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2010)断想十四则(原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50:06

你具有良好的体力、耐力、毅力、意志力、受挫力、决断力吗?请来世博 “兵工厂”检验一下吧!

 

1、人生有很多进退两难的困境,进也艰,退亦难,在踌躇与彷徨之间被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推着前进。

注解:在世博大多数场馆的排队中,由于队伍太长而致使排队的人想放弃都没有机会。

2、希望看似就在眼前,失望确实紧跟后面。

注解:在一些场馆的排队过程中,眼看眼前的长龙消失了,你正准备为之欢呼雀跃,不想长龙消失的拐弯处又出现了更为长的队伍,你先前的那点希望就如肥皂泡般地消失殆尽。

3、馆内十分钟,馆外六十五分钟功。

注解:在埃及和英国等馆外排队苦苦等候了六十多分钟,而观赏该馆只需要十分钟,甚至更短。

4、排队看世博也需要像演节目一样经过四个阶段:挑选演员、排练、预演、正式演出。

注解:以沙特馆为例。

挑选演员阶段:我先在亚洲广场外的高架桥下排队,这时的队伍有三条,是同时并进的,这时由于队伍行进的速度很慢,每条队伍中的人数都很多,你是可以拿出小凳子坐的,这时的人们满脸紧张,唯恐哪一个会一下子溜到了自己前面,要严防死守,因此气氛相当紧张,不时发生口角。

排练阶段:经过了上个环节,在警察的指挥下,三条队伍依次进入了第一个迂回盘旋的地段,这时是两个人并行的,仍然可以坐下来。这时的人们表情有所放松,可以和前后左右的人聊上两句。在前面这两个阶段,你都可以把肿胀的脚从鞋子里(如果方便的话)拿出来放在栏杆下面的横条上给它“放放风”,还可以坐下来擦汗、吃饼干、喝水,只是吃东西喝水不敢太放肆,以免因为上厕所而遭遇“自动弃权排队”的下场。

预演阶段:经过了九曲十八弯的迂回之后,终于看到了沙特阿拉伯那像舟一样的场馆了。队伍进入迂回盘旋的第二阶段,不同的是变成了单线前进的队伍,而且行进的速度还比较快,这让你觉得马上就会进入场馆,这时你就不能坐下来排队了。可是老天捉弄人,当你走了一趟之后,你会发现这时的队伍要比“排练”的队伍长上两倍,而且弯更多。这时队伍中不时出现“嗨嗨嗨”的叫喊声,原来是有人不守规则插队了,客气的你就对插队的人说“站在我的后边去”,然后插队的人乖乖地依次往后退,不客气的你就干脆叫巡逻的把他(她)带回到原来的队伍之中或者“驱逐出境”。有时还能听到“死沙特,杀死它”的牢骚,听到“衣服馊了又干了,干了又馊了”的说笑,你的脚步也更为蹒跚,连给脚“放风”的机会也没有了,吃东西喝水都只能是边走边解决了。但是不管怎样,人们脸上的表情已经很放松。

正式演出阶段:在十八弯三十六连环的尽头终于出现了“入口”二字,人们都会长长地出口气,不过这一口气出得太早了一点,因为顺着这个入口望去,你会看到依然是蹒跚前行的蛇形队伍绕着场馆走。好不容易挨到了对着馆口的地方,你可能也会觉得该结束这种排队的痛苦经历了,会真的再出一口气,我不好意思地告诉你,这口气也出得太早,因为你往馆内一看你就明白了:里面的人还在排队上螺旋上升的楼梯,依然是排队。这时你可能发现自己已经是饥肠辘辘,但是征服沙特馆的快感很快就把这种饥饿感给掩盖了。上了一段楼梯之后,你就自由了,因为排队结束了,恭喜你,演出成功了!

5、王安石是唐宋八大文学家之一,我承认他在《游褒禅山记》当中所说的“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这段话中所阐述的道理异常精辟。但是从世博观景的角度来说,也只是第二句话合适,第一句话则完全相反。

注解:在世博会上,一些不起眼的场馆前来观光的人少,如非洲联合体馆、太平洋馆、阿根廷馆、世界红十字会馆、世界贸易组织馆、世界自然基金馆等,所以基本上不需要排队。而一些大的场馆,如沙特阿拉伯馆、中国国家馆、德国馆等场馆因为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创造力之高而招来了海量的游客,像沙特馆要排八九个小时的队才能进去,中国国家馆必须要提前预约。很多人看到这些大的场馆根本就找不到哪里是队伍的末端时,就放弃了排队的念头。

6、不要因为一颗树木而放弃了整个森林。

注解:一些游客抱着“只看大馆”的决心,把大量的时间(有些馆需要八九个小时)耗费在排队上,却没有时间去光顾其他的有特色的场馆。

7、要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进行一场正确的“站”争。

注解:7月20日下午是我们这个团最后的世博观光时间,我十分钟情于德国馆,因为这个国家是个理论思维十分发达的国家,出了那么多的哲学家、思想家,同时又是个实践智慧非常出色的国家,拥有那么多的世界名牌产品;同时我又仰慕沙特馆,因为不知为何它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可以使人为之疯狂(排队八九个小时),人人都说去了沙特馆你就赚了,我对沙特更是期待。时间已经是两点,德国馆前面还是人山人海,广播中已经说明排队已经超过四个小时,我想如果排完德国馆,还有几个小时的时间,但是也不可能再看沙特馆了,但是看完沙特馆,一定还可以看一些小馆。而且下午两点钟的时候的人容易犯困,想休息,不想动,排队的人一定会少一些,所以我就索性直奔沙特,结果四个半小时就进去了。看了以后,才发现它真的有如此的魅力:花的钱多,十几亿人民币;馆内部的造型美观,螺旋式上升和下降;馆外部造型美,而且夜景很美,平视上海滩的很多美景,包括明珠塔;最重要的是它的珍珠剧院,据说是4D影院,采用组合式屏幕,让你像小鸟一样鸟瞰整个的景观,我还偷拍了影片。看完沙特,还看了黎巴嫩和伊朗,而且伊朗比上午看的英国还要好看。听同团的人说,德国也排了三个小时,而上午十一点高峰期去排队的同团的四位,熬到了下午五点半才进去,而且没有在影院拍影片,没有看到七点之后的夜景,所以同样是“站”争,我觉得我对沙特的这场“站”争的时间和地点更为合适。

8、卞之琳《断章》新版:你站在扶梯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梯下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注解:在中国国家馆排队之时,已经排了一个多小时,甚是无聊,偶然抬头向上看,才发现两条长达几十米的扶梯斜跨在红红的中国馆上方,上面站满了已经观光结束的人们,他们淡然地俯瞰着我们。楼下的我们却甚是羡慕地仰视他们,结果我们发现自己的影子映在扶梯的下面,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斑斑驳驳,煞是好看。而远处的天空更是迷人,雪白的云,带着一定热度的月亮,但是这些并没有过多地吸引我们的注意,我们只是呆呆地望着不断下行的扶手梯,美美地做着中国馆观光之梦。

9、如果自己不能开出灿烂的花,那就默默地为别人让出一缕温暖的阳光吧!

注解:荷兰馆展示的所有的事物都被锁在一间间的小房子里,看的人只能趴在窗口外内看,令观光者兴味全无。但是荷兰人却在场馆的通道上设置了一处处的延伸出去的平台,观光的人多站在这些地方拍照,拍的不是荷兰馆,而是后面“会发光的盒子”的建筑——英国馆,像地球摸样的罗马尼亚馆,有着“透明水泥”外墙的意大利馆,这些场馆的外形构造,包括馆内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欣赏的事物。

1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注解:英国馆是由6万多根蕴含植物种子的透明亚克力杆组成的巨型“种子圣殿”,而每根长杆中都有一颗或数颗美丽的种子,风吹杆动仿佛一朵美丽的“蒲公英”绽放,这是设计者的初衷,也有人说它像是一颗板栗,我把拍的照片拿给三岁四个月的女儿看,她说像是灰色的馒头,我哑然失笑。

11、日不落帝国江河日下,但是太阳永远光耀四方。

注解:英国馆的设计者托马斯把英国馆设计为巨型“种子圣殿”,初衷是不想让英国馆成为直接宣传英国的展台,而是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看似很小的植物种子其实意味着很多我却是这样理解这个“种子神殿”的,只是不知道托马斯是否赞同:英国之所以称为是“日不落帝国”,那是因为在维多利亚女皇时,英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在任何时间也有阳光照他的其中一个属土。这些奠定了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地位,可以说它是资本主义的源头,相对来说,美、法、德、意、日等都是“后起之秀”。而在现今的英国,经济萧条,失业率高,已经雄风不再,而其他国家却后来者居上。如果说馆内的六万个 “触须”顶端储存着的一颗颗植物种子是英国的话,那么“触须”尖尖的末端则是英法德意日等国,经过英国这一颗颗种子的“厚积”才达到英法德意日等国的“薄发”。英国馆的名字为“蒲公英”也能说明这一点,“蒲公英”本身也有撒播种子的作用,风一吹,蒲公英的孩子都离开了妈妈,妈妈只剩下光秃秃的叶杆,孩子们却飘到了天涯海角,继续妈妈未竟的事业。

12、在特定情况下,文明、身份、地位会消失于无形。

注解:不管你是政府高级官员还是一般公务员,不管你是富翁还是一般的平民,不管你是大学教授还是幼儿园老师,不管你是名牌大学的学生还是几个月的婴儿,不管你是爷爷还是孙子,在熙熙攘攘的世博观光大军中,到处都是坐着小凳子的人,到处都是撑着伞、手摇扇子的人,到处是穿着拖鞋和“咸菜衫”的人,到处都是手拿冰棒、冰激凌的人,到处都是……人们的文明程度、身份与地位都是相同的、相等的,不论贫富,无分贵贱。

13、世界大同的理想任重而道远。

注解:在世博的展示当中,人们会很明显地感受到物质与精神,发达与落后,现代化与本土化、文明与原始仍然在世界上并存,发达的早已进入光声电的时代,落后的还是处于刀耕火种、穴居野处的时代,差异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14、不会看戏的人看热闹,会看戏的人看门道。

注解:有人认为英国馆不值得一看,有点上当受骗的感觉,只是一个蒲公英造型,里面有成千上万的种子,我却举得它的内涵却远远超越了它的设计者原先设计的初衷。

看了世博断想十四则,你是看了热闹还是看出了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