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衡——让人很受伤-随性黑马(记录当年的盐米价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31:56
几周以前,我与一个朋友浏览了云南的一个古镇——黑井,一个地处于交通死角山涧中几平方公里的小镇。从外观上看除了街道有些古朴外,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可是,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一番,我们知道了一些让人吃惊的历史:这个小镇出过三个国民党少将和一个国民党上将,这里的人曾经拥有昆明的几条街道,解放前几百年里这里提供了云南省50%以上的财政收入。厉害吧!也许有人要问:这地方怎么会那么有钱?只因为它生产一种对现代人来说最普通的生活必须品:盐。
盐是一种对需求几乎没有弹性的商品,或者说,是人们不得不用的商品,它的价格变化,对它的需求量几乎不变。正因为如此,解放前中国上千年历史中,政府对盐是直接控制,并以高价卖给百姓的,其实是对百姓的变相收税,私自贩盐的人会被杀头。而盐商往往是最富的商人之一。
解放后,盐也是由政府控制,但它不再是剥削人民的一种工具。人们可以很便宜的买到。我的老父亲,一个生于1925年,经历过抗战、解放战争、三反五反、大跃进、文革和改革开放的老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常跟我说:共产党对粮食和盐控制的最好了,三十年价格没变,社会才会一直稳定。云南当时的米价:0.32元/kg。盐价:0.30元/kg.
那时候大家的钱都不多,但只要在工厂里有个工作,是不会考虑什么买房,看病和读书花多少钱的.房子是靠单位分,看病是单位报销,读书只有书费.今年一个侄女上大学了,一年的费用居然交了一万.我告诉她,91年我大专毕业前的一个学期,学校突然加收了20元的学费,我们班的同学集体抗交.直到毕业时,因学校扣住我们的毕业证,我们才不得不气呼呼的补交了.当我讲完这事时,引的大家哈哈大笑.笑完后,大家很是感慨,要是一个人读书也要象现在这样花掉一个家庭的大部分收入,当年我的父母是绝对不能同时供我们三个姐弟读书的.
那时的人攒一年的钱就是想买个自行车和缝纫机什么的.工作之余时间很多,因为生活压力小,很少有人再到单位外找事做赚钱,因此这时的人很多都有长远的理想,也会专心去干自己想干的事.人们更注重友情和亲情.
生活平静,可就在这种平静的生活中却发生了一件商界的大事:“中国神话”。
80年代中国市场开放了,外国商品有机会进入中国了,当时世界最大的电视机厂商荷兰飞利蒲公司注意到了中国市场,首先派人对中国市场进行市场调查,调查结果认为:中国的个人收入很低,不到一百元,是无法消费的起上千元的电视机这一产品的。因此,汤姆逊公司也就不在注意中国市场了。随后,日本人也对中国市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是:中国的个人收入很低,不到一百元,表面上看似乎是无法消费的起上千元的电视机这一产品的。但是,中国人的城镇人的储蓄几乎没有其它用途,再者,中国人一个家庭有五六个人,并且除读书外的人都有工作,因此,中国人家庭有能力买电视。另外,中国人的娱乐活动很少,有强烈的娱乐需求。因此,中国的电视机市场极大,应加大开发这一市场。紧接着,日本人对中国进行了全方位的电视机推销,短短几年,就全面占领了中国市场,把积压多年的电视机全部卖出,回收了资金,并大赚一笔。用这笔钱,日本人又进行了电视机产品的全面升级,一举成为了世界电视机的霸主,而飞利蒲公司在痛失这一良机后,电视产品从此走向衰落.日本电视在中国的成功为日本产品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各式各样的产品涌入中国,从计算器,录像机到汽车,电视里放的是当时最热门的《血疑》,《阿信》。当时的日本货几乎就是高质量的代名词。那是日本产品在中国的黄金时代。这一系列日本货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的事件震动了世界商界,被称为“中国神话”,让人难以想象月工资不到20美元中国人居然有着这种近乎爆炸的消费能力(注,当时的美元对人民币的官方汇率:约1:5)。
那时人人都在感受到改革的成果,收入年年在涨,我87时的工资是50元,到99年时,月平均收入是2000元.物价总体是涨了点,但不多,肉,粮食涨了,至多也就是比定量供应时多了几倍,可相对于我收入增长40倍来说,其实是便宜了;而另一些商品,如电视,冰箱的绝对价反而是下降了.
2000年以后,我的实际收入就没有再增加了,而工作量却增加了3倍以上,并且单位的情况越来越差,工人不再喊领导某某长,而是某某老板.工人也越来越不敢与领导顶嘴了.我所在的国企曾是一个有名的好单位,可到去年改制时,居然说净资产为负值.我绝对不相信现在的领导能力低下,他们可是MBA!我是学经济学的,用经济人的理论分析我们的领导,开创新局面为企业增加活力的风险大于保持现状的风险。因上级对下属单位的控制在削弱,也就是国家对管理层的监督不够,通过权力获得利益要比为企业增加收益获得利益容易的多。工人失去了上级部门的保护,边缘化的工会在现在的国企中实际只起到一个福利部门的作用,而不是作为团结工人保护工人利益与管理层抗争的部门存在,不团结的工人轻易的成为管理层盘剥的对象.因此,从利益的角度讲,国企的管理层最佳的选择就是以最少的福利和最大的危机感给工人,以加强话语权;保持企业现状以使自己有更大的时间空间获得自己的利益。作为工人,单独与管理层作对是绝对吃亏的事,对于管理层侵占国有资产也只能视而不见,为了让自己有相对于他人更强的竞争能力,不得不学习更多的技能,获得更高的学历,尽管这些技能他根本用不到,这就形成对教育的强大需求,而这种需求实事上浪费了极大的社会财富。国企多年来效率低下的根本的原因实际上是因企业内部权力失衡引起的。
反过来看,如果工会起保护工人利益的作用,单位对工人来说就是家,管理层损害单位的行为,也就是损害工人利益的行为,每个工人都会监督管理层的行为,并通过工会制约管理层的行为,管理层假公济私的行为会将减少到最小。内部获利空间的减少,促使管理层把获取个人利益的目标转向发展整个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工人与管理层的目标一致,将推动企业高速发展。
私企也一样,没有工会或工会不起保护工人利益的作用,老板总是争取给工人最少的工资.甚至出现了血汗工厂.因此,尽管GDP年年增长,可收入中的大部分都进了老板或管理层的手中,工人的收入并没有提高.工人收入不能普遍提高也就使整个国民的消费倾向不再提高,这是我国内需不振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总结一下中国企业的最大的问题是:在管理层与工人的博弈中,因工人不能作为团结的一个整体与管理层博弈,处于绝对的劣势, 管理层与工人的博弈失衡,从而引起国企效率低下,私企出现血汗工厂,整个国家的内需疲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控不明显等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
房价问题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一些有良知的经济学家发表文章论述高房价的危害性,最有名的要数谢国忠, 2004年10月,他对上海地地产预言“随着中国的通货膨胀和美联储加息的不断发展,离“最后算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仅仅是几个月,而不是一年”,近两年他也不断唱淡內地楼市,期间内地许多城市经历多项宏调措施洗礼,可至今楼价依然坚挺。虽然他分析了很多经济数据,可实事证明他的结论是错了的,因为他没有看到一点:房地产价格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博弈机制,地方政府、购买者、开发商、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是市场中主要的博弈参与者。其中,地方政府出于获得财政收入的目的是高房价坚定的支持者,而且通过土地垄断等方式有力地支撑了房价的上涨。购买者可以分为消费者、投资者和跟风者三类,由于利益不一致,购买者最大的弊端就是购买者无法形成行动协调一致的团体,使得买方缺乏与卖方讨价还价的能力,缺乏谈判力量,被迫接受高房价.在地方政府强有力的政策信号指引下,开发商在下游销售市场和上游资金市场都必须树立起其产品价格会持续上涨的形象,否则很难运作。商业银行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在房地产市场是否有泡沫不明朗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跟风,继续向房地产市场投入。惟有中央银行为了保持币值和金融系统长期的稳定,有意愿而且有能力控制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但央行也绝对不愿意让房地产市场暴跌,因为这样会立刻引起金融系统的不稳定,这是其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这几股力量在市场中交汇在一起,互相博弈,使房地产价格即使高估了但在短期内也几乎不可能大幅度下跌,并仍有上涨的可能性。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认为目前的房价可能是市场博弈各方达成妥协的一个结果,即使有20-30%的泡沫也不太可能出现太大下跌。央行出于稳定社会、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考虑,有很强的动力控制房地产价格进一步上涨,但其自身也不愿意看到房地产价格急剧下跌造成对金融系统即期稳定的威胁。而地方政府为了维系其财政收入的来源,会继续垄断土地市场,运用政策,引导舆论,保持房地产市场价格稳定。在不能解决地方政府财政来源的情况下,中央政府也不太可能强压地方政府平价供给大量土地,平抑房地产市场价格。此外投资者和开发商害怕破产,商业银行担心出现不良贷款,也都不希望房地产价格下跌。可以说,目前价位使各方的利益都得到了考虑,社会比较稳定也没有受到太大威胁。如果房地产价格没有进一步的过激表现,在目前水平保持大致稳定,等待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来消化高估的房价,对各方来讲,都是个麻烦最小的选择。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已经清楚了地产价格博弈的情况,也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地产大涨的根本原因,是购房者没有能力参与房价定价的博弈,于是其它利益群体必然通过博弈产生有利于他们结果,尽管不合理,却很难大跌。除非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金融危机爆发。地产无疑是冲击对象。2、战争。比如台海战争爆发,一颗导弹飞到上海,地产想不跌都难。3、购房者形成一个巨大统一的力量,能够进行房价的博弈。如成千上万的想购房者为高位的房价游行示威,对政府施加巨大压力。否则房价很难大跌。
地产的问题从根本上讲,主要是地方政府与购房者之间的博弈,而在这一博弈圈中广大的购房者没有话言权,博弈失衡了。要从根本上解决地产问题,是要民众能提升在这场博弈中的实力,或者说,要有对地方政府和地产商施加压力的能力。
从以上情况看,很多问题的畸形发展其根源都是博弈失衡,结果要么是发展缓慢,如国企的发展;要么是畸形发展(主要是需求几乎没有弹性的商品),如地产.企业内部的博弈失衡导致,国企效率低下,失业人员增加,教育成本上升,学费高涨,人们的收入降低;地产的博弈失衡,使的民众在住房上付出了极限承受力,透支了若干年的消费支出,导致人们的支付能力降低。这两个失衡导致使我们的内需疲软。国家为了经济能继续增长,只能是增加出口和投资了。巨大的外贸顺差使的外国对我们的产品增加壁垒和对人民币升值施压,尽管我国已经采取了产品全面升级来消化这一压力。可见,失衡这一内伤制约着我们的发展。因此,我们的经济发展要解决的只是两大问题:对外,是产品的全面升级;对内,均衡我们的内部矛盾。
经济是最讲均衡的地方,失衡让国家发展出现危机,更让我们老百姓很受伤。
只要均衡了,就会出现新的“中国神话”!
文章引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