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考试焦虑,还学生一份轻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4:30:47
  正确认识考试焦虑,还学生一份轻松
发表日期:2007年3月19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797 次
        许多调查研究发现,中小学生中存在普遍考试焦虑现象。例如,魏心和刘恩德的研究表明,存在中、重度考试焦虑的高中生占总人数的20.1%;潘根春采用自己设计的“初三学生考试焦虑情况调查问卷”对23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20%以上的学生存在考试焦虑并影响考试水平的发挥。

 

一、考试焦虑的危害

1.过度考试焦虑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

  过度考试焦虑会分散学生有限的注意资源。认知资源理论认为,注意资源是有限的,任何一项认知活动都需占有和消耗一定的资源。在考试情境下,若过度焦虑,考生则无法将全部的注意资源投放到考试本身中去,而会将有限的资源分散到各个与考试无关的观念和动作上去;其次,过度考试焦虑会干扰和阻断回忆。相当大比例的考试内容是测查考生的记忆储备,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依据考题提供的线索迅速从记忆储备中提取相关信息,而处于过度考试焦虑状态下的考生头脑昏沉,无法提取信息或错误提取信息,从而影响考试成绩;最后,过度焦虑会瓦解思维过程。考试过程中需要考生思维敏捷、灵活、深刻和广阔,需要学生能够迅速对考题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但在过度考试焦虑状态下的考生由于受到消极情绪状态的影响。思维受到阻滞,从而影响考试水平的发挥。

2.过度考试焦虑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产生考试焦虑的学生往往不能对自己和他人进行正确而客观的评价,产生自卑心理,过分胆怯,并且会使人郁郁不乐、烦躁不安。严重者会产生自杀心理。

3.过度考试焦虑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过度考试焦虑的长期持续会使考生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功能紊乱,引发多种类型的神经症。神经衰弱就是最普遍的现象,很多中学生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时间减少,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劳。如果长期下去,则会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

二、造成考试焦虑的原因

  情绪与临床心理学家认为,考试焦虑是由考试情景直接引发心理压力的一种现实性焦虑。导致重度考试焦虑的原因主要来自考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四方面。

1.考生“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考生大多把考试当作通往成功的主要途径,视为前途的重要筹码。将自己的前途和一次考试联系起来,会使考生在面临重要考试的时候,出现诸如“假如我考不好,我就前功尽弃了”的负面思想。

2.家长“望子成龙”的思想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思想使其过度重视孩子的考试成绩,并将考试成绩的好坏与对孩子的奖励和惩罚联系在一起,当子女的一次考试成绩不合乎他们期望的时候便会对他们进行训斥。带有这种思想的父母往往只看重子女的学习结果而忽略对孩子心理变化的关注和进行相应的培养。父母的这种态度不仅内化成孩子重视考试的态度,而且家庭的这种氛围也会给他们带来额外的压力。

3.学校“升学率”的压力

  目前我国教育体制中,评估学校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升学率。在相当数量的学校中,教师的工资待遇和职称评比均与学生的学习成绩相挂钩。更甚者,学校部门给每个班级规定升学的人数指标,而课任教师则把指标压在每个具体的学生身上。在这种外部重压之下,学生考试过度焦虑就不足为奇。

4.社会“名牌效应”的影响

社会是每一学生的最终归宿,但社会在接纳和认可学生时所执的标准却是毕业院校的品牌。名牌大学在其每个学生头上都附加上了一个耀眼的光环,这顶光环使毕业于名校的学生在找工作时受到招聘单位的另眼相看,一帆风顺。这种“唯名牌是瞻”的社会氛围使得学生把目标仅锁定在名牌大学上,如此“命悬一线”的心理在“一考定乾坤”的背景下更为危险。

三、预防措施与建议

  如上所述,造成考试焦虑的原因主要涉及考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四大因素,若想消除和预防考虑焦虑则要将四个因素相互联系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圈。在这一生态圈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家长起辅助作用。

1.学生的主体角色

●充分知识准备。这是考生取得理想考试成绩的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知识储备,要想取得好的成绩是不可能的。

●客观自我评价。考生应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应试能力,在此基础上树立符合自己情况的目标。对于考生尤其是高考的学生而言,能否在考前树立合理的目标不仅关系到考生考场的发挥,也会关系到对考试结果的态度以及考试后的心态问题。

●理性看待结果。考试结果是衡量考生学习成就的一个重要指标,尤其在中国,重大考试的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个人的未来去向。但是,我们应当明白,考试仅是衡量个人成就的指标之一,并非唯一指标。而且,考生应该注意到,考试结果是考试过程和考试准备的产物,所以,只有把注意力放在考试的准备和考试过程上,考试结果才有可能理想。

●培养良好人格。良好的人格素养是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考生而言,则需要较高的自信心和较坚强的毅力。在一些重大考试前,许多考生自信心不足,怀疑自己的实力,有的考生在考试过程中遇到自己没有复习到的考题便会紧张。甚至放弃考试。这就需要从日积月累中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和坚强毅力。例如,考生在平常生活中可以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一方面提高自身的健康,另一方面则可以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

2.教师的指导角色

●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心理并帮其解决。考试前是学生心理波动最大的时期,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个学生尤其是平常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异常。针对学生的消极思想,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消极思想或担忧写出来,然后教师与其进行合理的分析,必要时可以与学生进行辩论,直至学生克服消极思想。

●考前的辅导。在考试尤其是重大考试前。教师要做好考前的辅导工作,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让学生熟悉考场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想象进入考场时的情境;其次,要对答题过程进行指导,如:告诉学生答题顺序应由易到难。遇到难题可先跳过。合理安排考试时间等等;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给予他们信心。

●创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团结、友爱的班级气氛可以缓解考生的焦虑心理。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可使其认识到考试焦虑是一种正常现象,并非是自己的独特现象;同学间的友爱可以使学生们一起分担消极的考试情绪。教师可以在考前组织一次座谈会。让学生畅所欲言,以达到宣泄和共情的目的,以缓解压力。

3.家长的辅助角色

●建立合理的期望。家长对子女的高期望会给其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孩子的考试发挥,因此家长要建立合理的期望。根据维果斯基的“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有两个发展水平:一是现实的发展水平,二是在教师或高水平同伴的指导下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个水平之间便是“最近发展区”。这一理论表明,家长的期望应当合乎学生成长的规律,尊重其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而且家长要尊重孩子发展的个体差异。从孩子的差异和实际情况入手建立合理的期望。

●理解子女,给子女更多的支持和关爱。“社会支持”是心理教育的专业用语,指一种特殊的关系,社会支持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温馨的家庭是获得“社会支持”的基础和土壤,家长是给学生提供“社会支持”的重要角色。“父母的爱是最好的神经松弛剂”,因此,父母在子女学习回家后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能够把紧张的神经松驰下来,在家庭这个温暖的环境里暂时排除紧张的心情。

4.社会的宽松氛围

  要改变社会单一的人才评价模式,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给考生一个更广的选择空间;全社会更要解放思想,把能力而非毕业院校的牌子作为选择人才的量标。

  总之,中小学学生中普遍存在考试焦虑的现象。我们对此并不惊讶,也不会去渴求彻底根除这种现象,毕竟这是不可能的(人类竞争的本性)也是没有必要的(适度焦虑可以激活认知)。我们关注的焦点在于:过度考虑焦虑。如上所述,这种过度的焦虑具有极大危害,必须得以缓解。尽管影响其产生的因素涉及学生本人、家庭、学校及社会等维度,甚难形成一个合力去预防和排除考试焦虑,但四维度必须联合起来,尤其是社会要建构多元评价体系,为学生塑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还学生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我们应当做到,也正在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