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总理的“朱门”别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7:19:36
伪满总理的“朱门”别墅        伪满总理官邸旧址今貌         伪满总理官邸旧址局部            伪满总理官邸昔日容貌

    伪满洲国从1932年成立到1945年垮台,共有郑孝胥和张景惠两位“总理大臣”,他们都在长春建有别墅式公馆。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别墅已从人们的视线中永远地消失了。记者在拜会历史老人于祺元时,聊起了这个话题。

  郑孝胥老宅变学生宿舍

  1932年,就任伪满洲国总理一职的郑孝胥,每天最快乐的时光也许就是回到家中,拿起毛笔在书房里龙飞凤舞地写上一阵子。

  郑孝胥初到长春时,把家安在了今天的“道台衙门”附近的一处宅子里。因为时间久远,记者虽经百般努力也没能找到这处早已拆除的宅地的任何影像资料。

  如今,要想得知关于这处宅地的任何消息,恐怕也只能到长春市道台府展览馆探寻一二了。让记者吃惊的是,这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面临着因为房屋和周边环境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而不得不断电、闭馆的窘境。

  据长春市道台府展览馆负责人李曙先介绍,“道台衙门”是溥仪在长春开始傀儡生涯的地方。除此之外,作为“伪满洲国开端之地”,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道台衙门”还曾做过伪满高等学府“王道书院”的教室。伪满“王道书院”是由伪总理郑孝胥个人出资在东五马路创立的,利用晚间授课,被称为夜科。1938年正式改为大学,只招收中国学生,开始时为50人。院长蔡运升,副院长日高丙子郎。

  为了支持“王道书院”的进一步发展,郑孝胥还将自己的住宅贡献出来,作为学生宿舍。

  郑孝胥新宅起名“柳下居”

  1936年,已经卸任的郑孝胥迁到了位于今天同志街与柳条胡同交会处的一处崭新的住宅里。据于祺元回忆,“从我家阳台就能看到郑孝胥家,那是一栋二层别墅。郑孝胥家西侧没有邻居,东侧是伪满大臣臧式毅和郑孝胥的次子郑禹的公馆,都是别墅。”

  随着于祺元老人的讲述,郑孝胥新宅的轮廓大致出现在记者眼前。一处二层别墅, 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四周被一圈一米半高的院墙围着,紧挨着院墙的是一排柳树。路人从院子外面看不见院子里的情况,只能看见别墅二楼的窗户。

  建这样一栋别墅在当时需要花多少钱呢?于祺元老人举了一个例子。他说,伪满大臣于镜涛花了4万伪币从郑孝胥秘书手中买了一处别墅。这处别墅就在郑孝胥家附近,别墅大小、样式同郑孝胥家不相上下。

  根据考证,当时伪满总理每个月的工资是1500伪币,伪大臣是1300伪币,伪省长在800左右,普通职员工资鲜有过百的。当时一袋面粉的市价为4伪币。由此可以推断出郑孝胥别墅的奢华程度。

  不知道住在这样豪华的别墅里,本想在离职后就离开长春的郑孝胥是否能够找到一丝心理安慰。不过,从他为自己的居所起名为“柳下居”来看,多少有些寄人篱下的感觉。

  1938年,带着许多牢骚与不满的郑孝胥离开人世。

  东北光复后,郑孝胥的家人搬离了长春。国民党接收东北后,郑洞国住进郑孝胥的公馆。

  张景惠公馆成革命据点

  说起张景惠的住宅,有人用“东宅”和“西宅”来区分。于祺元老人对此予以否定,他说:“当时根本没有‘东宅’和‘西宅’的说法,这是后人添加上去的。”

  “东宅”是指张景惠公馆,是张景惠个人生活的地方;而“西宅”则指伪满总理大臣的官邸,不属于伪满总理的私人财产。

  作为张景惠生活起居的地方,莺歌燕舞自是少不了的,无需多说。出人意料的是,这里却因为张景惠的儿子张绍纪秘密参加革命的缘故,竟机缘巧合地成了革命组织外围秘密聚点。由此,不禁让人们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古训有了更深的理解。

  被误读的“总理官邸”

  1937年7月,在当时被称为“西万寿大街”的地方多了一栋“建筑精美,环境典雅幽静”的二层建筑。这处建筑就是位于今天西民主大街429号的省军区招待所,当时的名字叫“总理官邸”(民间俗称“西宅”)。

  据李之吉先生的《长春近代建筑》记载:这座官邸建于当时的西万寿大街(今西民主大街),1936年动工,次年竣工,占地近两万平方米。院落西南角有两幢秘书官的住宅及附属建筑。早在20世纪30年代,这座官邸的一层便设有大型会议厅、前厅、接待、餐饮等服务用房,二层则是张景惠办公及家属生活区。几十年过后,今天旧址上的建筑,外部基本保持着原貌,内部则经过装修,很难再看出当年的样子。

  于祺元老人回忆,伪满大臣于镜涛从哈尔滨调到长春时,张景惠曾在“总理官邸”设宴招待。当时还是个孩子的于祺元随家人参加了这次宴会。“这座房子的一楼是大厅,全是用来做招待用的,楼上才是张景惠办公的地方,根本没有张景惠家人生活的地方。”这与民间传说的二楼有张景惠的家属生活区,张景惠因为住在“西宅”“心里不踏实,总觉得有什么事要发生,于是决定不长期居于此地”的说法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