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主编温儒敏:能不能别那么关心语文?(南方周末 2010-9-1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42:48

电子报 >>南方周末>>第1387期

能不能别那么关心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执行主编温儒敏谈课改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陈一鸣 实习生 赵大伟 发自北京 2010-09-16 10:06:06 来源:南方周末

《拳打镇关西》被抨击太暴力,王栋生觉得不可思议,鲁提辖确实三拳把人打死了,可不打还能怎么办?难道教学生说金氏父女应该不断上访? (CFP/图)

1970年代的语文教科书

鲁迅的文章至今还是语文教科书中出现最多的。 (南方周末资料图片/图)

南方周末:一听“鲁迅大撤退”,无数网民不加求证就贸然跟进,类似行为已经发生了不只一次,你如何看待网民“听风就是雨”般的敏感?这种莽撞行为背后有没有合理性?

温儒敏:说明大家还是很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网上很多人不可能完全了解事情的真相,依据片面甚至错误的信息而随意发表议论,甚至要痛快地骂倒,这可能是一种情绪宣泄,不必认真。倒是可以检讨一下媒体。这轮争议是某些媒体不经调查,就捕风捉影,炒作起来的。

我有些疑惑:中小学的学科很多,为何少见数学、物理、化学甚至英语的报道与争论,唯独语文不时陷入争议热潮?可能跟语文学科的社会性有关,谁都插得上话;也可能由于传媒从业者大都和“吃语文饭”有关吧。但语文教学是个学术性很强的学科,也是改革难度最大的学科,现在最需要的是扎实的调查和科学细致的研究,而不止是经验性的印象式的东西。

传媒过分介入,甚至炒作,可能对语文老师及研究者有过多压力和干扰,并不利于这门学科建设。所以在感谢传媒对语文教学及课改的关心与支持的同时,也想向记者编辑进一言:对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不要“关注”过度,更不要太多炒作了。

南方周末:鲁迅的课文到底如何调整的?为何要调整?你能否谈谈调整的原则和背景?

温儒敏:过去高中语文教材三学年6册共选有鲁迅作品5篇,现在保留3篇,减少2篇。为什么减少?背景是实施课改,力图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所以整个课程结构都改变了。

语文课变为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大板块,必修课只占1.25学年,余下1.75学年用作选修与复习。因为必修课的课时只有1.25学年,总课量少了,课文总篇数也相应要减少。就是说,鲁迅篇目在必修课中的减少,是由于课程结构变化与整个课时减少决定的。而在另外新加的选修课教材中,又保留甚至增加了鲁迅作品篇目的数量。人教版的选修课就收有鲁迅的《未有天才之前》(《演讲与辩论》选修教材)和《鲁迅论读书》(《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修教材)。所以,2004年前后人教社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并非减少鲁迅作品篇目,而是调整篇目。

但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对文化的尊严感,有些当代文章好读,学生也会有兴趣,但经典性不够,或不太适合教学,就不一定选。人教版选用当代的并不多,也大都是名家之作。必修课5册,共选有80篇课文,和以前版本重复选用的占60%;选文中经典名作有70多篇(含古代的30多篇),占全部85%以上。

南方周末:你认为鲁迅的一些作品对中学生来说太深了,你觉得是文本拗口,还是思想费解?你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被鲁迅难倒的吗?

温儒敏:我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的原话是:“鲁迅先生的一些作品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可能太深了,他们读起来不容易懂。此次新增加另外一些名家作品(比如巴金的《小狗包弟》等),就比较适合现在中学生阅读。”不能说是鲁迅大撤退。其实选修课教材中还专门选收了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

鲁迅是近百年来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了解最深的思想者,也是最具独立思考与艺术个性的伟大作家,教材编写必须重视鲁迅。但重视不等于选文越多越好。

过去选文过于侧重思想价值,不太考虑时代“隔膜”,包括“语文要素”与可读性等要求,加上教学受制于考试,结果鲁迅作品就难教难学,甚至让学生腻味、反感。据说中学生中流传几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虽是玩笑话,也可见鲁迅作品对孩子们来说,的确比较难。所以鲁迅作品到底选多少,选哪些,以什么教学形式呈现,放在哪个学段,都是要认真研究的。教材改变是正常现象,不应仅盯着几篇课文。

南方周末:你认为“选文面太窄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请举一例说明,相比旧教材,新教材最大胆的选文开拓。

温儒敏:现在因为中考高考的压力,学生陷于题海战术,其实读书很少,中学毕业了,没有完整读过几本书。这样的语文教育不能说是成功的。所以这次课改力图改变这种状况。可是必修课又大大压缩了课时,怎么办?课文的作者就不可能老是重复,像鲁迅这样一家独选3篇的也只此一家。同时考虑选文的面尽量宽一些,这样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学习热情,让他们自己找书来读。

新教材选文的面比以前宽多了,如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史蒂芬·霍金的《宇宙的未来》、巴金的《小狗包弟》等等,都是新课文,是美文,各种类型、风格都有,5年使用情况表明,师生都是比较认可的。有些本来设计为略读,老师们讲课时变为精读了。

http://www.infzm.com/content/5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