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原来可以是朴素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53:49

梦想原来可以是朴素的


日期:2010-09-27 作者:汪涌豪 来源:文汇报                           汪涌豪
    
    每个时代的人都追求梦想与成功,只是梦想的内容与追求的方式各有不同。如何回应这种时代变化,发掘人性中更多样化的理想与梦想,是《中国达人秀》能否走出新局的根本
    
《中国达人秀》何以能在“后选秀时代”走红
    
    9月以来,由东方卫视推出的《中国达人秀》屡创收视率新高。许多人不仅将它视作一档娱乐节目,更视为一个文化事件。
    
    《中国达人秀》之所以获得成功,与它以“相信梦想,相信奇迹”为核心理念,集中表现小人物的梦想分不开。比之以往电视选秀节目的华丽炫目,它显得质朴;因为走的是“非偶像选秀”的路线,它不过分倚重包装、不为追求炫酷而放弃真实。这很好地张大了真人秀节目的固有特质,让人看后耳目一新。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虽然与超女快男等选秀节目同属“平民造星运动”,但其参与者的职业更加多样,年龄跨度拉大,人生境遇更是千差万别。如果说,超女和快男们根本没想过要做草根,甚至从来就不是草根,而这些“达人”则来自民间与底层,是百分之百的草根。惟其如此,他们的表演才更真诚本色,从舞台上获得的快感也更纯粹。那种看去默默无闻,有时受限于自身条件还常受到排斥的边缘灵魂的自由绽放,深深打动着观众。看多了以年轻人群为主的各类秀歌节目,再看不限年龄与才艺的达人秀,其中不但没有超女的中性与快男的伪娘,相反都是与自己一样的普通人,甚至比自己更普通,这对许多原本自外于选秀节目的沉默大多数,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吸引。至于有时观众的喜好,还能令评委改变初衷,更加强了大家对自我的认同,鼓励了收视热情。一句话,《中国达人秀》能在“后选秀时代”走红,并非偶然。
    
打破“各领风骚三五月”的魔咒,关键在创新
    
    当然,《中国达人秀》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是如何平衡舞台表演与真实自然的关系,还需作认真的思量。因为这是个“真人秀”,就要始终突出真实和自然的特质,必要的排练与包装当然少不了,但切忌过度,尤其不该屈从于功利,以粉饰为迎合。
    
    其次是如何平衡好才艺与故事的关系。观众普遍的感觉是,不能以故事取代才艺;就是说故事,也宜有节制,动情而不滥情。有时刻意煽情,反而不美。
    
    再次,是要平衡好固定规则与随机应变的关系。对入选什么样的达人,尤需有个明确的标准,类似飞牌切瓜、眼睑负重之类,应送去申请吉尼斯,不必拉来充达人秀。有的孩子如“英伦组合”,表演过于成人化,如此春行秋令,依我看也难称达人。有的成人组合如“乾辰舞团”,节目明显抄袭英国的Diversity街舞组合,似乎也不应得到鼓励。
    
    最后,就评委而言,还要平衡好个人趣味与评价标准的关系,不能尽一己之兴而此一时彼一时。且评委可以眼光“毒”,像英国达人秀评委西蒙·考厄尔那样,但不要口舌毒;不能江湖话多,专业话少;更不能不贡献真知,只负责流泪。至于侧幕主持,因直接诉诸电视观众,可适当做些简切的背景提示或补充,这比一味作惊诧兴奋状,效果会更好。譬如主持人对类似“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这样过火的表述,就可做一点善意的纠正。
    
    至于《中国达人秀》未来能否打破选秀节目“各领风骚三五月”的魔咒,就看它能不能最大程度地创新。中国电视上的各类选秀节目无不拷贝自欧美。在那里,选秀节目始终火爆,还很主流,《美国偶像》的经理人富勒甚至声称,可让自己的品牌风行几十年。这些节目如今在网上都可以找到,也很容易模仿。今次,因有版权约定,我们可以理解《中国达人秀》从赛制、场地到评委甚至机位,必须与母本保持一致,但这不等于不能有所作为,在入乡随俗、与时俱进,特别是准确把握中国社会发展脉搏与现时代人们的社会心理方面,仍有不小的发挥空间。
    
发掘人性中更多样化的理想与梦想,方能走出新局
    
    每个时代的人都追求梦想与成功,只是梦想的内容与追求的方式各有不同。近30年来中国社会急剧转型,冲击着人们的知觉心理,也改变了许多既定的观念。社会化榜样的生活化与明星化,使得许多时候,榜样每每为偶像代替,教养又总为娱乐代替。乃至等而下之,以“呕像”改造偶像、将娱乐变成“愚乐”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何回应这种时代变化,发掘人性中更多样化的理想与梦想,是《中国达人秀》能否走出新局的根本。有鉴于此,我们觉得,类似非物质文化遗产达人秀、民间工艺达人秀、美术馆博物馆达人秀、音乐CD达人秀、插花茶艺等生活艺术达人秀,甚至新闻解说达人秀和国学传统达人秀,都可以尝试推出,或将之充实到既有的电视节目当中。
    
    当然,更重要的是要防止把娱乐文化弄成“弱智文化”与“痴迷文化”,这事关《中国达人秀》能否长久发展。太多事实证明,娱乐泛化会造成人的精神蜕化和智力降级。在完全以娱乐为价值尺度的环境中,精神的高贵与文化的肃穆很容易被扭曲和破坏。看看周遭的世界,一些人在娱乐中放弃精神的追索,一些人以娱乐代替阅读与思考,更有人如克里斯·罗杰克所说,只在偶像崇拜中寻找生活和精神的支撑,可谁都知道,这种支撑是靠不住的。所以,如何在保持《中国达人秀》表演真实、细节丰富的优点的同时,提升其境界与品位,赋予其更多的人文内涵与终极关怀,是编导与观众都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者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