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迁也不是件好玩的事,古代中国的交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12:28
 

升迁也不是件好玩的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3日 23:04 中国经济时报

  ■王国华

  英国人李提摩太这样描述清朝末年的交通状况:“在天津,道路之狭,不能容许两辆马车交错而过,这经常在马车夫之间引发严重争吵,争执谁该把车子退回到街头。”当一辆车陷入深坑,或碰上一块大石头,驾车的骡子无能为力时,其他人得牵来五到十头骡子帮忙,才能保证车队继续前进。“在六七八月份,当雨季来临时,路上洪水四溢,水与尘土混合,形成无法行走的泥沼。路上的交通都中断了,三个月里,一般来说生意也都停下来了,其间所有的资金都被锁在柜子里产生不了任何利润,对整个中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样的交通状况,在我国其实已经延续了几千年,好在人们都已安之若素,以为世界本来就该是这个样子。因此,他们在炫耀自己灿烂的文化时,很少提及此类“小瑕疵”。但以今天的标准来看,在当时,出游绝对不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像徐霞客那样边走边唱、怀有闲情逸致的人并不多。不过,有一些人是必须要出游的,此即那些外派的官员。他们接到新的任命以后,需要离开任职地,奔波在履新的征途上。他们一路跋涉,餐风露宿,很是辛苦。陆游去四川做官,专门写了《入蜀记》来记述自己一路的所见所感,可见,履新于他多么重大。

  谢泳在一篇文章里提到,192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册《中国年鉴》中显示,即使到了民国,交通状况依然没有多少改观。该书中有一个“中央任用各官赴任程表”。规定了官员任命和到任的期限,当时分为“有交通的地方”和“无交通的地方”。以北京为中心,有交通的地方,“到顺天要十日,直隶十五日,奉天二十日,吉林二十五日,龙江三十日,山东二十日,山西二十日”;没有交通的地方,“到热河三十日,陕西四十日,甘肃七十日,四川六十日,广西六十日,贵州一百日,云南一百日”,“到广东是三十日,到新疆,期限为一百六十日”。可以想象路途上的艰难险阻。

  除了自然条件的恶劣,一路上的花销也不是个小数目。外派官员,很少一个人出行,即使不带家属,起码要带几个役人、师爷吧?大队人马乘舟坐轿,肩扛人背,埋锅造饭,打尖住店,哪儿不需要花钱?这样一路到达目的地,一个还算阔绰的小官就一贫如洗了。当年,京中某高官外派后,因为盘费不够竟不能成行,最后还是向著名的侠客大刀王五借贷,才得以履新。

  因此,频繁调动对于官员们来说是件折磨人的事。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他的《中国乡村生活》一书中记录了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某军机大臣的儿子在山东乡下为非作歹,被人告到当地知县那里。知县把这位恶少找来跟他讲道理,并且打了恶少的家奴。恶少回去以后立即写信告诉了京中的父亲。接着,知县得到调令,被派往四川某地任职。“这个官员的调动几乎要跨越整个中国,沿途花费巨大,麻烦甚多。他刚到任新职不久,又接到升迁云南的任命。这又是一次耗时费神的艰苦行程。可刚到任不久,又被通知升任关外某地的道台……”直到此时,这位知县才明白自己遭受了多么恶毒的报复。他无法忍受行程中所染疾病的折磨,因而吞金自杀,永远避开了进一步的升迁和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