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域风情》寻访白求恩故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48:10
寻访白求恩故居 54/221 分享标签: 白求恩故居 格雷文赫斯特 加拿大 旅游

 

     白求恩,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加拿大人。在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心中白求恩是他们的恩人,是子子孙孙永远不能忘记的人。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不幸逝世。毛泽东于12月21日撰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七十年过去了,中国人感恩的心从没能忘却白求恩的名字。在赴加之前心中就起了个念头,如果可能很想去白求恩故乡看看。

   让人意外的是白求恩的故乡离居住的多伦多仅有150多公里的路程。沿多伦多市北上,经奥里利亚上第十一号公路即是格雷文赫斯特小镇了——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的出生地。 夏日的一天,我们一行五人兴趣盎然地来到向往已久的白求恩的故乡。

    美丽、安宁的小镇格雷文赫斯特俗称“莫斯柯卡湖的入口”,就在莫斯柯卡系列湖之一的莫斯柯卡湖旁边。这一带是加拿大享誉世界的度假别墅区,以其天然无雕饰,纯净似桃源的湖光山色的自然风光而闻名。 

    格雷文赫斯特小镇就位于加拿大著名的枫叶观赏区——莫斯柯卡风景区内,离加拿大观赏枫叶最好的地方——省立阿岗贡公园不远。 这个隶属于安大略省的格雷文赫斯特镇如今也仅有1、6万人,安静而祥和。镇上的居民看见我们热情地打着招呼,然后就问我们,是中国人吗?得到我们肯定的答复后又问,你们是看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的吧!我们诧异地笑问道,你们怎么知道?他们说,到这里来旅游的中国人都是来看诺尔曼·白求恩的。

    在与小镇中心繁华街区穆斯科卡街毗邻的约翰街和休逊街的交叉口处,一幢两层淡蓝色小楼就是白求恩的故居。白求恩的父亲——马尔科姆·白求恩自1889年至1893年在距离此处两个街道的诺斯教堂担任牧师工作。 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年3月3日,就出生在这座小楼里。这是当时教堂为供职牧师建造的专宅。 白求恩在这里诞生并愉快地生活了3年多,以后随家搬迁。 

1973年,加拿大联邦政府购买了格雷文赫斯特前长老教会的牧师住宅——白求恩的出生地,并按照当年的维多利亚风格修缮并以同时代的家俱、用具摆设(其中不少出自于白求恩家族后人的捐献),屋内主要的房间均按1890年时的样子陈设,尽量使其同白求恩诞生时的景象类似,以反映白求恩的爱好和习惯。建起了白求恩纪念馆。作为加拿大的国家纪念馆,1976年该纪念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1996年,白求恩出生地被列为加拿大国家历史名胜。现在该馆直属加拿大国家公园管理部门。1998年,白求恩的名字被载入加拿大医学名人录。

    进入白求恩的故居每人需要购买3、9加元的门票, 相当于人民币25多块钱吧。

                                 骑在马背上的孩子就是童年的白求恩

    走进这座小楼,可以看出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的家庭应该算当地比较富裕和有一定社会地位和文化素养的。一百二十年过去了,客厅里的一架钢琴仍然能够弹奏……当时,当地居民多从事木材加工业,而白求恩的祖父已经是19世纪下半叶名扬北美的著名外科医生。白求恩从懂事起就羡慕挂牌行医的祖父,后来因父亲病逝白求恩当过轮船侍者、伐木工、小学教员、靠勤工助学的方式读完了中学。

                                  白求恩故居的书房

    靠着半工半读,白求恩开始了大学的学业,他当过餐厅服务员、消防员、报社记者、伐木工人、小学教师和礼拜天学校的教师,这些工作不仅使他挣到了足够的钱去付学费,还让他有机会接触了解各个阶层的人们,增长了生活的阅历。

                             白求恩故居二层楼上的会客厅

    在就读于著名的多伦多大学期间,(多伦多大学创建于1827年,在北美久负盛名)白求恩曾经两度停学。第一次是1911年至1912年,他以一名伐木工的身份与伐木工和矿工们同吃同住,同时也作为一名成人教育学院的教师在伐木营地和矿工聚居地来回奔走教学,以满足工人们对学习文化知识的渴求。另一次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1914年,他作为一名担架队员去到欧洲前线,当时只差一年他就可取得医学博士的学位了。他受了很重的伤,分别在法国和英国住院达半年之久。随后他回到加拿大继续学业,同时他还加入英国海军当了一名外科军医,这也是他的医学学位所要求的工作经历。白求恩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至今他的照片还陈列在学院走廊上的历届毕业生照片中。

                        白求恩故居一楼的餐厅和解说员合影

    就在那时,白求恩开始对绘画和雕塑产生学习和创作的激情,更为重要的是,他表现出对弱势人群及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的同情与关切,并尽自己的力量去为之提供帮助。这以后发展成为贯穿于他整个人生的独特信念,就是贡献自己的医术甚至生命去制止世界上任何非正义的和侵略的战争,帮助受苦受难的民族和人民。

            白求恩故居的厨房,一百年前厨房就有手动压水机(画面水槽边绿色压水机)

    1928年初,他移居蒙特利尔,在皇家维多利亚医院担任加拿大胸外科开拓者爱德华医生的第一助手达5年之久。后又去欧美一些国家观摩、实习,在英国和加拿大担任过上尉军医、外科主任。1922年被录取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1933年被聘为加拿大联邦和地方政府卫生部门的顾问。1935年被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他的胸外科医术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享有盛名。

                           白求恩的趣闻轶事让人忍俊不止
                          解说员正在对白求恩给自己和妻子弗朗西丝·坎贝尔画像作介绍     白求恩(Norman Bethune)1935年11月加入加拿大共产党。他1936年冬志愿去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斗争。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援助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38年3月,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延安。   1939年2月,率18人的“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不顾日军炮火威胁,日夜奋斗在前线,于11月12日凌晨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因伤口感染逝世,终年49岁。    12月1日,延安各界为白求恩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题了挽词,并于12月21日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中国共产党员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参观白求恩故居后,听着解说员娓娓道来,知道了许多白求恩身后的故事。他在大学毕业的前一年作为救护人员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战争却让他感到理想的幻灭。一战结束后白求恩来到伦敦,在伦敦认识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弗朗西丝·坎贝尔,她是英国爱丁堡法庭一名会计的独生女。英国上流社会女子学校给了弗朗西丝·坎贝尔恬静脱俗的气质,这位苏格兰姑娘以一种不平凡的天真和善良以及柔和悦耳的声音和美貌让白求恩一见倾心,33岁的白求恩迅速坠入爱河,很快就结了婚。可是恩爱的夫妻生活持续了不到两年,白求恩又快速地斩断了这段感情。原因是白求恩被检查出得了肺结核——二十世纪初,人们对这种病还束手无策。为了妻子的健康和人生,白求恩依然和妻子离了婚。 那是白求恩一生最黑暗的一段时光——他在纽约州的特鲁多疗养院里静养,他被隔离了……在一个远离城市的传染医院,白求恩的头发大把大把地开始脱落,眼睛由于不断高烧变得通红、两颊塌陷……那时的白求恩画了不少的肖像画,其中就有自己深爱妻子——弗朗西丝·坎贝尔和自己的画像。在他给远方的侄女的信里也能感到他对自己病情的担忧。他甚至写到——自己的理想可能要离自己远去了……他开始夜以继日地写生平日记。                                    白求恩父母的卧室                            白求恩姐弟仨的卧室及睡过的小床     经过一段痛苦消沉的日子后,白求恩决定与命运抗争下去。他开始积极行动起来,以超人的毅志和顽强的求生欲望积极配合医生,并根据病情提出自己的医疗改革建议与疾病抗争。让人不可思议的奇迹发生了——半年多后,白求恩的肺结核竟然痊愈了。白求恩迅速来到伦敦,找到弗朗西丝·坎贝尔,再次恳求她,希望能嫁给自己——因为自己心中依然深深地爱着她。纪念馆里还陈列着几封白求恩出院后将去伦敦前写给弗朗西丝·坎贝尔的情书。    白求恩真诚炽热的情感终于打动弗朗西丝·坎贝尔,两人迅速再次举行了婚礼。可是也仅仅一年后,白求恩又再次去美国底特律救治病人。在选择事业和家庭两难的情况下,白求恩选择了治病救人。    在一楼展厅我们怀着无限敬慕地心情详细观看白求恩的许多遗物,甚至还有他生前使用的一块旧怀表、一只军用水壶和一支自来水笔。白求恩在青年时代的绘画作品以及他生病、负伤住院时写给家人侄儿、侄女的贺卡。更让大家震撼和看到的是作为一名著名的外科大夫,白求恩一生不仅救死扶伤,挽救许多危重病人的生命,而且自己还亲自动手制作和发明了不少外科手术的医疗器械。面对大量的医疗器械的原件和复制品,解说员告诉我们,有不少的外科手术器械今天还在外科手术中广泛使用,例如止血钳、肋骨剪、弯头缝合针等;      走出白求恩故居,我们深深地感叹: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白求恩大夫只活了短短49年,但是他活得精彩,活得生动。他用自己无私的爱和伟大奉献精神感动千千万个中国人。也感动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   故居橱柜里那篇《纪念白求恩》一千字的祭文(印影件)几乎没有涂抹和几处修改,一蹴而就。毛泽东的那段著名文字其实讲述的就是站在人生终点的白求恩: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我们带着感恩的心来看白求恩,又带着感动的心走出故居。如今白求恩和伟大领袖毛泽东都已经作古。回想起这些,心里一阵阵心潮澎湃,白求恩为中国人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毛泽东为解放全中国献出六位亲人的生命乃至自己的毕生……难道我们不应该永远感恩吗?虽然领袖晚年耳目“失聪',也误害一些国事……但是,将功补过,也是英明长存啊!中国人应该世世代代铭刻与心他的恩情。    想想如今,我们的一些国人,屡屡腐败,次次贪污,身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已经难觅踪迹……心里难道没有面对先人的震撼和愧对吗??       离开了美丽如画的格雷文赫斯特小镇,望着白求恩的故居离我们渐渐远去……感到一丝安慰和解脱的是:解说员最后高兴地对我们说:中国人远远不断的到来,使白求恩纪念馆不到2年的时间里,由一个县级旅游景点成为安大略省的旅游景点,按照加拿大的规定旅游景点的升级靠游客的到访次数,而最有利的证明是游客的签字。也就5年多时间吧,白求恩故居已经成为国家级旅游景点。   更重要的是游客每签一次字政府就给旅游景点拨款2加元(相当于人民币13元多)。依托白求恩纪念馆带来的旅游效益,当地人很快走上了富裕道路。2008年当地人均收入已经由原来的1万加元增长为8万加元,而加拿大全国人均收入仅为4——5万加元。   感叹啊!白求恩把自己献给中国人民,中国人把感恩送给了格雷文赫斯特小镇的人……

 


附白求恩生平 :  

1890年3月3日,出生于格雷文赫斯特镇;

1911年,中断了在多伦多大学生物学学业,到边疆学院工作,为伐木工人讲课;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应征入伍,在法国当担架员,受伤后回国,完成他的医学学位课程;

1917年,再次应征入伍,参加加拿大海军;复员后留在英国从事医学研究;

1923年,与英国爱丁堡法庭会计的女儿弗朗西丝·坎贝尔结婚;

1926年,在美国底特律行医;

1928年,在加拿大皇家维多利亚医院做医生助理;

1933年,与妻子离婚;

1935年8月,参加在苏联举办的国际生理学会议;

11月,加入加拿大共产党;

1936年,组织蒙特利尔保障人民健康团体;

1936年报月-1937年5月,志愿赴西班牙服务;

1938年1月8日,带了价值5000美金的医疗器具,赴中国,经香港、汉口、西安到延安;

1939年11月12日凌晨,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