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随苏军坦克部队进军柏林真相 -大山无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25:24
有话要说 毛岸英随苏军坦克部队进军柏林真相 
2009-11-23 07:22:29  转帖

 

    二次大战德军入侵前苏联时,毛岸英正好在那里。当时,年满十六岁的男人都必须参军。但斯大林曾经亲自签署过一份文件,规定凡是国际儿童院的孩子,一律不得应征入伍。然而,毛岸英后来却入伍了,他给斯大林、季米特洛夫写了一封信,坚决请求从军。

    这件事几十年后,被专门从事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的研究员,现为军事科学院战略部副部长的毛新宇写成《回忆伯父毛岸英:他曾带兵打到柏林》。(这篇文章现在还在毛新宇的博客里挂着)

    “回忆”里写到:“……伯父参加了6个月的快速班学习。1943年1月,又进入培养中级军官的学校———莫斯科列宁军事学校,接着,伯父又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离开军校,伯父被授予苏军中尉军衔,参加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在坦克部队任连指导员。这时苏军正在对德国法西斯展开猛烈反攻。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毛岸英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哪里有负隅顽抗的德国鬼子,他的坦克连就冲上去,炮轰碾压,一路战斗,一直随大部队攻克柏林。”

    这段描述有什么问题,是否小学生写作文不多说了,但标题有问题了,问题还不小。请注意:正文里的“参加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在坦克部队任连指导员”,在标题上变成“他曾带兵打到柏林”。一个坦克部队的见习连指导员,会不会开坦克都不知道,在军事科学院战略部副部长的毛新宇这里竟成了“他曾带兵打到柏林”。呜呼!这等错误由现在的小学生来犯还有可能。因为,在孩子的眼里,班长也带好几个兵,如果哪个孩子的爷爷曾经“四野”班长,说不定他也会说:“我爷爷曾带兵打到海南。”

    但毛新宇是专门从事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的副军级研究员,不该犯这等错误呀!

    那么,历史的真实究竟是什么样?

    “1942年的下半年,一个叫纳努伊尔斯基的将军到国际儿童院,把毛岸英带走了。毛岸英先上了一个军事学校,不久又转到很高级的伏龙芝军事学院速成班。1944年,毛岸英从速成班毕业后,穿着军装到国际儿童院来。陈祖涛他们看见毛岸英穿着漂亮的苏联军装,佩带着中尉的军衔,简直羡慕得要死。”

    “那时,苏联红军已经打出了苏联国界。由于毛岸英一再坚决要求到前线去,苏联方面就派了一位大校军官,陪着(实际上是担任保护)毛岸英到前线苏军作战的各个战场转了转,但依然没有让他参加作战。” (王凡,东平《十位历史见证人的亲历实录》——《毛岸英感叹人生的一大憾事》)

    这段描述来自陈昌浩的儿子陈祖涛的回忆。这个回忆和毛新宇的回忆有冲突了。陈祖涛说:“毛岸英到前线苏军作战的各个战场转了转,但依然没有让他参加作战。”毛新宇说:“毛岸英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哪里有负隅顽抗的德国鬼子,他的坦克连就冲上去,炮轰碾压,一路战斗,一直随大部队攻克柏林。”

    这两个回忆孰是孰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必细说了。为什么?因为你毛新宇是沒资格“回忆”的。何为回忆?老同学、老同志、老战友忆当年可谓回忆。二战时你毛新宇在哪儿?你可以回忆上泰山时你和郝明莉的初恋,但对你伯父的二战经历你只可以怀念。

    也许有人会说,陈祖涛的回忆就真实吗?那么请听毛岸英自己是怎么说的。

    “1950年,已经回国4年多的毛岸英陪李克农来莫斯科,……专门邀请陈祖涛和另一位同学、美国共产党主席邓尼斯的儿子季莫菲耶夫,一起到他住的当时苏联最高级的旅馆莫斯科旅馆见面,李克农安排他们一起吃了一顿饭。席间聊及卫国战争时期的往事,毛岸英感叹说:‘卫国战争时期,我几度要求参战,斯大林不同意,最后只是到前线走了走,没有和敌人面对面地作战,实在是一大憾事。’”

    看到这里,还用再说什么吗?

    关于毛岸英是否曾带兵打到柏林不必再说了。然而,我对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部的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感到担忧了。

                                              200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