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的影像记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33:40
天涯(深圳) 评论:茶马古道-德拉姆   
  《吴清源》让我重新对田壮壮产生了兴趣,如果当代中国真能出现一位电影大师的话,那个人很可能就是田壮壮。于是又重温了《德拉姆》,并有了一些新的启示。之前很多人把《德拉姆》当风光片来看,这是一个误会,其实它是一部完美的人类学记录片。
首先让我们看看什么是人类学。人类学一词最早来源于古希腊,意思是“人的科学”。人类学是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其中文化人类学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发展变迁的过程、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差异,试图探索人类文化的性质及演变规律。然后再看看什么是人类学纪录片。拍摄于1922年的《北方的纳努克》是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的开山之作。弗拉哈迪花了16个月远赴北极,和哈里森港的爱斯基摩人纳努克一家一起生活,完美地用摄影机再现了用梭标猎杀北极熊、生食海豹等原始的生活场景。弗拉哈迪第一次把游移的镜头从风俗猎奇转为长期跟踪一个爱斯基摩人的家庭,表现他们的尊严与智慧,关注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并且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弗拉哈迪所开创的这种拍摄模式直到今天仍为纪录片工作者所尊奉。虽然有过“摆拍”是否是纪录片的争论,但毫无疑问它是纪录片史上的里程碑,开创了用影像记录社会的人类学纪录片类型。
《德拉姆》无疑是一部文化人类学范畴的纪录片,它关注的是茶马古道上的原住民族,记录的是正在消失的地域文化。它的主角是人,绝美的风光只是陪衬。田壮壮在影片简介里说:居住在这里的民族,就像高原的山脉一样,不卑不亢,充满了神奇般的色彩,与自然和谐地并存--我们这些从外边来的人,只能仰视他们、欣赏他们、赞美他们--这里能够给你一种力量,一份祥和及发自内心的喜悦,他们并不会因为你的赞美而改变自己。
《德拉姆》是田壮壮导演的第一部纪录片作品,也是中国第一部高清数字电影。《小城之春》之后,田壮壮的风格有了很大的变化,他把目光聚焦在人的精神层次,而不是情节本身。他用一个个看以零乱的片断折射出人性的力量,即便是痛苦和争扎。可以说《德拉姆》是他小试锋芒之作,从中我们能够看出《吴清源》的影子。田壮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拍纪录片是让人很过瘾的一件事情,当你拍电影时,所有的发挥和演绎都不能脱离情节,而在纪录片中,你永远处于精神上的最高极限,因为一些精彩的东西时时刻刻都在发生。”
《德拉姆》完全没有猎奇的心态,有的只是尊重。面对人的镜头始终是平视的,大量采用固定镜头和固定机位,有意滤去了提问者的声音,只有被拍摄者自由的表述。在镜头前,可以看到用6种语言交流、有15口人的多民族大家庭;曾为信仰坐牢15年、现年已经84岁的老牧师;走过了3个世纪、104岁仍能吃拉面的怒族老人;与哥哥共有一个老婆的马帮商人;跑了老婆的村长;有着赶马人传奇经历的82岁的老马锅头;谈过恋爱的年轻喇嘛;拒绝了所有求婚者,想看看外面世界的藏族女教师……片中有很多感人的细节,夜晚从简陋教堂里传出的赞美诗,空荡荡的西藏小镇上的时光流逝,贫穷的赶马人痛失骡子后流下的眼泪,小喇嘛的腼腆和女教师的羞涩,都被镜头忠实地记录下来,成为永恒的一刻。
2004年,田壮壮凭借《德拉姆》获得第一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最佳导演奖,可谓名至而实归。台湾著名电影人焦雄屏这样评价说“很多年前,荷兰纪录大师伊文思看到壮壮拍的《盗马贼》和《猎场扎撒》,曾惊为天人,他早就预测壮壮是当代最好的导演之一。看到《茶马古道》我想伊文思会感到欣慰 ”。《德拉姆》只是《茶马古道》系列电影的第一部,期待田壮壮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