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底部特征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32:36

股市底部特征3

    1994年325点:指数最高点1558点与最低点325点对比:跌幅约为79%。底部成交量放大1.80倍。市场创新低时的整体市盈率为16.43倍,整体市净率为1.81倍。

  1996年512点:指数最高点1052点与最低点512点对比:跌幅约为51%。底部成交量放大0.78倍。市场创新低时的整体市盈率为19.93倍,整体市净率为2.44倍。

  2005年998点:指数最高点2245点与最低点998点对比:跌幅约为56%。底部成交量放大1.05倍。市场创新低时的整体市盈率为17.66倍,整体市净率为1.70倍。

  2008年2284点:最低点2284点较2007年10月最高点下跌近63%。

  从历次熊市跌幅来看,本轮上证指数跌幅已超过2005年和1996年到底部(分别是998点和512点)时的跌幅;但低于1994年熊市的跌幅,接近前几轮熊市触底时平均跌幅64.8%。近一月的日均成交量较高点是缩小了0.28倍。

  这意味着,与历史相比,目前底部放量仍不够充分。但是成交额方面相似性较强。本轮熊市中,2008年6月的日均成交额比牛市最高点去年10月的成交额减少56%,与过去三轮熊市形势逆转时均值相近。8月19日A股市场整体市盈率21.92倍、市净率3.31倍,均接近1994、1996及2005年上证指数创新低时的市盈率与市净率,但是这两项指标均较这几年熊市底部的数值依然偏高。从高点与低点的涨跌幅来看,前几轮熊市底部市盈率、市净率较顶部平均下降64%,本轮至今下降69%,波幅相近。

 

 

    如果将最近10年的股市行情划分为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2005年6月6日、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2008年6月18日两个时间区间加以分析,可以发现,一轮大行情的顶部和底部出现是有一定规律的,而本轮行情的很多特征与“998”行情有很多惊人相似之处。
  价格中枢:5元寻底 10元摸顶
  据统计,个股的股价虽然变化莫测,但在每一次行情的关键点位,A股股价分布均呈现纺锤型特征(即两头小中间大),随着行情的发展,纺锤体的股价中枢也随之上移。其中,5元与10元两个价位特别值得关注。
  当个股股价集中于5元附近时,则显示底部即将来临,反转上涨在即,投资者可择机建仓。如:在1999年“5。19行情启动初期的1047点时,当时股价中枢集中于5-10元区间的个股多达471只,占比59%,5元以下个股仅有43只;2005年6月6日的998点低点时,尽管5-10元的个股数量为359只,但3-10元区间的个股高达949只,占比71.25%。这两次重大底部确认的特征之一就是个股股价集中于5元附近。
  同样,当市场中10元以上个股占绝对优势时,则显示大盘即将见顶下跌,投资者可减仓或清仓。如在2001年6月14日2245点高点时,股价中枢上移至10-20元区间的个股达687只,占比65.3%;在2007年10月16日6124点高位时,10-20元区间的个股也多达641只,占比43.78%,20元以上的个股多达455只,占比达31.07%,而两者合计占比68.51%。这两次重大顶部确认的特征之一就是股价中枢上移于10元以上。
  市盈率:底部20倍 顶部67倍
  行情的上涨下跌,与其股价的平均价以及A股静态市盈率有一定关联。一般来说,20倍的市盈率成为大盘底部来临的确认信号,而67倍左右的市盈率则成为大盘顶部确认的信号。如1996年的1月19日、2005年6月6日两次行情的底部均在20倍市盈率附近发生反转。同样,2001年6月14日、2007年10月16日两次行情顶部出现时的市盈率都接近67倍,大牛市行情也因此夭折。
  与此同时,中国股市还有另一特征,当市场的算术平均股价集中于5元附近,加权平均股价集中于4元附近时,将会出现一次大的上涨行情,如1996年1月19日发动的行情,一直到2001年才终结,大盘上涨幅度为325.48%。同样在2005年6月发动的高达501.01%的股改行情,也暗合这个规律。
  通过以上几个特征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的行情非常符合上述特征:20倍市盈率,5-10元附近的价格中枢,以及与“998”行情相近市场特性,这些都意味着当前点位将有可能成为本轮下跌行情的市场底,b浪上升的开端。
  虽然平均股价好像有些不符合,但必须注意的是,“998”行情启动以后,整个市场格局发生改变,许多高价的超级大盘股回归发行、新股首发价的高定位、基金、保险、社保资金入市的大扩容等等众多因素,将当前市场的加权平均价重心上移。如剔除2005年6月以后上市的新股来计算,可以发现当前10元算术平均股价水平与1999年“5.19”行情时股价水平相差不多。

    每一次行情都有“炸弹坑”。每一次行情的开始,都是大幅度杀跌以后。大盘被炸出“炸弹坑”以后,产生大阳线,从此,一波行情就此展开。这一次也是这样,大盘连续阴跌五周,本周开始暴跌,“炸弹坑”快要形成了。

 

 

市场底部的一些特征:

1、基金仓位一直下降,至到60%。因为一般股票基金的仓位下限是60%,所以基金仓位的最低部也就是60%左右,在2005年熊市底部和2008年12月的1664点时,当时股票基金仓位平均就在60%,之前是基金是一直减仓,在11月之后基金就一直加仓,至到2009年4月基金仓位是80%,已经到了牛市的仓位水平。 

 

2、市场股指PB降到了2倍以下,PE降到15以下。 以下给出一组珍贵的数据:
    一、1994年325点:指数最高点1558点与最低点325点对比:跌幅约为79%。底部成交量放大1.80倍。市场创新低时的整体市盈率为16.43倍,整体市净率为1.81倍。

    二、1996年512点:指数最高点1052点与最低点512点对比:跌幅约为51%。底部成交量放大0.78倍。市场创新低时的整体市盈率为19.93倍,整体市净率为2.44倍。

  三、2005年998点:指数最高点2245点与最低点998点对比:跌幅约为56%。底部成交量放大1.05倍。市场创新低时的整体市盈率为17.66倍,整体市净率为1.70倍。

   四:在这轮调整行情中,沪指最高点与最低点1664点后,最大跌幅已超过73%A股平均市盈率降至12.62倍、平均市净率约为1.95倍。历史颇多相似。而本轮的低点市盈率比上轮2001年熊市底部还要低两成。

    在2008年11月市场底部时,根据汤森路透全球主要股指估值和表现,上证综合指数的PB在1.8左右,上证300指数的PB在1.9左右,都在2倍以下,而当时市场PE也降到了15倍以下(根据汤森路透在12倍左右,而上海证券交易所是在14倍左右),因此也不难推算到2007年6000点时的PB为7倍左右,PE为70倍左右,所以当PB涨到6倍以上,PE涨到50倍以上是,就要考虑出来了,也许到时候中国股市跟世界其他市场接轨,估值达不到那个地步就要适当减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