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坊--父母凭什么帮孩子选择未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05:27
[大千视界]父母凭什么帮孩子选择未来? Loving Life 发布于 2010-7-3 16:01:00


这是一个湖南大学数学博士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金融系主任王能教授那里听来的,王能是我们多年的好友,他在美国金融领域是一位十分优秀的学者,在美国相对成熟的金融研究领域要想有所突破对于很多学者来说都很难,他的优秀在于他总是能够找到突破点并且建立模型去证明,每年他都会在美国金融领域核心期刊发表很多文章。

作为一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华人学者,每年给他写信的中国学生不计其数,其中不乏北大、清华、人大等等中国最高学府的优秀学生,信的大体内容都是:……读了您的一篇文章,觉得……之后就是介绍自己的优秀以及自己如果能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就会……经常收到千篇一律的来信的确比较难处理,因为每个学生的成绩都非常优秀,每个学生的背景故事听起来都一样辉煌,很难从一封信或一份申请材料中判断一个学生是否真的适合金融学科的研究。因此,在收到这样的来信之后,王能有时会给学生返回一个简单课题,这个课题通常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或提供一些解决思路。有些信石沉大海,有些信几个月后有了回复但是学生建立的模型完全不对路。去年他收到了来自湖南大学一个在读数学博士的来信,信的开头和其他学生的一样,但是这个博士在信中对他文章中所用到的一个模型有一些新的想法,他觉得有些不同,于是将手头正在研究的一个课题发给这个数学博士让他建立数学模型,没想到这个数学博士第二天就给他回信了,而且建立出来的数学模型完全对路。王能如获至宝一样地开始跟这位数学博士联络,最终把他邀请到美国做访问学者,每天指导他学习工作。王能手头有很多课题需要研究,每一个课题都有可能对他所研究的金融领域有所突破,由于受自己的时间限制,每年能将这些课题建立模型研究最终发表成为文章却很有限,按照王能自己的话说,有了这位数学博士帮忙,他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至少50%,他们俩一起合作有望每年能够发表更多文章。

在聊起这个数学博士的故事时,王能也非常惋惜地提到很多来自中国名校的毕业生,虽然考试成绩一个比一个优秀,但是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普遍比较弱,在申请金融专业的时候很多学生其实还不知道金融究竟是研究什么,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很多中国学生来到美国学金融工程专业,来了之后才发现金融工程与自己想象中的金融其实不一样。王能希望能为中国的学生多做一些事情,于是在去年接受了上海财经大学的聘请兼任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往返奔波于中国与美国之间。

听完这个故事,有几点思考与父母们分享:

1. 有所作为、无所作为、错误指导

每个父母都希望为孩子多做一些事,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多花一些功夫,中国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投资在全世界都有名。父母多为孩子的教育做一些事应该好过让孩子放任自流。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有时候无所作为其实好过错误指导。湖南大学的这位数学博士家在农村,父母没有太多文化,在孩子的专业选择上帮不了什么忙,与那些帮孩子选择热门学校、热门专业的父母相比,他的父母实属无所作为,这位博士只能凭自己的兴趣选择了一个冷门专业——数学,歪打正着的是大家趋之若鹜的金融专业其实非常需要的是数学功底,而很多在父母的指导下选择了热门专业的孩子其实没有这个天赋、不具备这个能力、也不可能在这个专业领域有所作为。

由此也想到了中国父母在孩子早期教育上的投入,从抬头翻身培训到少儿MBA培训,每一年龄阶段的每一种课程父母都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及时间,的确是有所作为的,可是这些有所作为对孩子的影响究竟是好是坏?当父母投入了这么多金钱和时间之后究竟期待孩子有什么样的不同?当最终教育出来的孩子和父母的期待不同时,父母会是怎样的心情来面对孩子?

2. 父母凭什么帮孩子选择未来?

从孩子出生开始,父母就在帮孩子选择孩子的未来,父母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在影响孩子未来的生活轨迹。作为父母,我们凭什么帮孩子选择未来?我们怎么能够判断我们所做的每个决定真的是为孩子好?父母帮孩子选择了国际贸易专业,等孩子毕业后贸易专业毕业生泛滥,孩子找不到工作;父母帮孩子选择了金融专业,孩子毕业后赶上金融危机,工作难找;父母帮孩子选择会计专业,孩子毕业后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当会计……

父母究竟是否有能力判断这个迅速发展变化的世界会走向哪里?父母对于孩子未来要生活的20年后、30年后的世界究竟了解多少?全球化、多元化是一个几乎不可逆转的趋势,父母所接受的教育是否能够理解那样一个世界?

3. 父母能为孩子做什么?

父母能为孩子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教育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让自己更有判断力;除此之外,父母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主导自己的生活,形成自己的判断,毕竟孩子最终将要自己去面对这个变化的世界,在那个时候,父母想帮忙也会力不从心;父母需要留心观察孩子究竟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保护孩子的爱好,让孩子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父母应当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多提出开放性地问题,鼓励孩子思考,多给孩子提出一些挑战,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父母需要花时间与孩子进行有益地交流,不是单向的训导与传授;父母需要培养的是在身体、认知以及情感方面都健康发展的孩子。

来源:EDUCARER

链接:http://www.bullock.cn/blogs/educare/archives/111343.aspx

[匿名] 1989 [匿名] 1989 [61.50.172.*] @ 2010/6/3 12:47:12 中国学生在学校与家长的双重教育下。自己很难有选择的余地。 反对 0 14 支持
卷11卷 卷11卷 [123.118.114.*] @ 2010/6/3 13:31:03 教育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让自己更有判断力 反对 0 20 支持
[匿名] 剑寒秋水2 [匿名] 剑寒秋水2 [58.19.22.*] @ 2010/6/3 14:40:11 教育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让自己更有判断力
-------------------------------------
这里隐含的意思是,还是要父母去踢孩子做判断,只是希望他们做得更“好”些罢了。约等于呼吁独裁者多读书,做个仁慈明智的君主。 反对 14 7 支持
soloman13 soloman13 [222.44.112.*] @ 2010/6/3 14:46:41 言传身教。 反对 0 1 支持
羊+ 羊+ [203.110.162.*] @ 2010/6/3 15:30:47 首先是要保证孩子的不用为生计奔波,其他的只能说一声:孩子,对不起了。 反对 2 1 支持
别 别 [202.101.44.*] @ 2010/6/3 16:25:55 “首先是要保证孩子的不用为生计奔波”,说得好。
如果孩子学习的动力只是为了咸鱼翻身,过上比父辈更好的生活,怎么奢望他们凭兴趣选专业?
如果可以保证他们衣食无忧,活的有尊严,自然是该鼓励他们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能以兴趣为业自然是再好也不过的了。
然而,对于天资一般,只有看电视、打电玩兴趣的孩子来说,还是鼓励他(她)读个会计专业吧,毕竟长大了,要自己养活自己,做会计还是比较容易找分工的。要说兴趣,谁会天生爱好会计呢。不过既然喜欢看电视,打电玩说明坐得住,这是一个合格的会计的首要素质。 反对 5 11 支持
[匿名] 嘎嘎 [匿名] 嘎嘎 [122.139.3.*] @ 2010/6/3 16:56:27 这个说得道理是好的,但是太虚了,能不能来点具体可操作的 反对 4 2 支持
叫我方哥 叫我方哥 [124.89.21.*] @ 2010/6/3 17:12:39 学在中国,身不由己。 反对 0 10 支持
戒定慧 戒定慧 [124.90.173.*] @ 2010/6/3 18:18:08 受教了,以后如果有机会为人父,会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活到老,学到老。。。。引导孩子自己掌握如何选择的方法 反对 0 1 支持
GOSH GOSH [222.20.206.*] @ 2010/6/3 20:47:15 爹妈,谢谢,你们没权利为我决定未来。
孩子,抱歉,我们没权利为你决定未来。
都是我想说的。 反对 0 2 支持
zhjean619 zhjean619 [111.194.240.*] @ 2010/6/3 22:31:50 “教育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让自己更有判断力。”
我觉得博主要表达的意思是,要教育自己,不要随波逐流,在这个信息爆棚的社会中,能够有判断力,保持清醒,父母需要充分尊重孩子这个生命个体,没有权利替孩子选择人生。
这一类的知识,不可否认,在大多数父母的意识里,是需要更新的。 反对 0 7 支持
[匿名] laida [匿名] laida [222.84.161.*] @ 2010/6/4 0:07:54 自己选择未来也不现实啊,很多时候自己的选择也不一定就真的适合自己。尤其是没有进入社会之前! 反对 5 0 支持
职业玩家 职业玩家 [221.233.4.*] @ 2010/6/4 0:22:20 99.99%的家长看不懂,我来说说他们为什么看不懂。

父母能为孩子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教育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让自己更有判断力;

“要判断力来干嘛?有钱就是硬道理,必须是什么好赚钱,干什么!”

除此之外,父母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主导自己的生活,形成自己的判断,毕竟孩子最终将要自己去面对这个变化的世界,在那个时候,父母想帮忙也会力不从心;

“小孩子懂什么?”

父母需要留心观察孩子究竟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保护孩子的爱好,让孩子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擅长什么喜欢什么?保护了将来能有出息吗?儿子天天打游戏,没出息!”


父母应当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多提出开放性地问题,鼓励孩子思考,多给孩子提出一些挑战,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什么是开放性问题?小孩子什么都不懂!”

父母需要花时间与孩子进行有益地交流,不是单向的训导与传授;

“我每天要上班,哪有时间和儿子交流。”

父母需要培养的是在身体、认知以及情感方面都健康发展的孩子。

“吃好穿好就是我父母应该做的。小孩子以后怎么样管不了!”


我是不是一个很典型的父母。 反对 3 2 支持
[匿名] 小妈妈 [匿名] 小妈妈 [60.191.13.*] @ 2010/6/4 9:15:56 没有人已经活过了未来,我们都是以活过了的过去来猜想未来,然后以为那猜想就是事实,然后在这样缥缈的立足点指导未来。这只不过是父母为自己的幻想做点事情罢了,就像所有人都在社会的幻想里,或者上级的幻想里做点事情罢了。这段在亲子关系中体现的幻想就是指导。
另外,所谓的“指导”很多时候不过是缓解父母焦虑和他们自己价值感地下的弥补手段罢了。当然“以指导孩子滋养自己的心灵”也不是什么该千刀万剐的事情,父母能够明白自己这一点更好。
其实谁人没有幻想呢?谁人没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呢?让自己在自己这儿实现,才是对孩子的爱。
让孩子好好活着,做他自己的事情。 反对 0 3 支持
竖弯勾 竖弯勾 [119.57.37.*] @ 2010/6/4 9:28:01 (转)兰德公司评价中国教育


兰德公司是美国最重要的以军事为主的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也可以说是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决策咨询机构之一。
下文是兰德公司针对中国问题研究报告书的一部分,语词十分尖刻,作为中国人,行某认为,这篇文章虽不乏种族和文化偏见,但也确有入木三分的见地。面对这篇不友好甚至颇有敌意的文章,要想驳斥,当然有成千上万的素材,但是,行某选择默许,这是理智的。心痛的同时,我们对照一下,自己有几分被总结到了?!


中国人缺乏诚信和社会责任感。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普通中国人通常只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亲属,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一个理性的社会基础之上。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址,对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毫无疑问,这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道德观势必导致自私,冷酷,这种自私和冷酷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中国从来就没有成为一个法制社会,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守法行为格格不入。中国人老想走捷径。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即成就来自于努力工作和牺牲。中国人倾向于索取而不给予。他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生活的真蒂不在于你索取多少,而在于你能给予社会和你的人类同胞多少。

大多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学到过什么是体面和尊敬的生活意义。中国人普遍不懂得如何为了个人和社会的福址,去进行富有成效的生活。潜意识里,中国人视他们的生活目的就是抬高自己,从而获得别人的认知。这样一来,一个人就会对“保有面子“这样微不足道欲望感到满足。“面子“是中国人心理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人难以克服的障碍,阻碍中国人接受真理并尝试富有意义的生活。这个应受谴责的习性使得中国人生来就具有无情和自私的特点,它已成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
中国人没有勇气追求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首先,他们没有从错误中筛选正确事物的能力,因为他们的思想被贪婪所占据。再有,就算他们有能力筛选出正确的事情,他们也缺乏勇气把真理化为实践。

中国人习惯接受廉价和免费的事物,他们总是梦想奇迹或者好运,因为他们不愿意付出努力,他们总想不劳而获。很少有中国人明白一个事实,就是威望和成就是通过一步步努力的工作和牺牲实现的,不付出就没有所得。简单来说,如果是为了谋生,那一个人只有去索取;但如果是为了生活,一个人必须要去奉献。

由于在贫穷的环境下生长并且缺少应有的教育,大多数中国人不懂得优雅的举止和基本的礼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着装笨拙粗鄙却不感到害羞。他们在青少年时所受的教育就是如何说谎并从别人那里索取,而不是去与别人去分享自己的所有。

中国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但无限制生育政策所带来恶果使得中国成为了无限廉价劳动力的输出国。这些输出也包括那些受过教育的劳力输出,除了他们的教育水平,实则和其他一般苦力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中国大规模生产的便宜产品降低了输入这些产品的地区的商业信用度。由于技术落后,管理失败,中国制造的单位能耗要比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高出很多。因此,随着出口额的增加,中国在扩大生产的同时丧失着宝贵的能源。同时,这种行为也严重的污染了环境,使中国变为全世界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

目前中国正在遭受着资本主义社会2大邪恶的折磨,即环境的破坏与人性的丧失。由于中国人天生的贪婪的本性,它们可以毫无保留的接受资本主义的阴暗面即无止境的追求利润,忽视人的尊严。中国人对西方的技术与产品狂热追求,却对西方管理文化所强调的坦率、直接、诚实这些品质漠不关心。

由于中国文化不鼓励敢于冒险这种优良品质,所以中国人极力避免冒险,他们也不想寻求机会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中国人对于生活的平衡性和意义性并不感兴趣,相反他们更执迷于对物质的索取,这点上要远远胜于西方人。大多数中国人发现他们不懂得“精神灵性“,“自由信仰“以及“心智健康“这样的概念,因为他们的思想尚不能达到一个生命(补:即肉体和灵性的并存)存在的更高层次。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专注于动物本能对性和食物那点贪婪可怜的欲望上。

在中国人的眼中,受教育不是为了寻求真理或者改善生活质量,而只是身份和显赫地位的象征和标志。中国的知识分子从别人那里得到尊敬,不是因为他们为了别人的幸福做过什么,而只是因为他们获得占有了相当的知识。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只不过是一群仅仅通晓考试却从不关心真理和道德的食客。 反对 0 9 支持
竖弯勾 竖弯勾 [119.57.37.*] @ 2010/6/4 9:28:58 在中国人的眼中,受教育不是为了寻求真理或者改善生活质量,而只是身份和显赫地位的象征和标志。中国的知识分子从别人那里得到尊敬,不是因为他们为了别人的幸福做过什么,而只是因为他们获得占有了相当的知识。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只不过是一群仅仅通晓考试却从不关心真理和道德的食客。

中国的教育体系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失败和耻辱。它已经不能够服务于教育本应所服务的对象:社会。这个教育体系不能提供给社会许多有用的个体。它只是制造出一群投机分子,他们渴望能够受益于社会所提供的好处却毫不关心回报。

中国可以培养出大批的高级技能人才,但却很少可以培养出合格的可以独立主持的管理级专家。服务于一个公司或者社会,光有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勇气、胆量、正直和诚实的领导才能,这恰恰是大多数中国人所缺少的品性。正如亚瑟.史密斯,一位著名的西方传教士一个世纪前所指出的,中国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和正直的纯正品性。这个评价,虽然历经百年,如今依旧准确诊断出中国综合症的病因。

大多数中国毕业生对选择出国并为外国工作不会感到内疚,事实上他们首先欠下了中国人民在教育上为他们所做出的牺牲。随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破坏和逐步衰弱,大多数的中国人,包括受过教育的人都徘徊在精神和内心世界的路口,像迷失的狗一样不知何去何从。 反对 0 6 支持
[匿名] 没有名字 [匿名] 没有名字 [125.70.166.*] @ 2010/6/4 9:32:21 后面说的几点,都很有道理。

不过湖南数学博士的例子有点问题。

在父母适当指导下进行选择的100个小孩,大概有10个会成功(说成功不恰当吧,应该说“选择较正确”);农村放任自流的100个小孩,“歪打正着”的几率大概只有1个吧,方圆十里,不晓得有多少小孩“歪打正着”到了游戏厅里,呵呵。

“帮助小孩形成自己的判断力”这点很有道理。 反对 1 2 支持
[匿名] 翟翟 [匿名] 翟翟 [222.94.86.*] @ 2010/6/4 10:28:40 我父母总这样说:
不希望你走我们走过的弯路。我不知道他们走过什么弯路~~关于那个年代的事情,我不清楚。

他们只是希望我平平安安的过一辈子,不要在该上学的时候没上学,该工作的时候没工作,该成家立业的时候还孤身一人。否则会被社会抛弃。其实我也明白,这个社会没那么宽容。 反对 0 1 支持
[匿名] zhongwenyu [匿名] zhongwenyu [119.114.8.*] @ 2010/6/4 10:56:17 面对父亲的善意的安排 我作为儿子即使知道不适合自己又怎么忍心伤害父亲呢 哎 毕业 压力大啊 反对 0 0 支持
ty_090709@126.com ty_090709@126.com [219.143.131.*] @ 2010/6/4 11:56:45 如何教育好孩子,一直以来都很困扰?责任重大!!!! 反对 0 0 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