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猜想揭秘“真假红楼梦”(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46:12

  据说,胤礽在郑各庄皇城里,天天看着四角蓝天不免憋闷,偶尔会偷溜出城,沿着温榆河散步,于是偶遇东沙河村的秦氏女子,一夜夫妻后生下秦可卿,又因为无法给予名份,所以孩子被送到了养生堂。脂本红楼的回前诗说秦可卿“家住江南本姓秦”,应是将“温榆河”的“河”改为了“江”字,并且至今郑各庄附近的小沙河村老居民基本都姓秦。也就是说,秦可卿是胤礽的私生女,具有皇室血统,却无奈身世凄凉。

  至于《红楼梦》作者一事,刘先生依然沿着曹公的道路前进,但笔者认为,作者正是刘先生已然颇多涉及的胤礽。

  首先,林黛玉初进大观园见到的银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就与胤礽曾写过的对子“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康熙时官员王士祯所著《居易录》著)十分神似,该对子颇受康熙赞赏,并多次送给亲信官员。此外银对联的落款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手拜”,穆,古汉语里通“密”,正是胤礽的谥号“密”;莳,是将植物移栽的意思,与胤礽2次被废,居无定所的境况完全吻合。因此,这幅银对联,实际是胤礽将旧时得意之作修改后搬入了荣国府,并以银字镶嵌。

  其次,现在有专家找到了胤礽亲笔所写的文章,据考证,胤礽的笔体与最早版本的《红楼梦》书写笔体十分相似,犹如出自一人之手,这也是胤礽是《红楼梦》作者的又一大重要物证。

  应当说,刘先生揭开了秦可卿的身世之秘,对整个红学研究功不可没,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直是百年来红学研究的陷阱。所以通过秦可卿,我们应该继续挖掘找出《红楼梦》作者,也由此破解更多红学千古谜团。

  废太子撰写《红楼梦》的血泪史

  《红楼梦》的文字一直被世人所称道,这是胤礽在康熙敦促下练就的基本功。据《清宫述闻》记载,在胤礽六岁前,康熙“亲教之读书”,“在宫中亲为东宫讲授四书五经,每日御门听政之前,必另将前一日所授书背诵,复讲一过,务精熟贯通乃已”。胤礽六岁时,康熙又选择名儒为之师,稍长,又特召江宁巡抚、著名理学家汤斌为詹事府詹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胤礽的学业进步很快,不但继承了父辈们马背上打天下的出众武功,而且精通满、汉、蒙三种语言,13岁即能为满汉大臣讲学,儒学经典熟记于心。这使得《红楼梦》以闺阁之事立文,却吸引力十足,同时草灰蛇线,伏笔千里之外,耐人回味、推敲。

  但是“皇家无亲情”,胤礽生母赫舍里氏皇后早在他出生之日就难产而死,自一岁多被封为太子后,只有父亲和皇太后高高在上的宠爱,与其年龄相近的其他兄弟都妒忌并且疏离他,长大后更是互相倾轧,为了夺取皇位无所不用其极,如直接导致胤礽第一次被废的“帐殿夜警”事件、大阿哥胤褆迫害胤礽而施“魇术”等……这些都使得“宝二爷”对男性严重缺乏好感和信任,独独钟情于女儿,“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从康煕十四年,不到两岁被立为太子,至康煕四十七年,已35岁被废,胤礽整整做了33年的太子梦。33年的荣耀、宠爱以及触手可及的至高皇位,一瞬间全部烟消云散,巨大的反差对任何人来说都无法接受,更何况是有着满腹经纶、治国之道的胤礽。于是,胤礽只得将满腔血泪发泄到《红楼梦》中,根据异于常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演绎一段“无才补天的石头传奇”。但是由于身份太过特殊,胤礽不得不将年代、处所、人物都虚化,以“甄”“贾”之说化去现实的危险。

  如果说胤礽的第一次被废让他看尽了人家冷暖的话,一年后的复立、四年后的再次被废,彻底让他看透了人世的无常,感悟出“好便是了,了便是好”的佛家禅理,也便有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红楼梦》。

  可以说,《红楼梦》从“热火烹油、花团锦簇”,到“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乃至其中无处不在的悲观宿命论,都是胤礽在几十年的人海浮沉中的心酸感悟和血泪体现。

  叩访大观园遗址

  大观园在哪里?南京?亦或北京?

  同作者是谁一样,《红楼梦》发生地也是一桩存留千年的谜团。

  通过大量的研究,笔者提出了《红楼梦》作者是康熙时期废太子——胤礽的观点,那么大观园在哪呢?众里寻他千百度,大观园就在灯火阑珊处——北京昌平郑各庄。

  从胤礽的生平经历来看看,哪里才可能是胤礽接触过、生活过、且陪伴他经历了人生中最重要时光的地方?胤礽在未废前,毋庸置疑是生活在故宫中。当时太子府是毓庆宫,又有银安殿之称,据说该宫殿金碧辉煌,可谓步步生莲,有些地方的设施和规格甚至超过了康熙的宫殿,这也使得胤礽写大观园修建时,“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可惜罪过’四个字竟顾不得了”。

  及至胤礽被废,再在故宫中居住已然不妥,但是宫外又没有胤礽府邸,因此康熙就想起自己在北京郊区昌平郑各庄的行宫——郑家庄皇城。郑家庄皇城毗邻温榆河,自古就水草丰美,从明宣德年间起就是朝廷的马场牧地。康熙57年仲春,康熙来此训练宝马时,无意中发现此处多有温泉且平和健体,于是当即命令随行大臣尚之勋在郑家庄修建行宫。

  现在看来,康熙选择郑家庄皇城作为胤礽住所有两大考虑:其一,郑家庄远离政治中心,胤礽无法随意联络各方官员,便于控制;其二,郑家庄皇城是个穿花分柳、温泉遍布的养生之地,将胤礽安放在此,既不辜负赫舍里氏皇后的托孤之心,又能安慰自己多年栽培疼爱之意。于是,康熙命令:在还没有完工的郑家庄行宫基础上,为胤礽修建府邸。但是建成后,康熙又在胤礽名份等问题上心存疑虑,因此只将胤礽迁移至此,却没有明确宣召。

  于是,康熙61年开始,胤礽迁居郑家庄皇城,开始了既安逸又孤独、既无聊又惶恐的废太子生活。在皇城里,胤礽不能随意出入,不能随便接触外人,但是在皇城范围内有着一定的自由,并且没有政务缠身,个人时间无限,因此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继续撰写《红楼梦》,把春风得意的青少年、二次被废的人生变故,以及各种异于常人的真实经历和人生感悟融入这部血泪史。

  现在,郑家庄皇城内的王府、行宫的施工图纸已被发现,据初步整理的数据显示,其规格、形制等与大观园多处雷同,想来便是胤礽将郑家庄皇城的建筑精华揉入大观园骨髓的结果。

  但是大观园最后在“三春去后诸芳尽”的悲惨结局中“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郑家庄皇城同样不能幸免,在胤礽的儿子弘皙与乾隆的政治斗争中,被乾隆下令彻底铲平,最终,为《红楼梦》“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作出真实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