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集团开拓欧洲集装箱航线纪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02:14

9600箱级的“新洛杉矶”号在航行中。

中海欧控办公楼。

中海英国代理公司的员工上船开展业务后留影。

“新盐田”船员抓紧靠泊港口的机会给船壳除锈补漆。
2006年8 月19 日,德国汉堡,位于市中心的阿尔斯特湖,60多条龙舟和成千上万的选手、观众,打破了这里往日的宁静,一年一度的汉堡龙舟节正在举行。
突然,从业余组杀出一匹“黑马”——一支首次参赛的队伍,竟然一举夺走了这个组的第一,昂首进入前20名。人们禁不住纷纷打听。这匹“黑马”,就是中国海运集团旗下的中国海运(欧洲)控股有限公司。
事实上,在国际航运界,中国海运集团更堪称“黑马”。相比于众多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国际运输巨头,今年才9岁的中海集团,无疑更象“业余组”——1997年7月1日,以上海、大连、广州三家海运局为主体合并而成的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整个集团的集装箱船加起来,总共才8艘。
然而,仅仅9年,这家“袖珍”船公司,不仅冲出了“业余组”,而且已发展成了不折不扣的国际航运巨头。
——已构建起完善的国内和全球揽货代理网络,拥有远东至大洋洲、远东至欧洲、远东至地中海、远东至美国西海岸四大干线共60多条国际航线,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已建成国际一流的集装箱船队,仅4000箱位以上的大型船就有57条,是箱位最大、航速最快、网络布局最广的全球集装箱承运人之一。2006年1月,法国著名船舶经纪BRS发表最新排行,中海集装箱船队总箱位居全球第六。
9岁少年,业界巨擘。奇迹是怎样发生的?
远东至欧洲,是中海集团四大远航干线之一,业绩骄人。不久前,记者登上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开往欧洲的班轮——5600箱级的“新盐田”号集装箱轮,随船采访。

汉堡第一幢中国楼
10月17日,中国海运(欧洲)控股有限公司总裁俞曾港,在公司自建的办公大楼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全钢结构,大玻璃幕墙,室内宽敞明亮,中海欧控公司投资1600万欧元购置的这幢办公楼,给人以强烈的现代感。它是去年7月1日中海集团8岁生日那天正式启用的。
汉堡的中资企业、中资机构多达400余家,然而全资拥有自己的办公大楼或是其他商用物业的,中海欧控是第一家,因而备受当地关注,德国媒体用“中国航运巨鳄——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海外扩张步伐再度加快”的说法评价中海此举。
明丽的秋阳洒进顶楼,俞曾港的脸上写满自豪与自信。
中海欧控成立于1999年,注册资金仅50万美元。当时的远东至欧洲线,每两周才投放一艘1700标箱的集装箱船,并且还常常装不满。“我记得最少的时候只装了1300箱。”俞曾港说。
创业艰难。欧控下属的中国海运(英国)代理有限公司,也是那时开张的,财务经理熊斌回忆,当时公司底子薄,雇了30多个英国员工,却舍不得买一辆车。他和总经理两个从中海总部派来的管理者,为了省点房租,租了离公司很远的住所,上下班靠公交。“冬天在英吉利的凛冽寒风里等公共,那叫一个凄惶,快把人吹透了。辛辛苦苦一年干下来,一算账没赔,挣了1.75万英镑,大家特别高兴。毕竟有了一个好的开头。”
“现在,在英国航运界,以单船单线(航线)算,我们已经做到了第一。”中海英国代理公司总经理万军说。
中海英国公司目前已有员工82人,除中方外派两人分别任总经理和财务部经理外,其余均为当地人。主要从事中海所属船队在英国港口的船舶代理服务工作,每周进出箱量已超过3000个标准箱。预计今年利润将突破100万英镑。
“明年初再来,我就可以在我们公司的总部大楼里接待你了。”万军带着几分骄傲、又有几分遗憾说。他们在菲利克斯港投资800万英镑置地盖了办公楼,今年年底就可完成土建。这是中海集团在海外开发的第二处不动产。
“新盐田”号就靠泊在菲利克斯港,上船前,万军把我们拉到新办公楼工地转了一圈。和汉堡的楼一样,这也是中国公司在当地建的第一幢楼。万军说,有当地朋友告诉他,大楼框架一起来,好多当地人以为是幢百货大楼。这也难怪,谁能想到呢,此前还没有一个外国航运企业在菲利克斯港投资不动产。
“投资购置物业,表明了我们的信心,表明了我们对欧洲市场和客户的长期承诺。”万军如是说。

欧控700人,90%多是老外
虽然时间已过去两个月,中海欧控公司财务经理孙健提起在汉堡龙舟节第一次组队参赛,就以业余组第一的成绩晋级半专业组,仍旧相当得意。
“每队出20个人,我们中外选手之前只合练了几次。没想到大家心那么齐,配合得那么默契。”孙健说。
这份默契源自当地员工对中海欧控的热爱,源自中海欧控公司实施本土化战略的成功。
中海“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跨越的不仅是地理空间,更是企业文化。它意味着企业管理理念、运作模式,要与国际惯例全方位对接。
目前,中海欧控已有员工700多名,其中90%以上都是在当地聘请的各国员工。欧控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物力等各种资源,进行本土化改造,营建融洽的发展环境。对那些有能力、有创造性、有良好工作业绩的外籍员工,放在重要岗位上放手用,充分信任,充分授权。甚至不少高层管理职位也由外籍员工担任。记者在英国和比利时两家代理公司采访时发现,这两个公司都设有外方总经理。
“大家都觉得在这里干很愉快,一个原因是我们的大老板——中国海运集团奇迹般快速发展,让大家很看好公司前景;另一个原因是我们的代理业务发展很快,隔半年就开一条新航线,每个人都感觉工作挑战性很强。”中海英国代理公司英方总经理罗伯特告诉记者,“中海的文化也很好,与其他公司相比,这里的氛围更好。”
这种特殊氛围是如何形成的呢?俞曾港说,就是对外籍员工一进来就强调“进了中海门,便是中海人”。把国内企业关心员工、重视企业亲情的中国元素嫁接进公司的日常管理。
在伦敦的代理公司采访时,总经理万军正忙着准备第二天晚上开的公司销售人员联谊晚会。“一方面是让这些冲在一线的骨干轻松轻松,联络联络感情;另一方面也营造一种便于大家交流沟通的气氛,这有利于提高整体营销能力。”万军说。
“类似的活动我们每年都搞几次。夏天会组织全体员工带着家属去参加一场赛狗会;每年圣诞节前夕,公司都要吃‘年夜饭’。这些活动的效果很好。”万军强调,“外国雇员素质高,一般都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但与中国员工相比主动性不足。现在,由于公司里人际关系融洽了,气氛越来越好,有时候船期误了,应急的事多一点,有些员工也会自觉留下加班。”万军感慨地告诉记者,在欧洲出现员工加班的事原先可是不敢想象的。
“我们当然要学习西方管理中先进的东西,但也不必妄自菲薄,中国也有很多优秀的管理理念。中国企业对‘走出去’应该有信心。”俞曾港微笑着对记者说。

每次靠泊,都是展示中海的品牌
和安特卫普相距100公里、比利时的泽布里赫港名气不太大。10月19日,码头操作部经理戴克先生见到我们时显得特别高兴。就在几天前,中海集团9600箱级的“新洛杉矶”号刚刚完成了远东到欧洲的处女航(中海人称之为欧洲七线),在这里靠泊一天后返回远东。目前在全球航线上运营的集装箱轮,除一条1.1万箱级船外,便数9600箱级船最大。戴克先生认为,China Shipping(中国海运集团)此举,大大提升了泽布里赫在国际航运界的形象。
作为代理公司,中海欧控的员工们最为踏实的,也正在这里:中海集团有世界一流的船队,这是他们最强大的后盾。
“没有集团近些年大批船舶的投入,我们即使揽来货又如何运得出去?”中海英国代理公司外方总经理罗伯特认为,7年来,中海之所以能在英国市场树立起年轻、专业、进取的形象,并取得稳步攀升的市场份额,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中海的集装箱船队这几年飞速发展。中海集运拥有一支57艘4000标准箱以上大型船舶的船队,平均船龄只有2.48岁,交货快、效率高、成本低,令中海集运在国际主干航线上极具竞争力。
而让欧洲许多靠泊港的港口管理者、安检人员、引水员等交口称赞的,不仅是中海船大、船新,更重要的是船员的精神风貌。
进入10月,欧洲的白天渐渐变短。10月16日下午,飘扬着五星红旗的“新盐田”溯易北河而上,靠泊完汉堡港,已是夜色四合。按计划,这个港停泊装卸集装箱一天。船长吕世勇、政委李宝增决定,第二天一早,利用靠泊港口的机会,抓紧时间,组织船员给船壳除锈补漆。
“新盐田”是由我国大连造船重工新厂建造、于2004年1月出厂的,虽然已在风波浪涛中航行两年多,但无论船上船下、舱里舱外,看上去还和新船一样。原因就在于日常养护工作抓得紧。
“中海集团要做世界一流航运企业,不仅要有一流的船队,还要有一流的团队,一流的员工,一流的日常管理。这是日积月累才会育成的。对于我们‘新盐田’,它就具体体现在每一个航次中,体现在每一次靠泊中,这都在向外界无声地展示我们中海这个品牌形象。”吕世勇船长反对船检前搞突击,强调日常化管理。
政委李宝增带着记者在船上上上下下参观了个遍。走进备件间,俨然进了一个五金小超市,每一种物品分区分架分层摆放,一目了然。架上的标签书写工工整整,与电脑中的数据一一对应得清清楚楚。
这样的日常化管理水平,自然经得起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形式的检查。难怪“新盐田”投运两年多来,在美国、韩国、西班牙等国,十多次全部以“无缺陷”通过检查。连续两年被中海集团评为标兵船。
靠泊德国汉堡港时,安检人员也上了船,进了厨房。“我正在准备午餐,因为英语只会几句,便只管忙手里的活。不多会功夫他们就走了,OK、0K的,直伸拇指。”在各种设备擦得锃光瓦亮的厨房间,大厨许志发开心地说。
中海英国代理公司总经理万军告诉记者,每年他们都要组织英国的货主参观中海在港口靠泊的船,“中海的船从规模到船容船貌,给货主们留下很好的印象。这种好印象带来的不仅是一笔笔生意,更是一种长期合作的信心。”

姓海的男人不言苦
靠泊汉堡港,办完有关手续等,已是晚上9点。五六个没有值班任务的船员结伴去海员俱乐部。记者也随着海员们下了船。
俱乐部里商品不多,对于“中国制造”打遍天下的中国海员来说,种种商品似乎都只有一个字可评价——贵。去俱乐部便只剩下一件事:打电话。
汉堡21点多,加上6个小时的时差,大洋彼岸的祖国,此刻正是凌晨。好多人选择买一张电话卡,时间允许的话,抱着电话机一次打完;如果不行,留着下个航次再来。
“海的思念绵延不绝/终会和天在地平线会面/海员的爱只要走得够远/总会和亲人幸福相见……”
这是一位海员写的。
海员是一个孤独的职业。在海上工作8个月,才能回家休假;4个月后,再回到海上。“在海上,孤独比风浪更可怕。”一位海员如是说。
海员也不是一个浪漫的职业。行船跑马三分险。风吹日晒,恶浪狂涛里度年华,多冷冻食品,少新鲜蔬菜水果……
海是男性的。姓海的男人不言苦。海员们只在心底默默装着对家、对亲人、对父母妻儿的爱,装着海一样深的歉疚。
忘了是怎么聊起休假的话题的。“海员最怕休假结束上船,那得一大早孩子没醒就走,否则怎么还走得出来。”轮机长沈晓根说起中秋夜抢修爆裂的海水管都是笑笑的,提起休假,嗓音就低了下来。
“自打孩子上学,我就把休假调到孩子的暑假,多陪陪孩子。什么时候,孩子出去玩不想身边跟着个大人了,我就可以春节休假了。”政委李宝增笑着说。
船长吕世勇告诉记者,这次回家时妻子说了,以前亏欠的事不再提,只要明年儿子考大学之前,一定在家休假督着,千万别再把孩子耽误了。说到这儿,吕船长一脸无奈。
中海的船队这几年高速发展,同行的中海集运欧洲部调度梁智锋告诉记者,今年下半年就投运4条9600箱级的新船,明年上半年,还有4条9600箱级的新船投运。普通海员还好,最缺的就是像吕船长这样驾了十多年船、有丰富远洋经验的大型集装箱船船长。所以,吕船长最短的一次休假,在家呆了还不到一个月。
大副张博,今年刚30岁,算得上是远洋船上最年轻的大副了。说起休假,他说一辈子也忘不了一件事。孩子出生3个月,他上了船。再回来时,孩子已上幼儿园了。他去幼儿园时,最怕孩子不认他。他叫着孩子的名字张开双手,孩子看着他,就是不叫,但迟疑了片刻,还是扑进了他张开的双臂。“孩子扑进怀里的一瞬间,我的眼泪就掉了下来。”
说起这些,政委很认真地对我说:“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你应该好好采访海嫂。海嫂们太不简单了,故事很多。”大副把话接过去,感叹说,妻子原来在家是老小,啥都不会做。嫁给了海员后,现在一个人啥都能做。一个人在上海找到了工作,一个人把家从安徽迁进了上海,一个人在上海从出租屋搬进了新居。
“海嫂都是好女人”,记得有一篇船员写的稿子用的就是这个题。真的,我也期待会有这样一次采访,把海嫂们的故事和大家分享。

航线在他们疲惫的笑容里延伸
挖掘精彩的故事是需要时间的。短暂的采访,很难了解发生在欧控公司的中国员工身上的故事,然而一路走去,仍能感受不少令人难忘的细节。     在英国,一次忙里偷闲,财务经理熊斌陪我们出去玩。一路上,他不时用上海话往国内打电话。熊斌在英国已工作6年多,按规定,每年可以回国休假一个月。打完电话后他说:“不好意思,家里有点事,帮不了什么忙,总是要出出主意的。”
中海比利时代理公司总经理王海兵也是上海人,爱吃米不爱吃面。现在反过来了,天天晚上回去煮面条,原因就一个:简单。因为吃米饭要做菜。刚开始,还想弄个菜,炒着炒着,拿炒勺的胳膊不动了,睡着了。
家属在身边的大概好些吧?中海英国代理公司总经理万军从伦敦驱车百公里送我们到菲利克斯港上船。到港口已是万家灯火。妻子的电话打过来,问什么时候回,等着包饺子呢。万军笑着告诉我们,妻子第二天要回国探亲,行前想给他包点饺子放冰箱里。
比利时公司的财务经理叫杨兵,半年前买了辆二手车,可到了周末只想在家休息。夫人直抱怨,说这车白买了,哪儿也不去。
杨兵给我们解释,因为公司里只有两个中国人,由于与总部之间语言沟通等问题,好多事只好由他们两个中国人做,尽管一个是总经理,一个是财务经理。加上6小时时差又带来诸多不便,常常是这边还睡着,国内那边电话就打过来了……
但是说这些时,他们的话语里没有半点抱怨。他们微笑着,虽然笑容里有掩不住的疲惫。在他们疲惫而阳光的笑容里,中海集团的航线一条条展开、延伸。
欧控公司总经理俞曾港告诉记者,目前,中海欧控公司已由1999年成立时的50万美元注册资金,发展到8469万美元。当初两周才一条小型船的远东至欧洲航线,现在每周就投放5600标准箱和8600标准箱的集装箱船各一艘。
不仅如此,欧控公司在欧洲已夯实了发展的根基,航线从1条增加到8条,第三国业务也红红火火开展起来。今年3月,开辟了欧洲至美国东部航线;紧接着,3个月后,又开辟了欧洲至美国墨西哥湾的航线,真正实现了跨国经营。目前,中海欧控的年进出口箱量已由当初的不到8万箱发展到100万箱。
俞曾港十分骄傲地说:“如今在欧洲,China Shipping已经成为一个令人瞩目、受人尊敬的标志。”