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产业链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的方式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11:39
流通产业链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的方式研究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2007-6-19 17:15:23 访问次数:
流通产业链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的方式研究
罗振华  高彩云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流通经济系)
摘要:当前国内关于流通产业链的理论阐述和实践探索几乎空白,尤其是如何发挥流通所天生具有的从时间上和空间上进行资源配置的功能,对流通产业链的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丰富我国流通产业链理论。虽然很多企业参与了流通产业链的部分环节,但对企业甚至学术研究机构来说,流通产业链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仍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其理论
形成远远落后于具体实践,因此研究此课题对于完善流通产业链理论意义深远。
关键词:流通产业链;资源配置要素;内外贸一体化;工贸一体化
一、问题提出
二十一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国内流通企业已面临着来自国际化流通企业的竞争压力,迫切需要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与国外同类企业争夺国际国内市场。可以这么认为,谁掌握了流通渠道,谁就掌握了工业命脉。 商贸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当国民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流通成为先导产业,它引导着消费,控制着市场,决定着生产,影响着金融。特别是以大型现代流通企业为依托的商业资本,必然要对上游制造业进行资本渗透和控制,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流通产业链。当前,我国流通企业的经营模式、增长方式、盈利模式等基本还停留在传统流通方式上,内涵式增长模式有进展、有探索,但还没有真正形成。如何转变运行机制和经营理念,如何整合资金、信息、物流、人才、品牌等资源要素,如何实现从传统流通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变,从根本上提高流通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是摆在流通企业面前的紧迫课题。我国流通企业在整合自我行业资源的同时,必须开拓跨地区经营、多元化经营,形成系统化资源配置的产业链,换而言之,走集团发展之路是迫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对资本增值的追求,是着眼于流通企业的综合优势和放大的效益。
目前,流通业同其他产业一样,也正在经历着从分解向融合的过程:批发、零售、运输、仓储、金融、通关服务、信息服务、品牌经营,甚至车站、铁路、码头、机场等实现各种形式的一体化。随着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变化,大流通、大市场、大集团将是流通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连锁化、网络化、信息化将成为流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提高素质、规范市场、优化管理将成为流通国际化的基本保证。我国流通企业新一轮流通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如何整合企业内外各种资源,实现流通产业链的最大价值效应。
现代大型批发流通企业利用目前拥有的商业设施和网络以及长期建立起来的供产销关系,加之对国内外市场的深入了解等优势,既可以对上游制造业进行资本渗透和控制,同时对下游零售企业进行推动与促进,逐渐形成了以需求为导向、以流通为枢纽、以批发为核心的产业链。处于产业链上游的生产,受制于流通并直接为批发所决定。如果资源要素在流动中得到了更有效益的配置,流通的效率将大大提高,交易成本降低,有利于建立稳定增长的盈利模式,实现流通产业链的增值服务。因此,研究流通产业链中资金、信息、物流、人才、品牌等资源要素的配置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现实的意义。
二、流通产业链的构成
流通产业链目前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认为,流通产业链就是以流通为主导的同一产业内所有具有连续追加价值关系的活动构成的价值链,流通产业链的宽度是由流通的产品门类所决定的,流通产业链的长度是由流通的模式和方式决定的。随着国内外经营环境变化,流通企业之间竞争已上升到流通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哪个企业能融入进流通产业链当中,就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
流通产业链的构成(如图1)
产前阶段:接受订单、产品研发、设计或推荐、原料采购或进口、金融支持、物流支持、信息共享
产中阶段:产品质量监控、金融支持、物流支持、信息共享
产后阶段:销售或出口、信息反馈、金融支持、物流支持、信息共享
图1:流通产业链的构成
从流通产业链构成可以分析它有三个特征。第一,它是“链”,即以若干企业为节点,以企业之间的商流、物流、信息流为联系,由此构成的链。第二,它是“体”,第一特征所说的“链”,并不是松散的链,而是一个紧密相连的链,是一种经济实体。这是因为作为经济实体的流通产业链,链内有针对全链的管理,从而使整个链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于是企业在链内和链外会有不同的成本函数;此外,一个链外企业要进入某一产业链,需要搜集信息、与链内企业谈判等等,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因而可以认为链有进入壁垒。这表明流通产业链已不是一般的企业之间的联系,而是一个有更多经济内涵的经济实体。第三,链有链主。链主要由核心流通企业组成,在链内占据支配地位,它往往为链内其它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履行着链内管理者的职能,由此链主也可能在链内获得超额利润。
三、流通产业链的资源要素配置的分布及其特性
研究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其目的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产业链的角度进行分析,就是最终提高整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提升途径包括两个方面:通过组织内部的学习提升和从外部通过并购、战略联盟等形式获得。总体而言,就是通过企业内部各流程的分解和重组进行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通过企业外部产业链合作企业的角度对供应商和客户的合作方式、合作形态进行匹配和选择,从而实现企业外部资源的整合。
所谓资源,就是可以被人们利用来创造社会财富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客观存在。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知识、情报、技术、管理经验、品牌等)、资本(实物、货币)、社会资源(关系)等5种 。
表1:资源要素的分布及其特性
资源类型 资源要素 要素特征 配置方式
明示型资源 自然资源、资本 分布于企业外部、容易获得 购并、战略投资、战略联盟等
混合型资源 人力资源 分布于企业内外、容易获得,不容易控制 引进、培养、选拔等
暗示型资源 信息资源、社会资源 分布于企业内外、不容易获得和掌握,必须深入合作 战略合作伙伴等
明示型资源是可以为外部企业所明确界定和识别的资源,它可以通过现代信息通讯技术进行交流;混合型资源是存在部分难以被外部企业界定和识别的资源,它需要通过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和面对面接触进行信息交流;暗示型资源是难以被外部识别、复制和轻易学习的资源,它必须采用面对面接触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可以看出,企业内部的挖掘和锤炼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式之一,同时,通过产业链的企业间交流和合作更是获取混合型资源和暗示型资源的最佳方式。
以利益为出发点进行资源配置,现代流通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流通活动,各种流通资源在相互利用和整合过程中同样也必须遵循这个原则,即资源的相互结合必须使参与各方资源的使用成本下降、收益上升,通过“价值链”将各种资源粘合为一体。灵活采用多种配置模式,流通资源的配置应根据市场需求和业务情况灵活采取多种模式,在配置组织形式上可采用星型、联盟型、联邦型等形式,在配置资源来源上可选用国际资源、区域资源、本地资源、本企业资源等,在配置方向与关系上可选择横向配置、纵向配置、混合配置等,在配置资源 类型上可选择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客户资源、技术资源等等。
四、流通产业链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的经济学分析
1、产业组织理论(SCP分析范式),即“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分析范式。在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中,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为三个基本部分和政府的公共政策组成,其基本分析程序是按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公共政策展开的。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而企业行为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这种SCP分析框架所依据的微观经济理论,将完全竞争和垄断作为两极,将市场中企业数量的多寡作为相对效率的改善程度的判定标准,认为随着企业数的增加,完全竞争状态的接近基本就能实现较为理想的资源配置效率。流通产业链链主及相关成员在优化资源要素配置过程中为了赢得更多的利润和市场占有率采取各种战略性行为来达到各自目的。
2、交易费用理论,在市场竞争中,随着交易费用、生产费用和组织费用的变化,在市场与企业、专业化与一体化相互替代的变动中,产业组织将不断自我繁殖、自我更新、自我走向更高的序列;而产业组织的这种有序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动因便是市场竞争。在市场竞争中,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会不断探索有利于节余交易费用、生产费用和组织费用的新的企业组织结构,来不断调整产业内企业间的相互关系。流通产业链要素优化配置的目的在于降低流通企业在产业交易过程中的交易费用,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企业的效益。
3、 博弈论研究各个相关行为主体的决策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假设条件下,
理性的行为主体是如何进行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通过流通产业链上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关系,达到流通产业链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从而实现流通产业各环节企业之间的合作共赢的经济效应。
4、供应链管理的实质是以用户为中心,专注于核心业务,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各企业紧密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通过对工作流程、实物流程、信息流程和资金流程的设计、执行、修正和不断改进,利用信息系统优化供应链运作,达到缩短产品完成时间、进货时间,减少采购、库存、运输等环节成本的目的。流通企业在产业链运作过程中要实现供应链的协同运作,提高供应链的运营业绩,使所有参与者能从中获益。
五、流通产业链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的方式
流通产业链链主是要由某个核心流通企业来寻找优化资源配置方式的路径,基于资源的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组资源的集合体,企业之间或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围绕着资源的争夺与利用来展开。企业的市场地位,不仅取决于其所拥有资源的数量与质量,而且取决于其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流通企业通过整合与供应链管理有关的资源,使客户能够很方便地获得所需服务支持,即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服务。优化资源配置不仅能帮助企业取得预期的效果,而且为竞争对手的模仿制造了障碍。流通产业链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的方式有两种:
1、 外部方式——主要通过包销、代理、参股、控股、兼并、收购、托管和连锁
经营、战略联盟、协议性合作、绿地投资等各种要素配置方式进行优化。流通产业链实际上就是由一系列企业或企业集团构成,其链主要由流通企业为核心进行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根据我国流通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实力、经营方式,按照流通企业服务方式与服务区域,对流通产业链在不同服务方式、不同区域市场的外部资源配置方式进行分类,用下图表示:
国内市场
包销、代理
参股、控股
收购、兼并
协议性合作
战略联盟 连锁经营
招投标
配供配送
控股
收购、兼并
代理
参股
协议性合作
战略联盟 参股
战略联盟
协议性合作
收购、兼并
前服务
国外市场
图2:外部资源配置方式
2、内部方式——主要通过业务重组、资源整合、优胜劣汰、竞争机制等各种要素配置方式进行优化(本文不作分析)。
六、流通产业链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的途径
1、 内外贸一体化方面的优化资源要素配置
大力发展外贸是流通企业推进流通产业化,实施内外贸一体化、贸工一体化经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实现战略规划目标,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战略要求。
(1)立足供应链增值服务,推进内外贸一体化。要从提高国际竞争力高度来认识发展外贸供应链服务能力的重要性,积极向上下游延伸发展供应链服务,建立与上游供应商、下游分销商和用户的供应链合作关系,提高从信息、采购、加工、分销、配送到金融等方面的综合经营、集成服务的供应链增值管理能力。
(2) 坚持贸工一体化,加快外贸基地建设。加强出口加工基地和进口资源增值
服务基地的建设,抓住国际制造业向国内转移的机会,依托经济产业带和出口加工区建立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并探索创设自有品牌,走贸工结合、产业化、实业化发展道路。加强与外资、外商的合资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发展加工贸易和对外经贸合作,开拓国际贸易业务,打造重点经营产品的产业链。
(3)完善分销服务网络,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种市场。国内外的分销渠道建设是国际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企业要充分体现自身内外贸市场网络,正确把握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挥内外贸一体化优势,内贸与外贸两者相辅相成,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通过参加广交会、出国参展、电子商务等途径,加大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在国际市场方面,要细分市场,选择有针对性的区域来进行进出口贸易。有条件的企业向境外拓展,建立海外营销机构,建立全球供应链。
(4)贸易方式多样化,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新品种。流通企业在经营品种上不能追求“大而全”,按照“巩固一块,发展一块,培育一块”的思路,确定国际贸易主要品种和发展方向,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进行突破。通过多种贸易方式积极稳健有效地开发各类新市场、新品种,建立起较为理想的市场和品种结构组合,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
2、 上游产业链的优化资源要素配置
(1)大力发展产品代理销售制度,争取更大的资源控制权。对于流通产业链上游一些大型企业处于链主地位是难以动摇的,作为流通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分销渠道、人员、信息等优势,进一步完善代理销售制,寻求与其形成供产销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从而获得优势资源。在继续做好原有一些商品代理销售的基础上,大力拓展代理销售的新领域,扩大代理的范围,逐步实现代理制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和完善代理销售的网络体系,提高代理制的运作方式的现代化水平,积极探索代理制与制造业分销有机结合的途径。
(2)通过收购等方式介入上游生产企业的生产活动,控制资源供给。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产品附加值不断向价值链上下游转移。台湾宏基创始人施振荣的“微笑曲线”表明,在研发、制造和营销三大领域中,研发可获得20%的利润,制造业可得8-10%的利润,营销可得25%的利润。有实力的流通企业通过资本纽带关系与上游企业建立紧密型的战略联盟,走贸工一体化实业之路,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介入上游生产企业,延伸流通产业链,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传统流通向现代流通转型。
(3)以参股的方式获得更多的资源索取权。为有效实施“上控资源”,积极谋求与生产商、供应商的战略合作,通过参股投资方式,把上游企业的资源优势与流通企业的销售网络优势结合起来,双方均通过延伸产业链方式探索和创新经营模式,努力建立稳定的资源基地,拓展市场份额,增强自身发展实力,两种优势的有机结合可以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与上游企业合资成立配送服务公司,为其解决后顾之忧。流通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网点、渠道、物流等资源优势,构建物流网络体系,提升和完善集、配、疏、运功能和服务能力,调整经营业态,扩大辐射区域,为上游企业排忧解难,可以建立起比较紧密的合作关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中下游产业链的优化资源要素配置
分销能力是流通企业竞争的核心,也是争取生产企业资源的话语权所在,因此作为流通企业重点要加强对中下游产业链的资源要素进行配置。
(1)积极参加各类项目和企业的招投标,获取更多的市场机会。积极参加一些重点项目和生产企业的招投标活动,为交通、能源、房地产等重点项目和生产企业提供配供配送服务,在服务中体现价值。
(2) 通过连锁经营方式控制各终端客户。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采用直
营连锁、加盟连锁、特许连锁等形式,采用“部门延伸+平台”和“外设部门+平台”模式,大力发展流通企业重点经营产品的连锁经营,提高分销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3)通过建立剪切加工中心等方式介入下游产业,服务终端客户。流通企业提高赢利能力的手段是服务,流通流域的增值服务已经成为流通企业重要的利润来源,通过建立剪切加工中心,介入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实施工贸一体化。
(4)通过开展深入的产品后续服务,拓展服务领域,延长服务价值链。以营销网络为依托,在经济区域建立后服务网络,实现后服务网的协同运作,形成供应链和价值链相互支撑的差异化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
(5)通过各类产品的电子交易中心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以新型的交易方式提供客户服务。建立流通信息平台,形成高效、通畅、可调控信息网络,发展网络贸易、市场经营和现货交割结合的电子商务模式。
4、 公共资源的建立和合理利用
按照流通产业链发展的要求,着力构建以核心流通企业为链主的内部专业化、协作平台,切实发挥企业整体协同效应,建立企业统一的物流、信息、金融三大要素平台,奠定支撑企业产业化持续发展的要素基础。
(1)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构建企业公共物流服务发展平台。以物流网络建设为龙头,以贸易物流为切入点,建立和完善物流网络体系,形成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平台。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加快建设多层次、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通过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引入融合现代物流技术,强化提升企业分销配送能力。
(2) 加快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化平台,以信息化带动传统流通业的改造提升。
信息化建设是改造提升传统流通业,提高流通效率的重要手段。要以建立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财务信息网络化为突破口,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等应用系统,建立起现代的物流管理和电子贸易平台。通过建设持续不断的、循环的信息化系统,把企业建成一个具有实时化、数字化、一体化和智能化的数字神经体系。
(3) 优化资金要素配置,构筑金融服务平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运用金融服
务手段,配置企业资金要素资源。平衡企业融资规模,配置落实企业担保资金,建立资金结算管理中心和财务公司。通过妥善调整、合理调度资金,从整体上盘活资源,实现资金优化配置。大力推行金融服务品种创新,积极拓展资金筹集渠道。加强银企合作,通过开展信用证开证、保理业务、厂商一票通、仓单质押、物流质押、三方协议等多种形式的融资业务,扩大融资规模,满足企业经营和新业务开拓的资金需求。在发挥金融服务功能,提高资金整体运筹能力的同时,要建立健全资金运用的风险防范控制系统,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宋则.中国流通创新前沿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金永生.中国流通产业组织创新研究[M]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3]戴志伟、宣国良.基于价值链定位的大型外贸企业战略转型研究[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7):76-81.
[4]曾永寿.产业链化现象探析[J].上海:海商论坛,2005(3):41-43.
[5]杨建文.产业经济学[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4.
[6] 魏金山.物流产业组织结构SCP理论框架分析及对策思考[J].福州: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4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