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所大学的校长叫释迦牟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53:35
世界上第一所综合性大学的名字叫丛林,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那个时候,没有校舍,更没有围墙,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在树林里进行的,所以叫丛林。丛林的意思就是佛教大学。这所大学从创办的那天起,就由校长释迦牟尼制订了很多的校规,到今天,这些校规依然存在并且发挥着重要的约束作用,我们称为“戒律”,管理这所大学的规章制度我们一直称它为“丛林制度”。 这所大学迄今已经有近3000年的历史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大学,而且这所大学对任何人开放,不管学生的社会地位高低,认识水平如何,家庭收入有多少,只要愿意来上课,学校都一视同仁的接收,这个传统一直保持了近3000年,到今天还是这样。 丛林大学的老师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制订出了不同方法的学习课程,最终的目的是让所有进入这所大学的学生从这里毕业,能不能进入这所大学,不靠别的,要靠一个叫“缘分”的东西。这些不同的学习方法我们称为“法门”,我们每天要做的作业被称为“功课”,这个称谓一直延续至今,没有变过。 每一个学生学的怎么样,能不能毕业,不是由学校说了算,而是取决于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用功程度。作为学生,甚至连作弊的可能性都没有,因为人生的终点就是你得到的成绩,成绩合格者,将会去到一个崭新清净的地方继续学习,那个地方我们通常称为“净土”。成绩不合格者,继续留在这个世界上,等待着下一次的入学机会。通常再次入学的机会十分渺茫。即便是没有进入这所大学学习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能从这所大学毕业的人,其人格已经达到完美的地步。 佛是我们的老师,菩萨和我们一样也是佛的弟子,菩萨是佛早期的弟子,我们是佛现在的弟子,菩萨是我们的学长,他们比我们先毕业。很多菩萨现在又回来教我们,就象现在一些优异的大学生毕业后留校当老师一样。 佛学的教育是启发式教育,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老师告诉你原理,能不能明白全靠自己的领悟力,我们把这个叫做“开悟”。聪明的学生,老师一讲就明白,愚钝的学生一生也不见得明白。但是老师不会因为你愚钝而嫌弃你,老师很有耐心,这辈子不明白,下辈子我继续教你,所以佛学就是这样被一代代老师传下来的,所以我们要恭敬的对待他们。 现代教育看的是眼前的分数,分数决定一切。所以现在的孩子已经几乎没有自己的思想了,大多数的的孩子都象是从一个模子里扣出来的月饼,本质上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所以如果学生做错什么事情,大家不要去怪这个学生,而是要去看看这个学生所在的学校和他的老师。如果孩子犯罪了,那么老师应该也站到被告席上去,去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 近3000年以来,丛林大学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陆续建了分校,我们称之为“寺院”。人们经常把“寺”和“庙”混淆,其实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寺”是弘扬、教授佛法的场所,是上课的地方。寺的意思我们也要搞清楚弄明白,古代帝王的办事机构称作“寺”,象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等。 寺的意思是什么呢?意思是继续不断,代代能够传下去,换句话说,这个机构是个永久机构,不是临时的,是要传宗接代,代代延续下去,永远的机构,这称寺。不管是哪一个朝代,都认为教育对于国民来说,最为重要,因此,当丛林大学的分校来到中国办学以后,中国的皇帝把教授佛法的这个地方称为寺院,是希望它能永久的保留下去,一直教育国民。所以寺是办事的机关,教育的机构,跟“庙”完全不一样,庙是求神,祭鬼的,象关帝庙,妈祖庙。我们没有听说供关帝的叫关帝寺。现在很多人不懂这个意思,把寺都看作庙,寺院是佛学教育与佛学艺术相结合的一个教育机构,教学的方式类似于现在的艺术教学。 几乎每一所分校,都有自己的图书馆,不用别人告诉你,你也知道那叫“藏经阁”或“藏经楼”。那里存放的就是学校的教科书,我们称为“佛经”的书籍,之所以称为“经”,是因为存放在这个图书馆的书籍都是“经典”,写这些教科书的人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能为人师表的人。 不象现在,有没有文化,有没有品行都能出书。那时写书是为了教育人,现在写书是为了挣钱,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教育不如以前了。写书的人心态不一样了,目的不一样了,结果自然也不一样了。所以现在的图书越出越多,但是能读的越来越少。 所有想进入这所大学学习的人,都要办理入学手续,办理入学手续的仪式很庄重也很简朴,通常在一位老师的带领下向创办这所大学的校长的塑像或者画像行弟子礼,然后宣誓遵守校规,承诺不做坏事。这个仪式我们称之为“皈依”,意思是:我相信这个教育对我人生将要产生的作用和意义,我愿意整个身心归向它、依靠它。 进入这所大学学习的人,通常分为两种人,一种是住校生,一种是走读生。住校生意味着一生都在学校里学习,是属于全脱产式的学习。走读生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平时还要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是属于带职带薪不脱产的学习。走读生能毕业的都非常了不起,不比住校生差,因为他(她)的干扰多,学习环境嘈杂。越是这样学习,越是了不起。住校生我们通常称为“出家人”,走读生我们称为“在家居士”。这两种人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校长的学生,也称为“弟子”,弟子是中国古时候学生的自称。 每一个丛林大学的分校(就是我们说的寺院),都有一位分校长,我们称之为“和尚”,和尚是印度语,意思为亲教师。并不是所有的出家人都可以称为和尚,一所寺院只有一个和尚,其他能教授佛学、能讲法的人称为法师,意思是讲法的老师。以前我们听到“法师”这个词都认为是会“做法”、能驱鬼的,这是认识上的误区。 各分校的教务长主要掌管教务工作,我们称为“首座”。各分校的督导,主要掌管平时的训导工作,我们称为“维那”。各分校的总务处主任,负责全校的总务工作,吃喝拉撒睡全管,我们称为“监院”。在藏地的各分校中,大体也是这样的编制,喇嘛的意思是上师、教师。仁波切是“人中之宝”的意思,意思是这样的教师非常珍稀少有。 丛林大学开设的课程非常多,我们已知的有:天文学、逻辑学、心理学、哲学、文学、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养生保健、美食、茶道、生物学、伦理道德、法律等等,现代教育的很多课程,追根溯源都可以从佛学中找到起源,很多课程是佛学教育的延伸和演化。 但是现代教育最忽视的一个教育问题恰恰是佛学最重视的,这就是人格教育。一些现代的教育家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从以前的课本(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佛经)中去找答案。 佛学对宇宙的观察,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总结远远超出了现代人对宇宙的认识,不少东西方的天体物理学家开始意识到,他们穷其一生所要探索的奥秘,其实在3000年前就已经被丛林大学的校长释迦牟尼阐述的十分清楚了。一些生物学家和医学家更是惊异于佛学对人及动物生长所做的描述,在3000年前,没有B超和X光机的情况下,佛学就已经非常详细的描述了胎儿在母体内生长的每一个变化过程。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佛学告诉人们的轮回是真实存在的,虽然人们还无法用科学仪器或任何已知的定理或原理去解释它,但是轮回确实存在。 不仅如此,佛学对物质世界和非物质世界的描述,为现代物理学、天文学、量子力学等等学科的发展开启了很多的思路,我们直到最近这几十年,才开始意识到宇宙是由物质和反物质组成,反物质一样有它的力量和存在的方式。 佛学告诉我们种种这些知识的目的,是让我们明白一个人生的真相,成就我们的人格。而现在的教育却完全忽视人格的培养,只教授学生们谋生的技能,甚至,连谋生的技能也不教你,只给你一张什么用处也没有的所谓的文凭。文凭这个东西,现在看来,实际上只是证明了学生呆在学校的时间长短,它的作用和考勤表差不多。 和大家讲这些的目的,是希望大家去思考一个问题: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另外也帮助大家清醒的认识到,佛教原本就是一个教育,而不是宗教,佛教沦落为宗教,是佛教的不幸。 从这所大学创办的一开始,本师释迦牟尼就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我们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正确认识佛教,才能去思考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佛学中许多为人处世的标准和法则正是今天我们要重新认识和继承的。 欢迎加入佛教大学博客圈: http://q.blog.sina.com.cn/budd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