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基督---著名美国科学家批判基督之书(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23:07:42
  


  引言:这是一个主张无神论,反对基督教有神论及宗教蒙昧主义;坚持科学,历史原则的书集。
   


  纵观人类思想史,有神论与无神论的对立已经争论了几千年,无神论作为宗教有神论的对立面,始终紧追不舍地质问及否定有神论者,基督徒不断以各种哲学,神秘经验论证神的存在,从奥古斯丁,本体论证,阿奎那到当代后现代,巴特神学,田立克,斯温伯温,汉思昆...牧师,神学家在玩弄概念游戏之余,就是诉诸情感(施莱尔玛赫,祁克果),抑或是贬低理性。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法,却始终未能树立一套令人信服的神学论证出神的存在。二千多年来的神学发展,彷佛完全建基于一个虚幻的基础上,围绕一个虚幻的太阳绕圈子。 


  宗教神学的内容,是蒙昧的信仰主义,是“颠倒了的世界观”,束缚人类的思想,阻碍科学的进步,危害社会的发展。基督徒不断强调“信仰”,意即承认人类思维能力的有限,然后拜倒在幻想出来的全能创造主,难怪牧师不断强调信仰要谦卑,承认自己的渺小,基督教这种赤裸的宗教蒙昧主义,在我们自由思想者角度来看,是出卖着人类的正常理性思维。 


  我是一个自由思想者,制作此网旨在对基督教信仰及其不合理现象作一评击,神的概念虽然无法证伪,但我们仍有十足的理由否证《圣经》中耶神的存在,因此我在本网除了以历史角度,科学原则对待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之外,更对基督教的主神耶和华的“无所不能”,“尽善尽美”进行了揭露,而且还对信仰耶稣,三位一体等教义所造成的种种危害进行了指控,从而得出耶和华,耶稣之不足信,不值信,不能信,不可信的结论,进而论证“无耶神论”的成立。 


  基督教由始至终的所有神学学说,神学言语都是建基于一个词语“幻想”,它丝毫不具任何现实性,其麻痹人类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基督教教义基石是“救赎”,因为人运用自由意志犯了罪,亏决了神的荣耀,与神隔绝,神爱世人,以独生了耶稣的宝血赎清了人的罪,使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这种教义十分肤浅,而且精神层次极之低下。 


  本网从多方面角度剖析基督教,既从历史学对待宗教的起源,亦以当代各项科学成果,心理学,哲学发展解构基督教,更以基督教教义本身的矛盾性批评其教,力图严谨及学术性;另一方面,本网立场鲜明,用语激烈,以求达到对基督教作一当头棒喝。 


  最后,我要感谢一直以来对本网支持的朋友,他们的支持,鼓励及意见是本网一直维持的动力,如若本网能为无神论添砖加瓦,对破除基督教狂热迷信,唤醒人们理性思考之心,对教会的过份宗教行为起一定程度的降温作用,则本人心满意足矣。 


  
   基督教思想渊源 


  基督教产生于一世纪巴勒斯坦,与世界上其它宗教一样,它也只是人类的思想产物,基督教脱胎于犹太教,当中汲取了很多异教的教义,例如巴比伦,埃及,波斯等地的神话传说,所以我们可以说基督教是从古人类愚昧无知中诞生的。所以威利斯?沃尔克说得很中肯: 


   「基督教进入的并不是空空如也的世界。当其兴起之时,人们头脑已充满着关于宇宙,罪,赏罚等种种观念。基督教不得不对付这一切。基督教不不可能建立在处女地上,而必虢丫嬖诘母髦炙枷胱魑牧瞎怪约旱奶逑怠!?br>   


  基督教与古巴比伦文明 


  据学者研究,犹太教的远古传说有很多是承袭其祖先在两河流域所受的各种宗教及神话观念影响,公元前721年亚述人灭以色列国和公元前597,586年新巴比伦王灭犹大国,虏大批犹太人去两河流域后,犹太人在当地受巴比伦文明更明显,“巴比伦之囚”结束后,返日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把这些巴比伦宗教概念也一并纳入自己的经典中。 


  我们可以看出,圣经中的伊甸园,创世神话和洪水传说乃直接取材自巴比伦文化,另外,基督教的受难,复活之说也有古巴比伦传说的痕迹。“伊甸”本是巴比伦人对幼发拉底河下游冲积平原的名称,后在古希伯来语中引申为“一个可乐之地”的含义,从而发展出基督教的地下乐圉之说创世和洪水传说则可从两河流域的古代碑碣,泥砖上查考出,1874年,英国亚述学家史密斯二去尼尼微,搜获大批记载《太阳史诗》的碑碣,其中的“吉加美士史诗”泥版透露出重大秘密,它记载了创世传说以及第11日“洪水”及描述洪水得救的故事。 


  目前世界使用的七日一星期制度也是来自古代两河流域的星神祟拜,当时人根据月亮的盈亏制定太阳历,每日分为四周,每周分为七天,并认为年一星神主管一天,太阳神主管星期日(Sunday),月神主管星期一等等。 


  古巴比伦宗教中创世神话见于《巴比伦史诗》,其篇写时间约为公元前1751至1171年间,史诗说到创世前只有一片混沌的水,称Tiamat和Apsu,二者结合而生诸神,先有Lahmu和Lahamu,后出现大神安努,伊亚杀死阿卜苏,以其尸建神庙,提阿马特反对诸神创世,诸神杀提阿马特,马尔杜克又将提阿马特分尸两半,一半造穹苍,一半造大地,又割断提阿马特的头,用其血及泥土混和创造人类...这些创世神话后来被基督教吸收,例如《创世记》中上帝造天地时“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把光暗分开”,“将水分为上下”等,皆受古巴伦影响。 


  古巴比伦中洪水传说载于《吉加美士史诗》,众神会议决定以洪水灭世等情等,亦是后来希伯来人洪水,挪亚方舟神话之蓝本,另基督教中的“受难”观念,亦受到古巴比伦中的宗教风俗影响,在古巴比伦有一种风俗,每年选一已定罪的犯人,使他穿上国王御袍,坐在宝坐上,行乐五天后便将他剥去衣服,加以鞭苔,然后木框贯体处死,这种情况使人想起彼拉多兵士给耶稣穿上紫袍,当作犹太国王,然后拉到十字架,这种作为被杀牺牲在古代社会是十分普遍的,象征古代社会领袖享有社会权力及与其承担责任紧密相连,具有“受难”意义的是,远古被杀这种活人祭神在古代者往往是社会地位最高的人,如酋长,巫师。 


  随着阶级社会及统治者权势的增大,这种风俗遂出现戏剧性转变,即找一位替代者看作国王,然后将之牺牲处死,这样国王享受着一个巫师长的各种权力而不需负他的责任,基督教中耶稣受难故事在外观上与上述古巴比伦风俗最为接近,基督教藉此强调耶稣乃为世人赎罪。 


  复活观念在基督教中也得到有机结合,古巴比伦宗教纪念春神杜木兹复活之风俗亦影响基督教,据传每年一当杜木兹要离近,闪族男女皆为他举行哀典,但春天一到,杜木兹重返人间,枯死的大地又充满生机,这种“迎春节”发展到后来,遂被基督教改造成“复活节”。 


  
  基督教与古埃及文明 


  古希伯来人离开两河流域后曾去埃及居留,《圣经》上亦曾说以色列人在埃及共有430年,后由摩西带领出埃及,公元前332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攻陷耶路撒冷,曾把犹太人充军或放逐到埃及亚历山大城,公元前301年,埃及总督托勒密亦曾将上万犹太人运往埃及亚历山大城,上述接触,使犹太教在形成过程中长期受到古埃及宗教神话影响,进而一道遗传给基督教。 


  这里所谈及古埃及宗教神话大体为公元前25世纪至公元4世纪在埃及各地曾流行的宗教观念和神话,埃及宗教起源于氏族图腾崇拜,各地的保护神多为动物形象,其后发展成天体与动物崇拜结合起来,从而使日,月,光明诸神具较高地位,埃及宗教与巴比伦不同之处在于它信仰神对死者的审判和死人复活,相信死者灵魂要进入阴间接受审判,并将有着来世的生活,这些观念曾为基督教的末日审判与地狱之说提供了素材。 


  埃及诸神大体可分为四个代表类形,第一种可代表地上自然界的势力,一般取动物或其它自然物为其形象,荷鲁斯神为提尼斯州所崇拜的鹰神,古埃及人相信鹰是太阳的象征,此外,作为奥西里斯之遗腹子的荷鲁斯与鹰神有别,他乃人间的国王,后一种意义的荷鲁斯更多地被描绘为一个由其母亲伊西丝女神哺乳的婴儿,或坐在伊西丝膝上的男孩,伊西丝怀抱着荷鲁斯的形象,往往被认为是后来基督教中圣母马利亚怀抱圣婴耶稣之形象原形。 


  埃及宗教神话中较为流行,对基督教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创世说,奥西里斯死而复活的观念,对死后审判的描述,对阴间地界的描绘,以及救世王来临的传说。 


  古埃及曾流行三种创世说,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为赫利波利斯之地的创世说,它认为世界原是一片浩翰无际的瀛海,宇宙的结构被描绘成空气神双手高举苍天女神,下面躺着地神。 


  奥西里斯死而复活神话广为流传,相传他原为埃及之王,其弟塞特为争王位而阴谋将之害死,并切尸十四块,扔到埃及各地,奥西里斯之妻伊西丝将分散碎尸找回拼合,结果感孕生子荷鲁斯,荷鲁斯长大后打败塞特,为父报仇,交战中荷鲁斯失去一目,后来为了救活奥西里斯,荷鲁斯又把夺回的此目让其吞下,从而使他死而复生,奥西里斯复活后不愿再留人间,往冥府称王,成为阴间主宰,为此,古埃及人每年都要举行长达十八天的祈祝盛典, 


  还有一种传说为奥西里斯死于公元前3000年阿太尔月17目,其复活之日则为此后第三天,他的信奉者尊他为“西去另一世界的人们之中为首的一个”,这种说法与后来基督复活之说极似,如《哥林多前书》就言及“基督已从死裹复活,成尚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另外,奥西里斯之妻伊西丝女神也成为爱情和忠贞之妻的象征,其形家被表现为一位哺乳圣婴的圣母,在古埃及极受爱戴,其崇拜活动并以神秘宗教形式在随后古希腊罗马社会流行,伊西丝与荷鲁斯的形象乃基督教中童贞女马利亚和圣婴基督的原形,而奥西里斯的复生也为基督复活的先兆。 


  关于死后审判的详情载于《生命书》,而在《死者书》中也常有这种冥国审判的插图,它描绘墓地神安努毕斯牵连受审者进入奥西里斯的审判庭,被判为义人之魂由奥西里斯及其子荷鲁斯迎入死后王国,享受冥世福乐,被判为不义者则连人带心都被等候在旁的恶兽吃掉,这类景象反映了埃及人对来世,死后生活,地狱与处罚,善恶报应的认识,基督教中的来世生活,末日审判,天堂地狱,灵魂得救等宗教观念在此已见端倪。 


  在古埃及也曾流传过关于救世王降临之说,据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埃及预言记载,当一地区遭受灾祸役就会有人预言将会有一个大能的国王来临,他将开创一个幸福,和平,正义的时代,从这种救世王降临之说到犹太教的弥赛亚观念和基督教的基督再临论,当可见出一条伏线。 


   


  基督教古波斯文化 


  公元前539年,波斯王居鲁士率居攻占巴比伦,让流亡的四万多犹太人重返巴勒斯坦,从而结束犹太民族的“巴比伦之囚”。从公元前539年到前333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灭波斯帝国,巴勒斯坦处于波斯统治之下,波斯统治者为了抵挡埃及与希腊人入侵,对犹太人采取绥靖政策,让一部份犹太人返国,并允许保留其民族信仰,从波斯返回巴勒斯坦的犹太文士曾与巴比伦,波斯的各种信仰相接触,当其编纂犹太经文,思考神学问题时,波斯宗教中一些观念便潜移默化于内。 


  古代波斯流行的宗教为琐罗亚斯德教,该教主张善恶二元论,认为世界一切光明与黑暗,善与恶,幸福与痛苦的斗争都可归结为光明的神与黑暗的神的斗争,人则有自由选择的意志,斗争的结果为光明的神之胜利,随之根据死人生前的言行进行审判,通过“裁判之桥”而决定受害者上天堂或下地狱。 


  波斯帝国所在的古代中亚细亚,其早期宗教是在原始的自然崇拜和多神信仰的基础上形成的,当时在伊朗游牧部落的宗教崇拜中,战神具特别意义,光明的神阿胡拉马达最初乃是一个部落神,约在奴隶制国家形成初期才升华为全波斯的主神。 


  波斯人早期崇拜的太阳神密特拉,在琐罗亚斯德教兴起后巳不再被波斯人提及,但其崇拜活动继续流传,后来发展成罗马帝国的密特拉教,对早期基督教的形成有一定影响,这一太阳神诞生之日也曾为基督教圣诞节日期的确定提供过根据。 


  波斯宗教记载主要见于其圣书《阿维斯陀》,古经除了讧述伊朗的宗教神话,赞歌,礼仪,戒律外,还包括其民族起源,历史,民间传说,英雄史诗等内容,波斯宗教中对天使,魔鬼的描述,以及其末世观念和末日审判等之说,无疑都对当时的犹太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更为基督教所继承,至于波斯宗教发展第三阶段的摩尼教,对基督教更有上面直接的影响,罗马帝国后期的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在皈依基督教前就一度信奉摩尼教。 


  除了末日景象和最后审判的记述外,波斯古经上还有对复活的描写,如《耶斯特》第19章提到了来世,据说在那儿死者将复活,不再有旧时代,不再有死亡,不再有腐败邪恶,《布达希施》第30章则说是救主扫希安特带来了复活,复活后不再有等级,《伽泰》中也谈及人们在复活后将得到永生的灵粮。 


  波斯宗教的末世论和最后审判说对于基督教有过影响,基督教早期流行的“千禧年”之说即可找出某种渊源关系,而波斯宗教中有关救主扫希安特的传说也对形成基督教的“人子”(即救主耶稣)观念产生一定影响。 


  基督教中有关魔鬼或蛇的论说在某种程度上亦取材自波斯宗教的魔鬼论,据说魔鬼乃黑暗之神阿格拉曼尼所造,称“黑暗之子”,魔鬼以阿格拉曼尼为首领,下属六个大魔头,统率各路鬼群,总之,波斯宗教的世界末日,最后审判,死后复活,救主降临等观念皆大大影响基督教教义,而波斯宗教的魔鬼论则在犹太--基督教中演化成人的原罪,尘世邪恶的说教。
   


  基督教与古希腊罗马思想文化 


  基督教在其产生和形成过程中,深受当时流行的古希腊哲学影响,在基督教思想体系得以创建和确立时期,吸纳了大量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斯多葛派哲学的元素。 


  毕达哥拉斯强调“灵魂轮回”说和数字神秘主义,他认为“灵魂”不朽,可以转变为别种生物,在对“数”的认识上,他指出“万物都是数”,从而构成了具有抽象推理之哲学意义的数字主义,西方思想传统中数学与神学的结合始于毕达哥拉斯,它乃尔后基督教哲学特征之一,正如罗素?「有一个只能显示于理智而不能显示于感官的永恒世界,全部的这一观念都是从毕达哥拉斯那裹得来的,如果不是他,基督徒便不会认为基督就是道;如果不是他,神学家就不会追求上帝存在与灵魂不朽的逻辑证明。」。 


  苏格拉底哲学对基督教的影响在于他关于知识和善德之关系的学说,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知识和善有关系,知识即至善,人因具有理性而分享了神的智慧,因为神乃智慧本身,人的灵魂一旦解脱了肉体就能与神合一,达到不朽。 


  柏拉图哲学则在其理念观,回忆说,灵魂不灭论和世界等级模式诸方面影响到基督教的观念体系,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这种神秘而永怕不变的理念乃是个别事物的“范型”,而个别事物则为完善事物之不完善的“影子”和“摹本”,理念世界真实,完善,而现实世界乃不真实,不完善,在理念世界中,善的理念是一切理念的泉源,是逻各斯,即宇宙的目的,柏拉图认为,物质和肉体均不完善,它们乃灵魂的重负,力求灵魂从中解脱才是人生目的,柏拉图还有一套“世界等级模式”:世界分为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理念世界以世界灵魂为最高主宰,它布满世界,乃世界完美,秩序的根源,而现象世界则反复无常,卑微低寸,在神秘而不可见的最高神之下为创造世界者,由它造出现象世界,从灵魂等级来看,造物主之下为天体灵魂,其次为人类灵魂,最低者为动物灵魂,人类灵魂又可分“理性”,“意志”,“欲望”三部份,若要得救,就需发展理性,训练意志,克服欲望。 


  柏拉图哲学中神之单一性,永恒性以及神之至善观念和灵魂得救观念,俱成为尔后基督教神学理论的先声,基督教神学的唯心主义,目的论即建基于此。 


  柏拉图还第一个使用“神学”一词,并推出了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有关神存在之证明,这样,柏拉图的理念观,目的论,神秘学说乃至其整个哲学体系就为基督教神学提供了现成模式和材料。 


  柏拉图的门生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世界本原及本体的“第一因”,“第一推动者”和“宇宙终极目的”等理论,他率先将“太初哲学”,“第一哲学”的“形而上学”与“神学”联系起来,通过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得以重建。 


  古希腊哲学通过希腊化时期影响犹太教以及古罗马时期其学派直接渗入基督教,其中罗马时期的新柏拉图学派与后期斯多葛学派对基督教学说体系的确立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新柏拉图派代表人物普罗提诺提出了万物之源是“太一”的理论,这个“太一”乃神秘的精神实体,超越一切存在,它作为万物的“泉源"凭其不断的“流溢"而创造世界万物,不过“太一”并不直接创世,它从自身流溢出“努斯”,即一种理性精神,从“努斯”流溢出“灵魂”,再由“灵魂”流溢出物质世界。普罗提诺还强调“灵魂”在本质上具有爱慕,向往“太一”的特性,它使人渴望回到“太一”与神合一。新柏拉图派的“太一”理论和“灵魂解脱”学说为基督教的“上帝论”和“救赎论”的哲理化奠定了基础,这种“太一”被视为上帝,宇宙一切都从它那里流溢出来,物质世界离“太一”最远,所以是恶的,卑贱的,只有静思默想消除物欲,达到"出神"境界才能使灵魂回归“太一”,受这种学说影响下,基督教宣称上帝为万物的泉源和归宿,人生追求的目标是与上帝合一,归于永恒的上帝,不能不说是脱胎自这种神秘的新柏拉图主义。 


  
  总结 


  基督教的虚伪性在历史原则面前表露无遗,因为基督教吸了大量古中东地区的宗教文化作为其教义的素材。 


  传统的创世神话,伊甸园和洪水传说,受难复活等皆是古巴比伦文化的元素,两河流域发掘出来的碑碣泥砖上记载着七天洪水,得救义人从船上放出鸽子等传说;巴比伦纪念青春之神杜木兹的风俗和的迎春节庆典也可视为基督教复活节的原型。 


  在埃及的神话中,对基督教产生直接影响的是奥西里斯死而复活神话死后审判的观念,奥西里斯之爱西丝女神的形象被描绘成哺乳圣母的形象,这更是圣母玛利亚怀抱圣婴的原形。 


  古波斯宗教的善恶二元,末世观念和天使魔鬼的描述无疑对基督教也产生一定作用;而基督教在其形成过程中,古希腊罗马的斯多噶哲学和新柏拉图主义对基督教也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