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殖民时期的伪满广播:十四年强制洗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34:34
日本殖民时期的伪满广播:十四年强制洗脑(2010-09-17 10:16:31)  

 

 

作者:曲广华

       本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刊网 http://sspress.cass.cn/news/13440.htm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 124 期 7 版 “ 历史学 ” 文章之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很快就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日本殖民者为了严密地控制东北人民的思想意识,利用多种渠道和途径向东北人民灌输他们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广播、电影、新闻、出版、会社、教育、宗教乃至文化设施都成为他们殖民宣传的工具。日本对东北的殖民宣传从意识形态入手,攻心为上,强行进行灌输和控制,强迫东北人民对日本的政治、民族与思想文化的认同。

  在日本殖民宣传的众多手段中,广播成为日伪最为重要的宣传手段之一。日伪之所以非常重视无线电广播的宣传,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无线电广播当时是人们最常见的“耳闻”的娱乐形式之一。无线电广播不仅具有传播快捷、通俗易懂的优点,能够快速地深入到城市和乡村的各个角落,男女老幼皆能收听,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日本人深知这种宣传形式的重要,他们宣称“满洲放送事业,给慰安、报道、教养固有使命中,更富有宣扬王道,促进协和之特殊使命”。二是对抗中国国民政府的广播与反共宣传的需要。日军占领东北后,中国国民政府也实施了对东北的广播宣传,向东北人民传递政府的声音和关内人民抗日斗争的信息;另外,东北抗日联军是日本维护殖民地统治的最大障碍,所以日本关东军竭尽全力“围剿”抗联部队,每一次“围剿”之后,都会利用广播宣布所谓的“战绩”,以便在心理上瓦解东北人民的反抗意识。凡此种种,广播在日伪的操控下便肩负了特殊的殖民使命,成为了日本控制和诱导东北人民的思想与行为的首要殖民宣传工具。

  日本殖民东北时期负责宣传的最高机构是伪满总务厅弘报处。弘报处管控所有的宣传机器,而具体负责无线电广播的技术部门是伪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满洲电电”,日方出资1亿元,伪满出资6000万合组)。满洲电电垄断了东北的电报电话业务,也垄断了东北的广播事业。东北全境共有4座“中央”放送局,即新京(长春)、奉天、大连、哈尔滨。除“中央”放送局之外,各地还有次级放送局,这样就形成了“以长春为中心的四向发射的广播网”。比如吉林省境内就有4座放送局——新京、吉林、延吉“间岛”、通化放送局,其他省份也是如此,东北共有放送局21座。日伪为扩大传播范围,不断提高发射功率和频率。1933年4月,新京放送局开始播音的时候,发射功率只有1千瓦,频率570赫兹,波长529米。为了扩大对东北境内的殖民宣传和对抗中国国民政府的广播,1934年11月,新京放送局的发射功率提高到100千瓦,频率180千赫,波长1666米,形成了一座长波广播电台。1936年11月,新京放送局又增加了一台10千瓦的中波发射机,频率560赫兹,波长536米。从此,新京放送局开始播发两套广播节目,大大增强了放送能力。

  新京是伪满的“首都”,放送能力和宣传能力不断增强,在地方也是如此。如哈尔滨作为特别市,其放送和宣传也紧随其后。1938年,伪哈尔滨市协和会本部决定在哈尔滨市街头建设5座无线电发射塔,其目的就是“使五十万民众,于此非常时局下,认识事变第七年之长期战,巩固枪后(占领满洲以后——作者注)动员起见,特由放送局逐次放送时局讲演,促进国民思想向上运动”。电塔建设由哈尔滨市政府出资建设,5座电塔足以覆盖哈尔滨市的各个角落和周边地区。

  从广播节目的内容看,日本人把它分为三类,即报道放送、教养放送和慰安放送。报道放送,即包括一切报道性质的广播,如新闻报道、经济行情、各地实况等;教养放送,是所谓有教育意义的广播,如各种讲演、学校放送、儿童时间等;慰安放送,是指一切文娱节目,如京剧、梆子、合唱、相声、音乐等。广播节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时局和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的。1939年8月3日起,日伪为“促进国民认识新情势”,决定“中央”放送局及各地放送局“增设政策放送时间与国民放送时间”,以期“远在千万里以外之满洲僻地乡民,设有无线电收音机者,均可随时随地领略一切国家所行之政策也”。无论是哪一类节目,都遵循日伪的“国策”进行。新闻报道和一些讲演都必须遵循这项原则,即使文娱节目中,同样要夹杂“日满协和”、“王道政治”、“大东亚共荣圈”以及“献纳”、“粮谷出荷”等思想内容。每逢日军占领一地,或某日军高级将领战死,或者他们的特别节日,都要增加“特辑节目”,以宣传日本的“武运长久”、“大和魂”或“武士道”精神。如1939年7月7日,是日军发动七七事变两周年的日子,他们称之为“中国事变两周年纪念日”。为此,“中央”放送局为“纪念此历史意义佳辰”,“特编成兴亚纪念豪华节目”进行放送。其具体安排如下:“当日午后七时三十分起,首由东京转播赖毋木市长之致辞,及管玄乐。八时起,为北京余市长之致辞。并由名伶马连良清唱借东风及甘露寺二出。八时二十分,由张家口转播蒙古军总司令李守信将军讲演,及蒙古音乐。八时四十分,由南京担当。维新政府宣传局长孔宪铿氏之致辞及讲演。九时二十分,则为新京担当之时间。系由协和会首都本部长于静远氏致辞。并有大塚淳氏指挥之交响团之管玄乐云。”从节目的安排来看,这套“豪华节目”覆盖了日本侵占的所有中国领土,从南到北,从东至西,远远超出了东北范围。

  日伪为了保证广播的“有效性”和接收终端的普及,满洲电电普及课负责收音机的销售,他们积极进行推销。截至1939年5月15日,满洲电电统计各地出售情况是“全满听户,已达十五万六千二百余户,是以预期于本年末,可突破二十万户”,各省销售收音机最好者,为奉天省,该省“至五月上旬,更一跃而突破五万,其增加率为全满之冠”。他们不仅积极推销收音机,而且利用伪满各级政府经常检查收音机的使用情况,即使是学校也是如此。1935年10月,伪满文教部向各省教育厅发出饬令“调查各学校收音机状况”。饬令云:“无线电收音机,为适应新潮流文化设施,不特可使民众得到正当之消遣娱乐之用,并关于国民精神之感化,亦殊非浅鲜。”因此,要求各地文化机关和学校调查收音机的设置状况,“以资促进教育使其发挥效能”。广播已经成为日伪进行殖民教育和宣传的非常重要的工具,而且灌输到每一个人,包括学生。

  日本的殖民宣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他们有机构、有政策、有组织、有法律法规;他们宣传广泛,手段多元且多变,广播只是其中之一。由于日本竭力推行殖民主义的奴化宣传,造成了东北地区中华文化的停滞和落后,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特别是青少年。因为日本殖民东北14年,整整一代人,以至于使当时的青少年只知道自己是“满洲人”,而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给东北人民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创伤。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曲广华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社会与历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