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域风情》 柏林之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16:00
标签: 德国

   19世纪建筑师腓特列.辛克尔设计的古典建筑令人叹为观止,将柏林改观成“施普雷河上的雅典”,验证了柏林曾一度被列为欧洲最美的城市之一的事实。沿着菩提树下大街,过了宫廷桥就是柏林大教堂和博物馆岛。

   柏林大教堂仿造罗马的彼得大教堂,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和巴罗克风格,建于1894至1905年,是威廉二世统治期间的典型建筑,值得一看的有圣坛对面的皇帝包 厢,洗礼盆,圣坛墙,另外还有石棺,因为是霍亨佐伦王室的墓地,在墓室以及教堂中约有100个豪华的棺材,其中有大选帝候弗里德利希一世和三世的棺材。教 堂中经常举行管风琴音乐会。1981年重新将修复的花岗岩石碗又放到了老博物馆的露天台阶前的老地方,民间称其汤碗,申克尔本来设计一个直径5•5米的花 岗岩石碗放在博物馆,结果工厂制造了一个直径7米的大碗(1826年),因太大不能放到博物馆,所以就放在博物馆前了。1831年首次临时展出,1843 年正式放在三脚架上。纳粹将碗移到大教堂北边,以便将大花园改为游行集会的地方。

   柏林大教堂

柏林大教堂原为霍恩措伦王室的宫廷大教堂,做为新教教堂同罗马天主教教堂彼得大教堂相应。1894年至1905年威廉皇帝二世时期,由Julius Carl Raschdorff设计所建。柏林大教堂是在旧的大教堂拆除之后,为霍恩措伦王族所建的宫廷及纪念教堂。不顾当时人们的反对,柏林大教堂上按照威廉二世的愿望,建起了一座装饰华丽、带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圆顶。二次大战期间,教堂毁坏严重,1975年至1993年间得到了重新修复,但其原有装饰进行了简化。教堂内部修饰富丽豪华,于同一时期由同样的建筑家Raschdorff设计。其中最创珍贵的是大选帝侯及夫人Dorothea,弗里德里希国王一世及王后索菲·夏洛滕的棺材价值连城。主圣坛是1850年F·A·Stüler的作品。柏林大教堂巍然耸立在菩提树下大街东头。教堂的拱顶不仅仅是对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简单模仿,它使教堂的内部显得明亮而宽敞,这与教堂阴森冷峻的外表形成鲜明的对比。内有霍恩索雷伦王室墓葬,大天井高达114米。 建立于1904年。墓室中有95个豪华石棺的大教堂在二战和战后都遭到严重的毁坏,后来于1993年才得以重新修复这是新教的教堂,也是霍亨索伦王朝的纪念碑,在它的穹顶下长眠着霍亨索伦家族的90多名成员。威廉二世皇帝非常重视这座教堂的建造。教堂的拱顶不仅仅是对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简单模仿,它使教堂的内部显得明亮而宽敞,这与教堂阴森冷峻的外表形成鲜明的对比。教堂内有老照片展,偶尔也有风琴演奏会。

  

辛克尔设计的旧博物馆大厦(1824——1828年,当时叫新博物馆)和伦敦的不列颠博物馆是同时建造的,构图更单纯,设计更加完美的体现了对称原则。由18根爱奥尼柱式组成的建筑正面非常雄伟。这些柱子每根都有40英尺高,而整个建筑的正面宽达266英尺。为了效仿希腊柱廊,整个建筑正面并没有任何中心重点,仿罗马万神庙的中央大厅穹顶也隐藏于顶层后,廊子里墙上作华丽的壁画,鲜艳明亮,一方面把柱廊衬托得格外明确端庄,一方面使长长的柱廊免于单调枯燥。自1904年以来,博物馆的阿尔特斯家里收藏的古物,并提出古典罗马,希腊和伊特鲁里亚艺术。

    辛克尔设计的建筑究竟哪一座最美?有人说位于根大曼马克特广场处的剧院是他的代表作,日尔曼教堂、法兰西教堂环抱着广场,与剧院形成完美的艺术观感。这也是我们去那里的原因,可是一到那里,发现人山人海,而且剧院四周都是警察,人们围在歌剧院四周,好像是在等待某人的接见,一问才知道是由于德国总理施罗德正在剧院里发表国庆讲演,外面这么多的人是来此一赌其风采的。既然来到了这里,看看是否有此运气看到德国总理。

 

警察封路

人山人海

德国总理施罗德发表国庆讲演就在著名的柏林宫廷剧院,许多警察在此维持治安。柏林宫廷剧院是由德国杰出的建筑设计大师辛克尔呕心沥血设计的作品,代表了德国古典复兴建筑的高峰。这座建筑的三个主体部分可以在外部区分:中心为观众席,两侧分别是音乐厅,排练室以及更衣室。入口前宽大的柱廊由六根爱奥尼柱子和巨大的山花组成,突起的观众厅造型新颖,细部精致,两旁的侧翼使主体更加突出,而新剧院采用的格式开窗法是辛克尔的风格特征。剧院主入口前有一座白色大理石雕塑,是德国伟大的戏剧家、诗人席勒的雕像;建筑上立面的山花,雕以希腊悲剧里的场景;山花上的雕像则是拿着面具的缪斯形象——暗示此处为希腊剧院;剧院的南、北两侧各有一座穹顶教堂,三栋建筑把剧院东侧围出一片广场。辛克尔竭力主张按照古希腊露天半圆剧场的形制来建造这个剧场,但是,严格的维护着封建等级制的宫廷,不能容忍简朴的半圆形观众席,他们对豪华场面和机关布景的爱好也不能满足于那一小块表演区。因此,观众厅仍然只能是5层包厢式的,一共1821座,舞台也是箱形的。辛克尔把化装室和其他后台附属房间放在剧院的一侧,在另一侧设了一个院子,所以剧院的立面展开的比较宽,同前面的广场比较配称。中央是突起的观众厅和它的前厅的柱廊,立面上都有山花,造成轮廓的变化,构图很有层次,且主次分明。建筑处理新颖,细节简洁,窗子多而密,墙面很少,十分亲切平易。因此,前面6棵爱奥尼式的柱廊,只加强了入口,突出了公共演出建筑的性格,而并不显得庙宇般的庄严

    不过这时已经是下午2点钟了,肚子也开始有些嚷嚷,所以就决定在剧院对面的酒吧中休息一下,如果施罗德出来,我们也可以看到。可是,这时许多高官们从剧院出来,坐上了自己的车子迅速的开走了,可是就是不见施罗德的影子,“痴情”的人们却仍是望眼欲穿的盯着剧院,直到警察们把路障撤走,我们才知道警察是在故弄玄虚,放烟雾,那个德国总理不知从哪坐车已经走了。

马克思-恩格斯广场

马克思-恩格斯广场位于东柏林市中心。1951年,东德政府拆除了原德意志帝国皇宫,改名为马克思-恩格斯广场,并在此举行大型集会和游行。1973年至 1976年,在广场上兴建了东德人民议院会议大厅“共和国宫”。德统一后,共和国宫以西部分改名为皇宫广场,共和国宫以东、河对岸部分仍称马克思-恩格斯 广场。现马恩广场是一处绿树成荫的公园,广场中央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铜像,建于70年代中期。铜像前方竖立着数面金属板,绘有德国及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和工人 运动的历史图片。

 

市政厅
柏林市政厅(“红楼”)是柏林市政府和市长办公所在地,位于市中心亚力山大广场附近。建于1860至1869年,由建筑师海尔曼•弗里德利希•魏泽曼设 计,建筑风格融合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和北德汉莎城市同盟的砖砌结构建筑样式,外墙用红砖砌成,在周围建筑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因此也被称为“红楼”。 中部的钟楼高达94米,超过当时的皇宫穹顶的高度,在帝王时代就表现出柏林市民自由、高傲的性格。整个大楼共有243个房间。二次大战中被严重毁坏,战后 成为东柏林市政府所在地,1951至1955年在建筑师弗里茨•迈恩哈特主持下进行修复,对内部结构进行了根本性改造,简化了内部结构并改变了大部分房间 的功能。1990年德统一后再次进行了装修,增加了现代化设施。从1991年10月起成为柏林市政府和市长办公地点。

 

雕塑

 

     本想就在柏林大教堂那里坐车回去,可是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一问才知道由于勃兰登堡门那里更是人山人海,车辆无法通行,所以都改道了,我们不得不走到前一站等车,不过还是等了个把小时,才等到了回去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