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词-节日诗词赏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09:43
“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望月思亲”是我们的民族情结。这里,我摘取与“中秋节”有关的5首著名宋词,与朋友们一同欣赏。

1、《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苏轼欢饮达旦,举怀邀月,思念千里之外的弟弟苏辙,而作成千古绝唱之《水调歌头》,堪称最著名的中秋词了。全篇皆是佳句,诞生之日起,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苕溪渔隐丛话》尤其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余词即或不必尽废,而苏轼此词自当高出一头。

前几年,王菲唱的《明月几时有》很是流行。但我总觉得,好听是好听,却也仅有清雅、空灵、幽静之美,欠缺了《水调歌头》的旷达、浩然意境。

 

2、《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

――苏辙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熙宁十年(1077年)的中秋,也就是苏轼写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第二年,苏辙来到徐州,与苏轼相聚。兄弟俩七年未见,自然十分欢喜,在中秋之夜登楼赏月,苏辙作了这首《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相对苏轼的旷达自适,苏辙在词里流露出的是忧郁伤感:想到中秋一过,两人就要再度分开,宦海沉浮,变幻莫测,再聚不知何时,心中满是眷眷不舍。

 

3、《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这样悲凉的词是元丰五年(1082年)十二月,苏轼贬谪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表达了词人孤傲寂寞、清高自许的心境。“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兄弟之情见于末句之间矣。

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苏轼贬谪海南时所作。当时,兄弟二人同时遭贬,东坡居海南,子由居雷州,一南一北隔海相望,患难与共,倍觉情笃。

 

4、《步蟾宫 中秋》

――蒋捷

“去年云掩冰轮皎。喜今岁、微阴俱扫。

乾坤一片玉琉璃,怎算得、清光多少。

无歌无酒痴顽老。对愁影、翻嫌分晓。

天公元不负中秋,我自把、中秋误了。”

蒋捷是宋末的著名词人,宋亡后拒绝仕元,隐居太湖之竹山,人称“竹山先生”,有《竹山词》。刘熙载《艺概》评价云:“蒋竹山词未极流动自然,然洗炼缜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使得“竹山词”多写山河破碎、无处容身的悲哀,落寞愁苦中寄寓感伤故国之情。“天公元不负中秋,我自把、中秋误了”之叹,流露出的就是一种对人生无常、世事转换的哀愁和惋叹。

 

5、《木兰花慢》

――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一次中秋,辛弃疾大宴宾客,把酒赏月。有客人说,自古“赋月”、“待月”的诗词太多了,就是没有“送月”的诗词。辛弃疾哈哈大笑道:“既如此,我今夜就作一首送月词,用《天问》的体赋。”

因此,这首《木兰花慢》在咏月诗词中是非常独特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高度称赞“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之语,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毛泽东也赞赏辛弃疾的词,也认同王国维的观点。1964年,毛泽东接见周培源、于光远时,说:“地球绕太阳转的理论,哥白尼的时代,在欧洲也只有几个人相信,在中国一个人也没有。不过,辛弃疾曾作了一首《木兰花慢》词,词里说月亮从我们这里落下去的时候,它就照着别的地方,可见是应了‘月亮绕地球而行’的科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