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人难为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48:08
巴菲特和比尔盖茨等40个富豪,在国内倡议亿万富翁把所赚钱的大部分捐给慈善事业,得到多数富豪的响应。之后,巴菲特和盖茨将来到北京,向中国富豪宣传慈善理念。据报道,在向富豪们发出晚宴邀请后,多数接受邀请,少数人拒绝了;还有人询问是否会要求在晚宴当场做出捐款承诺。比尔盖茨和美琳达基金会负责人表明,晚宴上只讲理念、交流心得,不会说服他们捐款。

中国的富人把自己收入的一部分主动捐给社会,用作慈善事业是非常少见的;把其中的大部分捐给社会,即便不是绝无,也是仅有。目前我们知道的也只有陈国标一人而已。在不得已捐款时,譬如遇到地震、水灾有关方面发动捐款时,很情愿的不多,乃至还有做出了承诺后“忘记”了兑现的情况发生,出现过诺干次“假捐门”事件。更有些富人,他们为了自己的财产不受“损失”,其中包括捐款造成的“损失”,在赚到足够的钱之后,毅然离开中国,移民国外去了。他们到国外当然不是为了向外国的慈善事业捐款,而是要自己的钱自己花。

究其原因,主要由于中国的富人只是富人,而不是贵人,富而不贵。在中国的现代语汇中,“富贵”作为一个词是连在一起的,以至于许多人误以为富和贵是一回事。但是实际上富和贵是有很大区别的。富,只是表现为拥有大量的财产,不包括他的人品、学识,其中不乏为富不仁者。富而仁者才是贵。当然,贵不仅包括仁,也包括地位和学识。不像欧洲国家,中国历史上缺乏贵族传统,没有专门的贵族。皇帝所封的王公排除了人品、学识等因素。中国事实上不多的“贵族”,主要来自于民意的评判,例如晋代的王导、王羲之家族,那就是真正的贵族。这个家族不仅是大富之家,也是大贵之家,家族中出了多个政治、军事、文化人才。王羲之军事才能,他的书法、他写的“兰亭序”等都传为佳话。《水浒传》中有个“小旋风”柴进,他就是个大富而仗义疏财之人。

中国有大量企业,但缺少真正的企业家。这是因为中国的老板缺少企业家精神。中国的老板认为他们赚来的钱是属于自己的,是因为自己有赚钱的本事。因此理应完全由自己使用和消费。山西一些煤老板最为典型。他们赚的钱不舍得贡献给社会一个子儿,不舍得给工人提高点工资,不舍得为采煤安全作投入,却可以买十几台豪华车,在北京买几十套豪宅。他们不知道尽管从法律上讲,那些钱确实属于他们私人所有,但他们所占用的资源却是属于社会的。在他们有条件使用这些资源赚钱的时候,应该想到为社会反馈些什么。真正的企业家却不同。他们是把赚钱当成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就像爱好打球、绘画、下棋一样,而把赚来的钱当成身外之物。有几百亿美元身家的巴菲特就是这样,他视赚钱为乐趣,但生活却极其俭朴和简单。他常常身穿不合身的皱皱巴巴的衣服,领带不是过长就是过短,鞋是磨损的旧鞋,吃的是快餐。和同居28年的女友结婚由女儿主持,请了不多的朋友,用了15分钟。给妻子买的钻戒是打折的。但他却毫不犹豫地要把大部分财产捐给社会慈善事业。他认为在死的时候留有大量财产是可耻的。

赚钱的本事是可以学到的,但具有企业家精神却不那么容易学到,这需要有社会氛围,有些品质是从小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熏陶的结果。可惜的是,我们的许多家长、教师自己就不具备优良品质,也不大重视对子女、学生人格的培养,重视的只是考分。社会氛围则是“一切向钱看”。就是那些不那么富裕的人,譬如现在众多的有车族,他们也不懂得以人为本,学不会车让人。社会进步应该伴随着人的品性的进步,否则,有再多的GDP,这个社会也是没有希望的。我国西北端有个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那里的塔吉克族生活不富裕,但却有着非常优良的品质。那里居民长期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行路者在途中因为带的物品过重,拿不动了,就可以放到路边,摆放几块石头,表示是有主之物,回去叫人来取。这个县的监狱几十年没有关押过犯人,因为没有犯人。十几年前我到那里去时还是这样,不清楚现在是否经得起“一切向钱看”的大潮的冲击。有时候,经济的发展伴随的是人的精神品质的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