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的内心充满力量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33:32
    ——关于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

    自我意识,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意识,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自我”这一概念可指两个方面,一个是主观的“我”,即对自己活动的觉察者;另一个是客观的“我”,即被觉察到的自己的身心活动。人类学家米德把前者称为“I”,把后者称为“me”。平时我们常常说:“我认为我的个性是懦弱的”,“我感到我心里很难受”,“我恨我自己大缺乏信心”等。句子里开头提出的“我”是句子的主语部分,就是主观的“我”,即对自己活动的觉察者;句子里的宾语的我,就是客观的“我”,即被主观的我觉察到的自己的身心活动。
    主观的“我”觉察客观的“我”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意识的过程。
    什么是自我价值?自我价值就是自我意识的一个结果,某种程度上就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觉察结果,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持什么样的一个判断结果,我们的自我价值就是什么样的。主观的“我”很肯定客观的“我”,对客观的“我”很满意,那么我们的自我价值就是很正面的,我们会感到自信、自爱、自尊。如果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不满意,我们就会感到自卑、自责,感到自我价值需要提升。
    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是在成长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在孩童的阶段,身边的成人如何引导他去理解每一件事和做出反应的行为,决定这个人能否培养出足够的自我价值。简单的说,在孩童阶段,身边人的对婴儿的态度决定了婴儿对自我的态度。小的孩子缺乏对自己的把握,他们都是从环境的反馈中来认识自己的,若总听到对自己的肯定,他们就会觉得自己“行”,反之,若总是听到对自己的否定,他们就会觉得自己“不行”。这种自我价值是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之上的,很大程度上是被身边的人和环境左右的。如果一个人在孩童时间总是被否定,他会“轻*”和“贬低”自己,产生自卑和无能的自我感觉,觉得低人一等,行为退缩。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纠正,这种感觉会伴随着他直到成年。当一个成年人陷入自卑,行为退缩时,正常的需要(人需要实现自我,与人交往)无法得到满足,就会不能适应社会,形成心理冲突,严重的会形成神经症。追根溯源,就是童年时候身边的人和环境给他的否定形成了他负面的自我价值。这类患者的治疗过程就是引导他们重新树立自我价值的过程,咨询师带领他们用主观的“我”觉察客观的“我”,树立他们良好的自我意识,对现实中的自己有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认识,来消除他们孩童时身边的人和环境给他的负面的自我价值。这个蜕变的过程往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简单的说,治疗的过程就是患者重新进行自我认识的过程,用新的“眼光”带领主观的“我”觉察客观的“我”的过程,其核心就是建立自信、自爱、自尊。
    自信就是信赖自己有所需的能力。一个人对自己没有信心,就不能对别人有信心,别人对他也不会有信心。
    自爱就是爱护自己。一个不爱自己,就不能爱别人,别人也不会爱他。
    自尊就是尊重自己。一个人不尊重自己,就不能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
    自信是信赖自己的能力,是那种能够带给一个人正面价值的能力,任何能带给自己很多价值的东西,自己都会爱护它。对它有了爱护的心,才会尊重它的存在。自信不足的人,不会爱护自己,也会做出种种事去使得别人不爱护自己;自爱不足的人,不会在乎如何尊重自己,也不会在乎别人对自己的尊重。所以,必须先有足够自信,才能够建立足够的自爱;有了足够的自爱,才能建立够的自尊。
    真正有足够自信的人,并不是那些处处显出力量的人,就像一个需要拿着刀走路的人,胆子大不到哪里去。真正有足够自信的人,是无论与什么人相处,对方都会感到自然,得到他的尊重,同时对方也会觉得应该给这个人足够的尊重。
    以下的比喻可以简单地解释一个人的自我价值与他种种行为的关系: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会有一百分的正面的自我价值,内心的占八十分,外表的占二十分。因为有外面的二十分,所以就算自信十足的人,仍会想穿得好看一点,希望有人赞美他。
    一个在成长过程中末能建立充分的自我价值的人,例如,内心只有三十分,他可能会有两种心态:第一种是认为不能让别人知道他内心只有三十分,因为不惜一切地去维持“我有不只八十分”的假像。例如,事事争强,注重面子;故意做炫耀力量的事,与代表权力的人作对,或者故意违反规定;坚持已见、任性妄为、不顾他人等。第二种是知道不如人,处处退缩,怕承担责任,不肯认错;到处批评别人,希望借此使他人减分,终于与自己同等。自我价值不足的青少年会用种种方法去寻找增加外表的分数。例如:爱买名牌产品、崇拜歌星影星、标奇立异、与暴力闹事的人为伍和做出种种出轨行为等。这些行为,往往持续到成年。嗜赌是希望用五分努力博取二十分的表现,明显地表现出自我价值不足。
    一个母亲把亲生的四岁女儿从二十三楼抛下。她对女儿的生命如些轻视,是因为她对自己的生命同样轻视(不爱自己怎么爱别人?)。她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建立出足够的自我价值。反之一个足够自信、自爱和自尊的少年,会拒绝不良分子引诱他尝试吸毒。他会说:“我有如此大的能力,能够做这么多事,有这么多的方法去找到乐趣、满足,我不需要这些。何况我要保全自己的力量,争取别人对我的尊重。这些毒品给我的,不值得我去做这些事。”
    认为自己的价值不足,潜意识会不断地找寻侥幸、以少博多、不劳而获或者占便宜的机会。贪心、爱冒险、小器、妒忌、自私、见利忘义都是价值不足的表现。到处说人坏话、爱讨论花边新闻、揭发别人隐私、爱捉弄别人、只说不做等,也都是价值不足的表现。
    “我没有资格”在中国人中是常见的现象,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容易培养出“自我价值”不足的人。给他一个舞台,他百般不愿意上台表演,害怕演不好,对自己没信心。可是当别人在台上演得出色时,他却又心生妒忌,背后讲别人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岂知,真正有自信的人,不会满腹牢骚、坐困愁城,不会怨天尤人、红眼看人,只会勇与把握机会、排除难关、积极进取。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有自己的原则,不会人云也云,失去自我。
    寻找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寻找到自己真实的需要,有自己原则的人,内心是充满力量的。伟大的诗人老早就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那些患得患失的人,都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真正想的东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