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在唐朝 身分悬殊待遇分等级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38:20
唐朝是中国最为鼎盛的时期之一,处处都透露它的殷实和富有。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皆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真有点富得流油的架势。
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认为,外国的风俗人情与中国不同,“不必猜忌”,如与他们搞好关系,则“四夷可使如一家”。因为唐朝的强大,不仅统治者以以博大的胸怀看待外国,唐朝的百姓也充满着民族自信心,不像清朝那般锁着国门不让外国人进入,唐朝的长安等城市里住着大量的外国人。他们享受着李唐王朝开放与平等民族政策带来的自由生活,可以保留自己的宗教信仰、婚姻习惯和葬式葬仪等,外国人在唐朝丝毫不受歧视。
“终唐之世近三百年间,在长安留住的外国人似乎始终相当多。留寓长安的外国人因追求不同的目的而异其居处。”“寓居长安的外国人不少有自己的房舍,子孙世居,几可看作当地人。”(武伯伦《古城集》)据向达先生统计:贞观初(631年),突厥“降人入长安者乃近万家。……其数诚可惊人。”787年唐朝政府检括长安胡客田宅,共有四千家在长安置有田产,“由此推测,在长安的胡人应在五万人以上,甚至可能超过十万。”(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大诗人王维对唐朝这一宏阔气象,曾有诗句言:“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如此多的外国人在唐朝,这些外国人具体又是哪些国家的呢?他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唐朝的?
唐代载籍中对汉族以外的人们多笼统称作“胡”,如胡人、胡雏、胡儿、胡兵、胡贾、胡僧、胡客等,主要是些来自北方的突厥人和西方的回鹘人、吐火罗人、粟特人、波斯人、大食人和天竺人。另外,亚洲的每个国家几乎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但在前来唐朝的外国人中,最主要的还是使臣、僧侣和商人这三类人。他们来中国的目的不一而足,有出于猎奇的,有心怀野心的,有为了经商谋利的,他们分别代表了当时亚洲各国在政治、宗教、商业方面对唐朝的浓厚兴趣。这些外国人具体又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唐朝的呢?
使臣、质子和贡人的身分悬殊,在唐朝享受的待遇也各不相同。比如唐朝将有贡使关系的国家分为五个等级,不同等级国家的使节有不同的待遇。使节初至,先由典客署“辨其等位”,确定不同的接待礼节。对使节的食物供应有不同的名目,“常食料”之外,还有“设食料”和“设会料”,都按使节所在国不同等第配给。陆路使节有“度碛程粮”,海路使节有“入海程粮”,程粮的供应主要依据路途远近,根据旅途所需时间的长短来供给,武周证圣元年(695年)颁发的诏书称:“蕃国使入朝,其粮料各分等第给,南天竺、北天竺、波斯、大食等国使,宜给六个月粮,尸利佛誓、真腊、诃陵等国使,给五个月粮,林邑国使给三个月粮。”而且,据唐代政书记载,从唐初到玄宗开元年间,曾向唐朝朝贡,即与唐朝有过外交使节来往的“四蕃之国”近四百,其中“自相诛绝及有罪见灭者”三百余国,开元年间尚存者还有七十国。
再比如,贡人大都作为“方物”,与马、狗、鹦鹉、生犀以及异香名宝等作为特产进献的,社会地位一般较为低下。
唐朝廷富有而强大,甚至临时买外国人当兵。后来边疆上逐渐都换成了外国兵。安禄山、史思明,名字虽取的都是中国式的,且是中国边疆大吏,被赋予国防重任,其实他们都是外国人。打平安史之乱的李光弼,也是外国人。由此可知,唐朝的对外民族政策,确实是十分的开放。
但唐朝对外国人是否没有任何限制呢?是否每个唐皇帝对待外国人的态度和政策都是一样的呢?当然不是的。例如代宗大历四年(779)时,“回纥(即回鹘)留京师者常千人,商胡伪服而杂居者又倍之”。针对这种情况,唐朝政府颁布诏令,规定“回纥诸胡在京师者,各服其服,不得效华人”。
但不管怎么说,唐代的对外政策确实都是中国古代最平等、最和谐、最融洽的,也是成就最辉煌的。唐代的开放,迎来了四方宾朋,繁荣了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和经济,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www.singtaonet.com
唐朝的外来人中,大多是通过官方途径进入唐朝的。这主要包括使臣、质子、贡人等。他们有的是王室成员甚至是国王本人,有些是身居高位的外交使臣,还有的是打着使节旗号的商人,更多的是作为物品贡献给唐朝的各色伎艺人或奴婢等等。
使臣和质子大家都理解,所谓“贡人”,则是将人作为“方物”,即地方土产的一种献给唐朝廷,供皇室或贵族官僚玩赏。他们一般有所特长,比如精通歌舞等。www.singtao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