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鱼袋是怎么回事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21:18
官服分颜色从唐朝开始: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官吏有职务高而品级低的,仍按照原品服色。如任宰相而不到三品的,其官衔中必带“赐紫金鱼袋”的字样;州的长官刺吏,亦不拘品级,都穿排袍。这种服色制度,到清代才完全废除,只在帽顶及补服上分别品级。清代官服原则上都是蓝色,只在庆典时可用绛色;外褂在平时都是红青色,素服时:改用黑色。



 生活中,说起身份证,其实早在隋代就开始使用了,但真正意义上的身份证,是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年间(公元627~650年)为官员们颁发的“鱼符”。

  鱼符是用木头或金属精制而成。其形为鱼,分左右两片。鱼符里面刻有官员的姓名、在何衙门任职、官居几品、俸禄几许,出行享受何种待遇等,比隋代仅有姓名、官品的身份证要完整得多。史学家们认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身份证。非但如此,唐太宗还为五品以上的官员另备有盛放鱼符的袋,称为“鱼袋”。鱼符的主要作用是证明官员的身份。西安城里的宫廷官员最先使用了身份证。

  鱼符到了唐代武则天时,一度改外形为龟的“龟符”,其用途与鱼符相同,用以证明官员们的身份。

  宋代,鱼符被废弃,但仍用鱼袋。袋内写有官员们的官阶、供职衙门等,它比唐代的鱼符要简约,但更为便捷实用。

  到了明代,“身份证”改用“牙牌”。所谓牙牌,是用象牙、兽骨、木材、金属制成,牌上刻有名称、籍贯、入仕年份、姓名、官阶、年俸等,它与现代通用的身份证已非常接近了。据明人陆密的《寂园杂记》载:“牙牌不但官员们悬之,凡在内府出入者,贵贱都悬牌,以别嫌疑。”由此可见,明代“身份证”的使用已发展到社会中下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