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气,谦逊与傲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07:20
博客网 博客中国

1

献花

才气,谦逊与傲气

作者:清涛 2010-09-17 19:22:20 发表于:博客中国

 

我与一个朋友争论时,突然“指责”对方“你总是显得很傲慢”,但为了证明我所说的“傲慢”并无贬义,我只好又补充了一句“有才华的人往往都是很傲慢的”。

不过,我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肤浅的认识:大学问家通常比小知识分子谦虚——前者往往并不掩饰自己的无知,而有半桶水的后者则几乎总是竭力显示出一幅学识渊博的样子;前者很少摆架子,而后者常常自以为了不起,评论这个指责那个------对此“理论”的过分迷恋曾使得我幼稚地认为“在一定意义上,傲慢的程度与水平的高低成反比”。

第一段的最后一句与第二段的最后一句其实并不矛盾:大凡特别有才华的人,尤其是文人,即使他在为人处世方面特别谦逊,但骨子里的傲气总是难免的——读亚当斯密、巴斯夏、弗里德曼、张五常、郎咸平、陈志武、柏杨、周国平、鲍鹏山等人的文章,总感觉他们的傲气无处不在——那种傲气可以集中概括为郎咸平的话 “你们(读者及听众/同行们)都是错的”。但这种傲气并没有给我带来任何的不舒适,相反,我常常被他们那种傲气所折服。 不过,我猜测以上的“傲慢大师”中除过郎咸平之外的其他人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应该还是谦虚的(如同复旦的名教授尽管在批判上海交大的名教授时显得声音洪亮趾高气扬,但他面对苏清涛这样他连名字都叫不出来的差学生时总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可概括为“傲慢做文、谦逊做人”。

对充满才气的人来说,他的傲慢与谦虚并不矛盾,反而是相得益彰:傲慢还是谦虚,这与他所面临的对象、所处的场合大有关系。

大师/才子才女在日常的为人处世中谦逊,是因为他/她所面临的对象通常都是苏清涛一样的普通人,我们这些普通人与他/她根本就不在同一个重量级上,他/她没有必要对我们傲慢(这种分析与我前面的日志《精英的傲慢》一文有些矛盾)——他/她是面对小人物时才谦逊------一旦他所面临的对象是与他处于同一个层次的甚至是水平在他之上的人时(水平高低依评判标准而有不同的结果,这里指按社会普遍标准衡量),他很少会很谦虚:天才的凯恩斯用一句“从长期来看,我们都是要死的”就将他在经济学家同行们面前的傲慢发挥得淋漓精致;师出同门的弗里德曼与萨缪尔森在观点争论时,他们都是不谦虚的------郎咸平与陈志武互相批判时,他们都是傲慢的。

同样的一个自认为很有才华的人,他在公众演讲、写文章的时候可能会非常傲慢,而在私下场合则凭借谦逊来赢得尊敬。傲气主要表现在“一对多”的场合,而谦逊则主要表现在“一对一”的场合:因为你面对一个特定对象表现出来的傲气无疑是对对方的一种伤害或者得罪,而面对较多人表现出的傲气则没有要伤害或者得罪特定的某个人的味道。

大师们的傲慢,主要是针对权力的因为权力的拥有者常常不自觉地俯视别人,所以大师们总是要时不时提醒他们注意自己究竟是个什么货色。亚历山大大帝去拜访哲学家第欧根尼,居高临下地问哲人有什么请求,据说第欧根尼答到:劳驾站开点,不要挡着我晒太阳。鲁迅、柏杨、李敖与政府做斗争时,也从来都是傲慢的。

知识分子的傲气也是一种非常高贵的品质,傲气本来就是他才华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是傲气提高了才华的质量,如果没有了傲气,那他的才气便会逊色不少。我们现在的好多“知识分子”,最大的才能就是摧眉折腰使权贵,在权力和财力面前表现得十分谦虚,他们最主要的身份就是利益集团的御用文人,却非常缺少第欧根尼那种傲气——但缺乏傲气也是才能不足的重要证据 才能不足的人,公众能指望他提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1

献花

0

扔蛋

1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