一词,许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甚至包括经济学家。胡锦涛主席的致辞公开发表后,就“包容性增长”问题,记者先后对多位经济学家进行了采访,其中有七八位均表示,是从胡锦涛主席所作的报告中第一次听到了“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之前并没有过多地了解和研究。
“‘包容性增长’这个概念,是2007年由亚行首先提出来的,但也是国际组织在10年间逐渐完善的一个概念。” 亚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庄健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是基于中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增长迅猛的事实。
数据显示,2002年—2007年,中国年均经济增速高达11.65%,尤其是2004、2005年这一轮增长比较明显,甚至超过10%以上,2006年、2007年更是达到了12.7%和14.2%的增长。
现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的汤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当时大家都在谈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增长过程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收入分配不公。经济增长了,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受益,有的人受益多,有的人受益少,特别是贫困人口受益更少。”
此外,中国GDP如果再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资源、环境的压力会增大,由增长本身不均衡导致的矛盾也会增多。是否应该适当下调增长预期水平,也成为当时学者争论的焦点。
庄健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导致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是由投资、出口拉动,消费的比重偏低;在产业方面,重工业劳动高,服务业比重偏低;经济和社会相比较,社会领域发展相对差一些,特别是收入分配结构、收入分配状况、城乡差距还比较大,“这种增长不利于长期的可持续、均衡的增长,所以亚行当时就做了相关研究。”
12345下一页
12345下一页
搜索更多包容性增长 十二五 的新闻
特稿:中国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
科学判断世情发展新态势 胡锦涛倡导包容性增长
为实现包容性增长而不懈努力--写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闭幕之际
胡锦涛为何倡导“包容性增长”?
胡锦涛首次公开倡导“包容性增长” 陌生概念引关注
2010年09月28日 02:19中国经济周刊【大中小】 【打印】共有评论88条
胡锦涛主席公开倡导、或将写入十二五规划的这个概念,如此重要,却又如此陌生——
什么是“包容性增长”?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北京报道
9月16日,对于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原副代表、首席经济学家汤敏来说,是一个心情愉悦的日子。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胡主席在正式场合提出了‘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这对解决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作为最早提出此概念的参与者之一的汤敏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这一天,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时,发表了题为《深化交流合作 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
胡锦涛强调,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为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实现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社会基础,是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需要共同研究和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包容性增长”,这个在2007年由亚洲开发银行(下称“亚行”)首次提出的概念,一时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谁最早提出这个概念?
对于“包容性增长”一词,许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甚至包括经济学家。胡锦涛主席的致辞公开发表后,就“包容性增长”问题,记者先后对多位经济学家进行了采访,其中有七八位均表示,是从胡锦涛主席所作的报告中第一次听到了“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之前并没有过多地了解和研究。
“‘包容性增长’这个概念,是2007年由亚行首先提出来的,但也是国际组织在10年间逐渐完善的一个概念。” 亚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庄健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是基于中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增长迅猛的事实。
数据显示,2002年—2007年,中国年均经济增速高达11.65%,尤其是2004、2005年这一轮增长比较明显,甚至超过10%以上,2006年、2007年更是达到了12.7%和14.2%的增长。
现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的汤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当时大家都在谈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增长过程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收入分配不公。经济增长了,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受益,有的人受益多,有的人受益少,特别是贫困人口受益更少。”
此外,中国GDP如果再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资源、环境的压力会增大,由增长本身不均衡导致的矛盾也会增多。是否应该适当下调增长预期水平,也成为当时学者争论的焦点。
庄健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导致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是由投资、出口拉动,消费的比重偏低;在产业方面,重工业劳动高,服务业比重偏低;经济和社会相比较,社会领域发展相对差一些,特别是收入分配结构、收入分配状况、城乡差距还比较大,“这种增长不利于长期的可持续、均衡的增长,所以亚行当时就做了相关研究。”
据汤敏介绍,在此背景下,2005年,由亚行赞助支持,亚行经济研究局和驻中国代表处联合开展了“以共享式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研究课题,同时邀请林毅夫、樊纲等国内七八位知名学者一起参与研究。
当时作为亚行驻中国代表处副代表、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参与了一部分组织工作。
与此同时,在中央政府将“构建和谐社会”定为一项基本国策的背景下,由林毅夫主编,庄巨忠、汤敏、林暾等学者编写的《以共享式增长促进社会和谐》一书正式于2007年出版,该书出版的主要目的,是分析中国经济过去30年增长的特点,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和所带来的问题及挑战,探讨通过实现共享式增长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选择。
“这本书出了英文版。当时翻译成中文的时候,我们斟酌了很久,最后是用了‘共享式增长’这个词,实际上也有人翻译成‘包容性增长’。”庄健说。
庄健表示,“包容性增长”这个概念其实跟这些年中国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也是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这个理念。“单纯地发展经济是不好的,而更加全面、均衡的发展,才能使得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进行。这才是发展的目的,这样的发展才能够可持续。”
“包容性增长”或被写入“十二五”规划
从2007年亚行首提这一概念,到如今国家领导人在正式场合再次倡导,业内人士分析认为,2008年发生的世界金融危机是“包容性增长”被官方采纳和认可的助推器。
庄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金融危机的爆发,实际上是对当时经济失衡状况的一种强制性的改变。经过这场危机之后,大家发现,中国的经济增长确实存在不均衡的问题,特别是对投资、出口的依赖性比较强,而中国恰恰受这种冲击比较明显。
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经济恢复较快。但与此同时,从经济学家到中央政府都开始思考中国经济增长如何更加可持续的问题。
这次重提“包容性增长”,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看来,带有一定的前瞻性含义。马晓河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对未来五年、十年、二十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应该朝着哪个方向走的一个大的判断。
据悉,即将于今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一项重要议程就是研究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邓聿文向《中国经济周刊》大胆预言,“十二五”规划中肯定会明确提出包容性增长,今后这个概念也将越来越普及并被人们接受。“十二五规划的重点是要加强社会建设,所谓‘包容性增长’就是要注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我觉得肯定会写入的。” 邓聿文说。
嘉宾
庄健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
马晓河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汤敏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
邓聿文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
早前报道:
胡锦涛:深化交流合作 实现包容性增长
胡锦涛:以包容性增长解决社会问题
分析评论:
人民网:胡锦涛为何倡导“包容性增长”?
<<上一页 12下一页>>
胡锦涛为何倡导“包容性增长”?
2010年09月19日 08:14人民网-观点频道【大中小】 【打印】共有评论1条
9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致辞。(人民网)
详细研读新闻报道内容,“包容性增长”是胡锦涛主席讲话致辞中的一个关键词。“包容性增长”一词很新鲜,笔者通过搜索查找,网上百科是这样给“包容性增长”定义的:“所谓包容性增长,寻求的应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包容性增长包括以下一些要素: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加强中小企业和个人能力建设;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强调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反对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重视社会稳定。”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得知,“包容性增长”的内涵丰富而且深刻,适用范围很广。胡锦涛主席倡导“包容性增长”意义深远。
从国际局势角度分析,不讲“包容性增长”不行。
首先,从世界经济发展角度看,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与国应互惠互利、携手共进、包容发展。以国际社会共同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为例,假使世界各国不深化合作,拓展合作,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也就不能有效解决金融危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利于解决好各国的劳动就业问题,也不能改善各国人民的民生问题。中国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时,对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积极贡献,是因为中国积极践行“包容性增长”,在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致力于应对危机的国际行动,成为稳定世界经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力量。同时,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威胁,中国有责任有道义地支持他国发展,中国免除了46个最不发达国家400多亿元人民币的债务,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援助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这最能说明中国是讲求“包容性增长”的。胡锦涛主席强调中国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践者,笔者以为这话说很是实事求是。
其次,从世界和平的视角看,假使不实践“包容性增长”,富裕国家则会更富裕,贫穷国家则会更贫穷,世界经济两极分化愈发严重,由此带来的局面就是世界无法和谐稳定。“包容性增长”的提出无疑体现了世界均衡发展、共同发展的内涵。中国改革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指出,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两大主题,而事实上,当今世界并不是那么和平,那么包容。在世界经济形势好转的基础但并不牢固的背景下,某些国家又开始奉行贸易保护主义,利用政治军事等手段抑制他国经济增长,不讲究包容性增长,影响了世界和平与发展,不但不利于改变本国人民就业环境,不利于改善本国人民的生活,也不利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友好,胡主席倡导“包容性增长”无疑是实现“世界和平发展”的良方。
从中国国内形势角度分析,不讲“包容性增长”不行。
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让每个公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愿望。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各项事业有了明显进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目前贫富差距比较悬殊。如果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势必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不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我们的国家。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是我们的改革不到位,收入分配不是很公正,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改革,缩小贫富差距,践行包容性增长。
践行包容性增长关键在于全社会各界人士要讲“包容”。包容是一种境界,只有各界人士有博爱的心、博大的胸襟,胸怀坦荡、无私无畏,才能自觉行动起来,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用博爱的心、博大的胸襟践行“包容性增长”,先富带后富,促进共同发展,共同享受发展成果。胡主席强调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希望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无疑,胡主席的强调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包容性增长”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指导下的产物。
践行包容性增长关键在于政府履行好责任,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提高劳动者的能力水平,让更多的群众收入提高。胡主席在这次会议上提出4点建议:一是优先开发人力资源,二是实施充分就业的发展战略,三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能力,四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四点建议是从制度入手,是提高人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根本办法。
综上所述,无论从国际的发展和平两个主题看,还是从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让每个公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目标看,胡主席倡导“包容性增长”的意义都极其深远。笔者深信,国际社会一定会对包容性增长达成共识,各国会携手起来,深化合作,拓展合作,朝着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目标迈进。笔者也深信,胡主席倡导的包容性增长会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与支持,各级政府也会自觉顺应人民群众的意愿,努力践行包容性增长,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造福人民。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博客】胡温新政系列:胡锦涛语录选
【博客】国际专家如何解读中国的统计数据?
【视频】胡锦涛表示要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深圳考察工作(图)
马来西亚次季首半年增长强劲 经济增长或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