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中国20年:新空间政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2:29:51
http://www.jrj.com  2007年09月29日 02:5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杨琳桦
很小的时候,我就对人的局限性感兴趣,互联网增强了我对永恒和某种“断裂”的体验。但我的工作不允许我长时间地“胡思乱想”,在过去三年中,我关注和报道了一些更有现实意义的领域:互联网如何改变传统的商业世界;如何解放各种固有体系如传媒、国家管辖观念乃至陈旧的控制概念;如何影响人的消费行为、社交模式和情感生活等,然而,却很少静下心来想想互联网的“形而上”。
然而,我始终没有忘记第一次遇见互联网时的感动。作为学生,这是我第一次看见浑沌理论中的“蝴蝶效应”,这边一只“蝴蝶”拍动翅膀,却引起了那边“沙漠”的一场风暴;后来我知道,这是“开放与分享”的新世界观在互联网这个被具象化的人类网络上与旧世界观的缠斗过程,或者也可以说,是旧世界观试图驯服新世界观的过程。
诚然在一个过渡阶段,互联网对每个人的意义取决于其生活方式(这里可能也存在“数字鸿沟”的另一定义,对互联网应用热情的人会得到越来越多的东西,冷漠的人大概会相反),现在,我仍能听到颇有一些人说“我很少使用互联网”或“我正放弃使用互联网”,但是未来呢?
未来也许可以套用赛博朋克小说家威廉-吉布森的那句话:“未来其实已经在这儿——只不过它的分布不那么均匀罢了。”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如果互联网是一种趋势,那么以后几代的孩子将没有选择。他们不用再去了解博客是什么,他们还可能通过互联网了解父母所有的经历、思想和情感。
我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正是因它能帮我节约“过多”的生命真相,但作为一个互联网用户和同产业记者,一种来自“主体间性”的思考始终在折磨我,这是一个早期拉康的“黑格尔——科杰夫”主题,即“对欲望的认识,对认识的欲望”。
我想知道,身处互联网中的个体是如何展示欲望又是如何看待互联网及我们自己。这是一个还未“喷薄而出的未来”,如果真的有一个反时间的飞船,我希望能把我们着迷和困惑的目光聚集在这个飞行器上。
“自由精神”——我们的挣扎
今年8月,说到美国最大的社交网站Myspace,一个前来“淘金”的海外风投说,美国人喜欢上互联网找音乐,中国人则喜欢写东西,这可能是中国互联网语境和西方的最大差异。这让我想起流传于国内博客圈的一个有趣问题——“如果鲁迅活着,会是一个怎样澎湃的博客?”
“抒情言志”是中国互联网的一大特色,这可能与中国刚从农业社会迈向现代社会有关,大量年轻、缺乏经济基础而文化程度各异的人涌向城市,西方经历这种“共业文明”时也曾存在很多问题;但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长久以来大部分人的发声通道被一些机构所掌握,而web2.0使普通人的话语权有了极大释放和膨胀。
这种主体意识的确立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几个阶段得到了潜移默化:如“超链接”(互联网的本质),用户可按自己的意向自由到达希望获得的网页和信息;又“Tag”,如果我们承认语言对人思维的作用,那么“Tag”可能十分重要,它改变了我们惯用的“音乐”、“文学”等传统分类(category),进入大众用个体语言表达分类(Folksonomy)的进程。
此外还有如“DIG”等在线技术,它们使拥有最高用户点击量的内容显示在排序最上方,从而取代了传统网站的编辑意志。
在过去20年中,我们看到过很多互联网上既极端现代又充满原始特征的“暴力主义”;看到过很多被社会和自我长期压抑的“次人格”在寻找宣泄的出口;看到过很多特立独行的人、热爱表演的人一“博”成名,也看到过一代人心中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不能适应博客排名落后是如何抱怨。
但有一个问题是,我们真的更自由了么?2006年底,由于台湾外海地震造成中国内地、香港、台湾、韩国等地区互联网通信几近瘫痪,不仅一些网页无法打开,MSN也随之遭殃,全民搔痒难当。
在国内庞大的网游市场,最近,一群同时是资深玩家的产业观察人士正在商议一个有关“魔兽寡妇”的议题。他们认为,《魔兽世界》有高门槛特点,这部分男游戏玩家通常已成家立业,于是催生了国内数目众多的一代“准寡妇”。
当然,技术永远是中性的,它可能刺激的只是人类的欲望和深藏在每个个体心中的次人格,但对很多人来说,由于新鲜年轻的互联网向我们展示了无比的开放性,缺乏经验下突然不知如何更好地控制。
我听说过身边有不少人挣扎在这种自我节制中,他们不停搬离老博客,不停开博又封博。2006年时,一个敏感的社会学家和我讲他已开始尝试一项试验,内容是长时间地与调查对象聊天:“最初,他们说那些为对付各种场面储备好的现成东西,但当信息达到一定程度,他们说起个性化的真话,这与写博客何其相似?在这个自媒体面前,我们正在犯‘强迫症’似地表达,接近裸奔。”
“有时选择不但不能使人摆脱束缚,反而使人感到事情更棘手,更昂贵,以至于走向反面,成为无法选择的选择。”阿尔夫-托夫勒曾在《未来的震荡》中说:“有朝一日,选择将是超选择的选择,自由将成为太自由的不自由。”
可以说,互联网是一次对个体的大解放,但也有可能是一个同时隐藏了个人能量与危机的转折点,而对“自我暴露”的程度掌控,则决定了个体被侵犯界限后的恐惧。
这么近,那么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7-04-09 15:05:45

作为网络社交网站的旗舰,Myspace在成立以来经历了快速发展。
 
探寻中国网络社交背后的现实社交模式
这么近,那么远
“将人们聚集在一起的社交联系,可能与友谊没有关系,社会资本看来忽略了这一点。”
特稿
本报记者 杨琳桦 上海报道
看起来,即使是网络时代,23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的那句名言仍在奏效———“对友谊的渴望来得很快,但友谊来得没这么快。”那么,网络上有意义且可靠的关系究竟来自哪里?
最近,Linda把一声响亮的“我靠”拍到了老板脸上,为此,她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
接下来的时间,她感到悲惨和孤独。与上海淮海路写字楼里那些白领一样,Linda在网上忧郁地打着字:“工作压力使我没时间找朋友倾诉;电子社会也没建起什么来。”
“难道不是吗?”她说,“我无法与MSN好友谈论这种私密事,也不指望博客能激起什么涟漪。”在她看来,眼下这篇激进的博客也会像她其它博客一样,是个“独自玩保龄的游戏”———也许有相当高浏览量,但没有太多评论,“甚至不知道评论者是谁……”
当然,Linda只是一个敏感而籍籍无名的业务咨询师。可是,在帮助社会资源依照“效率”及“增产”原则重新分配,推动各种固有体系如上世纪延续下来的商业模式、传统媒体、长期秉承的国家管辖权观念,乃至陈旧的控制概念发生变革外,互联网真的没有帮助一个普通人的社交建起什么吗?
2006年11月,市场调查公司YouGov发布报告称:大部分接受调查的人表示,现代科技为其带来了许多友好人士,但他们仅仅是熟人或认识而已———“要谈到真正的亲密关系,他们却让你进退两难”。
人类正在失去朋友?这个答案让人惊奇,至少几年前雄心勃勃的互联网企业家们说的可不是这样。
MSN最近推出了《友谊分析报告》,说现在英国人平均拥有54个朋友,比2003年大幅增长64%;web2.0创业者们也曾激动指着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的“六度分隔”理论大叫———“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社会性软件的发展,已使人际中这种普遍存在的‘弱链接’成为现实。”
可实际情况呢?现在,社会学家们又将耳光响亮地拍在了他们脸上。
“将人们聚集在一起的社交联系,可能与友谊没有关系。”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说:“只有当人与人之间建立有意义且可靠的关系时,友谊才会出现。社会资本的概念,可能完全忽略了这一点。”
看起来,即使是网络时代,23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的那句名言仍在奏效———“对友谊的渴望来得很快,但友谊来得没这么快。”那么,网络上有意义且可靠的关系究竟来自哪里?
“要认识布什,你最多只要通过六个人”
3月21日,上海。朱威廉上线“图葩网”,这是web2.0中一类致力于帮助用户拓展社交关系的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网站。“六度分隔”理论,是SNS存在的基础。
“事不成,我就从此消失。”朱威廉的宣言感性而煽情,以下是其江湖履历:———加州大学主修法律、洛杉矶警察、回国创办联美广告、创办“榕树下”、盛大副总裁、天联世纪总裁。
席下数十名媒体记者为此偷笑,这份决绝似乎不合时宜。的确,就在八天前,位于南京的SNS网站UUZone(优友地带)宣告关闭。“优友”成立于2004年,曾融资100万美金,用户数超过300万,是国内最早切入互联网新浪潮的web2.0网站之一。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web2.0技术的试验田。“优友”客户端“UUTong”同时支持类似Skype的“PC to Phone”功能。也就是说,UUZone用户可通过电脑以低得惊人的价格给任何地方的人打电话。
但“优友”依然死去。为此,web2.0界掀起了关于SNS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场讨论。从其死亡的直接原因———“未配备网络安全员被取缔”、重讨web2.0商业脆弱,一直到谴责国内web2.0创业同质化严重导致用户分流等。“图葩网”上线16天后,这些问题被观察者进一步深化,它们主要集中在“技术导向”与“群体导向”两个层面。
其一,图葩网除支持日志、图片、Tag分类、书签及会员搜索外,新技术似乎乏善可陈,如何吸引用户?其二,成功者Myspace是因为做“歌手和音乐”吸引了广泛fans,图葩网想从哪个群体切入?
“技术应用已到一个非常成熟的阶段,我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互动服务设计。”在心情急切的媒体看来,朱威廉3月21日的回答让人失望。
但是,有个问题好像一直被web2.0观察者忽视了:即SNS发展到现在,需要解决的已不仅是如何扩大社会资本,更是如何将这种关系稳固和生活化,因为SNS的“父亲”———互联网已从一个功能性工具(看新浪读新闻、搜索百度、存储照片和有用的网址、网络比价购物、博客表达自我等),走向要适应人类“网络生存”(改变人类组织方式、合作方式、生存空间)的课题。而这,实际上是一个很早就隐藏在SNS模型中的基因。
“一旦‘网络生存’被提出,对SNS来说,社会学因素的重要性要大于技术。”社会学家们说:“最重要的是,用户是否愿意在其中长时间悬挂、沟通情感和传递信息。”
这些表述似乎可以理解为———SNS的关键在如何利用功能中的组合方便用户互动。因为任何一种关系得以建立,是因为关系各方存在“互动”。有业内人士因此指出,在互联网功能发生转换时,图葩网或许已走在一条正确的起步之路。
如,很多美国青少年喜欢Myspace,仅仅是为“hanging out”(挂机),因为他们的朋友“hanging out”其上,这意味着用户并不真的认为能在Myspace上“做”点什么(包括音乐);而通过Alexa对Myspace的流量分析发现,流量最高的是其二级域名Viewmorepics,这个地址是用来无所事事、几乎随机查看朋友照片和信息的页面;“2003年让独立制作乐队来引领用户发现音乐是个棒主意,但不构成MySpace主要访问量。”MySpace一个竞争对手的董事会观察员指出,“2005年是MySpace真正突变的时间,其时每日独立IP达100万,把全球99%网站远抛在后,Myspace成功之谜的其中之一即它提供的是每个用户都需要的基本网络服务,因此才可能存在后续的爆发空间。”
现在,观察者已发现图葩网的一些特殊之处,如更多的功能互动组合,又如,相当于自杀行为的“其非注册用户无法对日志留言”。在朱威廉看来,此举意味着留言者不再是一个偶然路过的ID,“如果点击它可以看到留言者日志,那么用户可拥有一种可持续性的交往模式”。
此外,图葩网的每个用户还有一个条形二维码,这涉及了朱威廉认为无线应用将使SNS腾飞的观点。
150原则:看不见的天花板
现在,有必要回溯目前国内200多家SNS网站的尴尬现状。“六度分隔”理论一度激发无数社交网站的创业激情,目前国内已形成两种基本模型。
一种效仿Linkedin走“专业化”路线,如若邻网(针对商务人士)、百合网(针对婚恋交友)等,问题在用户数难实现突破式增长;第二种是Friendster和Myspace的跟随者,走“大而全”路线,但充斥了“一夜情”等暧昧信息,网站不加监管的初衷似乎是为吸引用户,却使后来者“入住”充满冒险,也使网络链接的价值有低廉特点,难以形成有效循环。
“廉价的一度关系是目前SNS网站失败的根源。”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大量SNS网站是以开发关系目录树功能为要点,随之引发的后遗症即———用户在SNS网站大量提交链接请求,拼命将每个可能有用的用户变成一度好友。”
如果露骨一点表达,其言下之意即:难以想象一个拥有上千好友的用户如何管理信息并进行互动;而建立在不严谨一度关系上但网络覆盖面广的人际网络,肯定是一夜情爱好者的兴趣地。
这一针见血地指出了SNS一直被忽略的另一基础理论———“150原则”,而这个基因,实际上直接引向了互联网“网络生存”的命题。
社会学家们说,从欧洲发源的“赫特兄弟会”是个自给自足的农民自发组织,有趣的是,他们有一个不成文的严格规定———每当聚居人数超过150人的规模,就把它变成两个,再各自发展。
如今,150已成为普遍公认的“可以与之保持社交关系的人数最大值。”这也符合“二八”法则,即80%的社会活动可能被150个强链接所占有。
“个体的网络静态管理可超过150人”,中山大学心理学博士程乐华说:“但若是基于‘互动’的动态管理,在心理学上也存在这种‘150’原则。”
可是,SNS的“中国之困”真的这么简单吗?答案应关乎更广阔的领域。社会学家们认为,很多SNS失败不是他们自身的原因,而与整个中国社会的变迁有关。真正的“社区”概念,是一个成熟社会的特征,基于网络的SNS嫁接其上,才会成功。现在,中国的互联网还主要是人们了解信息的渠道,很少直接与社会组织结合。
也就是说,作为现实人际交往的镜像和延伸,公共空间和社交模式相当程度上影响了SNS的发展。比如分析全球三大成功SNS网站———Myspace(美国)、Mixi(日本)、Cyworld(韩国)可以发现:与之相对应,美国和日本的用户已远离信息消费者阶段,乐于提供内容;而美国地下音乐文化盛极;日本兴趣小组文化发达,韩国全国实行的网络实名制则促成了Cyworld的成功。
那么一个假想是,基于中国公共空间的一个特殊点———中国移动市场超级发达,类似手机这样发达的移动平台是不是可以成为发动SNS的引擎?
当腾讯遭遇百度:人找人
有趣的是,当SNS开启把人相联系的思路,百度这个以搜索起家的业务垄断者(占国内6成搜索引擎市场)也将与腾讯这个以QQ起家的用户垄断者(拥有70%即时通讯市场份额)在此时全面相遇。
实际上,因即时通讯有切近网络生存之意,腾讯在娱乐化交友方面几乎一直是国内SNS网站的“全民公敌”,五季季资讯合伙人Keso认为,美国缺乏一个将年轻人聚集的场所,也没有像QQ那样针对中、低端的即时通讯,这是Myspace容易成功的原因之一。
据记者了解,目前百度战略已从搜索“寻找信息”转变为“人找人”的互联网枢纽,除满足用户寻找信息外,还要使其能在互联网中生存。与此相应,今年初百度空间丰富了“好友联系”功能,这被业界视为是其即将进入即时通信的前兆;而腾讯也已用QQ客户端强推搜索,全面杀入具备社会化的“在线生活”产业布局。
看起来,竞赛不总是速度和实力的比较,也是方向的选择。而当腾讯与百度相遇,大战也势必将席卷国内众多的SNS网站。
“不管这场战役过程如何,有一个可以期待的结局是,就像博客一样,互联网大企业的加入会增加用户对网络生存的接受,”程乐华说:“当规模形成,网络的人际关系将反过来重构中国公共空间中的现实并纠正此前的虚拟关系。”
这让人感觉安慰,人与科技的关系在潮起潮落间不停演变,经历了对“滥用网络友谊”的失望后,人与虚拟空间的关系正趋向幻想破灭后的清醒,而当互联网的“社会化”加强,将进一步促成网络世界的这种“返璞归真”。可是,当人类真的可以在网络上生存,接下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可能就是———“那么,我们的隐私该怎么办呢?”
交叉地带:疾病与文化(杨琳桦)
20岁的某个夜晚,贝多芬的《欢乐颂》曾让我在狭小的斗室中如“兽”一般打转。我无法笼住心智的“万马奔腾”,身上每一个碰到它的地方,都受到很厉害的挤压。
28岁的这个夏夜却同样让我“震颤”,因为德博拉-海登告诉我,一代音乐大师死于不洁净的性交。“梅毒”是如此深刻影响了贝多芬的世界观、人格和后期的音乐创作,那无与伦比的音乐力量产生于其生命末期的痛苦、绝望和心理亢奋,而《欢乐颂》正是贝多芬处于精神幻觉和分裂症状时创作的重要作品。
我必须承认,德博拉-海登的《天才、狂人的梅毒之谜》让我不寒而栗,这是一个不断体验斯派克-琼兹 (Spike Jonze)著名电影《改编剧本》的惊悚过程。
如果说,《改编剧本》让主人公查理-考夫曼掉入了残酷的现实——在影片的最后,查理-考夫曼发现他心目中的“圣洁女神”、《兰花窃贼》一书的作者苏珊,不仅与“兰花窃贼”约翰-拉罗歇婚外偷情,还一起沉迷于毒品——那么,德博拉-海登则以学者严谨的态度让我在深夜掉入了可怕的现实。
现实,如同野兽一般毛茸茸。
在疾病、文化和死亡交叉扭结的地带,我们早已熟悉的天才和狂人发出了“梅毒”患者绝望而无助的灵魂哭喊。书的开篇概述: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也从美洲带回了20世纪前人类无法痊愈的慢性疾病——“梅毒”,由此绵延西方500年。在该书的“梅毒”名人展中,不仅有贝多芬,还有舒伯特、波德莱尔、美国总统林肯、福楼拜,莫泊桑、尼采、乔伊斯、希特勒……
死于“梅毒”——天才、狂人的另一种结局。作为学者,德博拉-海登并未盖棺论定,她只是以翔实的史料提供了一种可能。但阅读者所受益的却远非去除“天才”的生活面具和人类需要一个“安全套”那么简单。
如果说,梅毒是恶魔“撒旦”的化身,让人遭受疾病的罪与罚,但疾病间歇引发的狂喜,却催生了“天才”们一系列的伟大作品。由此,我想到的是饱受争议的另一个话题——关于浮士德与魔鬼“靡非斯特”的那一场著名交易。
3年前,我曾听说我所尊重的一位导师不喜其博士做“福柯”的论文,原因十分简单,因为“福柯”是一位不断追寻“高峰体验”而死于“艾滋病”的同性恋者。
我所尊重的导师是一位清道夫,但他个人的价值取向却不能回避一个现实,即有相当的思想者认为,如果人类想进一步观察和思考,那么就必须回答一个问题:人类是否能采取与自己原有的观察方式截然不同的方式去感知?而为了寻觅这人生的多种可能性,他们已经为这一“身体力行”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福柯生前,曾在其著作《性史》的第二卷中诚实地讲述是什么在激发他的学术研究,这也是我们追寻福柯人生路径的重要线索。他的回答是:“好奇心”。然而,他所说的“好奇心”,不仅是指某种程度的学识增加,而是一种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尽可能使“求知者”偏离“自我”的好奇心。
“今天的哲学——我是指哲学活动,如果它不是致力于认识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思维,而是证明已经知道的东西,那么它有什么意义?”
这样的话,与《欢乐颂》一样让我汗颜。作为尘世中的凡人,我早已熟悉现实世界的规则,它们是目的、分寸、严肃、秩序、科学,是价值的意义和可靠性,是“真”与“善”的理想。然而,在另一个艺术世界的标尺,却常常“恰恰相反”,它无目的、无分寸、轻浮、无知,甚至邪恶和荒谬,艺术世界是如此畅所欲言、顽强生存,标示出“主体”的主权性。真正动人的艺术作品常常不在于形式,更重要的是作者的谵妄和梦幻。他们把由不可控制的激情焕发出的绚丽光彩视为是与一种特殊智慧的沟通。
由此,尼采歌唱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us),波德莱尔弹奏起《恶之花》,而“勿养成洁癖,太清洁会使血液枯竭。”这是D.H.劳伦斯的《道德清单》。
这些焦虑的思想者对人类界限的好奇与艺术家一脉相承。他们都迷恋一种处处冒险的考验,而在这种根本性的冒险中,虚无在悄然消失,死的权利成为抵押。
了解了浮士德与“靡非斯特”的交易之谜,也就了解了莫泊桑的癫狂。在《天才、狂人的梅毒之谜》中,与众多“梅毒”名人对此疾病的守口如瓶不同,莫泊桑高叫:“我得了梅毒!终于!真的是梅毒!优美的梅毒,我得了梅毒,我觉得很骄傲!”
但这样的交易,是不是通往“天才”之途的唯一路径?
《天才、狂人的梅毒之谜》只是一个起点。从对名人的“加冕”到回归残酷的现实,再到对天才的重新思考,这就是打开和合上这本书的意义。彭国立的博客
采访攻击百度的黑客
黑客自称只用六成功力就黑掉百度
“沉溺技术的人不了解媒体的力量,Trail(化名)的第一反应是相当惊讶。”
9月13日,经过长时间努力,记者辗转联系到“黑客攻击百度”事件的一位知情人士。
据他透露,公众和媒体对此事的高度关注已超出百度攻击者 -- 黑客 Ttrail 的预期。
目前,Ttrail 正相当焦虑,担心此事将导致的法律后果。
9月12日晚上11时37分,百度发表声明,称其在12日下午遭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不明身份黑客攻击,百度搜索服务因此在全国各地出现近30分钟的故障。目前,百度已请公安机关介入协助侦查。
然而,与百度认为 “大规模攻击应为组织精心策划” 不符的是,Trail相当年轻,是一个技术高手,有多年黑客从业经历,但目前不属于任何公司,平日以偶尔为他人编程软件,过着自由职业者的生活,攻击事件为其与几个黑客“兄弟”的个人所为。
“最近,百度的负面新闻不断。”该知情人士说,“尤其在9月7日‘极度事件’(某软件下载网站指责百度将搜索结果故意错误指向百度旗下另一存在竞争关系的软件下载网站)爆发后,Trail 曾与朋友强烈抨击百度”
然而,这仅是 Trail 决意攻击百度的导火线。向“明星”公司挑战技术 -- 互联网江湖中“黑客”群体的精神鸦片,才是深藏Trail心底的关键原因。
文章地址 http://cn.818-818.com/bbs/index.php?s=dc5275a0ec59b3edc8b01edf01bc6664&showtopic=1519&view=findpost&p=3693
作者 Author: CC3
时间 2006.10.13 - 17:16 GMT+8
“六成功力”
“其实,中国各大网站的网络安全问题十分普遍。”黑客seeker告诉记者,“只不过,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法律后果,我们不会随意攻击,而大部分网站在遭受攻击时,如果情况不是很严重,也不会公之于众。”
“我们经常交流‘后门’((backdoor,黑客能进入的权限)以炫耀技艺。”他透露,包括新浪、搜狐、网易等在内的中国40%网站,黑客都曾进入。“新浪的一些子域名也被黑过,但公众不容易知晓。”
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Trail攻击百度仅用了其六成功力。Seeker对此毫不奇怪:“对于高技术的黑客来说,攻击过程并不是公众想象的复杂。”
那是一个秋意渐浓的下午,Trail在中国某城市的一个普通小屋,准备使用2004年逐渐兴起的拒绝攻击(DOS)方式——“反射式服务拒绝攻击”(DRDOS),其与雅虎在2002年2月“电子珍珠港事件”中遭受的攻击——“分布式服务拒绝攻击”(DDOS)——十分相似,但攻击效果更为快速和猛烈,而一旦攻击开始,过程也更容易停止。
此前,Trail必须先做好两个准备——收集大量无辜用户的服务器(他们被称为“肉鸡“);准备好攻击软件。Trail选择“反射式服务拒绝攻击”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其对众多无辜服务器是采取“借用”的方式,这只需浪费他半小时时间,而如果采用“分布式服务拒绝攻击”,要实现入侵、控制大量无辜服务器,并安装黑客程序以实现远程“遥控”目的,前期准备的代价很大。
但Trail的困难点在——攻击软件的寻找或编写上。一般网络上流传的黑客软件仅适合攻击流量较小的网站,但对于一些大网站,需要对网络通信协议有深刻理解,并能设计出具备调动大量数据流量能力的软件。而这种黑客自己编写、性能又极高的软件通常只会在黑客内部的小团体中使用,不会被大范围公开。
当一切准备妥当,Trail的攻击启动。Trail不停把自己的IP地址模拟成大流量无辜服务器的IP地址,并向百度发出大量请求,当作为百度对其作出回应时,回应的却不是Trail的IP地址,而是大流无辜的服务器。如此“N次握手”后,大量的无辜服务器与百度建立了虚假连接,并不断持续冲击百度。这种方式导致的结果类似通过不停拨打某公司电话来阻止其它电话打进,从而导致公司通信的瘫痪。
百度CTO刘建国针对百度被黑事件所述的“同步泛滥技术(syn flooding)”正是“反射式服务拒绝攻击”引发的一种结果症状。
在Trail启动攻击半小时后,如果百度的技术人员发现及时,那么他会意识到访问服务器的数据包异常巨大,且与正常用户访问的数据包不同,这些IP地址甚至是虚假的——不过,这些地址就如一叠叠的假钞,因为号码相连,十分容易辩识。
“Trail使用的是‘反射式服务拒绝攻击’,不排除一起行动的其它黑客使用‘分布式服务拒绝攻击’。”上述知情人士称,“目前,Trail已停止攻击。”
据反黑客网站——“红客大联盟”——的CEO SharpWinner介绍,一般反“反射式服务拒绝攻击”的方式是安装硬件防火墙,或者采取负载均衡技术,即对巨大的IP访问量进行各服务器的分流。而如果黑客在感觉到阻力后持续进行更为猛烈的攻势,那么被侵网站与黑客的技术较量就真正开始了。
“由于黑客已熟知法律后果,他们往往会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如把有助于找到他们的数据进行隐藏、伪装、销毁等,这将增加跟踪黑客的困难度。”Sharp Winner说:“而与‘入侵’不同的是,一旦‘攻击’停止,再要寻找蛛丝马迹相当困难,要找到借用所有机器的指挥中心,这尤其不简单。”
文章地址 http://cn.818-818.com/bbs/index.php?s=dc5275a0ec59b3edc8b01edf01bc6664&showtopic=1519&view=findpost&p=3694
作者 Author: CC3
时间 2006.10.13 - 17:17 GMT+8
向“明星”公司挑战技术
-------------- www.818-818.com --
“2000年,互联网应用的代表是门户,而雅虎是门户的明星。”黑客seeker说:“经历了门户、电子商务等服务领域的发展,现在,控制用户信息检索的入口——搜索引擎公司——已成为世界最热门的互联网公司。”
从上世纪60年代诞生到80年代以来,黑客群体开始演变为“黑帽子”(以伤害性行为牟取利益)、“灰帽子”(时而做恶,时而行善事)、“白帽子”(一般仅对技术感兴趣)和“红帽子”(为政治服务)四种。
而无论是哪一种黑客都可能被“挑战明星公司技术”的攻击欲望催发。随着社会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日益加深,这一被黑客称为“靠当事人的理智无法改变的行为”,在历史上曾使众多明星网站如临噩梦。
2000年2月的“电子珍珠港事件”,正是互联网史上这样噩梦的集中时刻。2月7日、8日、9日连续三天,黑客对美国包括雅虎、亚马逊、国家贴现经纪公司网站、洛杉矶时报网站等各大网站发起集中攻击,直接造成了10多亿美元的损失。
号称世界上最安全的网站——雅虎——是其中最不幸的一位。由于2月正是一年中网上购物最活跃的时候,雅虎的主要收入来自网上广告,在关闭的三小时内本该有1亿个页面被访问,黑客攻击直接造成雅虎至少数百万美元的损失。
到现在为止,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仍未掌握有关“电子珍珠港事件”的线索,不知道谁是袭击事件的幕后指使、有多少台计算机卷入,袭击原因和地址。但美国联邦调查局宣称——这些幕后黑手将被判5年至10年的监禁,并要求以25万美元或者受害者损失的双倍罚款。
文章地址 http://cn.818-818.com/bbs/index.php?s=dc5275a0ec59b3edc8b01edf01bc6664&showtopic=1519&view=findpost&p=3695
作者 Author: CC3
时间 2006.10.13 - 17:18 GMT+8
反感百度?
-------------- www.818-818.com --
据上述知情人士描述,最近百度大量负面新闻引发了Trail反感百度,直接导致Trail决定进行攻击。他强调,黑客文化宣扬个人在大型机构前应保有尊严,如果尊严被剥夺,人们应当具有反击的权利,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经历了闪电裁员、与搜狐口水战、一些原广告客户准备起诉等事件后,9月7日,百度上“天极下载”的搜索结果链接意外指向百度旗下的天空软件站。天极公开声明要求百度道歉,但百度坚持错在天极自身的技术失误。
百度的CEO李彦宏在其博客中对此回应——“百度好不好,公正不公正谁说了算?答案是网民。”他认为,如果百度做的事情是对的,网民就会更多地使用百度。
9月1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06年度搜索调查报告似乎在支持李彦宏的信心。根据该报告,在用户首选搜索引擎中,百度市场份额继续攀升,占用户首选市场的六成以上,Google排位第二,首选市场份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8%。
“网民是否支持使用百度不是百度公正与否的标准。”有分析人士认为,百度成功归功于自身的创新努力,但一家企业是否有销量取决于多个前提。如,大量搜索结果若指向“色情”、“暴力”等信息,不能简单用点击量证明企业成功;又如,在中文搜索领域,用户选择不多,百度事实上处于准寡头垄断地位。“如果用户的选择范围很小,‘点击量不断上升’和‘百度公正不公正’不具有因果关系。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Introna教授和普林斯顿大学Nissenbaum教授的研究表明,现在商业化搜索引擎公司因为偏见或者商业利益强调部分信息的更易接入,忽视其他网站利益,这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忧虑。
虽然今年2月7日,提倡“不竞价排名”、“不作恶”的Google宣布以“裁判”身份夺走“宝马”在互联网搜索领域的“出镜率”,但作为全球信息搜索领域的垄断者,Google同样面临来自Anti-Google(反Google)组织的压力。
“作为中国市场事实性的垄断者,百度在处理问题时常常失于粗暴,而其也需要对搜索服务本身以及其‘竞价排名’的主要商业模式进行反思。”该分析人士说,信息产品需要具有“公信力”的质量标准,从近来公开报道看,百度的“公信力”正随业绩上升而受到一部分人的质疑,这也是类似反百度联盟产生的原因。
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在百度必须保证业务公正性的同时,国内环境也不应对这位国内新上市的新兴贵族过于苛刻。“类似Trail的黑客攻击方式,就不可取。”
相关文章:
2006新网服务器被攻击事件全记录http://cn.818-818.com/bbs/index.php?showtopic=1521
2006.09月-10月间万网域名服务器遭攻击http://cn.818-818.com/bbs/index.php?showtopic=1520
采访2006.09月攻击百度的黑客http://cn.818-818.com/bbs/index.php?showtopic=1519
百度怎么了?百度被黑客攻击?百度访问不了!http://cn.818-818.com/bbs/index.php?showtopic=1450
文章地址 http://cn.818-818.com/bbs/index.php?s=dc5275a0ec59b3edc8b01edf01bc6664&showtopic=1519&view=findpost&p=3696
作者 Author: CC3
时间 2006.10.13 - 17:19 GMT+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