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终策划?精神的光芒]志愿精神 爱与奉献之光耀神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3:44:34


如果要给2008年评选一个年度人物,可以是:志愿者。2008年,他们与伟大的祖国一起,经受考验,追逐希望,体验喜悦,感怀真情;2008年,他们传递着中国式的温暖、坚守和爱;2008年,他们向全世界诉说坚强、开放、自信的中国精神……
2008年,光彩闪亮的志愿精神之花开遍神州大地。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志愿,意味着主动承担某种责任或使命。
·什么是志愿精神?
国际上给真正的志愿精神作出定义,一必须是志愿,二不为报酬,三是利他。
志愿服务几乎是每个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活动。
·志愿精神的内在动力是什么?
做志愿者是利他精神与利已精神的结合。志愿者参与服务活动的动机是复杂的,既有帮助他人、贡献社会的意愿,也有充实自我、锻炼才能的需求,甚至有一些明显利已的因素。
在真心提供服务的同时,志愿者也获得被尊重感的满足、成就感的满足、交友需求的满足、非正式组织领导才能锻炼需要的满足等,是综合性的收获。
·做志愿者就是“学雷锋”吗?
在中国,志愿精神有“学雷锋”的宏大实践作为背景。很自然地,有人将志愿者与“学雷锋”这两者联系在一起,提出志愿者是否就是“学雷锋”的问题。对此,我们的回答则为:是,又不完全是。 >>点击详细

志愿精神,是现代社会强调奉献品格与实现个人价值的主动结合,本着“我为人人,实现自我”的精神追求,具有这一精神品质的公民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创建社会和谐的主动力。
志愿者(英语Volunteers),主动践行志愿精神,因此成为当代最具风格的人群之一。

年初的雪灾,年中的地震、奥运,年末的金融危机就业寒流……几乎这一年的每一次刻骨铭心,我们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目前,全国累计已有2.68亿人次为社会提供了超过61亿小时的志愿服务,经过规范注册的志愿者达到2511万人。志愿者用热情和无私,展示了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诠释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




·爱心融冰雪,互助抗严寒·
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场半个多世纪以来罕见的暴风雪,席卷了锦绣江南,呼啸着掀开了2008年春天的封面。
京广铁路中断,京珠高速阻塞,多个机场关闭,千万旅客滞留!一声“集结号”,千万大军整装待发,从长江流域到岭南山区,从东海之滨到西南边陲,在千里冰雪线上,展开一场前所未有的“雪战”!

[志愿者心得] 冰雪中的春天——长沙青山铺镇抗冰救灾志愿者体会
镇域内有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冰灾以来,两条主动脉严重塞车,旅客滞留严重,我志愿加入了慰问滞留旅客的服务队。
当天,我随服务队一起来到滞留集中地,看到7辆从湖北开往深圳的长途客车由于路段积雪成冰,不能前行,车上总人数达256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和18岁以下的小孩占了总人数的75%。我们立即对他们的情况进行询问和了解,调查后得知,他们大多是湖北的留守儿童,父母亲都在深圳打工,放寒假了,孩子们都南下与父母团聚共度春节,不料遇到了这样的天灾。>>点击详细
“宋志永爱心志愿小分队”——中国农民的高尚风貌
宋志永,河北省玉田县东八里铺村农民。多次带领爱心志愿小分队深入灾区,为抗击冰雪、抗震救灾奉献出玉田人民的真诚爱心。
2008年初,南方雪灾发生后,宋志永等13位农民自发的走到一起组成爱心志愿小分队赶往抗灾一线。农历大年三十启程,经过两天的行程,小分队一行到达湖南长沙。第二天宋志永等13人便加入了当地电力部门组织的“抢修突击队”,并被派往灾害最重的郴州市,投入到搬运电力设施、除冰、架线等繁重的救灾重建工作之中。>>点击详细

他们曾被视作缺乏责任感的一代,却在突如其来的灾害中,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们曾被打上以自我为中心的标签,却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上,向同胞传递着爱心和力量。他们,就是在汶川特大地震中,从四面八方奔赴灾区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在国家和民族危急的时刻,用青春的火热融化灾难的坚冰。>>点击详细

大学生志愿服务地震灾区:有一种使命叫义无反顾
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到来前夕,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志愿者来到四川地震灾区,投身服务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他们积极参与灾后恢复重建,给初冬的地震灾区带来阵阵暖意。>>点击详细
志愿者筑起互助友爱共渡难关的丰碑

在救援大军中有一个特殊人群,那就是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的普通百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到达灾区抗震救灾的志愿者人数已达20万人。这些志愿者用自己的行动筑起了一座互助友爱、共渡难关的丰碑。这座志愿者丰碑,展示着他们大爱无私的博大胸怀。 >>点击详细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也有他们的身影。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认为,北京志愿者大军对全世界发出了中国形象的最强烈信息:年轻、有期望、自豪、爱国。国际奥委会首次增加了向志愿者代表献花的仪式,感谢志愿者为奥运会和残奥会作出的突出贡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专门致信充分肯定北京奥运志愿者的杰出表现。>>点击详细




 太空有了“奥运志愿者星”
 北京志愿者主题电影《微笑圈》公益放映百场
 一万名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受到表彰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中国志愿者报告:为世界服务 让微笑长存

环顾四周,我们的身边有多少志愿者的笑脸、多少志愿者的善举——帮助老人,照顾儿童,维持秩序,参与环保……目前,全国累计已有2.68亿人次为社会提供了超过61亿小时的志愿服务,经过规范注册的志愿者达到2511万人。志愿者用热情和无私,展示了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诠释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 >>点击详细
 

江海志愿者

无偿献血志愿者

老年志愿者

扬州志愿者关爱智障儿童

上海礼仪志愿者

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关爱老人

我辅导的孩子很可爱

“的哥”之歌

“知心奶奶”志愿者和孩子们说心里话

小红帽医生关爱外来务工人员
 喜见志愿服务成潮流
 志愿服务新花样:给您一张便捷卡 按需选择像点菜


 
 
 
 
·时代需要志愿服务精神
志愿精神既传承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青年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不仅为社会和他人提供了帮助,而且自身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和发展。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力量,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是推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
·志愿精神与和谐社会建设
和谐社会与志愿精神有许多相通之处。和谐社会是人类文明的目标,而志愿精神则是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社会化的象征,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题中应有之义。
胡锦涛总书记把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精辟地概括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深刻地点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精髓。而从志愿精神和志愿实践活动看,它与和谐社会特征方方面面都有着内在的联系。
·志愿精神的发扬需要怎样的外部环境?
志愿服务走到今天确实需要建立一个外部机制和内部机制。外部机制:首先,要推动社会更多的人去认知;其次,要推动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内部机制:首先是对志愿者的激励机制;再有就是对志愿者的培训问题。志愿服务作为一项社会化活动,光凭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机制建设来保障志愿精神在我们的社会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点击详细

 刘云山:大力弘扬志愿精神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
 中央文明委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
为志愿服务纳入学生素质考评叫好
 创新机制 广东志愿者实现社会化大联合

志愿服务新时代悄然来临 组织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河北将建立30万人应急志愿者队伍
青海“以老带新”推进奥运志愿者成果保留转化工作
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人民论坛:志愿者的世界很阳光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这是两次参加扶贫支教的青年志愿者冯艾在服务日记中写下的感受。志愿者的感受,我们理解、我们感动、我们共享。愿更多的朋友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中来!  >>点击详细


策划:中国文明网  责任编辑:王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