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实验中学三年规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25:48

坚持内涵发展   创建特色学校

(试行草案)

                                ------------实验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07----2010

一、学校现状

      具有半个多世纪办学历史的实验中学,有着较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自身的办学传统,近年来,学校积极实施主动发展战略,坚持以质量求发展,以特色铸品牌。作为本溪市唯一一所教育局直属的窗口式初级中学,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居于全市首位,是享誉山城的一所名校。

   学校规模较大,占地19437平方米,拥有56个教学班,3600名在校生,教职工232人,其中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辽宁省特级教师2人,研究生结业8人,高级教师61人,市级骨干教师21人。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雅,是市花园式单位。学校教学设施先进,有3个计算机室,56个多媒体教室,2个多功能报告厅,一个电子阅览室。学校坐落在市黄金地段,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生源基础好。

   学校坚持“德育为先,科研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之路,以“让教师乐教、善教;让学生乐学、会学,让师生感受成长,品味成功”为最高办学理念。近年来,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科研兴教示范单位,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德育先进学校,辽宁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三八”红旗集体,辽宁省“模范职工”之家,本溪市“AAA”级先进学校等。

二、发展形势分析

优势和机遇:

            全市教育资源调整在即,学校将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拥有一支勤奋务实,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

            学校办学声誉高,有充足的生源保证;

            作为全市基础教育的龙头,可以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厚爱;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校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展望未来,实验前程似锦。

困难与挑战:

           仅有的56个教室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新生的涌入;

          由于生源较多,无法实现“小班型”式茶座教学;

          师资队伍发展不平衡,整体素质提升有待加强;

          由于禁止半径外收费,上级财政部门拨款数量有限,提高教师福利待遇举步维艰;

         师生文体活动空间十分有限,特别是教工的文化生活难以开展;

         校本课程开发,学校特色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先进思想为核心,提升全体员工的教育素质水平;以人文管理为方式,依法规范工作秩序;以优异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前提,确保学校的社会声誉;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为窗口,构筑师生行为文明体系;大力推进学校的现代化和创新教育建设,全面实施“教科研兴校,素质教育强校“的战略,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在全省具有影响力的人民满意的学校。

四、发展思路

      坚持“向改革要特色,向管理要质量,向质量要效益,向科研要水平”。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实施“新课程”和“校园信息化工程”为突破口。更新办学观念,强化校本管理,彰显德育办学特色。以人为本,提升品位,和谐发展,创响特色学校的教育品牌。

五、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求高”(建设高起点,办学高品位,质量高水平)

         “求实”(学校工作要务实,教师教学要踏实,学生学习要扎实)

         “求特“(学校有特色,老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

     通过三年的努力,把实验中学办成教学设备现代化,办学条件优势化,校舍布局精品化,师资结构合理化,教学质量全优化,艺体办学特色化的辽宁省示范初中和东北地区名校。

(二)具体目标:

1.德育方面:

          德育管理人文化。三年内,逐步建立以学校成长导师制为基本模式,亲情化、互动式、人文化的校园人际关系。

           德育队伍全员化。三年内,100%的班主任接受轮训,100%的德育专职干部和任课教师接受专业培训;培养13名班主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并持证上岗。培养一批德育名师。

        德育评价科学化。三年内,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教师绩效考核、德育学科评价和学校德育工作评估四项德育评价机制。

        德育资源丰富化。三年内,形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校内德育阵地“三大基地横向沟通的德育基地网络。

       德育效果最优化。创建省级以上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学校验收,在各项质量评比和竞赛中继续保持优胜地位。

2.教学方面:

 教师培养目标:

          新教师要在短期内迅速成为合格教师,青年教师都要具有班级管理的能力。

          要积极争取教师的15%成为市级骨干教师,骨干教师至少要在本学科内成为有一定教学与研究水平的特色教师,能独立开设一门相关的实践活动课。

         学校要有10%的教师成为市级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要真正成为在全市范围内本学科的教学与研究领先的特长教师。学校积极努力帮助建立展示平台,使他们成为省内外本学科教学与研究著名的有影响力的教师。

         2010年将达到培养国家级骨干教师2-3人,省级优秀教师5-7人,市级骨干教师30人的目标。并在三年内培养推荐校级后备干部3人以上。

学生培养目标:

               高尚品德      坚强意志    创新精神    健康体魄

                 良好习惯      基础坚实    鲜明个性    学有特长

我们培养的实验学子不仅是充满自信、写满阳光的青春少年,更是才华横溢、潜能无限的特质少年,三年内,我们在保证毕业生升入省重高21的前提下逐年提高,力求达到80%以上,升学率达100%,无犯罪率,无辍学率。努力为上一级学校输送高、精、尖的学子。

3.科研方面:

         在“十一五”期间,要求一线教师人人有课题,科科有课题,通过课题的研究,总结本学科的教学特色。

         对有推广价值的特色课题由科研处汇编成册,形成“校本教材”。

         45岁以下教师,要求三年内信息技术全部达到2级水平

         加强对校园网进行课改经验材料“链接”,保证每学期为各组提供至少60篇有价值的课改文章。

 4.信息技术方面:

         100%的教师完成教育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培训;

         95%的教师会熟练使用网上信息资源;

         90%的教师能够应用教育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

六、落实措施

  (一)、加强队伍建设: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形成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

加强理论学习,创建学习型组织,增强干部的学习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争先意识;坚持民主集中制、教代会汇报制度、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轮岗、考核制度。加强组织发展和青年干部的培养工作力度。每位干部必须坚持理论学习和研究,主持一项课题研究,参与一个学科组建设,会使用数字化的校园网,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专家型领导的转变。争取在短时期内建立起一支团结和谐、精明强干具有战斗力和向心力的干部队伍。

     2.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明确个人发展目标,提高获取信息、接受和传播新知识、新方法的能力,促进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开展“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努力打造一支教师精英团队,促成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向科研型方面发展。改革教研组,培养优势学科组和备课组。开展树立教师形象工程活动,要求教师做到:内在涵养——气质高雅而不标榜自己,淡薄名利而不自弃,悦纳自己而不自夸,举止得体而不轻浮;业务水平——业务精湛而不固步,多才多艺而不陶醉,学识渊博而不自封,追求发展而不满足;待人处事——言语文明而不过份,为人真诚而不虚伪,交友大度而不随意,宽容忍让而不糊涂;工作态度——踏实而不草率,讲究实效而不投机,善于获取而不迷信,探索创新而不空想。

   (二)、强化学校管理

学科组

科研处

教导处

年级主任

任课教师

每一位教师

 

备课组

德育处

年级主任

班主任

学生

班主任

        学校教育的高质量,离不开学校管理的高效率和科学化。只有加强学校的管理,才能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在管理方面要博采众长,熔于一炉,形成特色,坚持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提高。一方面抓学校常规管理,完善民主管理、目标管理和柔性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再版《实验中学管理制度汇编》;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校管理新模式,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检查、考核、奖惩等环节的落实,实施教职工工作质量绩效考核,完善教职工个人考评档案。建立以教导处为指导的、以年级为中心的教学管理体制,实行年级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质量目标责任制,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以科研处为指导的,以学科组为中心的,责任到学科组、备课组和每一位教师的教研、科研管理体制。实行以教研、科研出成果,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名师的目标责任制。尽快形成符合校情、促进新课程改革到位的新的教学模式,创立以教研、科研为先导的现代化、特色化办学品牌。建立以德育处为指导的、以年级为中心的学生管理体制,实行班主任为责任人的学生教育责任制,创建优良班风、校风,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狠抓教育教学质量

       1.向管理要质量:建立教学目标责任制,做到目标层层分解到科、到人,认真落实。建立质量监督和跟踪监控机制,重视过程管理。实行单元质量目标检测制,使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补教补学。建立研究探索机制,探索科学有效的方法,研究新的课型结构,革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建立合作交流机制,积极鼓励对外交流,不断接收新的教育信息,加强校内交流,举办各种类型的公开课,进行有效地集体备课,共同进步,提高教学质量。

        2.向课堂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力的培养情况,教师心理要心中有数;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多少有效和无效劳动、浪费了学生多少时间等,教师要明确并知道如何改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抓教学思想的转变,真正做到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应考虑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是学生的领路人。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教学评价标准(如课堂上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提问个别好学生等),引导教师改变教学行为。要认真研究教学过程,研究教法和学法,尤其是学法,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

    课改最终体现在课堂上。课堂教学要选择和设计好课型及结构,如:导学课包括自学质疑、互助释疑、练习反馈、当堂作业。发展课包括知识梳理、要点检测、分层指导、拓展提高。课堂教学中问题、习题设计要精当。教学中点拨指导应精巧到位,语言有激情,指导有方法,点拨有深度,能激发学生思维;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凸显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辅导和作业要做到有针对性、有实效性,提倡学前自学辅导,学后巩固达标,明确各科的作业量。为更好地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保证学校教学管理科学、规范、高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将制定《实验中学教学过程管理实施条例》,认真抓好备课、上课、布置与批改作业、辅导、考核等教学环节。

        3.向教科研要质量:深化课题研究,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教科研要做到: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彰显亮点。加快开发校本课程。加大培训力度,拓展培训内容,建立校本培训的机制,加强教师培训,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出台校本培训方案,建立教师校本培训档案,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研究,利用当地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认真及时总结实践经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制定切实有效的教科研奖励办法,以此激励、督促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理论学习、实验调查、个案分析、论文写作、经验交流等活动,争取每个学年度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奖论文数逐渐增加,出版《实验中学教师论文集》。

   (四)、切实加强学生常规管理,积极探索德育创新

       我们要把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生新《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切实加强和改进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创造性的开展适合青少年成长的各项活动,开展落实新《规范》各项评比活动,建立学生管理责任制、目标奖励机制及教育公示制。以“净化校园,美化校园,规范行为”为突破口,以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国情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以耐心说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肃处理为方式,以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为主题,结合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树立全员育人意识,积极构建家庭、社会、学校、学生四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狠抓养成教育,严格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构建班级、年级、学校三级表彰体系,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以尊重和关爱为核心,用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注重过程性评价、情感性评价,实现“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机遇,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项特长,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工作目标。

加强中学德育工作要认真探索德育模式,选择有效的德育途径。新时期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必须遵循态度情感发展规律,明确德育是社会问题,只有联系社会、联系生活才能解决(如以“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为主要内容的“五心”教育活动);明确德育是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只有放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研究才能理解;明确德育是情感问题,只有教育工作者投入感情才能得以回报(冷漠无情的教师很难教育学生)。这就是说“德育即生活、德育重践行、德育靠自我”。生活化的活动是形成良好道德的最好途径,社会化的德育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最好钥匙。积极推行包括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管理的自主发展模式。自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首先做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然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再后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教育自己。尤其是自我管理的手段可以积极探索,可采用培养学生示范群体、创建学生特色班组、学生社团、构建学生服务网络等。选择有效的德育模式、德育途径要点面结合,突出特色和亮点。

(五)改善办学条件,实施校园信息化工程,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进一步完善办公条件,向无纸化办公方向发展。力争实现每位教师一台电脑。逐步完备各功能室的设施,达到全市一流的办公环境。07年7月将动工修建室外风雨塑胶操场,并力争在2010年完成室内健身馆的修建。

学校进一步强化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规划、指导、管理校园网的建设;开发、制作、管理各类教育信息资源和各学科教学软件;培训教师的网络技术和软件应用;研究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七、保障与评价

            1.成立《学校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进行任务分解,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领导小组成员是条块负责人,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实施。

            2.每一学年学校先进行自评,然后接受市、局领导、有关专家、社区领导、家长代表、教代会对实施《发展规划》的督导评估,学校再根据自评和他评结果,进行调整改进,并确定下一年具体实施的工作重点。

            3.每学期开学前要求各部门对《发展规划》作具体研究,提出阶段工作计划;期末作出小结,根据发展要求和上级的发展政策的出台及时进行调整,落实到位。

            4.《发展规划》的控制与反馈,要面向全体师生,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性评价相结合,使反馈结果得到有效调控,确保《发展规划》的实施。

 

 

                                                    

本溪市实验中学

2007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