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开水间打水想到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23:02
大家一定对文波楼的开水间打水的情景记忆犹新吧。尤其在冬天,开水间的利用律是很高的。
我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很少能打到100C的开水,多数都在80、90左右。除非跑到5楼。究其原因:当水温升到90度的时候,打水的人想,要是现在不打,等会就只剩下80度了,或许还更低。依次类推,同学们对水温的要求也越来越低,因此打到的开水水温也越来越低。
还有这样一种情景,很多人在开水间等水开,水还没开的时候通常不会有人违规(谁都不愿冒着被众人骂的“危险”而做吃螃蟹的第一人),这样一来,打到开水的几率是比较高的。因为大家意识到,照前面的情况发展下去,永远也打不到开水。这其实是大家在博弈,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在单个人或少数人打水时通常只顾眼前自己的利益。大家都选择当前自己满意的水温,博弈的结果是,大家期望的满意程度越来越低,总体的利益最小化了。到了一个可以忍耐的极限时,终于有人打破沉默:“同学,可以等水开了吗?”于是旁边的同学不好意思地终止其前的行为,而且越来越多的人这样做了。这也许是羊群效应吧,几乎所有的人都开始遵守这个无形中形成的“纪律”。大家也明白了,顾及到别人的利益可以达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是信息公开化的功劳,大家选择了使集体福利最大化的组合,从而也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另外一种情形,也有人没能体会到这个潜在的“纪律”,依然我行我素。在众人的愤怒目光下,打了一杯即将到达100度的水。也许是他的道德水平不高吧(即其边际违规成本较低),对别人的唾弃声不以为然。这样还要等一段时间水才能开,大家都很气愤,终于不愿再等了,于是一个接一个打了没开的水。其实,这个“大家”中也有些人并不是很想坚持,但又不愿被人骂。终于有人开了先河,这些人就理所当然的就第一个违规者之后,并且也不会担心被骂(反正又不是我先违规的)。这类人的边际违规成本较第一类人要高,始终坚持纪律的人边际成本违规最高(违规意味着破坏了其自身的原则,即其所处的道德水平)。纪律于是又被打破了,自此形成了两派:守规矩的和破坏规矩的。打到开水的几率比最开始要高,但又低于前一种大家都守纪律的情形。这种情形持续的时间最长。
在我国,许多所谓的纪律都只是靠道德来约束,而没有形成制度,无法严格约束人们的违规行为。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制定了各项惩罚措施限制人们的违规行为,即违规是要付出代价的。某些违规行为已经成了习惯,由于违规成本的存在,人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渐渐的使守规矩成为习惯,代替了违规。人们需要为违规行为付出很高的成本,这种代价使其无法承受,因此体制便自此形成。例如在某些行业,一旦违反了行业纪律,便无法翻身。这种违规成本是巨大的,以致于几乎无人敢触碰它。在我国就缺乏这种制度,违规者的边际违规成本小于其边际违规收益,因此违规行为普遍存在着。
我认为意识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违规者做了违规的事会不以为然,他们会说:“有什么关系那,别人也是这样的”。我们的社会成员普遍缺乏这样的意识——为大家,也为自己营造一个优良的生活环境。因此形成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国民素质不高,在世界上的声誉不高。从微观的社会成员个体,到一个国家的宏观发展,一个民族的性格。
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